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血染百年的历史疑云•五胡乱华之篇外篇(十一)
就像周期性循环肆虐的沙尘暴,古代的中原政权,也时常经受着来自四周的威胁。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也一直是中原政权为之挠头的问题。威胁主要来自北部边疆,也就是现在的蒙古高原一带,这里一向是游牧民族的聚集区,地理开阔,便于放牧。几乎间隔时间不长便出现一个强大的部族。先是匈奴,后有鲜卑、契丹,以及如旋风般席卷欧亚的蒙古。
这些民族之所以钟情于此地,一方面是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路卫兵看来,也是劣中选优的无奈之举,他们最初也并不发源于此,就像人人都想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们也有着追寻更好栖居地的渴望。于是,当他们发现更为富庶肥美的中原时,便毫不犹豫的挥鞭南下,这也是中原屡遭异族入侵的原因之一。马背上的行国,在恶劣的空间中生存,也培养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彪悍的民风,又依据广漠草原为大后方,进可攻退可守,有着超强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让中原政权为之头疼。
对于来自北方的威胁,中原采取的办法不外乎两个,“武夫尽征伐之谋,儒生讲和亲之约”(《宋书》),一个是打,一个是和,二者或主或次,交替进行。远古时期,黄帝“北伐荤粥”,尧帝“北教八狄”(《史记》),都是以打为主。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筑长城,后来秦始皇又将长城连接起来,都是以防守为主,但防守是为了反击,其实质还是打。汉初时打不过匈奴,高祖刘邦于是将宗室之女嫁将过去,开始采取和亲政策。到了汉武兴盛之后,便兵锋北指,找回了面子。以后的历史,也都是在时和时战中逡巡前行。
当然,民族问题总是站在中原王朝立场上提出的,这个王朝可能是汉人建立的,也可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但总体上体现的还是胡汉矛盾。“邪正不并存,譬如胡与秦”(《晋书》),将胡汉的关系比作正邪两面,不管我们感情上接受与否,客观的说,这种思想一直是古代处理周边关系的主导思想,这种排斥性几乎贯穿了整个民族史。胡汉之间的共同之处,便是都视中原为中华正朔。得中原者得天下,谁占了中原,谁就有了傲视群雄的资本。因此,在路卫兵看来,最初以掠夺资源为目的的战争形态,最终会上升到以权力争夺为主线的政治纷争。这种纷争到了五胡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也就出现了两种政见相反的极端策略,各自代表了当时一部分的心态。一个是徙戎论,一个杀胡令。
徙戎论的代表人物是西晋谯郡(安徽亳州)太守江统。当时五胡进入内地的人很多,关中百万人口,“戎狄居半”(《晋书》),造成很多矛盾,于是有人主张将这些操着不同语言,和中原有着不同生活习俗的人迁回原地,井水不犯河水,大家相安无事各过各的。特别是氐人齐万年叛乱后,这种思潮变得更为强烈。为此,江统专门撰写了著名的《徙戎论》,其主导思想便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晋书》)。在路卫兵看来,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五胡最初都生活在边缘地带,地理环境恶劣,一向艳羡中原的富庶,就像一个人过惯了好日子的人,无法再回首峥嵘岁月一样。所以,当时胡人的抵触情绪是很大的,可操作性不强。再者,即便这些人重回故土,兵强马壮之后未必就不会再杀回来。
五胡时期的民族矛盾,不光体现在胡汉之间,还有五胡之间的矛盾。列入十六国中的、汉人建立的政权其实只有两个,就是前凉和西凉,而且都远处西部边陲,彼时的中原,几乎全是在五胡控制之下。期间只有一个存活2年多的小政权,就是冉闵建立的冉魏国。这个政权虽小,却是当时北方纷争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它采取了另外一个极端的政策,就是冉闵颁发的杀胡令。冉闵大诛胡羯,将当时中原的羯胡和匈奴人几乎杀尽。
在路卫兵看来,冉闵一开始未必就有大诛胡羯之心,而是纯属机缘巧合。冉闵是后赵皇帝石虎的养孙,后来为了争夺权势,才对石家产生了仇恨,进而大诛胡羯。而他的这种极端做法,正好迎合了当时许多人的想法,因此汉人响应的很多,当此情形,五胡也就联合起来对付冉闵,形成胡汉之间最强烈的一次冲突。换句话说,冉闵最初并没有想到号召汉人杀光胡人的念头,而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最终演变成的一个结果。
屠杀首先在邺城(河北省邯郸临漳县境内)开始,冉闵攻占邺城,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率人帅领羯兵三千人伏击冉闵,双方展开火拼,厮杀异常激烈,“横尸相枕,流血成渠”(《晋书》),其状惨不忍睹。这是一场争夺政权的较量,也是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冉闵既已和石氏集团反目,索性便大开杀戒。于是下令“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晋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此令一出,邺城内杀红了眼,“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通鉴》),城内外一片凄惨景状。之后冉闵又诛杀石虎子孙三十八人,“尽殪石氏”(《晋书》),可以说是灭族式的屠戮。在这次屠杀中,羯胡与匈奴基本被杀绝。
然而,种族生命力之顽强,不是靠杀戮就能灭亡的。希特勒疯狂屠杀犹太人,不也没有将他们灭种吗!羯胡和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虽然消失了,但他们的支庶却依然强盛,比如后来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属于匈奴铁弗氏,“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北史》),也就是匈奴与鲜卑的混种;建立北凉的沮渠蒙逊是卢水胡人,也是匈奴的一个分支;尽屠江南、灭掉南梁朝的侯景,是羯胡人后裔;发动河阴之变、让北魏宫廷惨遭横祸的尔朱荣,是羯胡的一个分支契胡族人。
杀胡令之后来的中原格局,不过是由匈奴和羯胡的统治,置换成了鲜卑慕容氏和前秦氐族的统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冉闵灭亡,北方很快就变成了五胡之间的纷争,前秦与前燕,拓跋氏与后燕,大夏与后秦,无不是刀兵相见。可见民族矛盾再突出,也算不上当时最主要的矛盾,这不过是政权之争的一种最突出的表现形式。而政权之争,才是历史不变的定律。(文/路卫兵)
声明:本博中的文章诗词均为路卫兵原创作品。未经本人许可,谢绝媒体转载,网站及个人转帖
请注明出处。如需用稿请联系MSN:luweibingmsn@live.cnEmail:luweibing@yeah.net非诚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