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学其短》评介 电影评介官网

钟叔河先生的《学其短》(安徽教育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五月出版)新近和读书人见面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感到惬意的事情。这本书,可以看做是两年前出版的《念楼学短》的姊妹篇,收录了先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学其短”的文章三一六篇。

  我非常喜欢阅读先生的文章,喜欢先生文章的那种平和、通达,却又机锋叠出,直指世道人心,如老吏断狱,往往一语中的。这就是,你平实地读着,以为没有什么要说的了,他忽然又冷冷地来了一句,让你觉得实是妙极,心弦像是被高明的演奏家拨了一回,久久不忍散去。黄裳先生读钟先生的文章,颇为欣赏,他在钟著《书前书后》序文中说钟先生的文章“闲闲落墨,别无渲染,这种笔路风致,有如人的面目表情,有的只是一微笑,一颦蹙,而传达情愫的力量却远在横眉怒目之上。”平和通达的气象,实在是一种境界,是学养、阅历、识见修炼而成的。

  “学其短”就是学习古人的短文章,而短的标准,是以百字为限。文章都由三部分构成:古人原文,念楼读、念楼曰。“念楼”是先生的字号,而“读”,先生不喜欢是看做“译”,或“意译”,大致“读”许是更能体现先生文章的气象,董桥痛斥的那种“译”,先生也会深恶痛疾的,尽管有中外、古今之别。所谓译事的“信”“达”“雅”,先生轻轻松松地做到了。更为先生看重的,也是最精彩的,就是“念楼曰”,即读后感。同样一篇文章,每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读完了,掩卷而思,再看看先生的“曰”,你会说,“高”,从字里读到字外,从古代读到时下,阐幽探微,纵横捭阖,实在是一大读书家。

  先生说做这样的文章,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垒块”,但先生的识见,所借古人的“酒杯”,“文物”价值不菲,而“杯”中之酒,新意叠出,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华陈酿了。因而古人是伟大的,他们创造的种种的文化,总能为后来者提供不菲的救助。

  钟叔河先生是很有建树的出版家,最早以“走向世界丛书”推介中华文化而闻名于世,而后多所著述,为文化界所景仰。我也一直是先生文化传播的受益者,读这本《学其短》,我还是要向大家推介,正如先生在自序中说的,“谁若是想读点古文,拿了这几百篇去读,相信不会太失望。还在学语文的同学,将其作为课外读物,对于提高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胆地说一句,也多少会有一些帮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29011.html

更多阅读

学其短一 学其短

  很佩服古人写文的短而精,可惜自己一直学不好。今摘录钟叔河先生的《学其短》,和博友们分享。         《学其短》(一)·钟叔河著  以最少的笔墨写景最难。众目所视、众手所指的景物,三言两语而要讲得有特色,给人留下鲜明

钱钟书及其《管锥编》——值得仰视,也很亲切 管锥编 mobi

慈心原创 版权所有近来,钱钟书的《管锥编》因为一个不正经的理由而“被”火热起来,一如之前陈寅恪的火热。虽然现在有很多人是陈寅恪忠实的粉丝,但他们除了整天絮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又有几个人读过陈寅恪的原著呢?老实说,

声明:《钟叔河《学其短》评介 电影评介官网》为网友丅约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