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此语的出处说,就是大政治家周公旦用此语说自己的。周公旦一向谦虚谨慎,他为何用“多才多艺”这样一个褒义语说自己呢?这是因为他面临着一种特殊状况。据《尚书·金縢》记载:周武王有病了。周公旦非常着急。因为这时是在刚刚灭掉殷商的第二年。国家正等待着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全面复兴。如果周武王有不幸,周公旦认为既会对国家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有负于先人的期望。因此周公旦筑起祭坛,向太王(周武王之曾祖)王季(周武王之祖父)文王(周武王之父)祷告,愿以自己代周武王死,让周武王无恙。周公旦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价也很高贵(以提高代替武王死的分量),他在祷告时就称自己“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尓子孙于下地(我有孝敬的仁德而又伶俐乖巧,多才多艺,能够很好地侍奉鬼神。你的长孙不像我这样多才多艺,不能侍奉鬼神。他在天帝那里接受了任命。按照天帝的意旨正在统治四方。因而你子孙的统治权才这样在人间确定下来)。”由此可知,周公是想用自己“多才多艺”便于侍奉鬼神而替周武王去死。然后留周武王在人间以便统治四方,把周武王家的统治权保留下来。由于“多才多艺”形容过政治家,因此后世也有用“多才多艺”形容政治家的。如郭沫若《蔡文姬》:“丞相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你们知道吗?曹丞相会做诗,会写字,会下棋,会骑马射箭,会用兵,会用人。”从此文的运用中可知:“多才多艺”中的“才与艺”是包含“会用兵、会用人”的。当然“多才多艺”也用来形容一般的人。如柳永《玉女摇仙佩佳人》:“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