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保法
小朋友都喜欢看电影,而且常常会被电影里精彩的特写镜头吸引住。为什么?因为这些特写镜头离观众很近,演员的生动表情和精彩表演就好像发生在观众的生活里,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受到感染。如果一部电影全都是很远很远的镜头,没有一个特写镜头,那么我敢说,观众看上十来分钟就会厌倦打瞌睡的。
写文章也是这样,如果一篇文章全都是平平淡淡的叙事,没有生动的故事情节,没有人物的性格刻划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没有重点写人写故事,没有人物的特写镜头,那么,这样的文章也是没人要看的。
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不是靠作者人为地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这样说出来的中心思想肯定是概念化的,淡而无味的。只有靠有血有肉的内容、靠人物的生动故事自然而然地体现中心思想的文章,才有感染力,才能吸引人。
我写过一篇报告文学《输与赢》,主人公车晓东是一位连续几次获得数学比赛冠军的数学尖子。开始,我的采访印象常常被淹没在深奥、复杂、枯燥的数学理论问题的云雾里,一时竟理不出个头绪来。他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大谈《脖论》,我的脑子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又在大谈《离散数学基础》了。我手里的笔根本就无法在笔记本上自由自在地搬动。
后来,我抓住一个机会转换话题,我说:“我们是否可以谈谈数学理论以外的问题,我想知道,你是否一直很顺利?”
“不,我也输过,而且输得很惨。”他十分懊丧地说,“你知道吗?我小学毕业时,甚至连重点中学也没有考取……”
我听了砰然心动:车晓东输过,但他又赢回来了,在他输过的地方赢了回来,而且是赢得那么漂亮!这中间一定会有许多能反映人物心灵、命运的精彩材料!贯穿《输与赢》的人物关系,至此才渐露倪端。
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它。我把平平淡淡的事件过程和枯燥乏味的数学专业推为很远很远的背景,着重写了车晓东这个人,而且就从车晓东的“输”(没考取重点中学)切入,写了他的苦闷心理,写了他的醒悟,写了他“由普通中学考入名牌大学”的发奋,同时也写了他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写了他如何将音乐和足球融汇进了自己的学习中……等等。所有这些,都围绕着车晓东的心灵和命运转。这样,人物关系构成的情节代替了专业化的过程,变成了重点突出的部分,人物当然就活了起来。
车晓东这个人物的特写镜头,使《输与赢》这篇报告文学大受小读者的喜欢,并获得建国四十五周年征文一等奖。
千万记住,要多拍特写镜头,这样拍出来的电影才动人好看。
千万记住,要多写人物故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