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必修1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代议制:公民通过由自己统一所选举出来的代表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物,这种间接民主又被称为代议制。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制、法国的共和制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等几种不同形式的政治制度:

1、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制度真正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所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创立了世界政治体制的有一个先例。

3、从1789年起,法国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1875年国民议会才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4、德国在完成统一后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其整体与欧美国家相比虽有很大的差异,但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单元引言分析】

1、历史背景:

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国体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途径: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美国:独立战争;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④德国:统一战争等。

3、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共性特点:

①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②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⑴君主立宪制: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如英国、1945年以来的日本;B、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如1871—1918年德国、1889—1945年日本

⑵总统共和制:A、议会制共和制:如1945—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现在的德国;B、统制共和制:如美国

⑶委员会制:如瑞士

③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考向定位

英国君主宪制的确立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2、美国1787年宪法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资产阶级政体对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

5、分析资产阶级代

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

中的作用。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及两党制的形成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标及教学要求】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情况。

2.了解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程序。

3.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4.体会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考试说明】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结构】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建立条件(背景):

1、历史渊源:议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中世纪

基本形成:13世纪 (当时还是封建性的)

完善:14世纪上半期 [国王、上院(贵族院)、下院(平民院)]

2、政治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爆发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盾)

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

B: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触犯资产阶级利益,

经过:1640年革命开始——1649年共和国——1660年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

③作用: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

4、思想基础:早期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洛克等人主张君主立宪政体。

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2、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3、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4、影响: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思考:《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

⑴“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①国王:君主专制,王权是无限的,不受任何世俗权力的制约。②议会:只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封建性

⑵“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①国王:大大削弱,“统而不治”的地位。②议会:权力增强,王权置于议会的法权之下——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⑶责任内阁形成后:国王行政权转交给内阁首相,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三、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责任内阁制形成(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①过程:(18世纪前期开始形成)

国王召集内阁→国王退出内阁 →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沃尔波尔)

②内阁的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思考:英国首相产生的方式(条件),在诸多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A、工党或保守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多数党;B、本人必须是工党或保守党领袖;C、由国王任命。——关键是赢得民众广泛支持,获得选举胜利。

③内阁与首相、国王、议会之间的关系

A、内阁与首相关系: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B、内阁与国王关系: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内阁不对国王负责。

C、内阁与议会关系: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解析与探究】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明朝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答: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内阁没有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④作用:内阁制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

2、代议制度:

①含义:间接民主的形式。

②意义:

3、1832年议会改革

①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壮大

②概况:1832年 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作用: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4、议会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

①目的: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

②概括:两党制(P38中间小字部分 )

思考:“光荣革命”(GloriousRevolution)是哪两派人发动的?后来这两个党派演变成英国的哪两个党?现在英国是哪两个党轮流执政?

辉格党和托利党;保守党和自由党;保守党和工党。

★戴维·卡梅伦:(David WilliamDonaldCameron,1966年10月9日-)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具有纯正的英国王室血统,是英国保守党的政治明星,2001年成为英国下议院议员,2005年在年仅39岁时成为英国保守党领袖,2010年5月11日起成为英国第53任首相,也是英国自1812年以来最年轻的首相。2010年11月9日,戴维·卡梅伦展开为期两天的访华之旅,这是他2010年5月就任以来首次对中国进行访问。2012年3月,由于保守党前联合财务主管克鲁达斯在录像中谈论与首相共进晚餐的“价码”,录像曝光,卡梅伦陷入“晚餐门”风波。

四、特点

1、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

2、议会居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在这一模式下,真正掌握实权的是现代代议制政府。国王不仅“临朝不理政”;而且游离于党派纷争之外

3、君主“统而不治”(虚君):

国王政治作用体现在,作为国家的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国王是国家人格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作用。

五、作用

1、结束君主专制,是历史的进步;

2、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

3、为各国提供一种政治体制模式;

【易混易错点警示】

易错点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是不同的。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18世纪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差别: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是独断专权,政治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

3、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实行的是间接民主制。

易混点

1、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为虚,君主是实。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123:

一条主线:议会的发展演变(即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

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3、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统一性表现:

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

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总统共和制;

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重难点突破】

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作用与国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作用

【知识归纳】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其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

国王的作用: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④英国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⑤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是在“光荣革命”之后,以《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产生的共和思想、君主立宪制度和国会至上的原则,对近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典例1](2006·高考上海历史卷)“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通过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这份文件是()

A.《权利法案》B.((1787年宪法》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权利法案》,考查的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

[答案] A

[方法技巧]解答本题只根据国家——英国即可选择.A项是英国的法律文件,B项是美国,C、D两项是法国的法律文件,都不符合英国这一限制条件,应排除。

[配对练习]1-1.[拓展题]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表述正确的是()

A.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B.包括首相在内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C.内阁成员若对首相不信任,首相就得辞职D.首相无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解析]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下,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答案]B

1-2.[易错题]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哪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①君主制②贵族制③民主制 ④共和制(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这是对君主立宪制概念、形成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可选出正确的答案。[答案]:A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代码填入括号内)

1.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

[解析]标志性事件和影响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结合题目抓住主要影响来分析。君主立宪制是指君主的权力受宪法(法律)制约的政体形式。[答案]D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的最终地位是

①国家元首②立法机关一部分③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④国教世俗领袖⑤英联邦元首⑥统而不治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因果君主立宪制下的过往的权限。

[答案]C

3.英国人称1688年的政变为“光荣革命”,其理由是

A.没有经过大的流血冲突,政变就取得了成功B.开创了两大政党联合行动的成功先例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封建专制统治D.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在英国已完全确立

[解析]本题是关于英国“光荣革命”概念的理解问题,这次革命由于没有流血,通过政变获得成功,所以被英国人津津乐道。[答案]A

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

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解析]本题注意限定语“社会发展”。有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获益最大的是()

A.君主B.公民C.工业资产阶级D.农民

[解析]本题中要注意时间的限制,1832年,这一时期是英国工业个民即将完成,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大增,要求在政治上享有权利。[答案]C

6.了解英国君主立宪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大西洋宪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题目所给的选择标准一是属于英国,二是必须涉及君主立宪制。再从所给的选项看,只须判断哪个文件属于英国即可解决问题。

[答案]A

7.1688年,女婿登基,丈人逃亡的那场“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与()

A.封建贵族斗争的原因B.新旧贵族妥协的结果

C.封建贵族斗争的标志D.新兴贵族妥协的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对“光荣革命”对象和性质的理解。首先,“光荣革命”的对象是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因此资产阶级不仅要同新贵族联合,也要同旧贵族妥协;其次,“光荣革命”是同复辟封建王朝斗争的结果,不是原因和标志。[答案]B

8.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析]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法的目的。[答案]A

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C.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解析] B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选B。[答案]B

10.英国君主立宪制最主要的特点是()

A、国王是国家元首B、首相对议会负责

C、首相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D、保留了君主,但议会掌权

[解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就是·:有限王权、议会至上。故选D。[答案]D

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议会和国王的关系表明了()

A.英国不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B.议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王权

C.议会拥有完整的立法权力D.议会实际上是英国最高权力机关

[解析]本题考查英国议会的问题。英国议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就已经存在,他对国王的权利有一定的限制。[答案]B

12《2008年佛山调研》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汉诺威选帝侯即英国王位,由于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汉诺威,对英语和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

A、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B、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D、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解析]《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成为国家的象征。因此,君主没有实权。英国政治权力的真正核心是议会内阁。[答案]A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说。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

材料二:当今的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之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是怎样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对英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发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君主立宪制度。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对世界近代政治制度产生巨大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英国君主的地位和权力有何不同?

【答案】

革命前君主掌握国家实际权力,革命后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成为名义上的国家之首,国家权力的核心机构是议会。

14、探究(12分)

1997年5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2005年5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在布莱尔执政的2003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请根据所学的有关责任内阁制的知识回答:(18分)

(1)布莱尔成为英国首相,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

具备条件:工党必须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分)布莱尔必须是工党领袖;(2分)必须通过英国女王的任命。(2分)

(2)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答案】

赞同。(1分)

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3分)

(3)如果当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首相布莱尔是否会因此而撤兵?为什么?

【答案】

不会。(1分)

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只对议会负责,不对国王负责。(3分)

(4)假设英国议会中的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

【答案】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2分)内阁要么下台,要么请求国王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分)

解析:本题从当今英国政局为切入点考查近代西方的代议制,意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可根据所学知进行分析,明确首相、内阁与国王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可解答。本题能力层级为综合应用,预估难度系数0.75。

【历年热门考点透视】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热门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这种政体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代表。对后来的资本主义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预计今后的高考中此部分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真题1](2006年江苏高考题)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下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

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的权力

[解析]内税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首相提名,然后送交国王批准,而不是由国王提名。[答案]B

[真题2](2007春季)英国的责任制内阁中,首相可以控制立法大权,原因在于首相为()

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政府首脑B、下院多数党领袖C、国家元首D、武装部队总司令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知道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就可以了,因为英国首相就是由下院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答案]B

[真题3]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Europe"。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832年英国议会改;意义的分析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运用政治和经济相互关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第一次改革。这次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进入议会,获得了参政的机会,向政治民主化迈了一大步,从而使得政治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但由于这次改革对选民资格作了财产上的限制,广大工人仍未获得选举权。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出现的现象。[答案]C

【历年真题】

1.(2009广东理科基础,66)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第一部成文宪法B.多党制的议会C.总统制D.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D注意题干中的“代议制民主”,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式就是君主立宪制。

2、(09海南,10)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解析】CA、B两项是工业革命影响的结果,D项说法错误,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制度,故ABD都不正确。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由专制走向民主,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本国向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

3.(2008上海历史,B组1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在

A.内阁首相由国王兼任B.王室成为政治统治中心

C.君主立宪制度确立D.议会对内阁负责

【解析】C.光荣革命后,通过的《权利法案》使英国国王的权利受到了议会的制约,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此确立。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4.(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反对国王专制统治的阵地在

A.议会B.三级会议C.教会D.大陆会议

【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政治状况的认识,英国从13世纪就存在的国会,是资产阶级与国王斗争的主要场所,所以A项正确,而B、D是法国和美国的政治机构。

5.(08海南历史,1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B.扩大议会的权力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解析】A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约束国王的作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法的目的所在。

6.(2010·上海单科.T8)某统治者拥有征税权,可以组织军队,常常援引“凡使君主高兴的就具有法律效力”的古谚。这位统治者是()

A.军事强人B.专制君主C.等级君主D.立宪君主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等级君主制、立宪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这三个历史概念。

【规范解答】选B。等级君主、立宪君主权力有限,尤其是在征税等方面,所以又叫有限君主制;而专制君主拥有无限权力,所以又叫无限君主制。从题干提供的材料不难判断此题中的君主是专制君主。

7.(2010·全国文综Ⅱ.T20)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共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

C.议会拥用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命题立意】本题以英国议会发展的相关历史事件切入,考查考生材料分析运用的能力,中档难度,涉及近年高考中常考常新的相关知识点。

【规范解答】选B。贵族地位开始没落、议会拥有绝对权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均不符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相关史实,应予以排除。1649年查理一世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被打败遭到英国议会的审判,这本身体现了英国封建制度下的议会开始向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转型,因此,答案选B。

【类题拓展】议会之母:英国是现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英国议会是在王权专制和限制王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早在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字接受《大宪章》,规定非经贵族和骑士会议同意不得征收额外税金。1295年爱德华一世召集国会,史称“模范国会”。从1341年起,国会开始分为上下两院。1640年起,国会与王党展开了激烈斗争,最后英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1689年新登基的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接受了国会提出的《权利法案》,从此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在英国基本确立。

8.(2010·山东文综.T15)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命题立意】本题以创设问题背景的形式即英国代议制确立背景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理解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仍以能力立意为主,体现课改特色,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通过材料的“1688年,贵族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改变规则”应指“光荣革命”,“光荣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故选A。君权收归议会执掌应是《权利法案》的颁布之后,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整体,但国王拥有行政权。英国在1721年建立责任内阁,国王最终统而不治故B、C项不正确。D项“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时间更晚,我们知道后来英国工人掀起宪章运动,才提到争取普选权。

9.(2010·北京文综.T21)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命题立意】本题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难度适中。

【规范解答】选B根据史实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反对的是查理一世的专制统治,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驱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项。A詹姆士一世的统治是在革命爆发以前,D选项中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查理二世上台,是封建专制,与史实不符。

10.(2010·江苏单科.T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 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命题立意】本题以英国王位继承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史实来概括历史本质的能力,是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的典型题。

【规范解答】选D。题干中英国议会通过法律手段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王位继承权,从表象上看,似乎是政权的过渡问题,但实际上不同的王位继承者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A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不符合题目要求;同样,B项也是表述了与题目要求不符的表象;从题意上看,英国议会选择索菲亚并非是出于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而是出于政治利益的考虑,C项同样不正确。题干说明议会通过法律改变了王位的原来的传承秩序,是议会权力制约王权的重要表现,由此判断D正确。

【类题拓展】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及其特征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1688年“光荣革命”后不久,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明确用法律形式规定了议会的各项权力,限制了君权;此后,议会又不断通过新的法律进行补充,以限制君权,保障民主。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其显著特征是保留君主,但君主已经转变为国家形象的象征,“统而不治”,并无实际权力,而资产阶级通过集体控制议会和立法大权来维护自身利益。

11.(2012·北京文综·T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B.干预立法C.招募军队D.任命大臣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但是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大臣的权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根据“光荣革命”后的《权利法案》,税收权、立法权和招募军队权都属于议会,而首相及其提名的内阁大臣须由国王任命。答案:D。

12.(2012年上海卷)以下哪一情景最贴切地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A.国王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由议会就税收问题展开辩论

B.议会起草有关税收的法律文本,提请国王裁决

C.议长宣布议会开会,并主持讨论本年度国家税收

D.国王每年盛装莅临议会,宣布本年度议会开幕与闭幕

答案:A。

13.(2012年海南卷)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答案:C。

14.(2012·重庆文综·T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考点】早期殖民活动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应是在17世纪;D项是17世纪中期。【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2009江苏历史卷,2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就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本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的投降造成巨大的冲击波,国内舆论纷纷指责政府,指责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北美的巨大失策。……1782年,诺思(首相)顶不住美国革命胜利的冲击波而宣布辞职,乔治三世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一个企图恢复个人权力的国王在议会已取得主导地位的时代想抗拒历史发展的潮流,终于造成国家的伤害、个人的悲剧。——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英]H.T.迪金森《芙田革命对英回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4分)

【答案】

具体原因:乔治三世指使下院剥夺威尔克斯议员资格;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的惨败;国王个人干预造成英国在处理北美问题上的重大失策。

根源:乔治三世试图突破《权利法案》对国王权力的限制。

(2)据材料三,英国激进分子所面临的政治使命是什么?由此,19世纪30年代前期兴起的政治运动是什么?这一运动有何积极影响?(6分)

【答案】

使命:扩大选举权;进行议会改革。

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

影响:扩大了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2009高考上海单科,31)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13分)

(图略)

(1)按照英国清教徒革命的发展进程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此概述革命期间的政体变化。(6分)

【参考答案】

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④②①③。

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英国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2: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意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的权力一样吗?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答案未能运用核心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是专制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玛丽和威廉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议会成为政治统治的中心。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作出解释。

不一样。詹姆士一世在经济上实行重税政策,严重侵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玛丽和威廉不得为天主教徒,不得随意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等。

其他答案

(3)为什么历史学家说图像是“可视的历史”?(2分)

【参考答案】

答案1:结合图像,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回答。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等判断,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最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历史。

答案2:仅从历史资料与历史解释的视角来回答或只就图像本身进行回答。

图像记录了历史,展示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图像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厉史。

从图像中的人物、服饰、场景可以看出图像记录了历史。

其他答案。

【解析】第一问图像排序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即可,政体的变化不要混淆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事件的发展。第二问关键在于对詹姆士一世和玛丽、威廉一世属性的认识。第三问属于历史基本素养的考查,应结合图像的特点思考作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7634.html

更多阅读

第1课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 第1课 初识计算机

第1课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教学目的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

第3课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第3课明治维新【内容标准】概述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学习要求】1、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2、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

声明:《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网友沙滩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