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圣彼得堡跟团游了两天,主要看宫殿、城堡、教堂、博物馆。我们这一代人,可能还很有点“苏联”情节,到了圣彼得堡自然就想看看那些跟苏联有关的东西,问了安娜,很可惜,我们团的旅游计划中与苏联有关的项目只有首站:参观圣彼得堡地铁。司机尼古拉把我们载到一处地铁站门口,街对过是绿色的纳尔瓦凯旋门,凯旋门为纪念俄罗斯军队击败拿破仑而建。地铁的入口也涂成绿色,与凯旋门的色调遥相呼应。一条长长的电梯通向地底下,下地铁用了好几分钟,地铁站里面的工农兵雕塑似曾相识,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吊灯,干净得来令我想起纽约地铁就汗颜。社会主义地铁里打败了资本主义地铁。
1 纳尔瓦凯旋门
2 街对面还有一幅巨型的宣传画,一看就是红色内容。现在的圣彼得堡,已经不多见了
3 苏联时期的工农兵雕塑是地铁站内的主要装饰
4 华美的地铁站
5 典型的苏联艺术
我们团有好几个团友也是中国人,不过大多来自台湾,或者在美国长大的,就没有我们那样的“苏联情结”,出人意料的是团里有两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外科医生查克和他太太莫丽,跟我们一样,除了博物馆、宫殿、教堂外,还希望看到一些与苏联有关的东西,在车上我们恰好都坐在导游安娜的旁边,所以我们就一致要求去看看涅瓦河那大名鼎鼎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本来是没有这个安排的)。她专门叫司机到涅瓦河边停了几分钟。因为安娜没讲解,台湾同胞奇怪地问我们为什么要看这只战舰,
我脱口而出:“那就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发源地嘛”。
台湾同胞更糊涂了:“什么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对革命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句朗诵台词耳熟能详。“后来大陆就革命了嘛,就跟这儿学的!再后来,按你们的说法,大陆就沦陷啦”,我又补充道。
6 阿芙乐尔号战舰,如今是永久固定在涅瓦河上的军舰博物馆
7 冬宫广场。十月革命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力量从这儿冲进冬宫,推 翻了临时政府,夺取了政权
查克和莫丽还要求去斯莫尔尼宫看看,斯莫尔尼宫是当时布尔什维克的总部,列宁等领导人就在此指挥暴动。我们停留的时间很短,一下车跃入眼帘的就是很漂亮的一座教堂,我也没有细问就拍了照,回来后才知道这是斯莫尔尼大教堂,不是斯莫尔尼宫。当时的革命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原是一所修道院,是教堂旁边的一座建筑物。
8 斯莫尔尼大教堂
9 在纪念品商店里,革命领袖的像与沙皇像夹杂着一起卖,275卢布一个,合9美元一个
两天的圣彼得堡游结束了,游轮下午6时准时起航离开圣彼得堡。我们惊喜地发现,在游轮日程上圣彼得堡还有一个项目呢,两小时后,当船行驶过喀琅施塔得港(KronstadtPort)时,讲座主持人约翰.劳伦斯要跟大家讲述这个港口的一段历史。
10 圣彼得堡游轮码头,近几年建成,能同时停泊七、八艘游轮
喀琅施塔得是一座要塞城,位于圣彼得堡以西29公里处芬兰湾的的科特林岛上,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摇篮,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也是舰队的主要基地。那发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阿芙乐尔号战舰,正是从喀琅施塔得出发开到市区涅瓦河去的。彼得大帝在1703年建都圣彼得堡的同时,就在岛上修建了要塞,作为扼守圣彼得堡市的第一道关口。有趣的是,我后来在网上查证有关喀琅施塔得的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革命导师恩格斯有篇军事专著《喀琅施塔得要塞》,长篇大论地阐述了这个滨海要塞对于圣彼得堡的战略意义,并得出了要塞坚不可摧的断言。无论是地形的选择和利用、还是堡垒的构造和火力的配置,在喀琅施塔得要塞都设计和建造得十分巧妙得当。芬兰湾靠近圣彼得堡一带属于沼泽地带,水很浅,只有喀琅施塔得所在的小岛南部有一条深水航道,要塞的几道防御炮台就修在航道的两旁,现在这个航道上有个窄窄的闸口,仅仅能够让一艘大游轮过去,所以来往船只过闸口都排有时间表,游轮船长告诉大家在圣彼得堡出港是一定不能耽误的,错过了我们过闸口的时间就得重新排队,一边呆着去吧,且等啦!
11 波罗的海舰队的摇篮-喀琅施塔得
12 喀琅施塔得灯塔。科特林小岛南北面现在都筑有长堤通往陆地,整个岛上有居民几万人,大多数都是海军官兵及家属
13 岛上的海军大教堂是城区内最显眼的建筑,建于19083-1913年,完全由水兵们自己捐钱修建
喀琅施塔得也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发源地,彼得大帝在北方战争中夺得了芬兰湾的出海口,同时俄国的第一支正规海军在圣彼得堡诞生,那就是波罗的海舰队。这只舰队的命运如同圣彼得堡这个城市一样地历尽磨难,在二十世纪初期,波罗的海舰队曾发生过三次大型的武装起义:1917年的二月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以及1921年的反布尔什维克暴动。1917年2月在反对战争结束专制的革命中,波罗的海舰队的水兵站在圣彼得堡工人一边,推翻了沙皇统治。到了1917年10月,波罗的海舰队里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苏维埃的主张在广大水兵中已经深得人心,在推翻临时政府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中,水兵们是起决定作用的突击力量,被托洛斯基称赞为“俄罗斯革命的骄傲和荣光”。十月革命后的几年中,波罗的海舰队为捍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出生入死地抗击外部势力,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在1921年,舰队的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了一起被称之为反革命叛乱的历史事件,其过程非常悲壮,令人唏嘘。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的几年内,经济政策还在延续战时共产主义的配给制,政治上已经变成布尔什维克一党专制,在水兵当中引起强烈不满,列宁在十月革命时用的口号是“和平、土地、自由”,在水兵们看来,无一兑现。很多水兵来自贫困的农村,对布尔什维克在农村强行征粮深恶痛绝。不满情绪滋生蔓延,终于在1921年2、3月间总爆发,当时圣彼得堡的工人也正在举行抗议活动,水兵们在喀喀琅施塔得集会,要求取消贸易限制,容许农村经济自由发展,给所有公民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呼吁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新的苏维埃,释放不同党派的政治犯,取消布尔什维克一党专制。在喀琅施塔得当时一共有26000水兵,其中有10%是共产党员,不少党员公开宣布退党,水兵们控制了喀琅施塔得苏维埃政府,成立了临时革命委员会。
列宁先派加里宁前去劝说,遭到拒绝后,布尔什维克高层把这次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性质,决定毫不留情地用武力镇压。但最早派去的部队都不忍对昔日的战友下手,不得不由“契卡”来整肃军纪。后来调来更精锐的部队和大量武器,出动了飞机、大炮,和8万红军士兵,由陆海军人民委员托洛斯基亲自督战。喀琅施塔得被攻陷后,水兵们仍顽强对峙,托洛斯基命令若不投降就击毙,结果水兵无一人投降,不少人被一个一个地像打靶一样当场击毙。在这次事件中,除了少数人越过冰冻的芬兰湾逃到了对面的芬兰(那时芬兰的地界离圣彼得堡很近,后来这块地被割赔给了苏联),大部分水兵和喀琅施塔得居民被抓捕,其中有很多人随后被处决、判刑、流放和强行劳动。波罗的海舰队还有2万多人当时在圣彼得堡城内,并没有参与喀琅施塔得的“叛乱”,但事后当局也对这批人进行了清洗,可以说在这次事件中,波罗的海舰队经历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换血。
水兵们的激烈反抗行动对布尔什维克高层的触动很大,3月15日召开的布尔什维克第十次党代会上,列宁宣布停止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实喀琅施塔得水兵们的本意并非谋反,只是过于激烈地表达一些诉求罢了。有人后来分析,若真想谋反的话,应该等到芬兰湾解冻时,凭借喀琅施塔得的防御工事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武装力量,红军一时半会儿地还不一定能制服得了波罗的海舰队呢。直到1994年1月,喀琅施塔得事件才得以平反,叶利钦总统亲自签署了平反令,“承认根据武装叛乱的指控对喀朗施塔得水兵、士兵和工人进行镇压是非法的,违反了人的基本公民权。”
突然想起电影《列宁在1918》里的一个片段:高尔基来找列宁,为某个被抓的知识分子说情:“他是一个好人呐”,列宁反问道:“什么叫好人”?高尔基说:“他过去同情过我们”。列宁说:“嗯,他也许是一个好人,但他现在同情我们的敌人”。他接着开始劝说高尔基:“把怜悯丢掉吧,我亲爱的高尔基同志!别让怜悯蒙住了你的眼睛!”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领导镇压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的大多数苏联高官,后来的下场都不怎么好:托洛斯基被开除出党,后来在墨西哥遭暗杀;国防委员会主席季诺维也夫三次被开除党籍,后来被枪毙;指挥进攻喀朗施塔得的红军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36年肃反时被枪毙;老好人加里宁虽然被斯大林放了一马,但妻子被抓。专制社会嘛,永远是一些人镇压另一些人的怪圈。
14喀琅施塔得地势平坦,城中有纵横交错的水道,有军港,船坞,修船厂和很多旧仓库,其它公共建筑还有海军医院、民用医院、海军部、捣药库、海军工程学校和教堂
15 一个船坞的出口
游轮讲座主讲人约翰.劳伦斯说他在90年代早期苏联解体后不久到喀琅施塔得来过,但喀琅施塔得还是个极其保密的军事基地,到访的西方人需要得到各方批准,拖了好久才成行,到了岛上也是极受限制。90年代中期,大游轮公司开始拓展圣彼得堡线的业务,他随公主游轮公司重游了喀琅施塔得,喀琅施塔得已经破败得不成样子了,沉闷又衰颓:古老的红砖房子摇摇欲坠,水坝上长堤上长满了荒草,修船厂疏于保养,成批的军舰闲置在锚港,锈迹斑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大力裁军,海军中最受冲击的当属波罗的海舰队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独立使那一带的港口也随之而去,喀琅施塔得往日的辉煌似乎只存在记忆之中。
16 城中的另一座教堂:堡垒教堂
17 喀琅施塔得要塞的堡垒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事情有了转机,困扰圣彼得堡和喀琅施塔得多年的洪水泛滥问题受到高层的重视,喀琅施塔得的军港历史和文物引发了大家的旅游兴趣,喀琅施塔得开始复苏、重建。但这个过程一波三折,大坝的防洪水闸修到一半就停下来了-没钱了。喀琅施塔得政府到处找钱,甚至找到了游轮公司,希望他们把游轮停靠在喀琅施塔得港口,这样可以创收点港务费。游轮公司当然不会同意,那样游客玩圣彼得堡多不方便啊。俄罗斯总统普京到访后,想出了办法,钱的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铁腕人物嘛,再加上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这哥俩都是圣彼得堡人,他俩当政后为圣彼得堡确实谋得不少福利。
18 外围的炮台,原来的堡垒一共有几十个,在修建大坝时大部分被拆除,现在仅剩了几个
19 几个摩托艇骑手从炮台后出现,追着我们的船风驰电掣般地开过来,然后就在船旁边大秀技巧,骁勇的俄罗斯人呐
20 夕照中的喀琅施塔得闸口
游轮驶过喀琅施塔得时,正值傍晚,很多喀琅施塔得的居民悠闲地在海边散步,见到大船过来都站立在岸边观看,还有人向我们挥手。远处隐隐约约传来手风琴声,游轮在夕阳中徐徐通过喀琅施塔得的船闸,觉得那琴声的曲调好熟悉,慢慢地回想起来,那是一首苏联老歌,歌词很清晰地在脑子里浮现;
“唱吧,朋友们,明天,要远航,航行在那夜雾中;
快乐地歌唱吧,亲爱的老船长,让我们一起来歌唱!
再见吧,可爱的城市,明天就要远航,
待到黎明时,亲人的蓝头巾,将在船尾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