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县神秘的三僚村

三僚村

“中国风水第一村”江西三僚,八成家庭靠风水吃饭,有200多位“风水大师”常年奔波于赣、闽、粤、港台地区,替官员、老板、名人看风水,过年回家,有人扛了一蛇皮袋的现金,“不用说,这比种田打工强多了”。

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赣州风水在三僚”。梅窖镇三僚村只是离兴国县68公里的小山村,然而自五代十国起,先后出了27位堪舆国师,明师72位。在明代,兴国三僚村的风水先生,更成为皇家御用风水师,先后有数十人奉诏供职于钦天监衙门,专司皇家风水职事。他们因有勘定明十三陵、故宫紫禁城、长城等建筑杰作,被后人誉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建形筑势
  
    三僚人说,站在高处看三僚,地形就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太极图,曾、廖两姓分别居住在太极的两仪。但当记者站在山上却始终看不出太极图形,“这也必须要懂得地理风水,才能参透其中奥妙看出太极地形。”三僚村杨筠松高徒曾文秥的后裔曾庆弘这样解释。按照三僚人的说法,三僚村每一座建筑都有风水的玄机。
  
    ■虎形墓
  
    在三僚人的眼中,虎形墓更具灵气,能庇护后人。虎形墓依山形而建,给记者的感觉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碑高约一米,宽约50公分,如同两只睁大眼睛,虎视眈眈,墓碑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坟墓保存完好,极为雄壮。
  
    “这也是风水师的杰作,虎形墓刚建好之后,除了长房子孙人丁兴旺外,二、三房子孙都不是很顺畅,后来就在虎头左右两边加建了两座副碑,意为‘开虎眼’,果然此后子子孙孙们都开始兴旺。”曾庆弘说。
  
    在墓顶山坡上,还有一座半人高的石雕望碑。“望碑除了用来象征老虎头顶的‘王’字外,还有更深的含义。”曾庆弘说,原本虎形墓地势极好,墓前一片开阔,但后来墓前的树木、建筑越来越高,挡住了虎形墓的气运,为了能更好地聚气,后人在虎头上方加建了这座望碑,意为高高在上,又可望尽山水,收在眼底。
  
    “其实,在三僚处处都有风水建筑,如章罡土、龟蛇会、石拱桥、狗形祠、蛇形猫眼祠、靠壁天井侧面祠、石仙宫等,以及大量宋、元、明、清古墓如人形山、海螺形古墓群。”曾庆弘说。
  
    ■“七星池”
  
    三僚村就像一个古代风水建筑博物馆,处处都有古代风水建筑。在廖氏宗祠周围,有许多人工开挖的池塘,其中“七星池”和“百口塘”令名传海外。
  
    据村老介绍,廖屋的自然环境并不理想,村子是建造在山坡上(俗称坑上),二条山溪从山上向祠堂方向冲来,来势很猛,对村庄的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三僚人说,这种地形是“四煞临身”。为了避煞消煞,后代人丁兴旺,廖姓先祖廖厚公在明太祖年间以“文公无蚊祠”和“月洲堂”为中轴,利用五行生克和制化的原理,在“文公无蚊祠”的后背由南向北开挖“七星池”,让它们就像人体的七窍一样,通气聚气。
  
    在三僚村还有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看上去每家每户都有一口池塘,并有古人留下的水沟连接。曾庆弘解释,挖“七星池”的同时,廖厚公还在村中开挖了108口水塘,如人体的108个个穴位,这样,“七星池”和“百口塘”全部用小溪贯通,象征血脉畅通,起到蓄气聚财、藏风得水、人丁兴旺的作用。
  
    在三僚村,“七星池”虽然名扬海外,但已踪迹模糊,只有贯通鱼塘的水渠仍在,但渠底已经干枯不见水,倒是一些残留的水塘被村人用来浸泡石灰,水质浑浊。即使有学者按图索骥,发现昔日的“七星池”和那108口鱼塘早已面目全非了。
  
    是非三僚村
  
    尽管风水一度在科学面前被视为迷信,但三僚村里流传出来的传说,仍在有意或者无意地掩盖着一些历史真相,使三僚风水文化充斥着荒诞、离奇或不解的成分,其中还包括了宗族之间的矛盾。
  
    ■三僚风水祖师死后报仇
  
    传闻唐末年间,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是卢光稠,自立为王,请杨筠松为其卜天子地,卜得后,卢光稠问杨筠松是否还另有天子地?杨筠松答道: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愿别人也得到天子地,于是在杨筠松酒里下毒。杨筠松察觉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家,途中他问弟子曾文秥此处何地,曾文秥说是药口,杨救贫叹道:药到口必死矣!杨筠松在临死之前告诉曾文秥,去游说卢光稠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则世世代代为天子矣。而真正意义为:在风水上破了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卢光稠背长痈疽而死是否真与杨筠松遗言有关?今人在听闻这个传说时,都认为杨筠松后人过于神化祖师爷了,现如今,只有在于都县博物馆,可以看到一块收藏的“杨公墓碑”。
  
    ■太监护送灵柩却离奇死亡
  
    在村委会东面,绵延200米长的一堵土墙,名叫“下砂”,是堪舆术中的专用名词。
  
    相传明初曾氏的风水师曾从政,发动族人筑起“下砂”,以贮财聚气,但屡次遭到另外一姓氏的强行阻挠,明朝永乐年间曾从政成为国师,病故北京后,明成祖遣宫中的黄衣太监二名,护曾从政灵柩还家,并助曾家筑完下砂。二名太监到达三僚村后,三天内在曾氏水口堆起了一座巍然山梁。但其中一名太监突然身亡,一种说法太监不服三僚水土病故,另一种说法却是曾氏人为了消灭与己斗争的另一姓氏,故意毒倒太监,并将其尸体偷偷放在那一姓氏家门口,嫁祸对方。最终太监被葬于“下砂”,有了太监的“皇家官身”镇守,再无他人敢破坏下砂。
  
    600年的时间过去了,“下砂”仍在,太监墓依然存于竹林间,大理石墓碑的碑文仍依稀可辨。
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县神秘的三僚村
  
    ■剥九尾杉树皮的制约之说
  

三僚 -九尾杉


    在三僚村后龙山上有棵九尾杉,距离至今已有1120多年的树龄,据说是杨筠松亲手种植的古树。记者看到树身围约4米,高达9米,历经千年风雨无数次劫难,虽然至今仍显勃勃生机,但树身已经被掏空,其躯体虽已薄如一张瓦片。
  
    祖师栽种的九尾杉缘何变成“空”树?一种说法是,相传三僚村曾氏兴旺发达,其他姓氏村民剥下杉树皮泡茶喝,就可制约曾氏人丁发展,只要曾氏有小孩新生,其他村民就剥一次树皮,加上九尾杉曾遭遇火灾,所以千年九尾杉才会变成如此模样。
  
    “这种做法今天在三僚村已经无法找到,村里年轻人之间的宗族意识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了,这种说法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镇里的教师曾庆弘告诉记者,“倒是许多外地人闻说九尾杉的灵气,不远万里从外地赶来剥皮泡茶喝。”
  
    讳莫如深的三僚人
  

三僚 -鲤鱼墓


    有学者说,风水术里有相当一部分跟巫术和神话有关,比如杨筠松的功夫来自九天玄女,比如廖均卿勘皇陵时“喝山山应,呼水水止”的绝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三僚的先祖们为了向外界做好宣传工作而有意夸大事实,采用玄学的手段。如今,记者再访三僚,三僚风水师的一些后裔们仍然因保守让风水学继续神秘。
  
    ■家家都有一只罗盘
  

三僚 -罗经石


    在曾屋杨公祠前的大圩场上,村主任曾庆伟说,目前的三僚村有4000多人,曾廖两姓,都是师从唐末杨筠松的弟子曾文秥、廖蠫后裔,因此每家都藏有堪舆必须的杨氏罗盘。
  

三僚 -杨公祠


    曾鹤琳今年58岁,已有30多年走风水的经历,穿在曾鹤琳身上的中山装虽然领子已显得破旧,但他谨慎的姿态和不太多的语言,使其对风水讳莫如深。曾鹤琳是三僚村开基祖曾文秥第四十代子孙,20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走南闯北学习堪舆术。再三问了我们的采访意图后,曾鹤琳才从不离手的人造革的手提包里,拿出一个有背带的蓝色小布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外盘红漆已经剥落的罗盘说,三僚的风水师们吃饭的“家伙”就是一个罗盘,而他的罗盘正是祖上传下宝贝。
  
    ■秘而不宣的风水“课本”
  
    传说杨筠松曾有《龙经》、《十二杖法》和《青囊奥语》等流传于世,也有人说是《撼龙经》、《疑龙经》以及《辨龙经》,或者是《青囊奥语》、《天玉经》、《玉尺经》。虽然众说纷纭,但曾廖两族的弟子及后裔们究竟是通过什么,将杨氏堪舆术代代传下来的呢?
  
    村主任曾庆伟说,三僚村每一家都有流传下来的风水术手抄本,而且这些手抄本秘不外传。记者两次想给手抄本拍照时,曾鹤琳还是担心会将核心内容泄密拒绝了。他说,他家祖传的书名为《阴阳全次剪裁》,书里详细记载了《九大星体》和《十二杖法》等。
  

三僚 -包裹石


    据曾鹤琳介绍,《阴阳全次剪裁》传到他的手中已有500年的历史,里面有三僚祖先们对明代十三陵、紫禁城勘测风水的详解,实用性非常强。
兴国县三僚村,为什么神秘?因为它是“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

三僚村

  乘风,自诩放荡不羁,随遇而安,随风而飘,借风而行,故称乘风。风无处不在,乘风者无处不在。乘风者不受任何约束,开心者开怀,想醉就醉,想疯就疯,你能把风怎样?

  但是,可但是,走进三僚村,乘风不疯,变得谨小慎微,大气不敢出,大步不敢迈,小心地享受着风缓水清人情。

三僚村很神秘,但依然是男耕女织。

  在三僚村,风有序,水倒流,一切皆有规矩,一切皆按八卦轮盘设计,数千年的文化底蕴,纲常稳健,该方必方,该圆必圆,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出于此。

  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兴国三僚村的名气远比在赣南大得多,他们把三僚誉为“声名远播的三僚村”,近几年来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海外客家人千里迢迢走进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体单位。他们都是去探索那块土地上的神奇和奥秘;去寻觅已长眠在地下先人们的踪迹履痕。

美女

  三僚村引以骄傲的是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堪址的曾从政,曾从政因为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了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枢还乡荣葬,只可惜我们没有发现曾从政的墓地,倒看见了护送其灵枢回乡的太监黄榜的墓址,三僚的开基祖先是曾文讪,这位杨筠松的首席弟子为了却师父心愿而制煞了赣州府督卢光稠的历史掌故不但广为流传还载被入了赣州府志。

摄于三僚村村头——大家一到,首先进歌舞厅,一片歌舞升平。谁敢在三僚村方便呢?

洗手间

  “假象真牛”!三僚村,每一个雕塑、每一处建筑都有讲究,感觉这里深不可测。

“假象真牛”

  其实也有女耕男织。

其实也有女耕男织

  图文来源:乘风的网易博客

三僚村俯瞰

远眺三僚村

三僚村明清时期古墓群

村内旅游景点指示牌

保存完好的古墓

古墓地周围牧牛的女孩

古墓

专用于祭祀杨救贫的杨公祠

村内古民居门楼

贞节牌坊

在海外客家人的心目中,兴国三僚村的名气远比在赣南大得多,他们把三僚誉为“堪舆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风水第一村”。声名远播的三僚村近几年来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海外客家人千里迢迢走进三僚,甚至包括海外的一些媒体单位。他们都是去探索那块土地上的神奇和奥秘;去寻觅已长眠在地下先人们的踪迹履痕。

  偏远的三僚村离兴国县城还有70多公里,是兴国、宁都、于都三县的交界处。还没进村,一座布满白色怪石的石头山首先映入眼帘,这就是有名的杨公岭。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沿着那条陡峭险峻的山路上至山顶的杨公祠朝拜,只可惜这一建筑现在已经绝迹,仅能看见还有几只刻有“咸丰”字样的石制香炉,但民间却借这石头山演绎传播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故事。

被三僚人称为“金蛇挂树”的祠堂,奢求的光线、遮住远处风景的壁照以及镜头后的两个香炉,完全揭秘了风水在宗族之内房系之间实现制约和反制约的玄学思想。

  这个有4600人口的大村庄里只有曾、廖二个姓氏。地处僻壤的三僚是因为风水大师杨筠松而出名的,曾、廖二姓的宗祠竟然都叫杨公祠,杨筠松因济贫救世还被世人称之为救贫仙人。对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三僚人说:杨筠松是在战乱中偷携着宫廷风水秘籍从京城长安出逃南迁辗转至三僚定居的。经历了千山万水的杨筠松发现人迹罕至的三僚村的地形构造竟浑然天成得像一个堪舆用的罗盘,盆地 中一座石头山上的方位造型也形如罗盘中的指针,后人称之为罗经吸石。于是乎漂泊中的杨筠松带着他的两个弟子就在此地搭建茅棚定居下。《兴国县志》因了这三座茅棚才在记载中有了三僚这个地名;三僚则因了杨筠松而成之为中国客家风水文化的发祥地。杨筠松就是在在这块荒僻之地创立和传播了他的堪舆理论,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民间的风水文化千年不绝地流传且盛行于海外。

后山孤独的古松和巨石被三僚风水祖师杨筠松称为“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凉伞遮阴”,从而成为三僚村风水的起源说

  三僚廖姓人引以自豪的是受明成祖朱棣召进京为皇帝陵墓选址的廖均卿。他选定的昌平县黄土山上一共安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那儿已被后人称之为“十三陵”,此之后北京故宫大皇城的勘测也出自于廖均卿之手。廖均卿因此被皇帝以四品职衔供养至老死,他的墓地至今还在三僚村的半山腰上,我拍下了这形如猛虎下山、蕴蒇着很多奥秘的古代墓穴。1984年廖均卿墓被确定为兴国县文物保护单位。在三僚人的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好多座造型各异的古墓。相传杨筠松创造了72种阴宅墓葬法,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造型,诸如“凤形”、“龟形”“蛇形”、“蛤蟆形”。我们眼界大开地看见了“虎形”的墓穴就犹如一只老虎卧在山头,两尊副碑如两只竖立的耳朵,墓碑诚如张开的大嘴俯视着山下的村落。位于村口的“鲤鱼形”墓穴是给明万历皇帝选了阴宅风水的曾邦旻的墓地,墓前的参天古树犹如鲤鱼的两根胡须,可惜的是,左边的那棵树在大练钢铁的年代给毁了。



三僚村的明代建筑居多,但不少呈现破败景象,村委会主任非常希望眼前的承恩堂遗址起码能成为县级文保单位。

  三僚曾姓人说,他们引以骄傲的是为万里长城修建九镇军事要塞和北京天坛祈年殿而堪址的曾从政。曾从政因为长城择址有功被皇帝一直供养在北京。老死后永乐皇帝还派遣了两名太监护送其灵枢还乡荣葬。只可惜我们没有发现曾从政的墓地,倒看见了护送其灵枢回乡的太监黄榜的墓址。三僚曾姓人还说,他们的开基祖先是曾文讪,这位杨筠松的首席弟子为了却师父心愿而制煞了赣州府督卢光稠的历史掌故不但广为流传还载被入了赣州府志。

  三僚的地形还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形,原来是因为村里有两条弯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5、6度。缘由合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鸟瞰眼前这块大盆地,曾屋村、廖屋村分处在指针的两边,就象太极图形中的两仪。随行的风水学研究者胡玉春先生说盆地的四边各有东华、西竺、南极、北斗四座寺庙,还有活龙脑、九尾杉、七星池、甘泉井、多士石、章光土、南箕庵、西竹寺等八景。传说,这其中就蕴藏着《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的原理。胡先生指着那块被人称之为罗盘指针的“罗经石”说:三僚的奥妙至今还没有人能够探索清楚,这座“罗经石”上有一个地下溶洞,就从来没有人走到过尽头。十几年前爱探险的我走进了这个怪石磷露的地洞,看见了许多奇妙怪异的现象,也掉入地下暗河经历了一回死的考验。如有心去观察,三僚的地形还酷似一幅阴阳太极图形,原来是因为村里有两条弯延曲折的溪水平行地流淌在阴阳两极之间,溪水流至杨公祠前则二溪合而为一地形成了一条大溪流。最有意思的是,大溪流源头的水温左右两岸竟相差5、6度。缘由合二为一的那两条溪流水温不同,村里人把左边那条水温更冷的叫阴溪右边那条水温更热的叫阳溪。

  2000年建成的杨公祠是这是曾氏供奉的祠堂,是由福建的客家人赞助并施工的。祠堂是锁着的,我们无法入内,仅从外观上看其造型十分豪华壮观,外墙全是青石雕刻,正面墙壁刻满了浮雕,内容是杨公著书、出游、进政、考风水的四组大幅浮雕,仰视中呈现出立体化的人物栩栩如生得呼之欲出;人物下面以“山清水秀、江山多娇、群峰叠翠、玉溪春色”为题的四幅风景雕刻中的山水花鸟、亭台楼阁,其细腻逼真的工艺也让人叹为观止。

  三僚村最富传奇的还是山腰上一棵十几里外就能看的见的形似伞盖的大杉树和树底下的形似包裹的两块巨石。传说杨筠松的弟子曾文辿当年也发现了三僚这块山环水绕的宝地,在曾文辿眼中这杉树如伞盖巨石如印章,他说:“这是一个好地方,前有金盘玉印,后有华盖遮荫,代代能文武,世世好为官。”师傅杨筠松却当即断言为:“前有罗经吸石,后有包裹随身,住在这里,子孙世世代代端着罗盘,背着包裹出门”。三僚人说,是杨公忍不住泄露了天机,所以他才没有后代,但他的两个徒弟却从此在这大山深处繁衍不息。替人看风水成了世世代代三僚人谋生的祖传技艺,三僚人和许许多多的人都把杨公视为祖先供奉着。

  三僚水豆腐是当地有名的小吃,很多人到了三僚必要品尝一下.三僚水豆腐看起来格外白嫩细腻;吃起来格外的滑溜香甜,如果和着肉类煮,更是妙不可言。据有关专家考察分析,这里的水含有多种矿物质。豆腐的可口首先得归功于大自然。在制作上,三僚水豆腐也别具特色:在浸豆前一定要把壳脱去并筛尽,这是豆腐特别滑腻的原因;一定要把豆浆熬开,否则有生豆味;在熬浆和放石膏前要反复冲浆,把豆泡彻底清除,这是豆腐特别嫩的原因。另外,上浆后榨水要恰到好处。榨得太干,豆腐板结,吃的时候没有“滑”的口感。反之水分太多,一下锅就烂得不成形,口感也不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944.html

更多阅读

老电影经典反特剿匪篇之八:《神秘的旅伴》

神秘的旅伴在云南一密林中,两个“打猎”的人与一个人接头。两个“猎人”长脸的叫魏福,是个潜伏的特务;圆脸的叫萧五,是个土匪。全国解放后,俩人接受美蒋特务的指使,以马帮身份作掩护进行特务活动。这一次他们要一批把武器和通信器材运往

中国富硒第一村——长寿村介绍 广西巴马长寿村介绍

最近看中央台北纬30°远方的家介绍中国富硒第一村——长寿村介绍,突然有想去的念头,搜罗一些信息及仙境般美丽的图片。中国富硒第一村坐落在安徽省石台县仙寓山大山村境内,东临黄山风景区,北接九华山佛教胜地,中依碧波滴翠的太平湖,境内

声明:《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兴国县神秘的三僚村》为网友转身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