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弄清三个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抓人物言行描写,体会蔺相如、廉颇的精神品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抓人物言行描写,品味重点词句,了解人物形象。
2、通过前两个故事的学习,概括出学习方法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机智勇敢和不畏强暴,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以及他们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品质。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教学,了解了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比较强,于是对自己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作了一些调整,主要是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的问题和学法的总结方面作了一下设计,难度加深一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将相和》这篇课文的大体内容,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讲了哪三个小故事?
二、学习“完璧归赵”。
过渡: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三个小故事,理清事情因果,品味人物的言行,了解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一个小故事,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
1、 学生快速浏览第一部分内容;
2、学生汇报;
3、师点拨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读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在哪里?
生:蔺相如智斗秦王的经过。
师:蔺相如是怎样智斗秦王的呢?
(1)学生自读找句子;(2)汇报;(3)随机出现三个句子:
句子一:蔺相如看这情形……让我指给你看。”
探究:璧真的有瑕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表现了它的什么品质?
句子二:他理直气壮地说:“……撞碎在这柱子上。”
探究:a.“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怎样读出理直气壮?
b.蔺相如是真撞还是假撞?
句子三: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
“大大方方”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三、学习“渑池之会”。
1、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从这个故事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描写看出来的?
(1)学生自学;(2)汇报;
出示句子:蔺相如说“…….跟你拼了!”
探究:秦赵两国是否打成了平局?(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四、总结前两个故事的学法:
理因果→抓言行→悟品质
五、根据上面方法学习“负荆请罪”。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汇报,老师随机出现汇报内容。
六、总结。
师:学到这,我相信,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大局、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一定感染着每位学生,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国精神,以至于将相和好。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这三个小故事又有怎样的联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七、 布置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
将相和
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
↓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和
爱国↓
↑
廉颇负荆请罪和
(勇于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