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之人依据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有“身遭腐刑,而隐忍苟活者,恐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之句而推断司马迁开始发愤写作《史记》是在司马迁遭李陵之祸之后。这一观点是经不起考据的。
其实,司马迁在《史记·自序》中就曾说过,司马迁之父司马谈临终时即嘱咐司马迁要写一部历代之史书。司马迁在其父逝后三年接任太史令(时为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即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到李陵之祸(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时已经十年了。同时任安因戾太子之事被汉武帝处死,临刑前,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距司马迁开始写《史记》已经十八年了。也就是说,到司马迁写《报任安书》时,司马迁写作《史记》已达十八年之久。同时,在任安去世后,司马迁还未去世,肯定还对《史记》进行了修改,即司马迁写作《史记》花费了他至少二十余的的精力。还有人根据司马迁《史记·自序》中有“自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之语判断司马迁写作到汉武帝太初纪年(公元前104年——前100年)止。但是,我们只要读过《史记》,就不难发现,实际上司马迁说的意思是《史记》所记载的内容从黄帝以来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止的历史。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有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计526515字。从司马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我们可以看到,司马迁对《史记》写作的认真态度确实是史家楷模。《史记》做了“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真正的是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鲁迅在《汉文学史纲》中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史家,少有达到司马迁标准者,一些史家所著之史除了有较强的历史史料价值外,结构、文笔则实属一般。如李延寿之《南史》、《北史》写了十七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写了十九年等。而元朝修《宋史》、《辽史》、《金史》总共才用了三年,明朝修《元史》更是不过一年,除《宋史》差强人意外,其余之辽金元史不忍卒读,可以说是草率荒谬,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三部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