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1901—2012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1901—2012)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高行健


  *1901年,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2年,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4年,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5年,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家。1905年作品《你去什么地方》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6年,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1906年作品《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7年,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1907年作品《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8年,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家。1908年作品《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
  *1909年,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1909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0年,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1910年作品《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作家、诗人、散文家。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2年,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1912年作品《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1913年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1914年,未颁奖
  *1915年,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年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6年,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瑞典诗人、小说家。1916年作品《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卡尔·耶勒鲁普,丹麦作家。1917年作品《磨坊血案》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7年,亨利克·彭托皮丹,丹麦小说家。1917年作品《天国》获诺贝尔文学奖。
  *1918年,未颁奖。
  *1919年,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1919年作品《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0年,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挪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1920年作品《大地硕果—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1年,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作品《苔依丝》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2年,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西班牙作家。1922年作品《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1923年作品《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波兰作家。1924年作品《福地》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5年,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共完成51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圣女贞德》等。1925年作品《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6年,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意大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鸽子与老鹰》、《橄榄园的火灾》、《母亲》、《孤独者的秘密》、《飞往埃及》等。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7年,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时间与自由意志》、《创造进化论》、《道德与宗教的两个起源》等。1927年作品《创造进化论》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8年,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挪威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珍妮》和三部曲《劳伦斯之女克里斯丁》灯。1928年作品《新娘—主人—十字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9年,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1929年作品《魔山》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0年,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作品《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荒原与爱情》、《秋天的号角》等。1931年作品《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2年,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和剧本《银匣》等。1932年作品《有产者》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3年,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等。1933年作品《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4年,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一生创作了40多部剧本。主要剧作有《诚实的快乐》、《六个寻找剧作者的角色》、《亨利四世》、《寻找自我》等。1934年作品《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5年,未颁奖。
  *1936年,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主要剧作有《天边外》、《安娜·克利斯蒂》、《无穷的岁月》和自专性剧作《长夜漫漫路迢迢》等。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7年,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蒂伯一家》8卷:《灰色笔记本》《教养院》《美好的季节》《诊断》《小妹妹》《父亲的死》《1914年夏天》《结尾》等。1937年作品《蒂伯—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8年,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大地的房子》三部曲:《大地》《儿子们》《分家》《母亲》《爱国者》《龙种》等。1938年作品《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9年,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芬兰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神圣的贫困》、《少女西丽亚》、《夏夜的人们》等。1939年作品《少女西丽亚》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0年-1943年,未颁奖。
  *1944年,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行》:《冰河》《船》《失去的天国》《诺尼亚·葛斯特》《奇姆利人远征》和《哥伦布》;诗集《世界的光明》、《日德兰之风》等。1944年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5年,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人。主要作品有《死的十四行诗》,诗集《绝望》、《柔情》、《有刺的树》、《葡萄区榨机》等。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育而成的抒情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渴求理想的象征”
  *1946年,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克努尔普》、《德米尔》、《席特哈尔塔》、《荒原狼》等。1946年作品《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7年,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家、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梵蒂冈的地窖》、《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等。1947年作品《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8年,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主要作品有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论著《传统与个人才能》、《批评的功能》、《诗与批评的效用》等。1948年作品《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
  *1949年,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押沙龙,押沙龙》等。1949年作品《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0年,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教育与社会秩序》等。1950年作品《哲学—数学—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1年,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天才》;剧本《疯人院里的仲夏夜之梦》;小说《侏儒》、《大盗巴拉巴》等。1951年作品《大盗巴拉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2年,莫里亚克F.Mauriac法国作家。小说:《黛莱丝·苔斯盖鲁》。戏剧方面,莫里亚克发表有《阿斯摩泰》、《不为人爱的人们》、《地上的火焰》等剧本。还写有回忆录《内心回忆录》、《内心回忆新录》和《政治回忆录》等。1952年凭借《爱的荒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53年,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曾任英国首相。主要作品有《马拉坎德远征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英语民族史》等。1952年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4年,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尔鸣》、《老人与海》等。1954年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5年,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冰岛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尔卡·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长篇历史小说3卷《冰岛钟声》等。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班牙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诗韵集》、《悲哀的咏叹调》;散文集《三个世界的西班牙人》;长诗《空间》等。1956年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7年,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误会》、《正义》;小说《局外人》、《鼠疫》;论文集《西西弗的神话》等。1957年作品《局外人·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8年,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诗集《在街上》、《生活啊,我的姊姊》、《主题与变奏》;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等。1958年作品《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9年,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水与土》、《消逝的笛音》、《瞬息间是夜晚》和《日复一日》等。1959年作品《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0年,圣.琼.佩斯Saint-JohnPerse法国作家。1960年凭借《蓝色恋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黑海之滨》和《动乱》;长篇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特拉夫尼克纪事》和《萨拉热窝女人》并称为“波斯尼亚三部曲”等。1961年作品《桥·小姐》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2年,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愤怒的葡萄》、《月亮下去了》、《珍珠》和《烦恼的冬天》等。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
  *1963年,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转折点》、《神话和历史》、《航海日志》和《“画眉鸟”号》。1963年作品《“画眉鸟”号》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4年,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辩证理性批判》;小说《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剧本《苍蝇》和《禁闭》等。1964年作品《苍蝇》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5年,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和长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等。1965年作品《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6年,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以色列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婚礼的华盖》、《大海深处》、《过夜的客人》、《钉婚记》等。1966年作品《行为之书》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6年,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瑞典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逃亡与蜕变》、《无尘世界的旅行、《死亡的依旧庆祝生命》;诗剧《伊莱》等。1966年作品《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7年,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拉诗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危地马拉传说》、《总统先生》、《玉米人》等。1967年作品《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8年,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等。1968年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9年,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0年,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苏联作家。1970年作品《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1年,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1971年作品《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亨利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1972年作品《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3年,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家、剧作家。1973年作品《风暴眼》
  *1974年,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瑞典作家。1974年作品《乌洛夫的故事》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4年,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瑞典诗人。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5年,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诗人。1975年作品《生活之恶》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6年,索尔·贝娄(1915~)美国作家。1976年作品《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7年,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牙诗人。1977年作品《天堂的影子》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8年,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1978年作品《魔术师·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
  *1979年,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腊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初生的太阳》、《英雄挽歌》、《理所当然》等。1979年作品《英雄挽歌》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波兰诗人。1980年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1年,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英国德语作家。年作品《迷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2年,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哥伦比亚记者、作家。1982年作品《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3年,威廉·戈尔丁(1911~1994)英国作家。1983年作品《蝇王·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4年,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人。1984年作品《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5年,克洛德·西蒙(1913)法国小说家。1985年作品《弗兰德公路·农事诗》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6年,沃莱·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1986年作品《雄狮与宝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7年,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8年,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埃及作家。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
  *1989年,塞拉CamiloJoseCela西班牙作家。1989年凭借小说《为亡灵弹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90年,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墨西哥诗人。1990年作品《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1年,内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2年,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1992年作品《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3年,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宝贝儿》、《爵士乐》等。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4年,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华》、《饲育》;长篇小说《个人的体检》、《洪水涌上我的灵魂》、《倾听雨树的女人们》;长篇三部曲《燃烧的绿树》等。199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5年,希尼(1939~)爱尔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在外过冬》、《北方》、《野外作业》、《苦路岛》、《山楂灯》、《幻觉》等。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女)(1923~)波兰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等。199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7年,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作《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等。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葡萄牙记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里斯本围困史》、《失明症漫记》、《修道院纪事》等。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99年,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1999年作品《铁皮鼓哈里》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0年,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2000年作品《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河弯》、《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2年,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3年,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辱》、《钢铁时代》等。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004年,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
  *2005年,哈罗德·品特(1930~),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2006年,奥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伊斯坦布尔》等。
  *2007年,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1919~),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为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8年,勒·克莱齐奥,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2009年,赫塔·缪勒,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
  *2010年,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西班牙(双国籍)著名作家。这是自1990年以来首位拉美作家获奖。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对权力结构作了深入的描述,并对个体人物的反抗、反叛和挫败进行了犀利的刻画。”
  *2011年,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在23岁时便出版处女诗集《诗十七首》,成名后陆续出版了《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真理障碍物》等诗集。
  *2012年,莫言(1955~)中国作家。中国首位本土籍作家。获奖理由是“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主要作品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

  附:中国当代作家莫言主要作品目录:
  主要作品出版目录

  《透明的红萝卜》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86.3
  《红高粱家族》长篇小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5
  《天堂蒜薹之歌》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1988.4
  《爆炸》小说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8
  《十三步》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1989.4
  《欢乐十三章》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89.4
  《白棉花》小说集,华艺出版社1991.10
  《酒国》长篇小说,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2
  《怀抱鲜花的女人》小说集,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3
  《金发婴儿》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6
  《食草家族》长篇小说,华艺出版社1993.12
  《愤怒的蒜薹》(《天堂蒜薹之歌》修订本)长篇小说,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12
  《神聊》小说集,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12
  《猫事荟萃》小说集,新世界出版社1994.10
  《丰乳肥臀》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1995.12
  《莫言文集》(1—5卷),作家出版社1996.2
  ([红高粱]、[酩酊国]、[鲜女人]、[道神嫖]、[再爆炸])
  《会唱歌的墙》散文集,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12
  《红树林》长篇小说,海天出版社1999.3
  《红高粱家族》(再版)长篇小说,南海出版公司1999.5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小说集,1999.9海天出版社
  《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12
  《酒国》(再版)长篇小说,南海出版公司2000.2
  《莫言短篇小说〉(1-3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10
  (《老枪·宝刀》《苍蝇·门牙》《初恋·神嫖》)
  《莫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10
  《檀香刑》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2001.3
  《战友重逢》,解放军文艺社2001.8
  《生蹼的祖先》长篇小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月
  《冰雪美人》小说剧本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9月
  《中篇小说集》(上、下)作家出版社2002.2
  《红高粱家族》(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酒国》(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拇指铐》(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清醒的说梦者》(随笔集)(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罪过》(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师父越来越幽默》(中篇小说集)(东岳文丛),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9
  《什么气味最美好》(随笔集),南海出版公司2002.9
  《司令的女人》(中篇小说集),收获丛书。2002.12
  《四十一炮》(长篇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7
  《小说的气味》(演讲集),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8
  《丰乳肥臀》(长篇小说),工人出版社2003.9
  《英雄美人骏马》影视剧本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9

  《红树林》影视剧本集,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9

  台湾出版情况:
  《红高粱家族》洪范书店1988年12月
  《天堂蒜薹之歌》洪范书店1989年9月
  《十三步》洪范书店1990年1月
  《酒国》洪范书店1992年9月
  《丰乳肥臀》洪范书店1996年5月
  《梦境与杂种》洪范书店1994年2月
  《怀抱鲜花的女人》洪范书店1993年2月
  《食草家族》麦田出版社2000年11月
  《檀香刑》麦田出版社2001年4月
  《红耳朵》麦田出版社1998年10月
  《白棉花》麦田出版社2001年6月
  《会唱歌的墙》麦田出版社2000年5月
  《冰雪美人》麦田出版社2002年8月
  《红高粱的孩子》时报出版社2002年10月
  《传奇莫言》联合文学1998年11月
  《透明的红萝卜》林白出版社1989年4月
  《透明的红萝卜》新地出版社1987年9月
  《北京秋天下午的我》一方出版社2003年3月
  《四十一炮》洪范书店2003年7月
  外文出版目录

  《红高粱家族》/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莱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
  《天堂蒜薹之歌》/英文、法文、德文、瑞典文、荷兰文、希伯莱文、意大利文(即出)
  《酒国》/英文、法文、日文、德文、韩文、意大利文(即出)、波兰文(即出)。
  《丰乳肥臀》/日文、意大利文、越南文、英文(即出)、法文(即出)、荷兰文(即出)
  《十三步》/法文
  《檀香刑》/日文、法文(正在翻译)、意大利文(正在翻译)、韩文
  《师傅越来越幽默》中短篇小说集/英文、荷兰文、德文、意大利文(即出)、希伯莱文(即出)
  英文版短篇小说集《爆炸和其它的故事》,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出版
  日文版短篇小说集《来自中国乡村的报告》,JICC出版
  日文版中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JICC出版。
  日文中短篇小说集《幸福时光》,平凡社。
  日文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NHK出版公司。
  法文中短篇小说集《筑路》,ROMAN出版社
  法文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PICQUIERPOCBE出版社
  法文短篇小说集《儿童视角》,(即出)
  意大利文中短篇小说集《养猫专业户》,EINAUDI出版社
  法文《爆炸》,EDITIONSCARATERES出版社
  法文《藏宝图》,PICQUIERPOCBE出版社

盘点莫言曾获文学奖项
  1987年《红高粱家族》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1988年联合文学奖
  1996年《丰乳肥臀》第一届大家·红河文学奖
  2000年《红高粱家族》《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十八名
  2001年《红高粱系列》《今日世界文学》七十五年来全世界四十部杰出作品
  2001年《红高粱系列》第二届冯牧文学奖
  2001年《檀香刑》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
  2001年《酒国》法文版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2003年《檀香刑》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2004年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2004年法国“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
  2004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1901—2012)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05年第三十届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
  2005年《四十一炮》第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2006年福冈亚洲文化奖
  2007年《生死疲劳》“福星惠誉杯”优秀作品奖
  2008年《生死疲劳》第2届红楼梦奖
  2011年《蛙》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12年《生死疲劳》诺贝尔文学奖
  所获文学奖机构评价
  冯牧文学奖:“莫言以近20年持续不断的旺盛的文学写作,在海内外赢得了广泛声誉。虽然,他曾一度在创新道路上过犹不及,但他依然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红高粱》以自由不羁的想象,汪洋恣肆的语言,奇异新颖的感觉,创造出了一个辉煌瑰丽的莫言小说世界。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由中国杰出小说家莫言原创、优秀汉学家杜特莱翻译成法文的《酒国》,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实验性文体。其思想之大胆,情节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结构之新颖,都超出了法国乃至世界读者的阅读经验。这样的作品不可能被广泛阅读,但却会为刺激小说的生命力而持久地发挥效应。”
  鼎钧双年文学奖:“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莫言的创作一直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究其根本,应该归诸于莫言的感觉方式有着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檀香刑》是这样一个标志:民间渊源首次被放到文源论的高度来认识,也被有意识地作为对近二三十年中国小说创作宗从西方话语的大格局寻求超越和突破的手段加以运用;同时,作者关于民间渊源的视界进一步开拓,开始从抽象精神层面而转化到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从个别意象的植入发展到整体文本的借鉴。义和团现象本身就是民间文化所孕育所造就,是山东古老民间文化的一次狂欢。借这个题材来激活一种以民间文化为底蕴的小说叙述,使本事与形式之间的天衣无缝,形成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回声”。民间戏曲、说唱,既被移植到小说的语言风格中,也构成和参与了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这种‘形式’与‘内容’的浑然一体,使得《檀香刑》比以往任何高扬‘民间性’的小说实践,走得更远,也更内在化。神奇化、暴力倾向,仍旧是莫言给人的突出印象。作者把他的这一奇特兴趣,用于表现或映衬一种桀骜不驯,一种野性,一种英雄主义气概。重要的不在于人们是否接受他的观点,而在于他的这种心理倾向已经铸成了鲜明的小说个性。这部小说尚须探讨的问题包括:一、其艺术表现中的某些粗疏之处多少伤及小说的整体肌理;二、其对人性品质的表现及所持价值观,在不同读者中间,可能不是没有异议的。”
  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您写作的长、短篇小说在法国广大读者中已经享有名望。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您喜欢做叙述试验,但是,我想最引起读者兴趣的还是您对所有人物,无论是和您一样农民出身的还是所描写的干部,都能够以深入浅出的手法来处理。”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莫言的写作一直是当代中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他通透的感觉、奇异的想象力、旺盛的创造精神,以及他对叙事艺术探索的持久热情,使他的小说成了当代文学变革旅途中的醒目界碑。他从故乡的原始经验出发,抵达的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隐秘腹地。他的笔下的欢乐和痛苦,说出的是他对民间中国的基本关怀,对大地和故土的深情感念。他的文字性格既天真又沧桑;他书写的事物既素朴又绚丽;他身上有压抑不住的狂欢精神,也有进入本土生活的坚定决心。这些品质都见证了他的复杂和广阔。从几年前的重要作品《檀香刑》到2003年度出版的《四十一炮》和《丰乳肥臀》,莫言依旧在寻求变化,依旧在创造独立而辉煌的生存景象,他的努力,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整体面貌”。
  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
  福冈亚洲文化奖:“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茅盾文学奖:“莫言的《蛙》以乡村医生别无选择的命运,折射着我们民族伟大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叙述和戏剧多文本的结构方式建构宽阔的对话空间,从容自由、机智幽默,体现作者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言“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NobelPrizeinLiterature2012wasawardedtoMoYan“whowithhallucinatoryrealismmergesfolktales,historyandthecontemporary”。


  法籍华人高行健主要作品目录:  

戏剧
  1、《绝对信号》(与刘会远合作),实验剧作。1982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1992年,在台湾上演。
  2、《车站》,实验剧作。1983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1984年,在南斯拉夫上演;1986年,在香港由第四线剧社演出;1988年,在英国上演;1992年,在奥地利上演;1999年,在日本上演。
  3、《野人》,大型剧作。1985年,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1988年,在德国汉堡上演;1990年,在香港上演。
  4、《高行健戏剧集》,戏剧集。1985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收录了《绝对信号》、《车站》、《独白》(独角戏)、《野人》,以及现代折子戏四篇:《模彷者》、《躲雨》、《行路难》、《喀巴拉山口》。
  5、《彼岸》,实验剧作。1986年,在北京文学刊物《十月》发表;1990年,在台湾上演;1994年,瑞典皇家歌剧院出版瑞典文版剧作选《彼岸》,译者马悦然(GoranMalmqvist)。1995年,香港演艺学院,高行健执导。
  6、《躲雨》。1987年,在瑞典上演。
  7、《冥城》,舞剧。1988年,在香港上演。
  8、《声声慢变奏》,舞剧。1989年,在美国上演。
  9、《逃亡》,剧作。1990年,在《今天》第一期发表;1990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首演;1992年,在德国、波兰上演;1994年,在法国上演;1997年,在日本、贝宁和科特迪瓦上演。
  10、《生死界》,剧作。1991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1992年,由法国文化部赞助,在巴黎圆环剧院首演,后参加“阿维农戏剧节”;1994年,分别在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当代世界戏剧节”上演,高行健执导;1996年,在波兰上演;同年,在美国上演,高行健执导。
  11、《山海经传》。1992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12、《对话与反诘》,剧作。1992年,在《今天》第二期发表,法文版也同时发表;同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首演,高行健执导;1995年,在巴黎莫里哀剧院上演,高行健执导;1999年,在巴黎再度上演,高行健执导。
  13、《周未四重奏》,剧作。1996年,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
  14、《夜游神》。1999年,在法国阿维农戏剧节首演。
  15、《八月雪》,现代禅剧、京剧。200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2002年12月19日,在台北首演。
  小说及论著
  1、《灵山》,长篇小说。199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1992年,瑞典文版出版,译者马悦然。1995年,法文版出版,译者杜特莱(Dutrait)。2000年,英文版出版,译者陈顺妍(MabellLee)。
  2、《一个人的圣经》,长篇小说。1999年,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2000年,法文版出版,译者为杜特莱。
  3、《给我老爷买鱼竿》,小说集。1989年,由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出版。
  4、《有只鸽子叫红唇儿》,中短篇小说集。1984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有只鸽子叫红唇儿》、《寒夜的星辰》。
  5、《没有主义》,文艺论文集。1996年,由香港天地图地公司出版。
  6、《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文艺论著。1981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7、《对一种现代戏剧的追求》,戏剧论文集。1988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8、《高行健戏剧六种》,1995年,由台湾帝教出版社出版。
  9、《高行健·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1999年,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
  电影
  《侧影或影子》(Silhouette/Shadow),2008年上映。


文学的理由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获奖演说

不知道是不是命运把我推上这讲坛,由种种机缘造成的这偶然,不妨称之为命运。上帝之有无且不去说,面对这不可知,我总心怀敬畏,虽然我一直自认是无神论者。
  一个人不可能成为神,更别说替代上帝,由超人来主宰这个世界,只能把这世界搅得更乱,更加糟糕。尼采之后的那一个世纪,人为的灾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纪录。形形色色的超人,号称人民的领袖、国家的元首、民族的统帅,不惜动用一切暴力手段造成的罪行,绝非是一个极端自恋的哲学家那一番疯话可以比拟的。我不想滥用这文学的讲坛去奢谈政治和历史,仅仅藉这个机会发出一个作家纯然个人的声音。
  作家也同样是一个普通人,可能还更为敏感,而过于敏感的人也往往更为脆弱。一个作家不以人民的代言人或正义的化身说的话,那声音不能不微弱,然而,恰恰是这种个人的声音倒更为真实。
  这里,我想要说的是,文学也可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成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这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文学恰恰面临这种不幸,而且较之以往的任何时代,留下的政治与权力的烙印更深,作家经受的迫害也更甚。文学要维护自身存在的理由而不成为政治的工具,不能不回到个人的声音,也因为文学首先是出自个人的感受,有感而发。这并不是说文学就一定脱离政治,或是文学就一定干预政治,有关文学的所谓倾向性或作家的政治倾向,诸如此类的论战也是上一个世纪折腾文学的一大病痛。与此相关的传统与革新,弄成了保守与革命,把文学的问题统统变成进步与反动之争,都是意识形态在作怪。而意识形态一旦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变成现实的势力,那么文学与个人便一起遭殃。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的劫难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乃至于弄得一度奄奄一息,正在于政治主宰文学,而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都同样将文学与个人置于死地。以革命的名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伐导致公然禁书、烧书。作家被杀害、监禁、流放和罚以苦役的,这百年来无以计数,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帝制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弄得中文的文学写作无比艰难,而创作自由更难谈及。
  作家倘若想要赢得思想的自由,除了沉默便是逃亡。而诉诸言语的作家,如果长时间无言,也如同自杀。逃避自杀与封杀,还要发出自己个人的声音的作家不能不逃亡。回顾文学史,从东方到西方莫不如此,从屈原到但丁,到乔伊斯,到托马斯.曼,到索忍尼辛,到一九八九年后中国知识分子成批的流亡,这也是诗人和作家还要保持自己的声音而不可避免的命运。
  在毛泽东实施全面专政的那些年代里,却连逃亡也不可能。曾经蔽护过封建时代文人的山林寺庙悉尽扫荡,私下偷偷写作得冒生命危险。一个人如果还想保持独立思考,只能自言自语,而且得十分隐秘。我应该说,正是在文学做不得的时候我才充分认识到其所以必要,是文学让人还保持人的意识。
  自言自语可以说是文学的起点,藉语言而交流则在其次。人把感受与思考注入到语言中,通过书写而诉诸文字,成为文学。当其时,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甚至想不到有朝一日能得以发表,却还要写,也因为从这书写中就已经得到快感,获得补偿,有所慰藉。我的长篇小说《灵山》正是在我的那些已严守自我审查的作品却还遭到查禁之时著手的,纯然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为自己而写,并不指望有可能发表。
  回顾我的写作经历,可以说,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书写其时便已得到肯定。文学首先诞生于作者自我满足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作品完成之后的事,再说,这效应如何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
  文学史上不少传世不朽的大作,作家生前都未曾得以发表,如果不在写作之时从中就已得到对自己的确认,又如何写得下去?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作者,这四大才子的生平如今同莎士比亚一样尚难查考,留下了施耐庵的一篇自述,要不是如他所说,聊以自慰,又如何能将毕生的精力投入生前无偿的那宏篇钜制?现代小说的发端者卡夫卡和二十世纪最深沉的诗人费尔南多.毕索瓦不也如此?他们诉诸语言并非旨在改造这个世界,而且深知个人无能为力却还言说,这便是语言拥有的魅力。
  语言乃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这感知的主体同对世界的认识联系起来。通过书写留下的文字又如此奇妙,令一个个孤立的个人,即使是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的人,也能得以沟通。文学书写和阅读的现时性同它拥有的永恒的精神价值也就这样联系在一起。
  我以为,现今一个作家刻意强调某一种民族文化总也有点可疑。就我的出生、使用的语言而言,中国的文化传统自然在我身上,而文化又总同语言密切相关,从而形成感知、思维和表述的某种较为稳定的特殊方式。但作家的创造性恰恰在这种语言说过了的地方方才开始,在这种语言尚未充分表述之处加以诉说。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个现成的一眼可辨认的民族标签。
  文学作品之超越国界,通过翻译又超越语种,进而越过地域和历史形成的某些特定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深深透出的人性乃是人类普遍相通的。再说,一个当今的作家,谁都受过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多重文化的影响,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如果不是出于旅游业广告的考虑,不免令人生疑。
  文学之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也超越民族意识,如同个人的存在原本超越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人的生存状态总也大于对生存的论说与思辨。文学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普遍关照,没有禁忌。对文学的限定总来自文学之外,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习俗的,都企图把文学裁剪到各种框架里,好作为一种装饰。
  然而,文学既非权力的点缀,也非社会时尚的某种风雅,自有其价值判断,也即审美。同人的情感息息相关的审美是文学作品唯一不可免除的判断。诚然,这种判断也因人而异,也因为人的情感总出自不同的个人。然而,这种主观的审美判断又确有普遍可以认同的标准,人们通过文学薰陶而形成的鉴赏力,从阅读中重新体会到作者注入的诗意与美,崇高与可笑,悲悯与怪诞,与幽默与嘲讽,凡此种种。
  而诗意并非只来自抒情。作家无节制的自恋是一种幼稚病,诚然,初学写作时,人人难免。再说,抒情也有许许多多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如冷眼静观。诗意便隐藏在这有距离的观注中。而这观注的目光如果也审视作家本人,同样凌驾于书中的人物和作者之上,成为作家的第三只眼,一个尽可能中性的目光,那么灾难与人世的垃圾便也经得起端详,在勾起痛苦、厌恶与恶心的同时,也唤醒悲悯、对生命的爱惜与眷恋之情。
  植根于人的情感的审美恐怕是不会过时的,虽然文学如同艺术,时髦年年在变。然而,文学的价值判断同时尚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唯新是好,这也是市场的普遍运作的机制,书市也不例外。而作家的审美判断倘若也追随市场的行情,则无异于文学的自杀。尤其是现今这个号称消费的社会,我以为恰恰得诉诸一种冷的文学。
  十年前,我结束费时七年写成的《灵山》之后,写了一篇短文,就主张这样一种文学:
  「文学原本同政治无关,只是纯然个人的事情,一番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
  「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作家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作为偶像来崇拜,更不是罪人或民众的敌人,之所以有时竟跟著作品受难,只因为是他人的需要。当权势需要制造几个敌人来转移民众注意力的时候,作家便成为一种牺牲品。而更为不幸的是,弄晕了的作家竟也以为当祭品是一大光荣。」
  「其实,作家同读者的关系无非是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彼此不必见面,不必交往,只通过作品得以沟通。文学作为人类活动尚免除不了的一种行为,读与写双方都自觉自愿。因此,文学对于大众不负有甚么义务。」
  「这种恢复了本性的文学,不妨称之为冷的文学。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这种文学自然并非始于今日,只不过以往主要得抵制政治势力和社会习俗的压迫,现今还要对抗这消费社会商品价值观的浸淫,求其生存,首先得自甘寂寞。
  「作家倘从事这种写作,显然难以为生,不得不在写作之外另谋生计,因此,这种文学的写作,不能不说是一种奢侈,一种纯然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冷的文学能有幸出版而流传在世,只靠作者和他们的朋友的努力。曹雪芹和卡夫卡都是这样的例子。他们的作品生前甚至都未能出版,更别说造成甚么文学运动,或成为社会的明星。这类作家生活在社会的边缘和夹缝里,埋头从事这种当时并不指望报偿的精神活动,不求社会的认可,只自得其乐。」
  「冷的文学是一种逃亡而求其生存的文学,是一种不让社会扼杀而求得精神上自救的文学,一个民族倘竟容不下这样一种非功利的文学,不仅是作家的不幸,也该是这个民族的悲哀。」
  我居然在有生之年,有幸得到瑞典文学院给予的这巨大的荣誉与奖赏,这也得力于我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多年来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翻译、出版、演出和评介我的作品,在此我就不一一致谢了,因为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名单。
  我还应该感谢的是法国接纳了我,在这个以文学与艺术为荣的国家,我既赢得了自由创作的条件,也有我的读者和观众。我有幸并非那么孤单,虽然从事的是一种相当孤独的写作。
  我在这里还要说的是,生活并不是庆典,这世界也并不都像一百八十年来未有过战争如此和平的瑞典,新来临的这世纪并没有因为经历过上世纪的那许多浩劫就此免疫。记忆无法像生物的基因那样可以遗传。拥有智能的人类并不聪明到足以吸取教训,人的智能甚至有可能恶性发作而危及到人自身的存在。
  人类并非一定从进步走向进步。历史,这里我不得不说到人类的文明史,文明并非是递进的。从欧洲中世纪的停滞到亚洲大陆近代的衰败与混乱乃至二十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杀人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并不随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就一定更趋文明。
  以一种科学主义来解释历史,或是以建立在虚幻的辩证法上的历史观来演绎,都未能说明人的行为。这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乌托邦的狂热和不断革命如今都尘埃落地,得以幸存的人难道不觉得苦涩?
  否定的否定并不一定达到肯定,革命并不就带来建树,对新世界的乌托邦以铲除旧世界作为前提,这种社会革命论也同样施加于文学,把这本是创造的园地变为战场,打倒前人,践踏文化传统,一切从零开始,唯新是好,文学的历史也被诠释为不断的颠覆。
  作家其实承担不了创世主的角色,也别自我膨胀为基督,弄得自己精神错乱变成狂人,也把现世变成幻觉,身外全成了炼狱,自然活不下去的。他人固然是地狱,这自我如果失控,何尝不也如此?弄得自己为未来当了祭品且不说,也要别人跟著牺牲。
  这二十世纪的历史不必匆匆去作结论,倘若还陷入在某种意识形态的框架的废墟里,这历史也是白写的,后人自会修正。
  作家也不是预言家,要紧的是活在当下,解除骗局,丢掉妄想,看清此时此刻,同时也审视自我。自我也一片混沌,在质疑这世界与他人的同时,不妨也回顾自己。灾难和压迫固然通常来自身外,而人自己的怯懦与慌乱也会加深痛苦,并给他人造成不幸。
  人类的行为如此费解,人对自身的认知尚难得清明,文学则不过是人对自身的观注,观审其时,多少萌发出一缕照亮自身的意识。
  文学并不旨在颠覆,而贵在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或以为知道而其实不甚了了的这人世的真相。真实恐怕是文学颠扑不破的最基本的品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534.html

更多阅读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 下 古诗及其赏析

人一生要读的60首古诗【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下)  蜀相杜甫(唐)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

金波其人及作品赏析,附引儿童诗学习

金波的作品一年级下册:第10课《尖尖的草帽》、第13课《信》;二年级下册:第23课《沙滩上的童话》;三年级上册:综合学习《绿》;三年级下册:第1课《春的消息》、第19课《带雨的花》。在一套语文教材中频繁地出现一个人的作品,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汇总 华盛顿欧文英文介绍

美国文学作家及作品汇总 1、Benjamin Franklin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 A Modest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Necessity of a Paper Money  oor Richard’s Almanack穷查理历书;The Way to Wealth致富之道;The Autobiography自

声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及作品1901—2012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网友歲尐哖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