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玩石头和印章多年的原因,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玺印馆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地方之一。上博的中国历代玺印馆是目前国内外第一个专题陈列玺印篆刻的艺术馆。整个陈列以印章艺术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具有代表性的精品,展示了中国印史的悠久历程和各个时期印章的不同风貌及其深厚的艺术内涵。
上博的印章馆以著名侨胞秦力人,朱仁明夫妇命名,里面的藏品最喜欢的是高古的青铜印和玉印部分,看秦汉印的原铃与书本上印刷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多看实物,是 多么的重要啊。明清印章的印文真是个个精彩,几方象牙印和一方犀角印让我垂涎欲滴啊,明文彭“七十二峰深处”象牙印章表面风化斑驳,着实有韵味,深度喜欢,呵呵,至于那个田黄方章,我个人一直是存有疑问的,正切方的面,如何可能有皮,而且几个平面都有皮,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抛开是不是田黄的疑问,这方印章的雕工还是相当不错的。
中国古代玺印发现于商周之际,早期玺印的功用,与工官器物制作及其铭记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署和私人的玺印大大发展,印文书法结构丰富多样,并出现了印钮和印文具有差异的地域特点,所谓“六国文字”,在印文中表现颇为明显。秦代推行“书同文”政令,玺印文字、钮式趋向统一。至西汉趋于完备。各级官爵印的质料,形制确定了严格的规范,缪篆成为印章的专用书体,由此形成延续八百年的秦汉印系。这一时期出现了玺印制作的高潮。官私印文讲究布局平稳和谐,具有端庄淳厚的特点。隋代完成了用印方式由封泥向钤色印的转换。唐承隋制,中国古代官印从此形成新的体系。唐宋时出现隶楷书的官私印,书法清新质朴。宋代开始流行签字式的画押,丰富了印文表现形式。辽、西夏、金、元曾以自创的民族文字入印,但多仿照汉文篆体模式。文人篆刻流派起自明代。文人书画的空前发展推动了和书画创作有密切关系的文人篆刻的兴起,由此引导出明清五百年间篆刻艺术波澜壮阔的历史。明中叶以后,文人自镌石章托古寄兴的风气流行,治印的技法和审美观念相应出现新的变革。明后期更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流派。文彭的吴门派、何震的徽派、汪关的娄东派是明清之际享有盛名的篆刻派系。文人篆刻清中叶进入盛期,风格鲜明多样,乾隆嘉庆金石学勃兴,进一步开拓了印人取资传统的视野,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浙派和邓石如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