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历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中国少年儿童的组织,已经有八十多年的光荣历史。

早在1924年到1927年北伐战争时期,党就在武汉等地建立了劳动童子团。1927年到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又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共产儿童团。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儿童团。1946年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了儿童团和少先队;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劳动童子团

1、安源劳动童子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少年儿童革命组织是安源劳动童子团。它是1922年在湖南、江西边界的安源矿区建立的。

1922年9月的安源煤矿大罢工,劳动童子团胸前系着红领带,手里拿着木棍,和父兄一起参加罢工斗争。他们参加游行,散发传单,还举行各种演讲会,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

1925年10月,领导儿童团的共产党员黄静源同志被反动军阀杀害,劳动童子团横遭摧残。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劳动童子团并没有因此消沉,一些大年龄的团员参加秋收起义,后来又跟随毛泽东同志上了井冈山,成为光荣的红军战士。

安源劳动童子团的建立,翻开了中国少年儿童组织史的第一页。

2、广东劳动童子团

1925年11月17日“十月革命”节,省港罢工委员会负责人邓中夏、苏兆征同志决定将工农子弟组织起来,在广州成立劳动童子团,举行了隆重的授巾仪式。

广东童子团员们以红色领带作为团员的标志,以右手并拢举到额头作为团礼,他们的口号是:“准备着打倒帝国主义,准备着打倒军阀,准备着做全世界的主人。”他们白天上课,早晚练操,学习救护,卖花募捐,推销革命报刊。每逢节日、纪念日,他们还帮助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唱着“头颅虽小血自热”的劳动童子团团歌,活跃在珠江三角洲两岸。

另外,在上海、湖南、武汉等地也都相继成立了劳动童子团,1927年4月,全国劳动童子团就达15万人以上,他们为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共产儿童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相继在江西瑞金、福建上杭等地建立了共产儿童团。儿童团的标志是红领带。团礼是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五大洲无产阶级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呼号是“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共产儿童团的主要活动是:动员儿童到列宁小学读书;宣传扩大红军;站岗放哨查路条;植树造林积肥种菜;以及唱歌、游戏、操练、检阅等活动。

1、苏区儿童团

是土地革命时期党在苏维埃政权组织的少年儿童组织。1932年5月,中央儿童局在中央苏维埃政权所在地瑞金的叶坪,举行了全苏区儿童团总检阅。

福建省上杭县推选出100名儿童团员参加,在苏区儿童局书记带领下,他们经过6天行军,行程200多里,来到瑞金。

各苏区儿童团按项目进行比赛,每项冠军都被上杭县才溪乡获得,最后上杭县夺得了总冠军。中央儿童团书记授予他们优胜红旗,奖给他们每人一套衣服和一顶斗笠。中央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同志接见了他们,并讲了话。这不仅是才溪乡儿童团引为自豪的一件事,也是共产主义儿童运动史上的一件盛事。

2、红军少先队

这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活跃在部队中的少年儿童组织。

1931年在刘志丹带领的红军游击队中,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娃娃班。1932年,改名红军少先队。他们跟随红军打土豪,分粮食,学文化,学军事,宣传革命,消灭白军,壮大队伍。

1935年10月,红军少先队在配合红军攻打直罗镇的战役中立了奇功。直罗战役后,300多名红军少先队员,编成三个少先连,一个少共营,成为红军一支英勇善战的队伍。后来,这批少先队员勇敢地奔赴抗日战场,创造了许多动人的英雄事迹。

抗日儿童团

1、抗日儿童团

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 团。

儿童团员们积极投入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站岗放哨,送信带路、侦察敌情、拥军优属,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学文化,目的是打走鬼子,建设新中华。

①朱德儿童团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历史

这是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晋东南太行山区武乡县王家峪建立的少年儿童组织。他们在百团大战中,割草喂军马,推碾,烙饼送前线,收集废铜铁和子弹壳送给兵工厂。

在反扫荡的年月里,儿童团在鬼子的刺刀下,誓死不说八路军的弹药库。他们把标语贴进敌人的炮楼。

1944年“四·四”儿童节,王家峪儿童团获得全区儿童军事检阅和歌咏比赛的优胜。为了表彰先进,正式命名王家峪儿童团为“朱德儿童团”。

②晋察冀边区儿童团

1943年,边区儿童团除参加扰敌、修筑交通沟等抗日活动外,还组织了“五不运动”,提出了“不给敌人带路,不给敌人送信,不吃敌人的糖,不念敌人的书,不告诉敌人藏粮的地方”,为保卫抗日根据地和战斗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另外,在苏北等地抗日根据地儿童团,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18万儿童团员活跃在苏北广大的土地上,帮助大人赶走日本强盗。

2、东北少年铁血队

这是一支在东北抗日联军中由少年组成的抗日战斗集体。东北少年铁血队建立于1938年5月11日,其成员大多是抗日烈士的遗孤,也有小矿工,小羊倌等,是东北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将军命名的。少年铁血队共有50名战士,最小只有12岁,最大的也只有16岁。他们由司令部领导,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政治和文化,也担任警戒、交通等,迅速成长为一支充满活力的抗日少年连。

3、新安旅行团

成立于1935年的“新安旅行团”,是党领导的一个宣传抗日救亡的少年儿童团体。他们为宣传抗日救亡,从淮安县新安小学出发,经22个省市,行程5万多里,先后参加的团员有700多人,先后到香港、西贡、新加坡宣传团结抗日,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指导,为唤起民众立下功绩。

另外,党在上海、厦门等地成立了少年儿童抗日救亡组织——孩子剧团。

1937年9月3日,厦门建立了一支抗日宣传队——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剧团到香港、南洋等地演出,行程万里,历时3年,积极开展宣传、募捐、慰劳等活动,有力支援了祖国抗日战争,30多名团员也在革命斗争中得到锻炼和考验。

儿童团和少先队

解放战争时期,党在解放区建立了儿童团组织,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了地下少先队、报童近卫军等革命组织。

1、陕甘宁边区儿童团

它是解放战争时期青年联合会领导下的边区少儿组织。

1946年,边区儿童团配合民兵站岗放哨,开展救护伤兵,支援前线等活动。

1947年春,党中央暂时撤离延安,胡宗南军队占领延安,陕甘宁边区富民县叶村驿小学的儿童团员为保护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同志题写的“春风化雨”的石匾,和伪校长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巧妙地将石匾埋入山林。延安解放后石匾又重新挂进学校。

学校儿童团员们还机智搬走敌军车上的弹药箱,将敌人汽车轮胎放气,破坏敌人军火运输,帮助解放军赢得战斗的胜利。

另外,苏北解放区儿童团、东北哈尔滨兆麟儿童团,在党的领导下,投入了轰轰烈烈的解放战争,在为前线战争服务中成长起来。

2、上海地下少先队

它是一支活跃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少儿组织。在地下党的领导下,他们团结很多同学,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迎接上海的解放。

地下少先队的队员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们以补习功课为掩护,到公园与领导人见面,在小阁楼秘密碰头,利用夜晚张贴标语,伪装成乞丐儿侦察敌情。

1949年4月,解放军渡过长江,地下少先队积极投入护厂护校护上海的活动。上海解放之日,他们高唱着歌儿,参加庆祝解放大游行,还选派代表向陈毅市长敬献红领巾。圆满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

同时,党还在上海秘密建立了报童近卫军,提出“三光”口号,“把敌人的标语撕光,把自己的标语贴光,把革命传单发光。”他们的革命宣传,振奋人心,为迎来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

少年先锋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同年10月13日,党委托青年团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

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少先队从建立至今,带领全国少年儿童开展了许许多多有影响的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活动:

1、建国初期的活动

在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大运动中,少先队员们积极参加了斗地主、捉特务、捐献飞机大炮、慰问革命烈属等活动,受到了教育和锻炼。

2、“小五年计划”活动

1953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少先队员努力学习、渴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江苏省宜兴县、辽宁省复县松树区和北京市的少先队员提出了开展“小五年计划”活动的倡议。共青团中央立即加以支持,全国少先队员热烈响应,“小五年计划”活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少先队员们收集钢铁,种植油料作物,饲养小动物,扫除文盲,还节省零用钱捐献拖拉机,修建红领巾水库为祖国建设贡献红领巾的力量。

3、“种植、除四害、讲普通话”三项活动

1958年,团中央号召全国少年儿童开展“培植树木,绿化祖国;除四害、讲卫生;学普通话、讲普通话”三项活动,少先队积极响应,组织“绿化近卫军”、“红领巾采种队”、建立“少年苗圃”、“红领巾卫生岗”等,广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等活动,把队活动和祖国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改造社会风气,改变自然面貌出力。

4、“学习刘文学,做毛主席的好孩子”活动

1960年,中国少年报号召发起这个活动,全国少年儿童学习少年英雄刘文学热爱集体,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精神。广大少先队员普遍提高了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

5、“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

1963年,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全国少年儿童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大家讲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比童年,参观雷锋事迹展览,和雷锋班战士通信,还做节约箱、针线包,像雷锋那样做人,学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许多少先队员主动上门为孤寡老人、五保户服务,只回答:“我叫红领巾,这是我应该做的。”

6、“我们爱科学”活动

1979年,团中央、全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发出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我们爱科学”活动的通知,各地少先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科学、用科学活动,如“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和“爱科学月”活动。少先队员们开阔了视野,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和本领。

7、“人人争戴新风尚小红花”活动

1980年,首先由天津少先队员发起,很快传向全国。全国各地少先队掀起了“比谁进步快,比谁红花戴得多”的竞赛热潮,爱学习、守纪律、讲卫生、有礼貌、爱集体、艰苦朴素等6个方面的“小红花”迅速开遍祖国大地。

8、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

1982年,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8个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了“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各地少先队纷纷举办了各种形式的读书节、夏令营、故事会、征文比赛等,用健康有益的读物占领课外阅读阵地。

9、全国少先队创造杯竞赛活动

1984年,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报》社、《辅导员》杂志社共同举办创造杯活动竞赛。全国33万个少先队集体参加了竞赛,1万个队集体获创造杯奖。各地因地制宜组织了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动,使少先队员们树立了创造志向,培养了创造才干。

10、“学赖宁、学十佳,争做优秀少先队员”活动

1989年,全国少工委号召全国少先队组织广泛开展这一教育活动,全国各地通过学赖宁、学十佳,涌现许多赖宁式的少先队员,为红领巾再添光彩。

11、“雏鹰争章”活动

“雏鹰争章”活动是1993年启动的“中国少年雏鹰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江泽民同志“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题词精神,全国少工委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出发,把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内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鼓励少年儿童从日常生活及学习的具体环节入手,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护章,不断为自己确立新的目标,发现自己的潜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证明自己的成功。

12、“手拉手”互助活动

“手拉手”互助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发起,旨在倡导城市和农村、富裕地区和贫困地区、健康的和有残疾的以及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之间相互通信交往,互帮互助,共受教益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少先队员和队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服务,引导少年儿童了解国情,认知社会,从小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

13、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总结50多年来少先队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少先队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其内涵是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的实施,以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个方面的关系中提炼出的少年儿童应当养成的良好行为内容,以自己的身份和视角、以他人的身份和视角或进入设定的实践和情境中去体验为形式,达到使教育内容触动少年儿童的心灵,进入少年儿童的内心,最终外化为少年儿童的实际行动的目标,从而为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14、“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亿万少年儿童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2003年10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共同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该活动以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少先队中队、小队的组织形式,开展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了不起”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逐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全面准备。

15、“少年军校”活动

少年军校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协调和指导下,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开展的国防教育形式,是目前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的爱国、爱党、爱军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

16、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于2000年4月共同开展的“少年儿童平安回家”活动的深化和拓展,是一项引导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公益活动。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和教育、公安部门为主导,通过多种方式增强少年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社会预防少年儿童意外伤害的责任意识,营造全社会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的良好氛围。

17、中华少年小甲A足球活动

“中华少年小甲A足球活动”旨在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足球从娃娃抓起”的指示,促进和发展我国少年儿童足球事业,2000年初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发起并联合中国足球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每年一届,是迄今为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参与人数最多的全国性少年足球活动。其基本理念是“体验足球,快乐成长。”

18、“少年科学院”活动

“少年科学院”活动是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于1999年创建的以6-16岁少年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少年儿童校外教育阵地为依托,以培养少年儿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少年儿童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科技培训、科技实践、科技竞赛和科技争章活动向全国少年儿童普及科技知识,发现和培养优秀少年科技人才,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和科学体验阵地,开展少年儿童校外科技教育理论研究,举办国内外少年儿童科技交流活动,建立和完善科学体验活动指导队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0058.html

更多阅读

房地产市场拐点 中国地产进入品牌整合的历史拐点

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今年恰逢百岁。这座由英国人建造的钢铁大桥设计寿命为50年,但最新一项科研成果较为精准地算出:百岁“高龄”的外白渡桥,若善加看护的话,至少还能再“活”30年。潘石屹最近接手著名的烂尾楼“民源大厦”,首要的工作是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摆脱中国企业家的历史宿命

中国的企业家往往喜欢追求完美,但又似乎总难以摆脱一种失败的宿命。其实,历史对一个企业家是否伟大的评价标准,不是看他在各方面有多么完美,而是这个企业家的自我选择是不是符合“神性”——自然与社会规律!正如克林顿,他并不算是一个好

2017年直销立法 中国“直销立法”身处历史教训和现实承诺间

2004年2月9日,商务部外国投资司副司长在“中美商务理事会经贸座谈会”上有关中国将于年内制订直销业相关法律的言论再度引发舆论关注,众媒体虽设法探明此次立法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进度,然因事及敏感而无功。   由外资企业在上世纪90

人民币国际化历史进程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史背景与行动要领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国内背景是仍在向前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国际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从国内背景来看,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不利因素包括:第一,中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时,就是从不完善的市场和管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二,由于

声明:《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光荣历史 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历史》为网友绛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