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再聚首,祭奠逝去的青春 祭奠逝去的爱情


21年再聚首,祭奠逝去的青春 祭奠逝去的爱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毕业时的酒会上,同学们大醉之后洒泪分别,发下了“十年一聚”的誓言。时光如电,2004年的聚会时的激情似乎还没有散去,11年的岁月又匆匆成为历史。由于第20年的时候因为一些特殊的事情耽搁了,所以在班级QQ群里,同学们倡议今年暑假组织同学聚会。一个心照不宣的巧合摆在那儿:毕业的时候年龄是二十一岁左右,现在工作恰好是二十一年了。于是,一切都顺理成章了。选了一个周末(要照顾到已经不在教育岗位上的没有暑假的同学),同学们又一次在母校聚首,共话离别之情,一起回顾那段弥足珍贵的青葱岁月。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上过高中和大学的中专身份的人来说,21年前师范三年的生活,其实就是工作前最后一段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时光。绝大部分人的小学是在自己村子里上的,那时候傻傻乎乎,是“纯玩”的年代,留在记忆里的只有星星点点的东西,除了偶尔回想起来的一点朦胧的快乐之外,再没有多少实质的印象;初中是在乡镇的中学上的,那时候懵懵懂懂,是“学习”的年代,因为要通过考学,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所以实在没有多少精力去考虑别的什么事情。当经过努力终于考上中专,解决了户口与工作问题的时候(尽管大多数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世界好像突然在眼前开了一扇窗,有了很多选择的机会。青春的荷尔蒙开始萌动,久被压抑或者忘却的个性在一瞬间得到了解放。因此,那三年,尽管时间并不是太长,却有着太多东西值得去回顾,去咀嚼。那段日子就像一杯埋藏了许久的陈酿,虽然属于历史的馈赠,但在品味的时候,却始终弥漫着时鲜的气息。她沟通了今天与昨天的联系,其价值永远不可估量,其内容不能忘,也不敢忘。没有开车,一大早就去挤的公交车,就为了”重走长征路“,寻找一下过去的感觉。二十多年了,熟悉的公共汽车还是那么拥挤不堪。卖票的大妈像装货物似地往车里塞人,丝毫不理会乘客的抱怨,甚至谩骂。伸直胳膊拉紧上边的吊环,别扭与难受之际,当初上学时的那种体验渐渐涌上心头……城市还是那个城市,变化并不是太大。沿着曾经熟悉的道路往东走,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新奇,而又陌生。到了门口,远远地看到了一群同学已经在校门口聚集。惊喜之余,脸上的肌肉竟然有些不自然地僵硬起来,想攒凑起一个很随意的表情、很洒脱的动作都很困难。情不自禁地跑上前去,一个个握手,寒暄,凭脑子里的印象迅速与现实中的人对应起来,并脱口而出那些熟悉的名字。一瞬间,一些曾经的生活细节袭来,很有种时空交错的眩晕之感,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过去。但都很清楚,岁月的年轮早已往前转动了不知道多少圈,不管如何修饰彼此的形象,不管如何想在同学面前做回那个二十年前的”我“,都已经是徒劳。表现出来的那种有意无意的矜持,那种毕业多年后在职场和生活中已经固化的言语和行为方式,让每个人都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今天来母校聚首,只是为了祭奠那一段谁也无法忘却的青春岁月。二十一年了,学校面貌已经是沧海桑田。母校的主体建筑仍在,但校名已经更改。我们似乎成了在外为生存苦苦打拼的游子,一旦兴冲冲地回到家乡,却发现老屋早已易主,新人替代了旧人。伤感自然是有的,只是程度不同,压在心里不说而已。母校新建了不少楼房,新添了不少设施,不论是外观上的墙漆,还是内部的整体设计,都具有了许多当今时代的元素。但越是这样,让同学们越感慨。这就像一个记载了自己很多宝贵经历的日记本,放在某个角落,突然在某一天被小孩子用彩笔乱涂乱画了一样。有心痛,更多的是无奈。同学越聚越多了。涌进原先的教室里,三五成群,努力回想着自己曾经的位置,曾经的同桌,前后桌,回想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那些糗事,趣事,互相取乐一番,揶揄一番,隔一会儿就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三年啊,这方面积不大的普普通通的空间,不知道承载了多少喜怒哀乐,积攒了多少矛盾纠纷,见证了多少实事真情,都因为某位同学的一次点拨与提醒,在瞬间被激活,发酵,引来了一圈又一圈记忆的涟漪……很自然地,同学们一起从操场走过,从文化长廊走过,在宿舍楼前逗留,在餐厅门外徜徉,在小花园内合影留念。似乎唯有手机和像机镜头的闪烁,才能将过去的一切定格,让自己的青春变成不能流失的财富。在订好的饭店里,班主任老师来了,书法老师来了,美术老师来了,语文老师来了,数学老师来了,地理老师……来了。一群已届不惑的中年人,在老师面前突然又变成了孩子,重新允许自己把那些幼稚与天真拿出来,和老师们共同回忆课堂上的点点滴滴……酒不醉人人自醉。举起杯,互相调侃着,打趣着,讽刺着因“有事”未能到场的同学,威胁着要将两次聚会都不到的开除“班籍”……这里不再有来自职场上的烦恼,不再有对某些社会现实的牢骚,只有上学时的那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沟沟坎坎里的轶闻……不到一个小时,气氛就热闹了,桌子就乱了,就像曾经没有老师监督的自习课堂,两个人,或者几个人一起讲一段往事,喝几杯酒,在清醒的人眼中场面是狼藉的,每个人是丑态毕露的,但局内人不在乎这些,也不知道这些,只是用杯中的酒,用唠唠叨叨的语言,倾诉,表白……似乎没有几个人敢凭借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去摆谱,或者装逼,哪怕一丁点儿的虚伪和做作都会成为攻击的对象。社会上的那些秩序与规则,应酬与行事做派统统不适用于同学聚会的场合。以曾经的单纯与真诚为底色,被往事点燃的每一个个体,需要做的,只有彻底卸下戎装,回归真实,与那段已经回不去的青春做一个无缝对接。网上有很多文章和段子都在企图用一些事实来证明同学聚会有多么不靠谱,也的确有不少人用功利的眼光将同学聚会描绘得庸俗不堪,并断言:同学聚会有两种人一定不会去,混得最好的,和混的最差的,因为前者没有时间,后者没有心情。这就未免过于武断了。的确,人一毕业后,就变得复杂了,不可能是原先上学时的样子。社会是一座熔炉,又是另一所学校,多年以后,它会给同学们重新排一个名次,这个名次可能与当初班级里的成绩排名、每个同学心目中的排名大相径庭。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从母校中汲取的营养不一样,对母校的看法也不一样。有的人,把她看作训练场;有的人,把她看作成长苑;有的人,却把她看作伤心地。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的人或者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只愿活在当下,不把那些过往当一回事;或者是耿耿于怀曾经的焦点与现实的失落之间的反差,放不下那份固有的虚荣;或者是虽然经历了时间的洗礼,但仍然忘不了发生过的一些尴尬,有些东西,就如同心底的伤疤,只想让它躲在角落,不愿意去触碰。其实,学生时代只是一段经历罢了,尤其是伴随着青春一起成长的学生时代。同学聚会,不能附加过多的现实意义,否则她稚嫩的双肩就有不能承受之重;也不能分不清今天和昨天的界线,想去弥补一种缺憾。那么多的一群人,曾经在最美丽的日子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这本身就是一笔永远保值、升值的无形的财富。在事过境迁后的某个时间和空间里,再来一起缅怀这段岁月,一起品味那些共有的东西,就如同一起挖掘像石油、黄金一样的不可再生能源,除了欣喜,除了珍惜,别无他求。故事虽落幕,但我们总是以最隆重的仪式祭奠,让青春的脚步慢下来,回顾一张张写满真诚的笑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1649.html

更多阅读

感叹《红楼梦》剧组20年后再聚首 87版红楼梦剧组再聚首

最近看了中央电视台的《<红楼梦>再聚首》、《红楼不了情》和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25年再聚首》,忍不住一次又一次被感动。这样一群青年男女,在自己最青春最美丽的时候,为了这样一部电视剧,全身心投入,相聚在一起打磨了3年多,演绎出一段永

看了N年台湾综艺,这次笑的最惨!附视频 台湾综艺

转帖给视频和朋友们分享下,不知道你们看了感觉怎么样,我是笑的瘫到了地上,爬起来后又笑的在地上滚,那两个老人贝多芬和贝瓜芬太搞笑了……不懂闽南话不要紧,他们念的可是“国语”哦!只是,听起来,像台湾骂人的脏话。

兔年西班牙游,高迪的城市一 :巴洛特之家

有人说高迪是天才,有人说高迪是疯子,我并不喜欢他的建筑,因为常常觉得很诡异,不像地球人的作品,但也不得不佩服他,尤其是了解他想象的源头,设计的原理后,只剩一声惊叹:原来他的设计中的每个细节都来自自然界!如果巴塞罗那没有高迪,没有高迪的建

不用再花钱,让你的无线路由器强悍无比 不潮不用花钱歌词

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都乐于购买一个无线路由器,享受“无限自由”的乐趣。只是在使用过程中,总是感觉手里的无线路由器总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或者功能单一,或者覆盖的面积较小。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数人都只得安慰自己:家用级的无线路由,也就

毕业十年再聚首 毕业十年再聚首的感慨

临桂中学011班“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聚...4人参与我要参与活动详情亲爱的同学:同窗数载,温馨如昨,依然常驻心头!青春岁月,依稀如梦,但愿常忆你我!十年前,我们相聚相识011班;虽有各自的梦想和憧憬,却是同样的热血和激情;十年前,我们相知相

声明:《21年再聚首,祭奠逝去的青春 祭奠逝去的爱情》为网友孤独的像野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