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的童话 你笑不笑都倾城姐妹篇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一座小城,市区面积只有88平方公里。童话是这座城市的灵魂,站在市中心的哥本哈根大教堂前,东面的海滩上坐着安静的小美人鱼,西边的小街里有安徒生童话博物馆,南边国会城堡里的腰墙上画着睡熊和公鸡,北处湖上排着队缓缓滑行的天鹅让人想起《野天鹅》里的王子和公主。
哥本哈根是一个童话世界,这个世界虽然有喧嚣和浮躁,但本质却是海一般的纯净、花一般的明艳、太阳一般的热烈。

随处都是安徒生
2005年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在哥本哈根,安徒生不仅是一段过去的历史、也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品牌,而是这座城市的气氛和气质。在这里,不遇见安徒生几乎不可能:身边驶过丹麦王室的巡逻马车,与童话插图里的一模一样;节日,满大街都是装扮成王子、公主和锡兵的庆祝队伍;皇宫前的卫兵岗亭也做成红铅笔形状……
安徒生的故乡奥登赛距离哥本哈根约一小时左右火车车程。奥登塞街头,几乎每个指示方向的路标上都标示着通往安徒生出生地的方向。实际上,安徒生生前从未明确过他到底出生在哪里。挨在汉斯炎森大街街角的小黄房子是人们根据传说认定幼年的安徒生曾和他的父母在这里居住过,1905年,市政府买下这栋房子,将其辟为“安徒生博物馆”。
安徒生的父亲是一个鞋匠,他自己造了一个做鞋用的工作台和一个床架。床架是用不久前停放过特兰谱伯爵的棺材的木架做的。安徒生出生后,便睡在这个小小的、用棺材板改装的床上。安徒生故居根据安徒生的经历还原了一些当年的情境,小小的工作台上摆着一些老旧的做鞋工具,屋顶上的老式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
安徒生的童年就笼罩在这昏黄的光晕里,他的母亲同他父亲结婚时已经怀有几个月的身孕,身边还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女儿。没有人知道这个女儿的父亲是谁。小安徒生由于家境窘迫并缺人照顾,常常在别人家蹭饭。不安定的生活在安徒生的心里埋下了流浪的种子,他进行过29次旅行,故居里陈列着他旅行带回的许多物件,比如袖珍墨水瓶。越是艰苦,他对美的向往就越是强烈,许多文字就是在颠簸的旅途中即兴写就。在安徒生的手稿中,可以见到越写越淡乃至水白的墨水笔迹,那是旅行途中一次又一次往墨水瓶里加水的结果。然而,他创造美丽的天性似乎与生俱来,即便风餐露宿,他也不忘采摘花草,粘贴在硬纸上,成为自制的明信片。今天,这些装饰着花草的明信片都静静地躺在橱窗里。
哥本哈根的老街上还有无数“安徒生故居”。安徒生14岁时来到哥本哈根市,居无定所,那些他曾经住过的房屋,有粉红的、明黄的、也有天蓝的,一小栋一小栋隐藏在哥市的街巷中,有的在门口钉一块小小不起眼的铜牌,上面写着“安徒生曾在此居住”,但大部分房屋则什么都没有,甚至连现在的主人也未必知道,自己家客厅里的老旧壁炉曾给过这位童话作家多么大的温暖,也许,某篇童话就在这个壁炉前诞生。
然而,无论房屋的主人是否知道他的房屋曾经接待过安徒生,他和他的邻居们都会在阳台上放两个《白雪皇后》里那样盛开着鲜花的大匣子,种些《小意达的花》里那般鲜艳的郁金香。在哥本哈根,童话是代代相传、逐年累加的,它在人们的心底里流淌,在眼波里跳跃。
哥本哈根人在海滩上立起小美人鱼塑像,让那一片海有了花萼般的色彩;但人们还嫌童话气息不够浓郁,又紧挨着市政厅建了一个童话馆,与原有的安徒生塑像遥遥相对。
童话馆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童话王国:马车声、铃子声、流水声交响;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豌豆公主接连现身;按一下按钮,浑厚的男中音开始朗诵童话——有英文、丹麦文和德文三个版本,公主随着故事情节走出来,锡兵站起来,号角响起来,卖火柴的小女孩把火柴点起来。出口处,低低回转的音乐里流出伤感的调子,装饰着花纹的指示牌上写着:安徒生逝世了。
但是,如果问馆里人,“安徒生是哪一年逝世的?”他会微笑着告诉你,“安徒生没有逝世,在哥本哈根,随处都是安徒生。”

非伦的非洲传奇
从哥本哈根走向世界的,除了安徒生,还有一位女子卡伦(KarenBlixen),他们的出生,正好相隔80年。他们一个把爱写成美的童话,一个把美贯穿于爱的传奇。
卡伦在她的自传体小说《走出非洲》改编成电影后一举成名,曾和《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共同获得诺贝尔奖的提名。最终,当海明威走上领奖台时,这位硬汉当众表示:“如果获奖的是这位美丽的女作家,我想我会更加高兴的。”
卡伦的家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海边泊着数不尽的船只。一下车,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这是一栋瓦红色的丹麦常见的“平房别墅”,陈设简单的起居室里摆着她的肖像画、那张带到非洲又带回丹麦的旧屏风,还有来自非洲的“武器”——长矛和枪。所有这些,都让人想起《走出非洲》中那位美丽而坚强的主人公。她是为爱而生的,《走出非洲》就是一部爱的传奇。从丹麦到非洲,再回丹麦,几十年的曲折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卡伦告诉人们,爱不是一个可以用时间概念来衡量的词,而是一种心灵的默契;爱的表现其实很简单,不是那些男女之间彼此表白的山盟海誓,而是一个细节、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比如在众人都不相信卡伦可以独自穿越野地的时候,她的恋人默然递给她一个指南针——那一幕,什么相爱相知,什么惺惺相惜,全都不需要诠释了。
卡伦本人成为哥本哈根的一段传奇。在哥本哈根的电影博物馆里,可以看到卡伦的大量原声生活录像。她是一个魅力四射的女人,其魅力并不在于外表(事实上,她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干瘦的身躯很难让人们把她和美丽挂上钩),而在于她充满了吸引力的语言——幽默、洒脱,她的智慧就像泉水一样飞溅出来。如果说,很多优秀的女人是以她们优雅的(有时是柔弱的)姿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美丽的影子,那么这个女人则以一种壮美和大气为这个世界创造了无数震撼。“Everyonehas a whole world ofherself(每一个人都有属于她自己的一个完整的世界)。”卡伦的世界里充满了神奇与浪漫,她喜欢描绘那些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在一个游离现实的世界里,她不断寻找着自己的影子。有一次,一位朋友阅读她的作品《Poet(诗人)》,这部小说写的是一个人想要成为“诗人”而遭遇的颠簸人生,其中充满了挣扎、反思和追问。读完之后,这位朋友脱口而出,“这不就是你自己吗?”她笑着回答“Youare right(你说对了)。”
或许是命运巧合,她的外祖母、母亲和她都很早就失去了丈夫,她的父亲是自杀。她本人与丈夫离婚,而在非洲的恋人——她一生的挚爱在一次飞行事故中丧生。但所有这些,都不曾削减她的美丽,她对美的追求根植于对恋人的无穷追忆中,也根植于对身边的人无私的爱护中。在卡伦家里,有一张雕花大床,卡伦小时候和姐妹们一起睡在这张床上。她经常给姐妹们讲述自己编出来的故事,有时夜深了,姐妹们昏昏睡去,她自己却沉浸在跌宕的情节中浑然不知地讲下去。丹麦人亲切地把卡伦称为“ourstoryteller(我们的讲故事的人)”,这个称呼使作家身上神秘的光环顿时黯淡,一个生活中的“人”脱“颖”而出。在朋友和亲人沮丧的时候,她不止一次地说:你真的很幸福,因为你拥有这么多,你有父亲、母亲、妻子(丈夫)、孩子、你有工作,你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以此来燃起他/她的自信。她的亲戚们说:“Shelove to makefun(她喜欢逗人开心)。”是的,她有着超人的口才和毅力,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演讲,她的演讲永远伴随着不断的笑声和掌声。在健康已经完全损坏的时候,她还坚持赴美旅行的计划,理由是:有那么多的美国读者和观众给予了她那么多肯定和褒奖,她理所应当去见他们,尽管她实际上已经力不从心。
卡伦对待死亡的态度极其坦然,她认为死亡是必然的,对每个人都是一样。去世前,她握着嫂嫂的手说,“It is a beautifuldeath(这是一次美丽的死亡)”。她的嫂嫂说:她把一生都用来创造美了,包括她的死亡。有记者询问卡伦女性的职责是什么,她笑道,女人的责任和男人一样,都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晚年的卡伦希望以后将她出生并居住多年的房屋改建成一个图书馆。如今,哥本哈根人实现了她的愿望,在卡伦的家里辟出了一间小小的图书室。
今天,卡伦就安息在故居后的一个小山坡上。茂密的树阴下,一块饰有花纹的墓碑静静地躺在地上。整个花园和池塘沐着午后的阳光,给人一种超凡的宁静。来这儿的每个人都相信,这里是一个孕育美丽传奇的地方。

国王建造的城堡
作为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对历届君主迎来送往。时至今日,这些国王们的名字大都湮没于历史烟尘,其生命力远远比不上安徒生和卡伦这样的平民。然而,有一位国王始终在哥本哈根人的心目中保持着鲜活的形象,只是“保鲜”的原因并非由于政绩,而是缘于他的城堡。
这位国王就是16世纪中期的克里斯汀四世。与其说他是一国之君,倒不如说他是个建筑师,因为他一生都忙于建筑梦想中的城堡,帝王的身份不过是他实践理想的保障。他恐怕不会想到,正是这份有些不务正业的理想让他在哥本哈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圆塔是克里斯汀四世的创意。当时丹麦政务繁多,他为了逃避每天繁重的工作而修建了这座圆柱形塔,想休息的时候就跑到里面。圆塔取意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说法,使之与大教堂、天文台形成一组建筑,里面设有螺旋通道可抵顶部。在圆塔塔顶,克里斯汀四世可以俯瞰整个哥本哈根市,那种君临天下的豪情恐怕是后人难以体会的。
圆塔只是克里斯汀为哥本哈根留下的一处小工艺,还有更多辉煌灿烂的手笔。他在一次出行中看中了Hillr?d地区的森林,就对原有建筑进行翻修,并仿照巴黎凡尔赛宫的样式,建立了一座辉煌壮丽的行宫。这座1602年动工的佛烈德利克堡是北欧最美丽雄伟的古堡,城堡入口处,一座巨大的镂空拱形门展示着典雅和富丽;整个院落呈长方形对称,门窗均饰有圆柱,雕着繁琐的中世纪花纹,重重叠叠的尖顶烘出一派皇家气势。在议会厅上方的回廊漫步,可以清晰地看到屋顶上精美的宗教故事雕饰。倚着雪白的柱子,想象几百年前克里斯汀四世在楼下召集会议,那些戎装的大臣们毕恭毕敬地低下他们尊贵的头颅——几百年对于这些廊柱不过是一瞬间。转过身来,在巨大的玻璃窗前驻足极目远眺,窗外是蓝天、白云、田野、河流,每一扇窗都是一个画框,框住了流动的风景。
佛烈德利克堡动工四年后,1606年,克里斯汀四世在哥本哈根东北面的城墙外购置了46块私人土地,并将这些土地联合起来建成了一个花园,这就是离圆塔不远、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著名的罗森堡宫的前身。按照当时欧洲的流行时尚,克里斯汀四世采用中国、意大利风格来装饰这座城堡,如今,游客依然可以看到城堡里精美的“中国厅”。与其他城堡不同,这里的文字说明都是丹麦语,一点都不“国际化”,固执地保存着一个古老王国的尊严,有点傻气,然而可爱。
1710年,佛烈德利克堡正式完工,罗森堡宫不再作为皇家住所,而被用于存放皇家的私人珍宝,后来又被改造成博物馆。如今,城堡里长年陈设丹麦王室的服饰,历代国王和王后们穿过的礼服都按年代顺序在玻璃橱窗后面立着。几百年来,这些礼服的华丽和繁琐没有变,变化的是质地和款式,二十世纪的比十七八世纪的短了许多,而今日丹麦女王的礼服已经有一点现代晚装的意思了,当然,它仍然保持着窄腰宽摆的款式,绣着金色的花纹,缀着复杂的流苏。
克里斯汀四世给城堡建了一个地下室,作为藏宝的所在,他没有想到这些宝贝一藏就是几个世纪。他当日戴的王冠如今分设在地下二层和三层的楼梯口,人们一下楼就可以看见它们在玻璃柜里闪光。王冠并没有多少王室的威严和气派,只有精美绝伦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手艺:那些精细的花纹都是无数根金线严丝密合的成果,那些玛瑙和宝石嵌在最合适的地方,焕发出神奇的光彩。
如果时光倒回几百年,年轻的克里斯汀国王开始他庞大的建筑计划时,他想到的可能只是自己的休闲和娱乐,但他在不经意间却把哥本哈根做成了建筑美学的标本。今天,这些国王、王后、王子和公主们的寝宫都是开放的,游人可以在桌椅条凳间行走,也可以抚摸那些华丽的床幔,坐一坐软椅,一如王宫贵族们的当年。事实上,克里斯汀国王的计划里不仅包括城堡和宫殿,还有教堂、亭塔、别墅乃至民宅。如今,他的作品散落于城市的各个角落,以亲近、平易、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向后人展示城市的历史。后人在游览中记住了克里斯汀四世,国王也因此永远拥有了这座城市。

旅行家指点
哥本哈根1443年成为丹麦首都。大部分位于丹麦最大的西兰岛东部,小部分位于阿玛格尔岛。哥本哈根集中了众多中世纪古老建筑,拥有20多座博物馆和10多个风格迥异的公园。
哥本哈根童话之旅
美人鱼铜像(LittleMermaid):从市政厅广场沿岸边往东走,经过著名的徒步购物大街和新国王广场以及泊满船艇、充满浪漫风情的新港,就到达有美人鱼铜像的海滨公园。美人鱼铜像由丹麦嘉士伯啤酒厂创办人出资,邀请丹麦著名雕刻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于1912年雕铸的,1913年8月23日移到现在哥本哈根港入口处。
姿态优雅的美人鱼孤独地坐在海边一块巨石上,鱼尾人身,羞怯安详,以若有所思的神情望着大海。因为名气太响,美人鱼铜像三度遭“解体”,1964年4月24日被人切下头部,1985年胳膊又被锯掉,1998年1月5日美人鱼头部被盗窃,幸好雕刻家的模具还保存着,雕像得以复原。   
蒂伏利公园(TivoliGardens):被誉为“童话之城”,位于市中心。据统计,到这里参观的人数已超过2.75亿人。公园建于1843年,最初只是市民聚会、跳舞、看表演、听音乐的地方,后来逐渐改造成为游乐场所。公园还有两座中国式建筑——宝塔和戏台,宝塔分四层,一面倚山,三面傍水;戏台建于1874年,外形模仿北京故宫的戏台,上面书有“与民偕乐”四个大字。逢周三晚,这里还有绚丽缤纷的焰火晚会。
安徒生童话博物馆:位于市政厅大厦旁边,有欧登塞和哥本哈根生活方式展、安徒生生平展以及安徒生童话活动蜡像展。

哥本哈根城堡游
哥本哈根的童话 你笑不笑都倾城姐妹篇
哥本哈根市原是个渔村,1167年,罗斯基勒大主教阿布萨龙在此修建了第一座城堡。时至今日,哥本哈根几乎在各个区都有古堡。丹麦人宁愿街道弯曲,也不愿毁掉城堡。这些古堡至今还发挥作用,如丹麦国会就设在城堡里,历代国王用过的厅堂都在有效使用。
佛烈德利克堡(FrederiksborgCastle):位于哥本哈根北方的Hillr?d地区,现为丹麦国家历史博物馆,有“丹麦的凡尔赛宫”之称,是十足荷兰式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砖红色外观、青铜尖塔、轴状山形墙,打造在湖面小岛上;入口广场以海神Neptune为主题,雕像喷泉矗立中央,是1671至1840年的国王加冕处。1895年曾发生大火,1878年为皇家历史博物馆,由丹麦嘉士伯啤酒厂基金会赞助经营。教堂内以纯银、象牙打造的祭坛,曾是约翰王子与香港文雅丽王妃举行皇室婚礼之所;玫瑰厅室内演奏厅堂金碧辉煌,令人赞叹不已。堡内展示历代皇族肖像画、历史大事壁画、各个时期的丹麦风景画,可一窥十七世纪丹麦、瑞典之间多次战争的场景。有“西兰岛珍珠”之称的佛烈德利克堡,其色泽、风采至今不减,是丹麦人缅怀往日风光和游客验证丹麦曾为强权国家的最佳注脚。
罗森堡宫(Rosenborg Slot):早期的罗森堡宫在1634年定型。丹麦皇家的建筑大师HansvanSteenwinckle在城堡的东面加建了一个塔楼。塔楼结构紧凑,四面封闭,布局合理;整个楼用荷兰在文艺复兴时期所惯用的红墙缀以灰色沙石的风格。整个城堡被一整条护城河围绕,北面的一座吊桥通向城堡的主入口,但通过城堡南面建在花园内的“绿桥”也可以离开城堡。现在罗森堡宫由丹麦国家所有,陈列了大量的珍宝,包括丹麦皇冠珠宝和丹麦皇家收藏品。
阿美琳堡宫(AmalienborgPlads):位于哥本哈根市区东部的厄勒海峡之滨,是王室的主要宫殿。丹麦女王伉俪每年多半时光在这里度过。宫殿由最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德设计,四座宫殿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建成。根据设计,四座宫殿的前面形成一个八边形广场。1768年,法国雕塑家萨利制作的菲特烈五世骑马铜像被安放在广场中央。当时,宝隆洋行还用对华贸易赚取的钱款为铜像修建了围栏。后来,这四座宫殿曾几易其主,但一直由贵族居住着。1794年后,此处一直是丹麦王室所在地。现在,每当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身在王宫时,其所在的建筑物上便会升起丹麦国旗。在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是“大理石教堂”。建造这座大教堂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1479-1749),然而,这项工程1749年奠基后,因资金不足,拖至一百多年后的1894年才得以竣工。

哥本哈根农庄
从哥本哈根往北,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农庄,丹麦各个历史时期的乡村民居都在这里统一亮相。宽阔的草场上跑着欢快的绵羊,走过草场,泥墙草顶的农舍赫然入目。农屋里的陈设保持着当年的原状,房后有个红磨坊,巨大的轮子缓缓转起来,在淙淙水声中吱呀作响。
农庄林间空地上,每日都上演丹麦农间戏剧。舞台和道具都是天然的,演员身着丹麦传统农装,一般都是乡间喜剧,情节简单,台词很少,几乎靠动作来表意,风格夸张而朴素,自由而天然。如果运气好,能遇见一位技艺高明的小提琴手,他现场配乐,小提琴变成了一根魔笛,演奏出从鸟鸣到蛙声等许多音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3034.html

更多阅读

男人专卖店:男人的痛你永远不会懂原创

2013-07-18 07:45:42|分类: 感情两性 |标签:自创理解感情两性另类杂谈 |举报 |字号订阅男人专卖店: 男人的痛你永远不会懂编辑制作/良心忽悠 边框素材/网络男人专卖店Men store专卖店(Exclusive Shop)是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

看倾城之泪之—血之泪有感 读微微一笑很倾城有感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倾城之泪》,由三个故事组成,第一段血之泪,看完之后,我都哭了,呜呜呜呜~~~,好感人啊!给力妹是我们姐妹们的骄傲,其实当给力妹说找到救她的方法了,我就怀疑了,但我没想到会以那样的结尾,她一边说我就一边哭,呜呜呜呜~~~~为了

微微一笑很倾城番外篇美人一笑也倾城 微微一笑倾城美人师兄

微微一笑很倾城 番外篇 美人一笑也倾城(耽美)人物: 莫扎他:真名郝眉,因为名字谐音“好美”,故绰号美人师兄,美眉师兄。肖奈的室友、计算机系篮球队队员、致一科技员工,程序部三大神手之一。 KO:真名不详,著名黑客,现致一科技员工,程序部三大神手

声明:《哥本哈根的童话 你笑不笑都倾城姐妹篇》为网友死亡槍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