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敏著《中华上古传奇》第一部《三皇传奇》第五回扑山火雷祖遇 中国龙组4之雷祖传承


周光敏著《中华上古传奇》第一部《三皇传奇》第五回扑山火雷祖遇 中国龙组4之雷祖传承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了《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绝非胡编乱造,全书系统地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原汁原味的、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第五回 扑山火雷祖遇难 继父职伏羲称王

且说在伏羲三十二岁这年春天,天气十分干旱,雷祖就带领部落的人们跳起了祈求上天降雨的舞蹈。说也奇怪,就在此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人们心想着马上就会下一场大雨。不料想,一声霹雳之后,一颗象西瓜一样大的火球竟落向那枯枝干草上面,点燃了一场山林大火。

这一场大火烧的如何?但见那:

风助火势,火助风威;风助火势烈炎起,火助风威劈啪响。炎炎烈火盈空燎,赫赫威威遍山岗。獐狍野鹿乱窜奔,跑的慢了一命亡。烈火轰雷如恶魔,烧向树巢毁了房。从来未见这般火,如此凶猛如此狂。

眼见狂风裹着烈炎,或烧向人们在树上搭成的窝棚,或朴向住在山洞里面的人们。雷祖一面命伏羲和女娲带领老弱儿童向上风头转移,一面与华胥一起组织青壮年扑火。雷祖原本就是一条得道的青龙,于是就不断的到湖中汲水向火中喷去,但怎奈火势太大,且势单力孤。虽然人们也拿起一些盛水的陶罐前往扑火,正所谓杯水车薪,怎敌那火势凶猛?在与山林大火搏斗了三天三夜之后,雷祖已精疲力尽,当他从口中吐出最后一滴湖水之后,突然从空中掉入火海。华胥也已经与大火苦战了三天三夜,她的身体也早已支持不住了,又眼见到雷祖遇难,于是悲从心来,只见她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着雷祖遇难的方向,大喊一声:“夫君啊,你慢点走,等等我呀!”说完话,一纵身跃入火海,去追寻自己的夫君了。

也许是雷祖和华胥救火献身的壮举感动了上天,就在华胥跃入火海之后,突然,夜空中响起了三声震天动地的响雷,紧接着落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山林大火很快就被雨水浇灭了。当伏羲和女娲带领逃难的人们回归部落时,那些随同雷祖和华胥救火的人们,就向他们兄妹诉说起雷祖和华胥殉难的消息。

失去亲人的悲痛那是很自然的,但面对一场无法抗拒的天灾之后,当务之急是如何让人们重建家园,而最紧要的则是解决人们的吃的、住的。对于大风国的人们来说,解决吃的、住的固然要紧,但 没有一个有影响、有本领、特别是能为全部落的人着想的国君,如何能带领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于是,部落中那些有声望的长老们就推举伏羲当国君,虽然伏羲再三推让,但终究还是同意了。这就是《伏羲氏皇策辞》所记载的“惟我承父居,方三十二易,草木上升君位,是先分土于外,后登帝位也”。这里的“易”乃治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伏羲继承父亲的职位,在三十二岁时开始治理天下,登上了天子之位。

伏羲继承父位之后,立即组织部落的人们生产自救。未过多久,人们便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又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此时,在大风国的周围,还生活着许多小的部落方国,例如有辛氏、葛天氏、有隰氏、有娇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等,这些部落的长老们看到伏羲有德、有才,让大风国里的人民治理的丰衣足食,所以纷纷要求加入到大风国,并尊称伏羲为王,于是,便形成了以大风国为主的部落联盟。自这些部落加入大风国后,伏羲的责任更大了,他更加勤奋治国。而她的妻子女娲,也是不辞辛苦地帮助他治理国家大事。

话说伏羲在女娲的帮助下辛勤治理国家,使大风国的人们,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在伏羲看来,为君者必须要时时刻刻关心百姓的安危,要尽量让百姓们都过上好的生活,但是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让天下的百姓都达到这样的目标的,必须要用许多有才能的人来帮助自己实现这样地目标。于是,伏羲便从各部落方国之中,选拔了六位德才兼备的人辅佐自己,这就出现了中国最古老的官员。

开始时,伏羲选择了六位官员,并进行了分职。一是任命金提氏负责教导人们用苇草编织草席、草苫(音山),用木头搭建棚屋,让每一个人都有房可住;二是任命鸟明氏负责教导人们制作方形木筏,将大木凿空为舟,以便利交通;三是任命视昌为记事官,让他记录各地出现的灾恶,并察其虚实,向伏羲汇报;四是任命纪通为中职官,负责各方国的农业,教导人们种植五谷;五是任命仲起为司阳,亦称司陆,即让他负责观察陆地上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六是任命阳侯为司阴,亦称司水,让他负责观察江河的消涨,以让人们躲避洪水。

在六位官员的辅佐下,天地阴阳和合,百姓们犹如生活在春风里,而五谷也按时收获,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解决,于是就有更多的部落方国加入到大风国里,很快大风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大到整个中原地区。

在伏羲之前,人们“结绳以记事”,也就是用绳子打结以记事,是文字产生前的一种帮助记忆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所以在《易·系辞下》中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现今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有用结绳来记事的。正是因为“结绳记事”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伏羲就命臣子朱襄负责造“六书”。何谓“六书”?即创造文字时,必须遵循的六个法则。这六个法则是:“一曰象形,二曰指事,三曰会意,四曰转注,五曰谐声,六曰假借。”这朱襄接受任务后,果然不负伏羲所望,在数年之内竟创造出了一些常用的最原始的象形文字来。

说到这里,且莫认为这是说书的在此瞎编。虽然说书的拿不出来某某文字就是伏羲命朱襄造出来的,但说书的可以不久前的考古资料为证,说明在八千年前,就在伏羲生活的区域,发现了最古老的文字符号:

现仍以河南省舞阳的贾湖遗址考古为例。该遗址在1983年至1987年的发掘中,发现了甲骨契刻符号,这是迄今中国最早的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据考古专家确定,此遗址年代距今8600至7600年。其符号如图1:

河南省舞阳贾湖遗址甲骨契刻符号的发现,将中国文字的起源时间推至距今8000年前。此遗址于1983年至1987年发掘,2001年又进一步进行发掘,共发现12个甲骨契刻符号。

贾湖契刻符号与中国文字起源的依据何在?据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认为,贾湖契刻符号虽然过于抽象,但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形,应记录了当时主人一定的寓义,而义是要用语言来解读的。因此,这些刻符就具备了文字的形、音、义的基本条件。

因此说书的认为,在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伏羲让朱襄发明文字,决不是无稽

图1、贾湖、半坡、柳湾与文字起源有关的刻划符号

之谈。说书的更认为,文字的出现必定经历了一个漫长而逐渐演变地过程。文字是人类在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也是表明一个民族在进化过程中的文明进步程度。文字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即书写工具和文

字载体,并且是以文字载体而存在,而载体又随社会的进步程度而不断变化。

我们可以设想,即使在远古的人们已经发明了文字,但是,如果没有锐利的工具,仅用打制的石器是不可能在坚硬的岩石上刻画出文字的。而此时,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也只有依靠语言和表情了。他们向后人传递的各种社会的、生活的信息,也只能利用语言一代传递一代,一直传到有那么一天,他们发现可以用锐利的石器在树皮上刻字,此时的字当然是象形的语言符号,但是这些以树皮为载体的文字是不可能保持久远的。随后,先人们发明了陶器,即使用一根纤弱的树枝,也会在泥土上画出符号,于是,一些陶器就变成了文字的载体。尔后,先人们对陨铁的使用,青铜器的使用,使书写文字的工具有了一个飞跃,于是,山岩上的刻字和绘画出现了,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出现了,刻在龟甲上的甲骨文出现了,书写在木头或竹简上、丝织品上的文字出现了。

让说书的再举几个与文字产生有关的例子:根据考古发掘,我国于1954年首先在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口沿上,发现100多个共约32种刻划符号(见图一)。其后,在陕西宝鸡北首岭、长安五楼、临潼姜寨等六、七处仰韶文化遗址中又多次发现。其中,以姜寨发现最多,共发现120多个约40多种符号,有的与半坡的符号相同,有的还见于其它遗址。仰韶文化属于7000-5000年前的时期,它是以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的渑池仰韶村而得名。此外在青海省西宁东部乐都柳湾一处,又出土了50多个彩绘符号(见图一),此遗址比半坡遗址晚1000年,但两地直线距离约600公里,而记事符号却又极其相似,说明这两个地区的原始文化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在贾湖遗址发掘前,人们通常认为甲骨文出现在商代,它是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的简称。

甲骨文在1899年首次发现于安阳殷墟,至新中国建立后,先后出土了1700多片甲骨,记载的文字共约3500多个,甲骨文图形性很强,象形字比例很高,有不少字还未完全定型。与甲骨文比较接近的文字在山东泰安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已经出现了,属于会意字和象形字,距今在6000年左右。而商代,按目前公布的历代纪元表,距今约3700年左右。

贾湖刻符和后来的甲骨文、金文和现代的汉字一样也有三个结构层次,即笔划、构件和合成字。从书写特征看,贾湖契刻与商代甲骨文是一致的。与现代汉字相比,书写的特点也基本一致,如先横后竖,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等等。如果不照这些笔顺来写,不但写起来困难,也难以写好,这是汉字的特性所决定。由此可以判定,汉字的基础在8000年前的贾湖时期已经奠定。

由此我们已可以确定,文字从最初的记事符号—象形字—甲骨文,至周朝文字基本定型,大体经历了四五千年左右。而甲骨文的出现源于对占卜的需要,这一方面可以确认伏羲八卦绝非后人杜撰,因为如果没有文字,何以有八卦之说?另方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先人们不是为了占卜,就不会采用龟甲,如果没有龟甲做文字载体,甲骨文如何能保存至今?如果没有发掘出数量庞大的甲骨文,我们如何能比较系统地确定商朝的历代帝王?

正是古人通过煅烧龟甲并从龟甲上产生的裂纹占卜吉凶,并用文字加以记

图2、殷墟甲骨文

载,才使我们知道了商代及其前的部分古代史。由此可见,文字的载体十分重要。中央电视台在现场播放北京老山汉墓的挖掘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墓葬中出土了很多汉代竹简,考古专家们立即仍用墓地的湿泥包住,否则,这些竹简就会毁掉,这说明文字的载体是很不容易保存的。我们可以设想,从最初的文字起源到文字基本定型的周朝这四五千年里,先人们必定在商朝甲骨文出现的很早年代已有了与甲骨文相似或相同的文字用以记载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是由于文字的载体不是采用龟甲,而陶器又不是专门用以记载语言交流的工具,先人们记载的文字史料无法通过载体保存下来。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在周朝以前的历史都是靠人们一代代传说下来,并由后人进行追记的,因此又将商朝以前的历史称为“传说时代”。

总之,伏羲时代是一个由愚昧步入初级文明的时代,尽管当时的许多发明创造还非常原始,但这些发明创造却对人类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正是:继天为王百王先,羲皇肇始任命官。

建屋凿舟创文字,人类迈入新纪元。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六回 河出图创立八卦法天地倡导文明

此书的最大特点是越往后越精采,不相信?请您继续读下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0105.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周光敏著《中华上古传奇》第一部《三皇传奇》第五回扑山火雷祖遇 中国龙组4之雷祖传承》为网友杯酒困英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