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翔们的无奈
我相信在全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里面,都会有一群深爱篮球的人们。他们会一边抱怨着天气热然后在三伏天的下午两点光着膀子在球场上打球;他们会在大家准备熄灯睡觉的时候还抱着篮球冲出宿舍;他们的生活中可能总是会充满挂科的无奈,但只要一到球场就可以忘却一切。
但是,在华侨大学里,对于篮球的喜爱则是到了很多学校难以比拟的程度,因为对于这所既不是985又不是211的大学来说,篮球是可以让我们自豪的站在国内所有大学之前的东西。13届CUBA,华侨大学拥有7个冠军。对于这样的成绩,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华侨大学对于CUBA,就像UCLA、北卡和“蓝魔”杜克对于NCAA的意义一样。2011年,纵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曾少”曾令旭可以打出准四双的华丽数据,但是翁德隆的大号两双以及胡海翔毫不讲理的压哨打板三分,还是让正值校庆的清华无奈地被挡在决赛之外。一年前,在厦门主场,我家乡的球队太原理工成功阻击华侨大学,拿到了第一个CUBA冠军,而一年后,我现在的“主队”华大在武汉击败民航大学,实现王者归来。
作为华大上万默默无闻的学生之一,我很有幸在一次活动中见过华大男篮队长胡海翔真人,而且在夺冠后我也拿到了他的签名,在华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明星。
但胡海翔们的无奈在于,他们是全国冠军,但却从未享有一个冠军真正的荣耀。
今天下午在准备寒假实践的宣传材料时,我在网上苦苦搜寻华大历届CUBA冠军的照片,但无论是新浪还是搜狐,你都很难发现之前几届比赛的照片。即使动用威力无穷的“度娘”,找到的照片却也是寥寥无几,而且同一张相片,一会说是第五届,一会又成了第八届。作为全国性的大学生篮球赛事,竟然连张相片都没有,这让我真的很是郁闷。
尽管在华大,大家能细致到把翁德隆女朋友的人人都找到,可是到了其他学校,对这些人,甚至是对CUBA的了解和关注都是很少的。以至于我每次义务地向大家讲解这些的时候,都会被人扣上臭显摆的帽子。
而很【】讽刺的是,在我在网上苦苦寻找一张格式不限、清晰度不限、表情也不限的照片时,在我手边的一本打开的《灌篮》上,却对NCAA新赛季北卡、杜克、俄亥俄和肯塔基这四支强队首月表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而后面紧接着就是NCAA2012顶尖控卫排行榜。通过《灌篮》,即使我一场NCAA也没看过,我也肯道尔·马绍尔是北卡的发动机,马奎斯·蒂格很有可能比自己的老哥在NBA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NCAA和CUBA的水平差距是十分巨大的,篮球运动在中国和美国的受重视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按理说这种落差是我应该能接受的。但我依旧想说说这其中的缘由,说说胡海翔们的无奈。
首先,依旧是体制的问题。遍布全国大江南北的体校,以及青年队、二队、一队这样的选拔方式,使得那些国内优秀的篮球苗子们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摆脱高考的压力,走上一条不同于常人的成功之路。所以这就说明了为什么陈江华在本应该高考的年级却完成了从二队到国家队的三级跳。当然,这种专业人才专业培养的方法有它的好处,可以让这些天赋异禀的运动员们专心发挥自己的强项,不被其他事情所分心。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姚明或者邓亚萍,在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后能来一次华丽的转身。如果一个从小接受专业训练而没有接受完整的文化教育,在职业道路上又没有什么成就的运动员,在他的青春逝去后,他的生活又该怎样维持?是从事一份薪水微薄的有关于自己项目的工作,还是干脆在街边摆个小摊卖麻辣烫?现在的中国习惯于制造大把大把的运动健将,却没有怎么关心这些人退役之后的生活,更不在乎那些想为国争光却默默无闻的一般运动员。
另外,我知道一个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有限而又短暂的,可是真的一定要和接受文化教育的时间抢么?难道读大学打CUBA而不去参加职业比赛就是埋没人才,而一天学不上直接打球就不是揠苗助长?请注意,我没有听说乔丹或者卡特因为在北卡的挂科而不能进入NBA打球,而邓肯是读完四年本科拿到心理学学位才进入NBA,这也不妨碍他成为50大巨星之一。来自于人大的“飞刀”解立彬在北京队打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要是曾少能到CUBA打球就更好了。中国篮球不要只想着从青年队挑好苗子或者从海外找外援,看看CUBA的好球员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我就是想和广大球迷说,我们看球是追求娱乐,但同样需要耐心。NBA是很好看,但是看看CBA,乃至于CUBA,看看中国篮球的发展,中国球员的努力以及我们和欧洲和美国的差距,也是可以的。一个正在的球迷,不是因为科比或者詹姆斯才喜欢篮球,而是因为篮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纯粹的快乐才喜欢的。论及篮球被投入篮筐的那一刻的感觉来说,NBA和CUBA没有差别,差别在于,我们有没有耐心去看着一个新生事物的长大,有没有耐心见证一段成长的经历。
(此外,还想对那些说我哈韩的人说,愤青不一定不会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