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菱》教案及说课 秋天来了教案及说课稿

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分音符时值。

2、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背唱《采菱》。

2、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件 琴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歌曲

师:大家都已经知道我们今天学唱的歌曲叫作《采菱》,那采菱的“菱”是什么? (学生回答 )

(展示课件,教师简介菱)

师:菱是一种植物,叶子呈三角形状,夏天开白色的小花,果实的硬壳有角,所以叫“菱”或“菱角”,菱的果肉吃起来香甜可口,有哪位同学吃过菱角吗?

师:同学们知道“菱”生长在什么地方吗?(学生简单描述,教师总结)

师: 菱长在池塘里,根在泥中,叶子浮在水面。

师:今天就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去江南采菱!(教师有感情表演唱。)

二:学唱

1、复听范唱

感受歌曲情绪,进一步提出要求。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首歌曲,我们再来听一遍《采菱》,思考这两个问题:

a、这首歌都唱了些什么?

b、演唱者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音乐)

生答。

2、轻唱歌谱

教师用电子教杆引导学生演唱。

提示:括号里的是间奏,不演唱。

3、哼唱歌谱,恩

4、听琴唱谱

要求:基本能随琴轻唱歌谱,不要求绝对准确。

5、学唱唱词

A、听琴唱词,初步做到节奏、音准正确。

师:我们一起唱一唱歌词,纠错。

b、加前奏演唱歌曲。

师:采菱的孩子在唱什么?爱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唱?

c、认识反复记号D.S.(学生自己说一说演唱顺序)

师:这首歌曲只有一段歌词呀!怎么刚才音乐中都唱了两遍那?

原来都是因为有了它(D.S.),这是一个反复记号,见到它,我们就要从这里()再唱一遍,一直唱到这里结束。(Fine)(板书)

d、完整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就完整的把这首歌曲唱一遍。(教师琴伴奏)

三、情感启发,处理歌曲

1、分句处理歌曲

a、师:大家看歌曲的前两句都唱了些什么?(创设水乡情景)

师:水乡的孩子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家乡,带着什么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唱一唱)

b、师:这一句谁可以来唱唱?(鼓励同学们演唱,教师请歌唱比较好的同学演唱)

师“他们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演唱,哪种更适合歌曲的情趣?请大家体会一下。

师:动听的泉水,愉快的心情来演唱。

师:衬托了欢快的心情,使歌曲更生动、形象。 (启发说说,体验山里的泉水真香呀!体验山泉再去品尝一下菱角的美味。难点拍手提示)

c、请大家听听老师唱第四乐句,看有什么感觉。

(教师范唱“啊划呀划”,并稍加身体动作)

d、师:最后这里又重复了第一句歌词——水乡的孩子爱水乡,前后两个“爱”字含义一样吗?前面高兴的介绍自己的家乡,后面把对则唱出了对家乡的赞美、热爱,赞美中多了自豪、骄傲之情。

(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肢体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唱好最后一个乐句。)

2、看采菱的图片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是太美了!从大家的歌声中可以感到,今年的水菱肯定是大丰收,让我们一起看看江南采菱人劳动的情景吧!(教师点击播放图片,并简单介绍)

简介:

湖中有美丽的荷花和水菱,有许多小船和木盆散落在湖中,“采菱”就是菱角成熟时,人们划着小船或洗澡的木盆去湖中把菱角采摘回来。

采菱时最好不要将小船摇进菱叶中去,因为菱叶密密的,茎又在水下生长着,小船进去,往往不能摇桨使其进退维谷。只有用一只大大的木盆,人坐在木盆里,用手轻轻拖拉着菱叶,可以随意进退。采菱时,用手把菱叶翻转过来,两指轻轻一捏,那菱角便已经悄然落在手心中了。

师:看到水菱大丰收,农民伯伯心情怎么样?你自己采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感觉?

3、听音乐演唱歌曲,体验江南菱角大丰收的喜悦心情。

师:《采菱》这支歌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演唱?(请同学们说一说)

4、小组合作:女生采菱,男生划船,

师: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效率,我请女同学采菱,男同学划船!(教师引导学生做一做)

满湖都是菱,你不能划那么快,划快了就采不到菱了。

5、采访女同学:你对自己搭档的表现还满意吗?咱们男生要继续努力,争取这一次采到更多的菱角!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可以使用乐器演奏吗?你打算在哪儿伴奏?用什么乐器?怎样做(请同学们说一说,做一做)

小组内的同学自由结合,练习歌曲。

6、请个别小组上台表演,师生简单点评。

四、小结

师:水乡的孩子爱南湖,爱南湖的喷泉和菱角,江南水乡的孩子用歌声歌唱了自己的家乡,我们这儿有石榴园,我们还有比水更美的东西,你们说说是什么?咱们菏泽的孩子也可以用我们优美的歌声,歌唱我们亲爱的“花”乡。同学们课下可以尝试着创编歌词。

附《采菱》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我所讲的是第七册《采菱》,这是一首富有江南地方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旋律流畅、婉转,运用了许多由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五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方正对称,第三乐句活泼生动,第四乐句使用切分节奏前后摸进,模拟划船动作。

本首歌曲在教材中是一首必学歌曲,是对学生进行爱家乡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歌曲的演唱方法是对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价值高的教材。

学情分析

这是本学期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的、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掌握四分音符时值。

教学重点:

歌曲《采菱》学唱。

教学方法:

一、导入

二、学唱歌曲

1、听歌曲

2、轻声唱词

3、学唱歌曲

三、处理歌曲

四、小结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菱是怎么来的,如何采菱很有兴趣,很想去了解它,所以我给大家介绍了菱的外型,生长环境,以及它的味道是怎么样的等一些关于菱的知识,另外我还让学生从书本上的图片想像水乡孩子采菱的情景,当学生们了解了菱的知识以后,他们学习歌曲的兴趣也就大大提升了。

在歌曲学习中,由于歌曲节奏疏密相间,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因此节奏是个难点。在演唱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十六分音符和切分音符这两个节奏很难掌握,因此,我先让学生学习这两个节奏,并设计了两条节奏让学生练习,让他们拍手打节奏,使他们熟悉节奏的特点,再用到歌曲中,这样学生在学唱的时候脑子里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另外,四年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弱,在看到旋律的时候不能一下就反应出来,尤其是这种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的歌曲,所以,我尽量让学生以听范唱为主,跟着录音一起把歌曲唱好。

为了解决歌曲中切分节奏,我采用请学生模仿教师拍节奏、师生对拍、接龙拍击等方式解决,在活动中适时地填入歌词(山中的清泉香喷喷;湖里的水菱甜又香),并加入小间奏边拍边读(学生容易忽视小间奏);听教师演唱学生在小间奏处拍手;最后过渡到学生听琴演唱而小间奏处用高八度音伴奏等,学生在和教师的互动中不仅学得津津有味,而且效果非常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698.html

更多阅读

《雨巷》教案 雨巷获奖教案

《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2.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点品味意象。三、教学难点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四、教学方法感悟法朗读法启发法五、课时:一课时六、课型:新课学习七、教学资源

转载 《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 论文被转载

原文地址:《史学概论》参考书及论文(转载)作者:hayasi一、中文书目 《史通笺注》,(唐)刘知几著;张振笺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文史通义校注》,(清)章学诚著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

小学奥数《植树问题》练习题及答案(B)一、填空题1.一块三角形地,三边之长分别为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上各有一棵,共植树棵.2.一条马路长440米,在路的两旁每隔8米种一棵树,两边都种,共种棵树.3.两棵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 采菱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采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首歌,了解南北方音乐的特点。节奏:复杂、多变的;旋律:婉转、五声调式;歌词:以一字多音为主。2、有感情地演唱《采菱》。3、能听辨出江南民歌的风格。教学过程:一、引入1、同学

声明:《《采菱》教案及说课 秋天来了教案及说课稿》为网友天真丿微笑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