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背景:孟庆南,现任武汉凡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958年出生,大专学历,曾供职于武汉红山花电扇厂,1989年作为主要创始人创立凡谷电子研究所,历任凡谷研究所副所长、凡谷有限执行董事、总工程师。具有丰富的移动通信射频器件研发经验,主持开发设计的多项产品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他主持开发的“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馈系统设备”获得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孟庆南曾荣获“湖北省自主创新优秀企业家”、“武汉市十大爱心示范企业家”、“武汉市诚信纳税人”称号。武汉凡谷(002194)于2007年12月7日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孟庆南家族的股票市值达到66亿元。这一数字,超过2007胡润富豪榜上的湖北首富梁亮胜,稳居湖北富豪榜第一位。
孟庆南、王丽丽夫妻以3万元起家,用了18年的时间,将武汉凡谷电子打造成国内最大的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独立供应商。而借力资本市场,一举摘取了湖北首富的桂冠。
走进湖北新首富家族
地处武汉洪山区的凡谷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略显陈旧的大门甚至没有一块招牌。大门口被卷起的横幅上,隐约写着“欢迎报考武汉仪表电子学校”几个大字。2个月前,凡谷电子刚刚将这所学校的土地收购,用以扩建新厂区。
以3万元起家,孟庆南、王丽丽夫妻,用了18年的时间,将凡谷电子打造成国内最大的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独立供应商。而借力资本市场,更是一举摘取了湖北首富的桂冠。
根据凡谷电子的招股说明书,凡谷电子上市后,孟庆南、王丽丽夫妻,连同其子孟凡博,总共持有公司1.4664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68.58%。
以上市当天的收盘价43.50元计算,孟庆南家族的身家将超过60亿元。而在刚刚公布的2007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湖北富豪榜的前两位梁亮胜和兰世立,总资产也仅有26.3亿元和26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孟庆南现任凡谷电子董事长,曾供职于武汉红山花电扇厂。1989年,作为主要创始人,孟庆南创立凡谷研究所,历任研究所副所长、凡谷有限执行董事、总工程师。
王丽丽现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曾供职于武汉710厂。其与孟庆南等创办的凡谷研究所,正是凡谷电子的前身。
孟与王同为理工科出身,在凡谷研究所时代,就以注重研发闻名。
王丽丽总经理是武大物理系的本科生,孟庆南董事长也是学机械出身。凡谷电子员工向记者介绍,王丽丽长于管理而孟庆南专注研发,“常常在实验室一连几天不出来。”
研究所创办两年后,其他股东相继退出,孟与王独立支撑凡谷研究所,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登上湖北首富宝座”。
除此之外,王凯、黄勇等49名公司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都持有从780万股到5.6万股不等的股份,折算现金都在百万以上。
“外界对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因为我们的员工持股。但这部分股份都有三年的锁定期。”汪青告诉记者。
上市之前,经过一系列股权转让,孟庆南与王丽丽之子孟凡博,已经持有了公司1920万股,占上市后总股本的8.98%,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目前,25岁的孟凡博担任凡谷电子的总经理助理。
低调厂房与神秘夫妻
2007年12月3日上午,武汉市光谷创业街电子港2号楼。
这个时刻,离凡谷电子挂牌上市还有四天。公司董事会秘书汪青正忙着准备最后的文件、邀请嘉宾,以至于在电话里拒绝哪怕只是半小时的采访。
董事长孟庆南带着秘书走出三楼办公室,打理着脖子上从整齐西装里拉出的手机耳机,他要出去见一个重要客户。
一楼大楼门口,一辆别克商务车正等着孟庆南。记者追下楼时,他已经坐在了副驾的位置上,不过,他仍然友善地摇下车窗说:“不能(接受采访),我要接受采访,必须经过董事会的一致同意才行。”他并没有拒绝记者对于公司情况的了解,从通讯录里翻出董秘的电话。然后示意司机,开车离去……
老武黄公路入口附近,凡谷厂区正门口像他的主人一样低调,没有挂任何牌子,只是保安严格监管着进出的人员。大门前卖报的小贩知道这个厂房的老板叫孟庆南,他老婆叫王丽丽,虽然每天在这里守摊,但他没有见过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主角。更让他感兴趣的是夫妻俩当年几千块钱,现在变成几十亿了。
东湖开发区一位官员回忆,开发区每年都会在年底的时候,把开发区里一些大的公司比如凯迪电力、楚天激光、三特索道等老总都请过来聚一聚,一方面介绍一下开发区明年的一些计划安排,一方面也相当于拜个年。据说,在历年的答谢会上,基本上看不到凡谷的孟庆南和王丽丽,他们拒绝的理由是公司还不够大,不好意思来参加这个会。就连开发区有时候提名一些什么“优秀企业”之类的名号,凡谷有时也主动表示不要,给人的感觉,就是闷着头做事。
同在光谷的楚天激光董事长孙文,跟孟、王夫妻在创业早期的时候关系就很熟,两个公司从隔壁到隔壁。孙文说,他们夫妻俩做事很执着,只关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关心其他任何事,也不参加开发区的任何行业活动。我们从前偶尔也会一起吃饭聊天,次数不多,他们见到我都很客气,但这两年联系比较少了。
东湖开发区创业中心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孙勇,也是18年前孟、王夫妇创业时就与他们开始打交道。对于夫妻俩的低调,他觉得这跟他们的产品有关——他们生产的是通信电子产品,不像比如洗发水那样的产品需要大众知名度,牢牢盯住一些大客户就行了。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们个人性格决定的,“夫妻两个都比较安静,是那种一心埋头做事的人”。
“夫妻档”成功的秘密
1989年的武汉,卓刀泉。38岁的王丽丽从武汉710厂辞职,与小她7岁的丈夫孟庆南一起,创立武汉凡谷研究所。
公开报道显示,当时凡谷研究所的投资者共有15人,王丽丽是最大的股东,投入4000元(凡谷的招股说明书显示,丈夫孟庆南也是4000元),其中有7个人仅投入100元,总共2.7万元。当时负责“孵化”凡谷的东湖创业中心出资3000元,一共3万元,公司就这样开了张。
东湖开发区创业中心的孙勇记得,凡谷最开始办公地点是在广八路,跟创业中心在一起,场地不过100平方米。“那时候他们一家三口都在这里,办公室里面搞研发,外面的走廊生个炉子做饭,他们的儿子那个时候也就七八岁的样子,整个公司那个时候也就几个人。”
当年创业的艰难,被早期和孟、王相熟的人反复提起。东湖开发区一位官员记得,那时他们家买了办公场地就没有钱了,就把家里的一些柜子搬到办公室,作为办公家具。
凡谷最开始的产品是做汽车天线,当时的表现并不特别突出。东湖开发区一位官员说,那时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说,从银行拿到贷款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开发区当时出面帮助他们联系农行。这样,大概在1990年前后,他们才顺利地在农行拿到了50万的贷款——在那个年代,这个数字非常庞大,这笔钱给凡谷打了一支有力的强心针。
凡谷第一年的营业额并不大,到第二年、第三年的时候才有几万、十几万,“不过,在那个时候,一年盈利一万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孙勇说。
今天的凡谷,员工从当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超过两千人。今年1月至10月,纳税7564万元,成为开发区第三纳税大户。
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未必不好
因为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中国华为的订单占到武汉凡谷总收益的97%以上。在其长达249页的招股说明书里,投资者的风险提醒着重提出了"客户集中的风险和过度依赖通信领域的风险"。
但汪青仍对媒体表示:“公司将把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天馈系统一体化加工、研发中心与电子生产的扩建、隔离器模块产业化以及公司内部信息化建设。”一言以蔽之,公司未来的发展仍将依赖通信领域大客户的订单。
“1989年研究所成立的时候,当时的创始人就把目光瞄准了射频器件。老板之前接触过这个行业,尽管当时移动通信在中国并不普及,但还是选择了这个行业。那个时候公司的主要营业额来自海外采购,订单量比较少,但毛利率比较高。”汪青告诉记者,这个阶段武汉凡谷攒下了公司发展的第一桶金。“我们也曾经做过天线业务,但后来停掉了,公司决定更专注一点。”
2001年汪青进入了武汉凡谷,她一直觉得那一年是武汉凡谷的一个转折点。“2001年公司的营业额从2000万增至8000万。”快速增长的原因是武汉凡谷的技术得到了华为、摩托罗拉等国际巨头的认可,更大的订单开始光临公司。
上市后的武汉凡谷拥有3家全资的控股公司,主营业务也都围绕无线射频业务展开。“这种垂直集合的商业模式,正是公司的优势所在。”汪青表示。根据公开的市场数据显示,武汉凡谷已经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技术器件巨头,并名列国外对手Powerwave、Andrew、RFS之后,位居全球第四,市场份额为8.08%。2006年,公司总营收已达8.18亿元,净利润1.75亿元。
“未来仍然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高技术领域而言,先集中力量做强再做大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造富轨迹
对于武汉凡谷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诸多券商对其持乐观态度。
兴业证券给出的二级市场定价在35.70元~41.60元之间,长江证券的股价是35.37元~41.27元,而最为保守的东方证券,则给出24.23元~32.31元的估值区间。
凡谷电子是国内最大、世界第四大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射频器件供应商。射频器为移动通信基站系统以及其他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全球市场总额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目前,在射频器件行业,凡谷电子在国内无人出其左右,在全球亦占到8.78%的市场份额,其产品主要为移动通讯系统集成商提供配套产品,客户包括华为、摩托罗拉、北电、爱立信等。
据记者了解,全球射频行业上市公司主要为国外公司,国内企业中仅有国人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其射频器件销售收入仅为2200万元人民币。
上市,将一举解决凡谷电子的融资难题,无疑将加快公司发展步伐。
凡谷电子一位高层表示,公司以前主要靠银行贷款和自身积累发展,但“贷款都需要抵押,同时其他潜在的竞争对手一旦向射频器件领域扩张,将给我们造成很大压力。”
上述凡谷电子高层向记者介绍,1997年,凡谷电子开始参与华为的采购,“开始只是少量的订单,华为担心我们做不出来。”经过多次合作,凡谷电子实力开始显现,成为华为的长期战略供应商。
而早在2001年,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都相继成为凡谷电子的客户。“销售收入从2000万元一跃到了8000多万元”。这一年,也被认为是凡谷电子发展的拐点。
目前,凡谷电子是华为最大的射频器件供应商,占其总采购额的50%以上。
凡谷电子财务报表显示,2006年度,凡谷电子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净利润1.7亿元,每股收益达到了0.98元。
“凡谷的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就是研发能力。”汪青向记者表示,射频器件,需要与客户同步开发,而且“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因,“18年来在这个行业积累的经验,不是别人随便可以复制的。”
华中科技大学一位研究电子电信的教授认为,华为之于凡谷电子,也是一把双刃剑。“过于倚重一家企业,极易造成唇亡齿寒的局面。一旦所倚重的企业遇到寒冬,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对上述教授的观点最好佐证是,今年上半年,凡谷电子对华为的销售额,占到其营业收入的61.97%。而在2005年,凡谷电子接近80%的产品都销往华为。
凡谷电子一位人士坦言,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意拓展与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及北电等行业客户的业务量。
等待凡谷电子的,还有一块诱人的“蛋糕”——3G网络建设。对此,凡谷电子方面显然颇有信心。
“我们早在2005年,就开始有自己的3G产品 。“一位凡谷电子内部人士透露,因为华为在国外,早已涉猎3G的网络建设。跟随华为的战略脚步,凡谷电子在3G产品上,已经占得了先机。同时,也有部分3G产品供应诺基亚-西门子。
据记者了解,凡谷电子已经启动3G基站天馈系统产业化项目,预计到2009年,可生产10万套3G基站天馈设备,年销售收入可超过4亿元。
凡谷上市创造52位百万富翁
“亿万富翁4位、千万富翁1位、百万富翁47位。”按照武汉凡谷上市当天的股价表现,我们不难算出。
12月7日,以每股21.1元的发行价登陆深圳中小板的武汉凡谷,开盘即报45.22元,上涨114.31%;盘中最高47.87元,最低40.81元,最终收于43.52元,涨幅达106%。由此计算,武汉凡谷一天共批量生产52个百万富翁,其创始人孟庆南、王丽丽夫妇的身家更超过55亿元。
武汉凡谷的招股说明书显示,52位公司持股人主要分三部分组成,一是绝对控股股东孟庆南、王丽丽夫妇,他们共持有上市公司59.6%的股权;二是关联股东孟凡博(孟庆南、王丽丽之子)、王凯(王丽丽之弟)、王凌、王莉萍(二人均为王丽丽之妹);三是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共持有公司400万股。据记者了解,形成今天的股权结构,武汉凡谷经历了4个阶段。
1999年以前的10年是武汉凡谷的第一个阶段。1989年,孟庆南、王丽丽等8人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以集资的方式用3万元总资本创立了"武汉凡谷电子技术研究所"。一年之后,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有偿退出。1991年,其余集资方在协商后同意将集资额作价全部转让给了孟庆南和王丽丽二人。
1999年,武汉凡谷电子技术研究所改制为武汉凡谷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这是武汉凡谷迈出的关键一步。拥有100%控股权的孟庆南、王丽丽将部分股份赠予王凯等6名公司高管,不过当时孟、王二人仍占公司90.66%的股份。
2002年,凡谷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孟庆南、王丽丽二人占公司92%的股份,王凯等其余4人拥有公司8%的股权。
直到2006年11月,已经萌发上市心思的武汉凡谷对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转让结束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共持有公司400万股股权。武汉凡谷上市前,该公司共有52位自然人股东,分别持股5.6万-6372万股不等。
按照上市第一天的收盘价计算,武汉凡谷持股最少的自然人股东身家,也在243.7万元以上,凡谷电子因此成了拥有百万富翁最多的湖北上市公司。
(本文原载2007年12日13日《经理日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