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源〗 《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 生荷叶[9g] 生艾叶[9g] 生柏叶[12g] 生地黄[15g] 各等分。
〖用法〗 上研,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12g),水煎服。
〖方歌〗 四生丸中三般叶,侧柏艾叶荷叶兼,
生地合用为丸服,血热吐衄效可验。
〖主治〗 血热妄行。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
〖功用〗 凉血止血。
〖方解〗
君 ── 侧柏叶 ── 凉血止血。
臣 ── 生地黄 ── 凉血清热,养阴生津。
┌ 生荷叶 ── 凉血化瘀,止血不留瘀。
佐 ┤
└ 生艾叶 ── 祛瘀止血,可增止血之功,又可避血止留瘀之弊。
◆方中四药俱生用,意在增强凉血止血作用。
本方所治失血,系由血分有热,血热妄行所致。肝属木主藏血,木火刑金而发衄血;肝火犯胃则致吐血。治宜清热凉血止血为法。
故方用生地黄甘寒入肝,清热滋阴凉血,使热除血凉则血止;侧柏叶性寒入肝归肺,能凉血止血可治鼻衄;生荷叶清凉入肝归胃,轻清解热能治吐血;生艾叶入肝,性温而止血,有制约寒凉,防止留瘀之效。配伍本方可加强止血之功,共成清热凉血止血之剂。
【运用】
1.本方为凉血止血的有效方剂,主治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之证。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出血较多者,可适当加入小蓟、白茅根、藕节、仙鹤草等增强止血之功。
3.常用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咯血和胃溃疡吐血,属血热妄行者。
【注意事项】:
本方对内热暴作之吐血、衄血疗效较好,然只可暂用,中病即止,若多服,久服,寒凉太过,则可使血凝成瘀,造成不良后果。
槐 花 散 ▲▲
〖方源〗 《普济本事方·肠风泻血痔漏脏毒》:“治肠风脏毒,槐花散。”
〖组成〗 槐花 炒[12g] 柏叶 杵,焙[12g] 荆芥穗 [6g] 枳壳 麸炒[6g]各等分。
〖用法〗 上为细末,用清米饮调下二钱(6g),空心食前服。
〖方歌〗 槐花散用治肠风,侧柏荆芥枳壳充,
为末等分米饮下,宽肠凉血逐风功。
〖主治〗 肠风脏毒下血。便前出血,或便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
[主證病机分析]
风热湿毒,壅遏肠道,损伤血络证。
风热邪毒根据它临床表现的不同,一类有风热邪毒,一类是湿热邪毒。引起了湿热、风热这种热毒,壅遏在肠道血分,损伤血络,共同特点都是便血。从病名来说,分为肠风和脏毒两类。
风热邪毒 | 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血络→便 | (肠风) |
湿毒邪毒 | (脏毒) |
湿毒这类形成叫脏毒。历来对脏毒这个名词概念不统一。有的提到脏毒,指的非常秽浊、下血乌黑,秽浊,有的脏毒呢,这毒的概念,包括这种湿热壅遏气血,不但有这种出血兼脓,而且局部还可以红肿,比如讲我们现在这种肛门痈,在古代它也叫脏毒,所以脏毒的概念,并不统一。在这里指的脏毒,主要是针对下血颜色比较晦暗,比较污浊,而且出血是点滴,不是相对肠风证可以出血量多,喷射。从出血、便血过程来看,它是一种先便后血,是属于远血。
这两类便血虽然病机有一定差别,肠风以热为主,中医辨证认为兼夹肝风,所以它有这样的出血特点。脏毒是湿热邪毒为主。湿热壅遏在肠道造成。槐花散都可以治。做为一个基础方。这和它的用药的特点有一定关系。所以从槐花散主治,总体来讲是偏于热证的便血。具体分,分为肠风和脏毒两类。肠风主要是强调出血的一类特点,血热为主,血色鲜红。而又由于出血的特征,具有肝风的特点,它不是外风,有肝风的特点。所以脏毒这个毒,也是从出血的颜色比较污秽,秽浊,比较暗,而且它是点滴,不是喷射式的 。往往先便后血,是远血,这样来区分。
由于槐花散本身在用药上,它既有凉血清热的作用,又能够清除湿热,排出湿热积滞,所以肠风、脏毒这两类便血,都能治疗。
治法
清肠(清肠道之热)止血,疏风行气。(疏风行气也利于解除湿热。)
〖功用〗 清肠凉血,疏风行气。
【方解】
君 ── 槐花 ── 泻热清肠,凉血止血 ┐
├两者相合,凉血止血之功加强
臣 ── 侧柏叶 ── 清热凉血,燥湿收敛┘
┌ 荆芥 ── 辛散疏风,炒黑入血分,与上药相配,疏风理血。
佐使┤
└ 枳壳 ── 宽肠行气,顺遂肠胃腑气下行。
◆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疏风行气。
本方所治肠风、脏毒皆因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血分,损伤脉络,血渗外溢所致。“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脏毒者,下血瘀晦,无论便前便后皆然”(《成方便读》)。治宜清肠凉血为主,兼以疏风行气。方中槐花苦微寒,善清大肠湿热,凉血止血,为君药。侧柏叶味苦微寒,清热止血,可增强君药凉血止血之力,为臣药。荆芥穗辛散疏风,微温不燥,炒用入血分而止血;盖大肠气机被风热湿毒所遏,故用枳壳行气宽肠,以达“气调则血调”之目的,共为佐药。诸药合用,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肠疏风,俟风热、湿热邪毒得清,则便血自止。
君 | 槐花 | 凉血止血,擅长治便血,燥湿 |
臣 | 侧柏叶 | 凉血止血 |
佐 | 荆芥橞 | 疏通,散风,升散 |
枳壳 | 宽肠下气 |
槐花凉血止血,既用于血热这种肠风便血,也有燥湿作用。所以也能用于脏毒便血。侧柏叶凉血止血,上下各部血热出血都可使用。荆芥橞历来看法它有两个作用,(1)疏风,这里的疏风,不是解表,而是疏肝,通畅气机。有助于肠道肠风,脏毒之邪的解除。针对疏风,它实际上和枳壳相配,荆芥橞疏通散风,擅于升散,枳壳擅长于降,宽肠下气,有助于肠风脏毒,血热之邪,湿热之邪。通过行气向下排出。这两个药结合,一升一降,疏通肠道气机,达到宽肠降气,升降气机这个作用。
配伍特点。
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
芥橞枳壳相配,后来也成为治疗便血里常用的一种结构。治血要调气。疏风,看起来相反,疏风这是有升散的特点。清肠它结合宽肠降气。不是单纯止血,要清除湿热,清除血热,寓行气于止血之中,寄疏风于清肠之内,相反相成。
【运用】1.本方为治疗热证便血的常用方剂。以血色鲜红,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主要写的是肠风的特点,临床运用较多是肠风。针对脏毒得出血,这方是可以配,但脏毒历来概念不同,有很多脏毒发生在痢疾的过程中。如果槐花散用于痢疾过程中,那要配伍清热解毒,调气活血之品。)
2.加减变化
若大肠热盛(往往伴有肛门灼热),可加黄连、黄柏以清肠中湿热;
下血量多,荆芥橞改炭,并加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以加强清热止血之功。
脏毒下血(出血污秽,多夹湿热,偏湿热),加苍术,茯苓(除湿,苍术燥湿,茯苓渗湿);
便血日久血虚,加熟地、当归。3.常用于痔疮出血或其他大便下血属血热者。结肠炎、肠癌便血亦可应用。
芥橞炭,加上黄芩炭,地榆炭,棕榈炭等,增加它的止血力量,特别像肠风下血,喷射式的,出血多,可以增加这些炭类,在清肠止血基础上,增加收涩止血
使用注意
由于方中药性寒凉,故只宜暂用,不宜久服(因为如果针对下血日久,往往虚实夹杂)。便血日久,属气虚或阴虚者,则不宜使用。
《成方便读》:“肠风者,下血新鲜,直出四射,皆由便前而来。或风客肠中,或火淫金燥,以致灼伤阴络,故血为之逼入肠中而疾出也。脏毒者,下血瘀晦,点滴而下,无论便前便后皆然。此皆由于湿热蕴结,或阴毒之气,久而酿成,以致守常之血,因留着之邪溃裂而出,则渗入肠中而泄矣。然二者之血,与痔漏之血各自不同。肠风、脏毒之血,出于肠脏之间;痔漏之血,出于肛门蚀孔处,治法亦稍有异同也。槐花禀天地至阴之性,疏肝泻热,能凉大肠;侧柏叶生而向西,禀金兑之气,苦寒芳香,能入血分,养阴燥湿,最凉血分之热;荆芥散瘀搜风;枳壳宽肠利气。四味所入之处,俱可相及,宜乎肠风、脏毒等病,皆可治耳。”
黄 土 汤 ▲▲▲
前面有個归脾汤。归脾汤脾不统血是脾气虚不统血,黄土汤反映的是脾阳虚不统血。也就是它有一种中焦虚寒的基础病机。而主要这种中焦虚寒,反映在阳气不能固摄阴血上,造成一种慢性的出血。
〖方源〗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
〖组成〗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 (炮) 阿胶黄芩 各三两[各9g] 灶心黄土 半斤[30g]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二服。
〖方歌〗 黄土汤用芩地黄,术附阿胶甘草尝,
温阳健脾能摄血,便血崩漏服之康。
〖主治〗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者。
主證分析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阳虚出血 | 出血特点 | 部位 ─ 下部居多(消化道,妇科出血) |
血色,质 ─ 色比较淡,质地比较清稀 | ||
病程 ─ 一般较长 | ||
伴见虚寒证 ─ 四肢清冷 |
阳气虚出血,主治证候由两个部分构成,(1)出血自身特点,这类阳虚出血,特别用黄土汤,在部位方面,一般下部出血居多。下部出血,包括消化道的出血,便血。包括妇科方面,月经过多,月经提前,量多,这类涉及虚寒型的月经不调。特别以经血过多为特点。或者崩漏。部位以下为主,当然临床上用于像皮下出血这类也有。但是以消化道的,和妇科出血最为多见。病程一般较长,而且随着体质情况会反覆发作。(2)全身性虚寒见证。比如说四肢不温,四肢清冷,同时比如消化道出血,伴随可以腹痛喜温喜按,腹痛往往绵绵作痛这一类的。中焦虚寒的基本见症。它可以有面色较淡,舌质较淡,脉可以沉细,这都反映出长期出血。使阳气虚衰不能固摄,加上阴血又不足,出血造成阴血不足。这是黄土汤证的病机分析。根本的是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后一方面不能固摄,医方面也影响脾胃运化。出血以后也进一步可以伤耗阴血,所以这类证候不但阳虚,继发也有阴血不足的内寒表现。
〖功用〗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针对病机的阳虚脾失健运,同时阴血又不足)
【方解】
君 ── 灶心土 ── 即伏龙肝,辛温而涩,能温中、收敛、止血。
┌ 白术 ┐
臣 ┤ ├温阳健脾,以复脾胃统摄之权。
└ 附子 ┘
┌ 生地 ┐ ①滋阴养血止血,既可补益阴血之不足,又可制术、附之温燥伤血。
│ │
佐 ┼ 阿胶 ┘ ②生地、阿胶得术、附可避滋腻呆滞碍脾之弊。
│
└ 黄芩 ── 止血,又佐制温热以免动血之用。
使──甘草──和药并益气调中。
本方证因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脾主统血,脾阳不足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上溢而为吐血、衄血;血从下走则为便血、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皆为中焦虚寒,阴血不足之象。治宜温阳止血为主,兼以健脾养血。
方中灶心黄土(即伏龙肝),辛温而涩,温中止血,用以为君。白术、附子温阳健脾,助君药以复脾土统血之权,共为臣药。然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每亦亏耗,故以生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苦寒之黄芩合用,又能制约术、附过于温燥之性;而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了呆滞碍脾之弊,均为佐药。甘草调药和中为使。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寒温并用,标本兼治,刚柔相济,使温阳不伤阴,滋阴不碍阳。寒热并用是指的方中既有附子、白术、灶心土这种刚药,温热药,又有阿胶、生地阴柔之品,还有黄芩,苦寒的。标本兼顾是标在出血,有止血、收涩、温涩的这些药物,又有养血、补养阴血,再加甘草和附子相配,温补结合,也有助于针对脾胃的虚寒,阳气的不足。所以刚药、柔药结合。此方为温中健脾,养血止血之良剂,故吴瑭称本方为“甘苦合用,刚柔互济法”(《温病条辨》)。
君 | 灶心土 | 温涩止血 |
臣 | 附子 | 温阳健脾 |
白术 | ||
佐1 | 生地 | 养阴养血,制约温燥 |
阿胶 | 养血补血,制约温燥,止血 | |
佐2 | 黄芩 | 清肝止血 |
使 | 甘草 | 益气补中,和附子相配,针对虚寒,温补结合。调合诸药 |
臣药,附子白术,温阳健脾,它中焦虚寒,脾胃阳虚不能健运,加上出血,那阴血就会亏虚,所以从附子、白术联用温阳健脾,既能促进气血的生化,又能纠正阳虚的本质,病本是阳虚,病标是出血。
佐药有两组,生地,阿胶,生地能养阴养血,阿胶养血补血,结合使用,第一能扶助正气,补充阴血损伤以后的血虚,所以体现养血为主;第二,生地还能制约附子,白术,包括灶心土,制约温燥,阿胶,生地都比较柔润。这个方服用时间,因为是慢性病,阳虚失血,服用时间相对长一些,所以用两味阴药来制约它过分的温燥,阿胶还能增强止血作用。
对于黄芩的使用,从历史上黄土汤是属于《金匮要略》的,很早了,对黄芩的认识,历代医家不同,大体有这样一些认识:
甘草益气补中,和附子相配,针对虚寒,是一种温补结合,针对虚寒,温必兼补,一种温补结合。又能调和阴阳两类诸药。
黄土汤药味不多,体现的治法,以温阳健脾来扶正,又结合温摄,这个方有很强温摄作用。灶心土,哪怕你用赤石脂代替,也体现一种温摄的道理。所以不仅仅是治本,标本兼顾的。既能针对脾胃虚寒,温补结合,同时也有温摄治标止血的作用。成为治疗虚寒型出血,特别是下部出血的一个常用方。从配伍中,也反映出张仲景用药很精炼,剂针对病机治本,又能针对出血治标。所以整体虚寒不固摄,和局部由于产生这种热,产生不摄血,然后出血,造成了一个肝旺,继发这种肝不藏血情况的,它可以用黄芩、生地的结合,同时向阿胶能够止血,黄芩自身也能止血。多种指血方法的结合,标本兼顾。这个方历来就很赞赏它。配伍上体现了多种治法。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所致的便血或崩漏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血色暗淡(虚寒出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出血多者,酌加三七、白及等以止血;
若气虚甚者,可加人参以益气摄血;
胃纳较差者,阿胶可改为阿胶珠,以减其滋腻之性。
脾胃虚寒较甚者,可加炮姜炭以温中止血。它是脾胃阳虚,中焦虚寒,表现为失血。出血为主的。反映一种基本治法,是一个基础证型。临床根据具体情况来变化,比如这个病,病程较长,反覆发作,可能出血量多(包括内在、外伤的各种出血,白及,三七常用,都有好的止血作用,特别白及,三七,都对消化道的出血,能保护出血面),加强止血,气虚甚加人参,增加温补作用。或中焦虚寒甚,往往有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寒凝气滞作痛,加炮姜炭,既有止血作用,而且可以温中,温通的作用。
方中灶心黄土缺时,可以赤石脂代之。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脾阳不足者。
4.使用注意 凡热迫血妄行所致出血者忌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者,黄土汤主之。”
2.方论选录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卷下:“下血先便后血者,由脾虚气寒,失其统御之权,而血为之不守也。脾去肛门远,故曰远血。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生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厉,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所谓有制之师也。”
3.《成方便读》:“凡人身之血,皆赖脾脏以为主持,方能统御一身,周行百脉,若脾土一虚,即失其统御之权,于是得热则妄行,得寒则凝涩,皆可离经而下,血为之不守也。此方因脾脏虚寒,不能统血,其色或淡白或瘀晦,随便而下,故以黄土温燥入脾,合白术、附子,以复健行之气;阿胶、地黄、甘草以益脱竭之血,而又虑辛温之品,转为血病之灾,故又以黄芩之苦寒,防其太过。”
方劑比較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治法 | 黄土汤 | 归脾汤 |
病机 | 阳虚不摄血 脾阳虚,阳气不足以后不能固摄 出血,又加上不能温养,化生阴血不足 所以伴随阴血不足 | 气虚不摄血 心脾两虚,脾气虚不统血 |
治法 | 温涩,温以祛寒,涩以止血(灶心土) 温养 清肝止血 | 益气固摄 养血止血 安神 可针对脾气虚不化生血液血不养心,造成相应的心神病变 |
配伍 | 温涩温养结合 | 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结合 |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黄土汤与理中丸比较
黄土汤治疗脾阳虚不统血,我们过去讨论的理中丸,从主治里,理中丸主治里,有三个方面。(1)基础的阳虚见症,中焦虚寒见症, (2)阳虚失血,(3)阳虚之后继发的病后喜唾涎沫,小儿慢惊这一类。那理中丸治疗的阳虚失血应该说,它是一种基础方,它通过温阳益气健脾的方法,能够用于阳虚失血,做为一种基础方,针对基础病机,不是一个具体的常用方,是个基础方。所以他还要经过一些加味,针对具体中焦虚寒出现的情况来加味。加一些,结合一些温摄的药物来运用。所以黄土汤和理中丸性质不同。一个是常用方,一个是基础方。六方均治出血鉴别 | ||
方名 | 病型 | 特点 |
犀角地黄汤 | 温热病,热入血分。 | 出血,伴有血分热甚,舌绛起刺者。 |
十灰散 | 肝胃火盛,损伤血络。 | 上部出血,血色鲜红,颧红面赤,脉数。 |
咳血方 | 肝火灼肺,肺络受损。 | 咳嗽痰中带血,心烦易怒,胁痛,苔黄,脉弦数。 |
槐花散 | 大肠湿热,兼挟风邪。 | 大便下血,血色鲜红。 |
小蓟饮子 | 瘀热结于下焦,损伤膀胱血络。 | 尿血、血淋、小便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
黄土汤 | 脾阳不足,脾不统血。 | 出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
止血六方鉴别 | ||||
方名 | 功用异同 | 主治病机 | 运用要点 | |
同 | 异 | |||
十灰散 | 止血 | 清热泻火,凉涩止血。 | 血热妄行,离经外溢。 | 呕血、吐血、咯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 |
四生丸 | 凉血止血 。 | 热迫血溢,络脉破损。 | 吐血、衄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绛,脉弦数。 | |
咳血方 | 清火化痰,敛肺止咳。 | 肝火犯肺,炼津成痰,脉络受损。 | 咳血、痰稠,心烦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 |
槐花散 | 清肠止血,疏风下气。 | 风热壅遏肠道,损伤肠络,血渗肠道。 | 便前出血,或粪中带血,血色紫暗或鲜红。 | |
小蓟饮子 |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热结下焦,损伤膀胱络脉。 | 血淋,尿血,小便赤涩疼痛,舌红,脉数。 | |
黄土汤 | 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 脾阳不足,统摄无权,血不循经。 | 便血或吐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舌淡、脉细。 |
理血剂总体上讲,是根据瘀血形成的原因,和引起出血的原因不同,结合具体的部位这样选择方剂,选择常用的代表的一些方剂,更主要是代表各种治法,做得这样的安排。所以它既反映了一个针对具体证候的方,又是一种代表一类治法的,代表一类治法,包括它的一些配伍结构。都代表这一类病证,应当用什么样的一个配伍方法?像要活血祛瘀的这类方,总体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治法和一些配伍结构,这个是主体。同时根据原因,分别运用温散寒邪的,或者清解、清热凉血,以及像行气活血的这类不同的药物。而其中很要考虑,活血不伤血,祛瘀要生新,考虑活血和行气相结合。像出血,除了针对阴寒热不同病因,引起的出血,和部位特点之外,配伍里经常要考虑止血不留瘀血,同时止血,由于出血影响到阴血,止血往往要结合养血。这就是这类方反映出的一些药物组成上一些共同特点
总 结
理血剂主要用于血瘀及出血证候,选方16首,按其功效分为活血祛瘀和止血两类。
1.活血祛瘀
本类方剂有通利血脉以祛除瘀血的作用,适用于血行不畅或瘀血内结之证。其中
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与泻热攻下同施,功能破血下瘀,适用于血热互结之下焦蓄血证。
血府逐瘀汤与复元活血汤均治胸胁瘀积疼痛,但前者活血化瘀与行气开胸止痛同用,适用于血瘀气滞,留结胸中之证;后者活血化瘀与疏肝通络并行,适用于跌打损伤,瘀阻胁下之证。
补阳还五汤以大剂补气与小量活血药相配,功能益气活血通络,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之中风。
温经汤、生化汤均可用治妇科经产方面,但前者温经散寒,养血行瘀,重在温养而不在攻逐,是治冲任虚寒,兼有瘀血内阻所致月经不调的常用方;后者化瘀生新,温经止痛,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少腹疼痛之证,是产后的常用方。
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瘀血阻滞胞宫诸证。
失笑散与丹参饮均能治疗血瘀心腹疼痛,但前者以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见长,多用于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而见少腹急痛之证;后者以行气与活血祛瘀相配,多用于心胃诸痛。
鳖甲煎丸集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诸法于一方,主治疟疾日久不愈,寒热痰湿与气血搏结形成之疟母,或气滞血瘀日久,癥积结于胁下者。
2.止血
本类方剂均有止血作用,主治各种出血证。其中十灰散、四生丸、咳血方、小蓟饮子、槐花散均为凉血止血方剂,主治火热迫血妄行之出血证,其中
十灰散凉血止血之中收敛清降与祛瘀并用,可广泛用于上部各种热证出血,为常用的急救止血剂。
四生丸与咳血方均治上部出血,但四生丸以凉血止血为主,长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衄;
咳血方主要用于肝火犯肺之咳血,重在泻肝火,化痰热而治本。
槐花散、小蓟饮子均治下部出血,但前者善于清肠疏风,主要用治肠风便血;后者长于利水通淋,主要用于血淋尿血。
黄土汤属温阳止血之剂,功能温阳健脾,养血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出血,尤多用于便血与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