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群体新现象动态调研一
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报告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不仅仅是人们表现自我的空间,更是人们为学习、工作、生活提取各种有用信息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大学生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和学习都非常的快,是接触网络最多的人群之一。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一、生活比重:网络所占比重逐渐加大
网络上的内容丰富多彩,是生活必不可缺的一部分。网络提供给同学们充足的学习资源,娱乐资源,甚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所需,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调查中,在被问及“如果没有网络,你会有何感受?”时,59.3%的同学表示生活将变得单调,47.1%的同学表示将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上网原因,缓解生活压力远大于充实完善个人。根据调查统计,100.00%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曾经有过上网经历。在大学生“上网原因”一项中,有53%受访同学选择“聊天”,该比例远远领先于其它选项。上网聊天作为缓解学习生活压力的方式在调查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娱乐则以40.9%比例次之,而只有25%的学生能比较合理的利用上网来充实、完善自己。
上网时间,基本不受限制。调查显示,选择随时可以上网的人数占40%左右,表明上网的时间基本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而主要由学校课程设置紧密与否及学生的行为倾向决定。
上网途径,从电脑到手机。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地发展,同学们可以连接至网络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电脑上网之外,在对于同学们上网方式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平日有通过手机上网习惯的同学占到了41.2%,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新途径。
二、行为偏好:网络的主要作用是社交娱乐
“聊天”俨然成为最受学子青睐的娱乐方式。通过调查,有90%以上的同学都使用QQ作为聊天工具,现在QQ号已经成为时下大学生互相联系时必备的身份验证码,根据资料显示,Google推出的全球最热门搜索词,“网上聊天”位居第一。另外,“查询娱乐资讯”与“网络游戏”以40.9%及25.8%的比例分列二、四位,二者的差距不是太大,“网络游戏”列第六位。
SNS网络平台逐渐成为社交新宠。以人人网(原名校内网)为代表的交友互动平台同样占据了同学们较多的上网时间,之所以它如此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它为同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友平台,也为相隔千里的同学解了相思之苦。其次,校内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资源共享空间。由于校内网民基本上都是大学生,所以校内上分享的资源可利用率高,相比于其他的资源共享网络更有针对性。如今,类似这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无可非议地成为了大学生密集区,风行于各个高校的校园官方或非官方论坛就属其中之一。
网络,展现自我的广阔平台。据了解,70%以上的大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写入校内日志,与大家分享。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不易使大学生倍感艰辛,心理上常处于抑郁状态,而日常面对面交流的缺失,使得大学生愿意通过发表网络日志的方式引起周边同学的关注与抚慰。
对不健康网站持反对或中立态度占绝大多数。调查显示,92.5%的同学对不健康网站持反对或较中立态度,持支持态度的仅占3%(在实际生活中该数据可能会更多,但误差应该在可控范围内)。从同学反馈上的信息来看,抵挡不住诱惑的原因主要集中于“学习压力太大”“青春期知识匮乏”“心里不健康”以及“纯粹好奇”等方面。由此可见,对于此类不健康网站,大学生的态度还是相当明确的。
三、网络依赖:新的学习方式和宅一族涌现
网络可以解决一切“不知道”,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一位同学在接受访问时就表示:“我现在有什么问题搞不明白的,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网搜索,通常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如果没有互联网,那么许多问题就没办法得到及时的解决了。”这足以说明,目前大学生在学习方面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不再采用互相交流,请教同学的方式,而是通过网络寻求答案。
随着大学生走进网络世界,我们身边逐渐出现了一些新新“族群”。比如像“淘宝族”——坚信淘宝上可以得到生活的一切和一切的生活。就如同同济大学07级法政学院罗如雪玉同学说的:“现在一提及买东西,就会想到淘宝网,因为上面东西便宜,而且东西全。”当然如今在青年人中流行的“宅男宅女”一族的出现与网络也有着同样密切的联系。网络提供了游戏,视频,音乐等各种消遣娱乐方式,远程教育平台的建立亦使得课堂搬到了电脑面前,至于日常生活所需也不是问题,用他们的话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网上买不到的,网购既便宜又方便。”
由此可见同学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相当之高,可以说网络正逐渐改变着大家的生活方式。
四、网络使用:合理利用为主,积极引导为辅
对于风靡于大学中的网络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无尽利益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调查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首先,可以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关注和引导。比如在汶川地震之时,人人网推出了“绿丝带”这样的小礼物,在大学生进行网络浏览时附上一份“爱”的教育和爱过教育的色彩。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用好这些网络,规范好这些网络对大学生的引导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其次,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上网变得越来越便捷。至于利用手机上网导致听课质量下降,甚至上色情网站等这些,学校对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引导的难度比较大,最主要的还是靠大学生自己的自律和自身约束。
最后,对于因网络而形成的一些“族群”大学生们,关键能把握好一个“度”。因为如果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网络后,高依赖度过了一个“尺度”,很可能致使同学们一味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不可自拔。因此学校、家长、甚至包括同寝室的同学等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
(执笔:同济大学团委陆 娇 虞笑晨朱云杰吴潇俊 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