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3)
刘备一顾茅庐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首先把自己的一串官衔摆出来,以为这样做会得到诸葛亮的热情接待。此风气一直传到当代:一位首长的秘书去拜访书法家启功先生。秘书对启功说:“空军某某部队政委请您为他写几幅书法。”启功说:“哇,空军部队政委!如果我不写,首长会不会派飞机来轰炸?”秘书说:“开玩笑,那怎么可能!”启功说:“那么,我就不写。”把秘书给弄“晕”了:我没得罪老先生呀?!)
叩门见童子
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您的官衔太多、太长了,我记不住。)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终于返璞归真,只留下“刘备”二字。)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先生出门了
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走了,扑了个空,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还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这事儿还挺麻烦的。)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张飞急性子:不在就回去嘛!)玄德曰:“且待片时。”(再等等看,说不定过一会儿就回来呢!)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关羽想得周到:尽等也不是个办法,不如先回去,以后再派人来打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童子让刘备学了个“乖”,不摆出长长的一串官衔了。)
只好先回去了
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孔明隐居地的景色倒也秀丽怡人!)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忽然看见一位器宇轩昂、风度不凡、手扶藜茎拐杖的人从偏僻小路上走过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看气质,看派头,肯定是卧龙先生!)
途中碰见一个人
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刘备可能意识到,在这种地方不宜于摆官衔,所以仅仅报出“刘备”二字。)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原来是孔明的朋友。)
原来是孔明的朋友
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水镜先生向他介绍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请孔明不见,能见到他的朋友也好,可以了解点情况。)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你俩坐着谈,俺俩站着等。)
坐下交谈
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只说“求安邦定国之策”,不说“请卧龙先生出山”,留有余地也。)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乱久必治,治久必乱。现在是刚刚入乱之时,局面恐怕不容易很快安定。)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这种时候,您想让孔明出来旋天补地、扭转乾坤,很不容易,有可能会白费气力。)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天意,气数,命……这些都是十分强大的东西,人没有力量去对抗它们,您能逆天意而强求吗?)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先生说的,确实是高见。可是我刘备身为汉皇室的后裔,理应匡扶汉室,怎敢借口天意、气数、命……而推托自己的责任呢?——刘备客气而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崔州平不想和刘备辩论下去,就借坡下驴,不谈了。)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刘备觉得这个人也很有水平,没看见孔明,就先把他请出山也好。)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谁知他无意功名,对着刘备长长一揖,就潇潇洒洒地走了!)
一揖而去
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张飞不高兴:你们谈了那么久,我的腿都站酸了!孔明又没见着,却遇到这样一个书呆子,没劲!)
张飞不高兴
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这也是隐士的高论
(你别看不起他,他说的也是隐士的高见啊!——刘、关、张对求贤的看法各不相同,但关、张讲究哥儿们义气,事事都跟着大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