
粤曲帝女花王亚哲 坐在车里等人,闲来无事听林昊东和李池湘唱的粤曲《帝女花》,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出戏,看过不少版本,最喜欢的还是林先生的唱段,不只因为他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友,还因为他对粤曲的那份执着和热爱,着实让人敬佩。 聆听林昊东的粤曲,让人发自内心的欣喜,深切地感受到广东粤曲的典雅清丽、百转千回、余音绕梁。听锣鼓敲起来,动人心魄;古筝二胡铮铮淙淙,婉转迷人,音乐情绪被酝酿的无比饱满。随着音乐的流淌,仿佛看见那婀婀娜娜走出的凤眼女子,凤冠霞帔,红颜如花,唱道“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亡国的夜晚是帝女花的洞房花烛,忧虑着身前这历经磨难的心上人,是否不肯与她弃家殉国,然后她的驸马知道 告诉她“夫妻泉台上再建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门巷”。
不禁想起小时候那年的夜晚,老爸带我去电影院看这部戏的情景,夜风清爽,剧院到处都坐满了人,我不太懂戏文,只见舞台上那一对生旦,粉白的脸,浓墨重彩夸张地勾勒出五官,艳丽非常,我永远也忘不了。就是这两张面孔,缔造了粤剧舞台上的传奇佳话,戏梦人生——任剑辉和白雪仙,终成粤剧永世的经典。直到1989年,任剑辉病逝,白雪仙绝口不唱,帝女花成为绝响。长平和世显为了大明而死,而白雪仙和任剑辉,是为粤剧而生。 粤剧最辉煌的时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浮华奢靡的城市与古典的情结相得益彰,盛世的记忆,寂寞而苍凉。六十年代的香港,生活总是围绕着情感优雅而缓慢的流转,就像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里描述的那种淡定与安宁,是以那时的感情,可以这么真挚、淳朴、坚定、久远。 很多年过去了,地方戏曲渐渐失去了她的舞台和听众,只有上了年岁的老阿婆还坐在茶楼里听戏,年轻人很少喜欢这古老的剧种。林昊东生在粤剧之乡,早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后的十几年里,粤剧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为了让古老的粤剧重放光芒,林昊东对唱腔做了大胆创新,他在演唱时,把流行音乐的吐字换气与粤曲行当的行腔运气结合起来,让声音饱满而圆润、元气淋漓、深切感人。 一曲《帝女花》我记住了任白,记住了林昊东。时代不同了,热爱粤剧的情怀依旧。注:《新世纪粤曲》专辑,主唱:林昊东 豪杰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