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 的发展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地理环境和人口的增长或减少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它们不是社会面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一个社会制度过渡到另一个社会制度的决定因素。

地理环境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必要条件。物质资料生产的对象是自然界供给的,或者是人们从自然界取得的。人们进行生产所使用的工具也是用自然界的材料制成的。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明显地受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马克思说:“劳动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会发生影响,致使同一劳动量,在不同国内,会满足不同的需要量,并在其他情形相似的限限度内,使必要劳动时间成为不一致的。”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人们生产生活必需品费时较少的地理环境中,生产的发展就会快些;反之,在人们生产生活必需品费时较多的地理环境中,生产的发展就会慢些。

但是,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斯大林说:“欧洲在三千年内已更换过三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而在欧洲东部,即在苏联,甚至更换了四种社会制度。可是,在这同一时期内,欧洲境内的地理条件不是完全没有变更,便是变的很少很少,甚至地理学也不肯提到它。而这是不言而喻的。地理环境方面一种稍许严重的变更都需要几百万年,而人们社会制度中甚至最严重的变更,也只需要几百年或一两千年就够了。由此就应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决不能成为社会发展底主要原因、决定原因,因为在数万年间几乎仍旧不变的现象,决不能成为那在几百年间就发生根本变更的现在发展的主要原因。”某些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如十八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十九世纪英国的布克尔等人,企图用地理环境来解释社会制度的更替。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等)直接或通过事务及职业类别来影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决定人类的嗜好,气质,并通过这些决定整个社会制度。这种夸大地理环境作用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至于法西斯主义的地理政治学派(这种学派在希特勒德国的先进的美国都很流行),则是利用政治由地理因素决定的谬论,来为帝国主义的所谓争取“生存空间”的侵略战争以及公开的掠夺殖民地的暴行做辩护。人口的因素也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人口稀少的地区,虽然其他条件和别的地方一样,生产力的发展可能慢一些。人口多少是生产发展的一个因素。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632页。

②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载《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06页。

人口的增长虽然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也不能成为社会发展中的决定力量。因为第一,人口的密度不能说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人口密度大的国家不一定是社会制度先进的国家;人口密度小的国家也不一定是社会制度落后的国家。第二,人口的增长或减少不能说明为什么某一个社会制度恰好由某一个新制度来代替,而不是由其他的社会制度来代替。第三,人口的增长或减少不能成为改变社会制度的革命的原因。美帝国主义分子艾奇逊硬说中国革命的原因是由于人口过剩。毛泽东同志在驳斥这种谬论时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已发生了。”①

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399一1400页。

11、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 的发展

英国庸俗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捏造出所谓“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的规律,硬把这种“规律”说成是自然的法则,并由此得出结论说,失业和贫困的根源,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而是由于人口太多。他认为只有减少人口,才能解决失业、贫困的问题。这种错误的观点只是为着要掩盖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广大劳动人民贫困破产的事实。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人口过剩”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而决不是由于生活资料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事实上在应用进步技术的情形下,生活资料的增长远比人口的增长要快。现代资产阶级的新马尔萨斯主义把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同帝国主义的种族歧视和侵略政策直接联系起来,用来为他们发动侵略战争和掠夺殖民地的行为辩护。马克思主义认为,适用于一切社会的抽象的人口规律是不存在的,各个社会都有它自身的具体的人口规律。对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社会来说,人口的增长也应该是有计划的,而且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做到计划生育。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只能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物质生产。

人们要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首先要能够生存。为了生存,必须吃喝穿住,这就是说需要有食品、衣服、住房、燃料等生活资料;为了获得这些生活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①离开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为了生产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生产工具和其他劳动资料的生产,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生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

①马克思:《致路.库格曼》,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页。

人们为了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必须使用一定的生产工具。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同以生产工具为主的被用于生产的劳动资料相结合,就构成社会的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所表示的是人们在生产中对自然界的关系。人们除了在生产过程中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外,他们彼此之间也发生一定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就构成生产方式。

一个社会的面貌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阶级结构以及政治、法律,道德等观点,归根到底决定于生产力式。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人对人的剥削,是由于那时的生产方式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社会才分裂为阶级,人们之间才形成了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并产生了各个敌对阶级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点。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只有在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和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方式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才会产生,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才可能建立。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随着私有制生产方式的消灭,公有制生产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阶级剥削的现象才会被消灭,新的政治法律观点和道德风尚才能得到不断地完善和巩固。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的转变。当一种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时期,不得不为另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时,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了这一点: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目前在不少国家中已经实现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都是为生产方式的更替所决定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7771.html

更多阅读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在之前,我对这一命题是心存疑问的,但是在从事哲学的教学工作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11月1日是什么节日-西方万圣节|节日大全 2016年西方节日大全

万圣节(HALLOWEEN)为每年的11月1日,源自古代凯尔特民族(Celtic)的新年节庆,此时也是祭祀亡魂的时刻,在避免恶灵干扰的同时,也以食物祭拜祖灵及善灵以祈平安渡过严冬,是西方传统节日。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主要流

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对于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

声明:《11、1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决定 的发展》为网友护你余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