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最近这段时间这两句诗总在头脑里盘旋,仿佛电影里的一个镜头挥之不去。
2009年5月10日中午收到武林太太发来的短信,问晚上是不是要去燕郊给武林摄像拍照,打电话过去问才知道今晚武林要给他的工人们讲课,但是武林并没有通知我,讲什么课武林太太也不知道,看来,还非得去看看不可。
武林是笔者的好朋友,是个建筑承包商,在北京、河北、内蒙、贵州等地都有工地,在建的工程有百多万平米,你也许马上会“哦”一声,原来是名“包工头啊”,但说实在的,你要是见到他,你很难把他和“包工头”这样的称号联系在一起,因为他压根儿就不象。从年龄上来说,他才30刚出头,从个子来说,他连中等身材也许都不一定够得上,从身材脸型来看,他很瘦很精干,要是混在一群中学生中,你也不一定能认出来。真正完全符合大众眼中“包工头”这一称呼的,也许只有文凭这一条,而他就只有初中文凭。
中国的大多数包工头,几乎都是苦出身,小学生比比皆是,初中生都少有。在众人眼中,他们大都是有钱没文化少有素质的人,但如果你认识并了解武林,也许会根本改变对包工头这一群体的看法。
邻近北京的燕郊几年前成了部分北京人及北漂一族的后花园,这里的大型楼盘一个挨一个,房价普遍在四千以上,比很多省城的房价都还要高。但比起北京城里上万元的均价来说却是便宜的。
燕郊最大的楼盘不知道是不是上上城,但它在北京城里绝对是燕郊楼盘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因为它的广告几乎无所不在。上上城第一季建好和在建的房子一共有68栋,大多数都是将近30层高的板楼,北京市里面很难找得到有这么高的板楼,大多数的板楼都在十几层内,再高的就只能盖塔楼。这几十栋大楼被上上城的开发商平均分配给了二十来个建筑商,每家大概是建三栋楼,武林便是其中之一,也正好是建三栋楼。
等赶到工地,却没有找到人,一打电话才知道他的工地已经搬到了上上城的第二季,在那边,他又接了二栋楼。
开着车转去转来怎么也找不到工地,最后还是在武林太太派来的司机带领下才到达,其时,武林的讲课已经开始好一会了。推门进去,一间几十平米的屋子里坐满了工人,数了一下,足有一百五十余人。武林正拿着话筒在满怀深情的讲着课,背后的墙上是一面喷绘,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感恩”。
听了一会才醒悟过来,原来这天是母亲节,武林是专 程过来给他的工人们讲述“母亲节”的。好一个有情有义有才的“包工头”!在时下中国成千上万的建筑工地上,试问有几个包工头会在“母亲节”这一天给他的工人讲述“感恩”?他自己能记得就很不错了。
不想在此煽情讲述武林演讲时的场景,在送我回家的路途中,问同车的一个武林的工人,问他有没有考虑在这里买一套自己建的房子,没想到这个工人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一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开始我没有听清,他又说了一遍并解释了意思,我才完全明白过来。那一刻,我感到了极度的震惊!
回到家在百度里搜出这是北宋诗人张俞《蚕妇》里的诗句,全诗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看到前面两句,方才想起这是一首小学课本里的诗,没想到那一刻从一个建筑工人的口里单独说出后半句便全然没有了印象。
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意思是说,辛苦养蚕的人都很穷,有钱人却穿着穷人做的衣服,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穷人生活困苦,富人生活奢华,控诉社会不公。
这首诗能量真不小,二、三十年前学的了,居然至今还盘据在一个建筑工人头脑中挥之不去。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总会有富人和穷人之分,不可能做到财富上的你有我有全都有,如果可能,把全世界的财富平均分配给每个人,用不了十年,照样会出现富人和穷人。
富和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是一个变量,出生的时候是个富人的,在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未必还是富人,穷人同样也如此。其实更多的人是同时在扮演着富人和穷人的角色,在一些人看来是富人的人在另一些人看来未必是富人,穷人也同样如此。北京城里擦皮鞋打扫卫生的人在十年前的我看来都有莫大的吸引力,十年后,纽约街头卖唱的艺人成了我羡慕的对象!
回想十几年前,武林同样是跟这位会念诗一样的建筑小工人,退回去三十年,中国有几个真正的富人呢?
社会越向前发展,一个人所拥有和使用的东西就越不是自己创造的,衣服不是自己做的,粮食不是自己种的,电视不是自己造的,房子也不是自己盖的。。。。。。
其实说起来,我们这个身体也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