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近期内发生两件大事,一是有关博客系统升级,带来一些不便,引来“媚俗”者众多;另一件事,则为御凤网站推出“写在手机上的爱情诗—365首”
观赏其诗,确实如“阳春白雪”,但仍遭遇了一些人的抵触情绪,从而引出一个古老的话题:“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
阳春白雪,是一首古曲,与平沙落雁、汉宫秋月、梅花三弄、夕阳萧鼓、渔樵问答、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广陵散曲、胡笳十八拍同列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光风霁月,耿耿星河,雪后初融,朗朗晴空。
可荡涤心中浊气,可净化灵魂阴霾。
阳春白雪引伸到人品中来,就是品性高洁、格调高雅。
下里巴人,是起源于民间乡里的乐曲,通俗、平凡、大众化。
做人,阳春白雪之类当然是理想目标。但做个下里巴人又何妨。平凡、普通。不要庸俗、低级、粗鄙就好。
阳春白雪,是古人之高雅音乐曲牌,自来就有曲高和寡之说。百姓闻之,木木然有如天音,实与对牛弹琴同尔。下里巴人,虽曰之粗俗,但那才是百姓真正能听懂,并由听懂乃至参与的民俗音乐。
正如一位朋友所说:
“百姓群体,本就是由俗人、庶民组成。百姓关心的,除身边之国内国外事、婚恋教育家庭、衣食住行医乃至柴米油盐酱醋外,休闲怡情,是其放松身心的一个最自然的选择。应该说,作为一个大众化放松性情的版块,真实地反映大众审美需求,求的就是开心一乐,求的就是哈哈一笑,这无疑对扩大博客的影响,加强草根们的参与积极性有直接的鼓励推动作用,为的就是反映网民民意,为的就是反映网友价值取向。
可是,媚俗不等同于庸俗。媚俗倾向不能演绎成庸俗绝对化,更不能任其自由“黄化”乃至泛滥。博客版块做为网络媒体的重要载体,其对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而正因为此,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有百花千嶂万木,百舸争流,万木霜天竞自由。社会,既要有下里巴人,也要有阳春白雪。打造名品精品,追寻雅俗共赏之境界。精品名品战略,亦是博客版块的影响所至,活力所在,生存所系。”
因此,为新博客页面系统喝彩!同时,配套严格审核及名品精品的人工上页。那些“黄帖”,一律封杀无赦!
愿“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都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论坛版块和谐之音,“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百花齐放,共谱共奏一曲,博客的锅碗瓢勺 主旋律吧!
有的人不想这些,一味保护所固有的,然而,又能有多久呢?
《阳春白雪》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松明快。令人透彻心腑;这也不正是博客系统改革所带来的吗?
有人自以为是“阳春白雪”,处处不满意的发泄,到处指手画脚;其实对基本的文学体裁,尚不了解;正如百姓所说中的:“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走”;看别人门前车水马龙,自家门前冷落人稀;就大发脾气,这又何苦?
宋玉说:“鸟有凤而鱼有鲲",自然非凡间俗物可比”。“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即“夫圣人瑰意琦行,超然独处;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为哉?”一味坚持“但凡世间伟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独行,其思想和行为往往不为普通人所理解。”
这些人的自诩与当年宋玉何其相似啊!
其实宋玉 以此自况比,是不讲道理的。
以百姓不熟悉阳春白雪这样的曲子而指责他们,这不是很荒谬么?
正如西晋葛洪在《广譬》一书中所指出的:“观听殊好,爱憎难同。”
对于听惯桑间濮上之曲、下里巴人之声的人,当然无法理解阳春白雪和黄钟大吕的高贵雅致。从这点来说,古今并无太大区别。今人欣赏音乐,大都是“入耳为佳,适心为快。”
这也就引来对《写在手机上的爱情诗—365首》一书点评所引发的争先恐后的争论;其原因就在于“雪唱与谁和,俗情多不通。”
我们知道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是不能离开"雪唱"和"俗情"的。
任何音乐似乎越通俗,支持者也越众。这和今天票房收入最好的往往是流行歌曲演唱会是一个道理。
当然高雅的艺术自有其价值,时代愈久,愈弥足珍贵。
记得毛泽东曾说,“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么,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
统一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在“极左”的年代里,阳春白雪成了受批判的对象,而下里巴人也成了政治的附庸。
直到改革开放后,文艺界的百花齐放的时代才有了起机;
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终究被百姓欣赏了;《阳春白雪》正以它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尽管现在我们谈论高雅艺术,往往在于欣赏;人人俱高雅之,孰高低与否,在于市场上受欢迎程度;从而也就决定了其诗歌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对读天津作家——慕见田草的365首诗歌的答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