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近了
九(5)班龚洁
窗外是绚丽的晚霞,夕阳把人的影子拉长,我呆呆地看着窗外,不时用余光看你一眼。(描写式开头,用美好的景物反衬沉闷而压抑的气氛。)
你坐在灯下,灯光在你头上染出一圈光晕,衬着你不苟言笑的嘴角。(外貌描写与环境描写融合得恰到好处。)
什么时候,我们变得这么疏远了?(从反面落笔,暗扣文题中的“近”字。)
我们互相保持着沉默,气氛尴尬而又压抑。“你呆坐在这儿干什么?作业写完了?写完了就去看会儿书,整天无所事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样……”我怒瞪了你一眼,用力地关上房门。难怪我们这么疏远,你不喜欢看我做一点点与学习无关的事,而我最讨厌听你的唠叨。我们讨厌彼此而整天保持敌对状态。(语言描写符合人物身份且切合文章主题。)
你在门外大声训斥了我一会儿,突然间没了声音。我固执的不肯开门,可肚子却不太支持。(设下伏笔,预示转折,掀起波澜。)
在坚持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忍不住把门开了一条小缝,一阵淡淡的香味飘过来。我走进厨房——锅里正热着小米粥。
你坐在椅子上,用手支着头。我看着你的头一点一点地往下垂,过一会儿又迷迷糊糊的用手把头撑起来。眉宇间带着疲倦,微瞌着的眼皮偶尔会睁开一条小缝,又很快地合上。(动作、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厨房里满是 氤氲的水气,灯光变得有些模糊,照在你的脸上,没了刚才的强横和凌厉,像是一把锋利的刀,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磨平了棱角,变得柔和平静。你微皱着眉头,额头上垂下来几缕银丝,在灯光的反射下格外刺眼。你的眼角布满了细密的皱纹,手背上有了沧桑的纹路——这就是你用青春和时间换来的东西,它们在我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下更加放肆地生长。(心理刻画铺垫了文势的转折。)
我轻叹了一句,你老了。
我敲了敲门,你猛地惊醒,看着还热着的粥,惊呼一声,又看了看我,冲我疲惫地笑笑,然后小心地把粥端下来。我看了看桌上的碗,你也还没吃饭。
你去盛粥,我很默契地拿碗给你,又配合地接过碗来。(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无言语,但“默契”的“配合”显示了心的贴近。)
我们的心近了。不用说出口,我们心知肚明。正如我帮你盛饭接碗,而你轻轻地把多的那碗给我。(此时的心近,才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低头吃饭,抬头便看到你很温柔地看着我吃,我鼻尖一酸,在心里轻轻地唤你一声“妈妈”。(此时才点出“你”的身份,大有深意。)
争执过后,我们的心渐渐靠近。这种感觉无以言表,像小米粥的味道,软糯而香甜,最平凡也最值得珍惜。(收束紧承上文的小米粥,巧妙自然而又意蕴悠长。)
简评:
小作者深得布局谋篇之奥妙。
先以美好的景物反衬沉闷的气氛,在这种“尴尬而又压抑”的气氛中揭示我们的关系“疏远”,暗扣文题中的“近”字。然后,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具体展现这种“疏远”,并以“你不喜欢”“我最讨厌”的句式把这种“疏远”推到极致。接着,用一句“我固执地不肯开门,可肚子却不太支持”设下伏笔,预示着事件的转折,写出了文章的波澜。再以你妥协地熬小米粥后的疲惫神态和动作来引出“我”的反思。最后,我们彼此虽不曾言语,但“配合”的“默契”表明“我们的心近了”。
全文一波三折,水到渠成;构思巧妙,语言灵动。尤其是转变的过程细致而曲折,生动又传神,堪称佳作!
指导教师:雷晓晖
作文讲评
我们的心近了
【文题再现】
在这钢筋水泥充塞的世界,在这物质生活日渐充盈的今天,我们更渴望心灵的沟通和交流,更渴望用真诚拉近心灵的距离……请以“我们的心近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题目中的“我们”,不是指一个人,而是多人:我与老师,我与同学,我与朋友,我与亲人等,这里的人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的人(如:历史上的人,旅途中的人等);也可以是某一物品;还可以是某一事件。写出“我们”由远到近、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即可。
【作文总评】
1、一类文:龚洁、龚琪、张娜。
2、二类文:邹雨恬、雷曼露。
3、三类文:徐家美、彭刚勤、陈栋栋、李铭、万浩。
【存在问题】
1、对文题的解读不透彻。
2、对内容的安排不合理。本文主体部分直接由远写到近即可,“远”以前的内容不必写。否则在有限的篇幅内就会头重脚轻。
3、转变的过程太突兀,缺少必要的铺垫和动人的细节。
【佳作欣赏】
见上文龚洁同学的文章与评点。
【修改实例】
1、文中的病句:学生在初中是一个喜欢叛逆的阶段。
提取这个句子的主干就是:学生是阶段。这显然是荒唐的,可修改为:初中是一个学生比较叛逆的阶段。修改后的主干变为:初中是阶段。这才符合逻辑。
2、结尾的败笔:
阳光还是那么刺眼,但是没有人躲着了。当我们的心真正贴近时,就成了善良。(把文题点偏了。)
文题是“我们的心近了”,点题句却由“心近”说到“善良”,岂不是把文题点偏了么?应该反过来,由“善良”说到“心近”,这就对了。所以应改为:
阳光还是那么刺眼,但是没有人躲着了。当善良回归时,我们的心就贴近了。
这样一改,既符合文意,又突出了主题,还提升了档次,使文章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