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大江巨变
这是20多年前,一部史诗般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中的影像。拍摄者将镜头对准中国最长的河流---长江,纪录下与它有关的神奇自然、厚重人文和长江流域人们的生存状态。20世纪80年代,一个将改变中国人生活的时代正在到来,时代变迁的急促脚步成为《话说长江》中最具历史张力的影像。
1983年《话说长江》播出,产生了一个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当年的报道这样描述:每到星期天的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到电视机前,收看由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系列节目《话说长江》。对于当年的人们来说,这是一次影像的盛宴。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巨大的河流带给他们澎湃的激情和民族自豪感。一个个难忘的画面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时代印记。通过电视荧屏,中国人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流淌了亿万年,养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母亲河的真实容颜。
这部长达25集的系列节目来自4000多分钟的电影胶片素材,鲜活画面的背后是历时整整一年的艰辛拍摄。1981年,一代电视人开始了这次盛况空前的拍摄,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两岸。之后,一部在中国电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脱颖而出。
2004年,距离《话说长江》播出整整20年后,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摄制组,沿着长江开始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拍摄,这是对20年前脚步的追寻。某种意义上,这是跨越不同时空的同一次纪录。
20年,历史中的短暂一瞬,而对于世纪之交的长江,却充满沧海桑田的意味。它的背后,是一个巨变的中国。
20多年前留下的画面中,长江上这些险峻的峡谷,令人想到了古诗中关于蜀道的描述。峡谷居民搏命般的水上生活,带着远古的血性和豪气。而在流域的另一些河段中,富于现代色彩的水利工程已初露端倪。
20世纪80年代,长江边的城市中已出现这些规模巨大的楼群。时尚,开始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鲜话题。这些情景,仍然深深地映在许多人的脑海中。甚至,每一个细节都会令人感动。来自20多年前的面孔、表情和动态,让我们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同时,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今天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这是属于每一个人的20年。
从2004年起没,《再说长江》摄制组开始多方寻找当年镜头中的人物,他们的人生凝聚着20年长江流域,甚至整个中国变迁的历史。
1982年,在长江上游的重庆,一座横跨长江的大桥竣工了,人们用罕见的隆重庆祝桥梁的落成。这一年,重庆孩子李曦11岁,居住在新大桥旁边的他成为桥上的第一个晨跑者。
23年后,李曦和家人仍然居住在长江边,在桥上晨跑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下来。不同的是,这已是重庆无数新大桥中的一座。
今天,重庆的跨江桥梁的数量,已超过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桥梁数量的总和。它们纵横南北、依山就水连接出一个巨大的都市。
23年后,这个长江上游的城市已是中国最新的直辖市。如同当地的传统戏剧中的绝技一样,它在令人不可思议的高速中变脸。
今天的重庆是另外三个中国直辖市总面积的2.4倍,重庆版图的翻新已缩短到每3个月一版。影像展示出这个城市魔幻般脱胎换骨的历史,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城市,布满时间创痕、饱含生长能量。20年间的突变,已超出了重庆人想象力的极限。
20年,在整个长江流域,对于居住在不同城市和乡村的许多人来说,生活的奇迹都已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上海,长江入海口的国际大都市。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筑和欧陆情调背后,城市的脊梁和肢体飞速延伸血脉贲张。上海人对时尚的追求在今天呈现出更丰富的形式。速度,刺激了上海人的灵感。现在,这仍是他们遵从的法则。20年,速度带来一座城市沧海桑田的诗意。上溯到六、七千年前,今天上海所在的地域还是茫茫大海。数千年间,长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长江流域这个巨大的冲积平原,这是上海最初的历史。现在,历史仍在长江与大海的交合中衍生。崇明岛这个由长江的泥沙堆积孕育的中国第三大岛屿,仍在以每年新增2万亩土地的速度增长。这些伸向大海的湿地,仿佛是长江生生不息的象征。
在距离大海6000多公里外的地方,长江以另一种形式表达它的个性。仿佛从天而坠,狂野的水流带着初生的血性和莽撞,劈开山脉和峡谷一路浩荡东去。今天,以我们短暂的生命仍可观照这条亿万年的大河。长江流域,这些亘古造化的自然奇观,有着长江脱胎临界过程中所有的生命迹象。许多证据表明,200多万年前,人类的身影开始出现在这里,在孕育万物和人类的过程中,长江仍以各种方式呈现它最新的生命状态。周而复始、昼夜朝夕,如同我们每个个体生命的降临。
20世纪80年代,在长江两岸许多人正在经历他们不同的人生阶段,而作为新中国历史中一个特定的时代,80年代却充满最原生的活力和状态。有着和这些孩子一般的天真和生动。此时,不论对于孩子还是他们的时代,一个富于能量的生活正在来临。那时,在长江两岸的许多地方,人们的身边发生着不同的事。一些重大事件成为长江历史中的重要标志。1983年,在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外,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被纪录下来。
这一年,人们在长江上建成了第一个巨大的水利工程----葛洲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