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枪》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范文

【影片概况】:

1、片名/英文片名:寻枪/The Missing Gun

2、编剧:陆川

3、导演:陆川

《寻枪》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范文

4、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华谊兄弟太合影视公司/2002年/90分钟/彩色/

5、获奖情况:

2001年度《寻枪》剧本获台湾2001年度优良剧本大奖

  2002年4月 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

  2002年度 新周刊中国年度新锐榜年度最佳电影

  2002年度 卫视周刊年度全球十大电影,年度最佳导演

  2002年度 上海影评人协会年度十大国产片

  2003年4月第三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寻枪》获内地最佳处女作奖、内地最佳影片奖;姜文因为此片,获内地最佳男演员奖。

2003年11月 获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金剑奖”电影二等奖

【故事梗概】:

一个边陲小镇的警察马山在妹妹婚礼上喝醉了,回家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枪不见了。他开始寻找他的枪,此时小镇上每个人在他眼里都是嫌疑人。丢枪事件震惊了公安局,马山被勒令脱下警服,马山发誓定要把枪找回来。此时马山的前女友李小萌回来并与暴发户周小刚同居,而且被这枪中的子弹打死。马山终于明白是有人偷枪杀周小刚,他扮成周小刚引出偷枪人。最后枪找到了,马山却死了。

【正文】:

影片《寻枪》是陆川导演的处女作,也是近些年中国新一代电影人比较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影片《寻枪》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全新的感受,这体现在他新的叙事风格,新的影像特点等方面。《寻枪》不是单纯的讲述一个寻枪的故事,陆川欲从寻枪的过程探讨一些更深层更本质的东西。

一、《寻枪》的结构

简单的从故事分析,影片《寻枪》是一个线性结构,从丢枪,到寻枪,最后找到枪这样一个过程。从心理电影的角度来分析,又表现了一个人精神状态的改变,是一个人从正常,到丢枪后的焦虑,到发生命案后的精神崩溃,到找到枪后精神的解放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个线性的结构。

二、《寻枪》的主题

一个好的电影,大多包含着意蕴丰富的主题,让观众有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句话叫“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寻枪》也是如此。从《寻枪》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几个关键词:寻找,困惑,死亡,爱情,亲情,友情。

1、寻找

寻找是《寻枪》最突出的一个主题了,首先在名字中就有所体现,其次主人公马山在影片中一直奔波寻找着。影片一开始,马山发现自己的枪丢了,便开始他的寻枪之旅。陆川说:“《寻枪》是写一个男人如何步入生命的黑暗,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灵魂得到救赎的过程。”马山表面上在寻枪,其实从深层分析,枪代表着责任、道义、权力以及人们丢失的寄托了理想的精神信念。丢失了手枪,马山也就丢失了自我,失去了做人的意义和价值。寻枪的过程是痛苦的,但也正是这中痛苦的历程让马山重新找回自我,追寻到了失落的梦想和生命的支柱。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寻枪”,只是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找到。

2、困境

困境也是《寻枪》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主题。马山丢枪以后,一直在想,枪是什么时候丢的,在哪丢的,怎么丢的等等此类问题。焦躁、痛苦、困惑无时无刻不围绕着他,他犹如一头困兽,他怀疑一切,他歇斯底里。曾经熟悉的小镇让他觉得陌生、阴暗、恐惧。他处于一种巨大的压抑的精神困境中。寻枪是一种焦虑的,在困境中挣扎的,最后得到释放的过程。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种平民化式的精神困境是现代人心灵深处共有的,她困扰着每一个人,让人觉得生活的无常、无奈和苍茫。在精神困境面前,到底该妥协还是该挣扎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3、死亡

死亡是个值得永恒探讨的主题,在影片《寻枪》中,导演陆川向观众阐释了他对死亡的理解。自从马山丢枪以后,死亡的阴影便时刻笼罩在小镇上。枪里有3颗子弹,是能够杀人的。而李小萌的死让他明白了偷枪人的目的是杀周小刚。马山本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态度,最后化妆成周小刚的样子,毅然的选择了用死亡的方式来找到枪。不能不说马山的死是悲壮的,他宁愿死在自己的枪下,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枪被偷的事实。因为对此时的他来说,枪的价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自身生命的价值,只有找到枪,他的灵魂才能得到释放,才能得到自由。有时候死亡并不是最痛苦的,生不如死才更难受。死亡也可以是一种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解放,虽然这也是对命运的一种妥协和无奈。

4、感情

影片《寻枪》骨子里讲的是个精神变异的故事,在这过程中也影响了马山关于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某些认知和理解。比如爱情,马山以前的女朋友李小萌成了周小刚的情妇,却被周小刚推出去成了他的替死鬼。他们之间有爱情吗?马山和他妻子在生活琐事的摩擦下,还有爱情吗?马山在最后临死的时候仿佛回到小学校,看到了妻子,人为什么要到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呢?再比如亲情,马山骑着摩托车,看到妻子和儿子的离开,看到妹妹妹夫站在路边,这里由于马山精神状态的变化,他的怀疑,他的不信任,让他和亲人之间出现了隔离。这种隔离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的一种状态,孤独,隔阂,缺乏沟通和关爱。还有友情,马山和老树精是战场上的生死兄弟,但是在丢枪的时候,马山怀疑所有人,包括他的朋友,朋友是拿来怀疑的吗?友谊能够经得住怀疑吗?这也反映了现代人对友情的一种弱化,敲击了所有人的心。

三、《寻枪》的风格

《寻枪》一经公映就取得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其简洁明快的叙事风格、清新明朗的镜头语言,独特的音乐以及对后现代性元素的关注,使得本片展现出其独特魅力,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惊艳”感。下面将对影片的叙事风格,影像风格,音乐风格和后现代元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叙事风格

影片《寻枪》在叙事上打破了中国传统电影的叙事风格,即围绕事件来结构影片,叙事走事件的逻辑。该影片从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出发,重要的是表现人状态的变化,有点像心理电影。叙事采用了很多插叙和倒叙的手法,镜头简洁快速交代人物关系或事件的发生,有的甚至不交代,非逻辑非线性的只是用一种自始至终的寻枪的情绪来带领观众。非常新颖的叙事,给了电影正真的自由。

2、影像风格

作为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导演,陆川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颇深,电影《寻枪》的影像风格对国内一般受众而言是新鲜的。影片《寻枪》以视觉逻辑为原则,采用叫板式蒙太奇的方式使思维视觉化,与汤姆·泰克沃导演的《疾走罗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片中为配合马山极端的心理化的情绪采用了摇晃、闪回、跳接、升降格等为人津津乐道的手法。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镜头前面没有群众演员,似乎小镇上只有这几个主演,这本来是不正常的。但是放在这里,这样一个主观视角的电影中,似乎也能和整个电影的情绪合在一起,也就合情合理了。

3、音乐风格

影片《寻枪》的音乐是由一个年轻而富有激情的乐队“非翎”乐队创作的,同样让人耳目一新。整个影片是从马山的主观视角出发的,所以音乐也是受马山的心理感受推动的, 在马山心理的不同阶段,音乐有着各自的特点。影片没有主题音乐,立足于在每个具体场景勾勒情绪,用音乐传达出更深层次的含义,直指人物心灵深处。音响化的、民族的和纯现代的音乐放在一起,不考虑其它,只因为情绪需要。

4、后现代元素

所谓后现代主义就是反对中心性、整体性、体系性,不重过去,不重将来,而重现实本身。这一特点使后现代主义背叛了现代主义对超越性、永恒性和深度性的追求,而使自己在支离破碎的语义玩弄中,反得到一连串的暂时的空洞能指。在逝去的时光中寻找灵感,于陈旧的影像中整合新意,成为电影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不可或缺的源泉。影片《寻枪》将惊悚片、悬疑片与侦探片等片种的特征熔为一炉,在视听语言带有明朗的后现代主义。这体现在《寻枪》中是一些人物对白的内容经常没有实际意义,但说话的方式却很有讲究,有种“废话连篇”的技巧和艺术感。还有很多戏谑性的台词涤荡了传统主流电影台词义正词严的严肃性,拆解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言语壁垒,无视权威、颠覆崇高。马山最后灵魂出窍,彰显出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已没了立身之地,剩下的只是后现代式的自我身心肢解式的彻底零散化、平面化与无意义。

【参考资料】:

《寻枪》二三事

解读《寻枪》 左衡

《寻枪》的后现代性解读 程仁宾

《陆川影像中的张扬与失落》商志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8973.html

更多阅读

《寻路》和《红色摇篮》,中国革命的历史思考 革命摇篮井冈山

央视黄金时段热播的大型现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寻路》,与去年同期播出的电视剧《红色摇篮》,一个是津剧审字,一个是赣剧审字,显然一部是天津担纲,一部是江西担纲。两部电视剧几乎是中国现代史同一时期的同一历史进程,但侧重点有区别,天津是寻

谈谈《借枪》的片尾曲 借枪电视剧在线观看

《借枪》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抗战题材戏。人物形象丰满,表演到位。里面展现的夫妻之情、同志之情、战友之情自然、真实。剧中,男主人公熊阔海投身革命前是跟随周书真的父亲学相声的,熊阔海和周书真二人青梅竹马又是师兄妹。周

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分析 湖南卫视变形记2014

湖南卫视《变形记》节目分析作者 朱志强 2011.11.6郑渊洁先生早在为湖南卫视《变形记》写序言的时候就曾这样提到:湖南卫视推出的新节目《变形计》,以真人互换角色为基础,演示出一幕幕极富未知数的人间玄幻剧,罕见地

声明:《《寻枪》影片分析 影片分析范文》为网友捃孑梘儛翩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