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处理目的,一是保证及促进良好的愈合,二是保证或恢复运动功能。为了保证良好及迅速的愈合,必须作良好的复位及持续而可靠的固定,包括内固定及外固定。而固定必然引起肢体各组织的失用性变化,包括肌肉萎缩、关节孪缩和瘢痕粘连形成,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缺乏应力刺激,又可引起骨质疏松及骨痂形成迟缓,进而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因此,骨折固定既有显著的有利,又有明显的不利。骨折后康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采取进一步措施,更好地消除创伤及固定的不利影响,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运动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的功能恢复,避免骨折病(关节僵硬、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发生。由于重治疗轻康复的医疗观点,造成了较多的骨折后本不应发生却发生的功能障碍。治疗骨折的正确观点是:固定与活动相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全身兼治,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这样就能做到骨折复位而不增加软组织损伤,骨折固定而不妨碍肢体活动,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加速骨折愈合,并使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齐头并进。但在医疗实践中,临床医师缺乏对患者功能训练的具体指导,患者又片面地依赖医师的治疗技术,而不理解功能训练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因此,骨折病就常有发生,到此才求助于康复治疗,从而丧失了恢复功能的良好时机,甚至造成难以恢复的功能障碍。诚然,少数重症骨折患者,其骨折病的发生难以避免,但严格按正确观点施治,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合作,则可减轻或避免骨折病的发生。从康复的意义上讲,应树立康复从急诊开始的观念。
整理者:李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