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下水作文16 :上海卷 《坚硬柔软两相宜》等3篇、微 坚硬与柔软 作文

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下水作文赏析
第一篇:

坚硬柔软两相宜

作者:上海光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新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看到这个题目,不感到意外,一是延续了从2011年以来的理性观点类的材料作文形式,二是前段时间从微信上看到了孙绍振等大学老师的文章,认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应该符合大学选拔的要求。现在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理性思辨能力欠缺,反而是小文青的抒情泛滥。我们的社会不缺少泛情、滥情,缺的是对问题的理性思辨。横向看其他国家的高考作文,都是要求理性思辨,新加坡甚至规定只能写议论文,不能写其他文体。我终于明白这些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为什么总是将观点呈现给考生了,什么微光是自己的,所以往往丢弃,后来从天才的作品中所发现的正是自己从前丢弃的微光;什么人们往往做着自己以为重要的事情,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什么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是自由的,可你必须穿越沙漠是不自由的,等等,等等。我曾 经在想:为什么要把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可以质疑吗?可以反对吗?可以推到重来吗?从高校选拔的角度固然有其道理,从学生的言说实际来看,给他一个观点,他能够沿这个观点将论证有逻辑有层次推进,能够体现理性思辨就可以了,这是对绝大多数考生而言,若有这样的考生,我就不信你的观点,我有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绝不跪倒在权威之下,这样的学生我们要鼓励吗?

这恰恰是权力者的强权哲学,他们心中有坚硬的东西,但也有柔软的东西,就是他们也从考生实际考虑,材料简洁,审题上没有较大障碍,无非是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要置换成本体,而且表述很清楚,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命题者充分考虑到考生是在考场环境中,在紧张的时间状态下,有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可谓“坚硬柔软两相宜”。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坚硬、柔软这两种东西的。关键是如何对待?处理好了,就和谐;否则就不和谐。刚刚回到办公室,遇到一位班主任,她说这篇作文写起来不难,我说其实说的就是你呀。这位班主任别看平时挺严厉的,但每一届学生都对她评价很高,那就是她有坚硬的东西,还有柔软的东西,那就是对学生的慈母心肠。否则的话,一个班主任,整天阴沉着脸,好像每个学生都欠他十万八万的,他内心能和谐吗?不和谐的后果是什么?回家向家里人发泄,弄得夫妻关系紧张,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甚至家中的猫、狗也不得安宁,那就是整个生活乱套了!

一个强者、一个强势的人、一个硬汉、一个侠客,他有侠骨柔肠;我们在生活中所看到的那些表面示弱的人,实际上他有一颗强大的内心。瞿秋白,他给我们一个文弱书生的印象,但他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他写下的《我的自白书》,或者可以被人们理解是一种示弱,然而临刑前他能自己选择一块草地,盘腿而坐,说:“此地甚好。”然后从容就义,你说那不是“坚硬”吗?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可能达到这种“和谐”。

今天的社会,有许多不合理,但我们不得不相信;有许多不牢固,但我们又必须依靠。我们往往争做人上人,以打败对方作为胜利的标志,其实我们内心是不和谐的,因而时时处于焦虑、紧张和恐惧之中,走了很远很远,却发现我们还是停留在当初出发的地方,因此错过了人生的许多风景;其实我们内心柔软的部分便是忽略或麻木已久的那份亲情、友情、爱情或似水柔情。为什么要做女汉子而不做女人呢?为什么只是桑迪亚哥而不是有儿女情长的慈父呢?由这道作文题来审视自己,或许会有别一番思考。


第二篇:

让硬气带上柔和的理性芬芳

作者:上海中学语文教师俞超

鲁迅称许柔石有着“台州式的硬气”,然而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他搀扶鲁迅过马路的细节。鲁迅嘲他是“迂”,但是我要为他的心细柔软点赞。诚如赵少雄的笔名“柔石”,他的个性里,也许具备了石头一样的坚硬与细丝般的柔软,才让我感觉到他是鲁迅笔下“左联五烈士”中最美的人。“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不错,我们的确需要在内心深处同时植入硬气和柔软,让它们恰如其分的流露。

我们自然都喜欢硬气的人。大家熟知的在秦廷上怒叱秦国君臣,把秦王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的蔺相如是个硬气的人。被俘后毫不软弱的苏武和文天祥辈自然也是历来“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硬汉子。1919年巴黎和会中的顾维钧更是这种一脉相承的硬气精神的模范。面对列强,30刚出头的他说道:“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这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令敌国汗颜,友邦侧目。

但是有的人看上去的确是坚硬的,可硬得却让人心寒。王安石变法,貌似利国便民的新政让各级官吏执行得成了祸国殃民的恶法,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司马光直言相谏,结果王安石却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理直气壮地回顶道:“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把别人明智的建议说成是歪理邪说,把提出意见的热心人打成奸邪小人,把“拒谏”装扮成坚持,王安石把执着坚定硬生生演绎成了冥顽不化。

1793年,乾隆在答复英王乔治三世的诏令中也“义正词严”地指出天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与英吉利这样的蕞尔小国通商,硬气是硬气了,可是分明硬得那么蛮横自大。1900年,慈禧借光绪的口吻向臣民下达抗击11国列强的诏书:“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国之威?其有同仇敌忾,陷阵冲锋,抑或仗义捐资,助益饷项,朝庭不惜破格懋赏,奖励忠烈;苟其自外生成,临阵退缩,甘心从逆,竟作汉奸,即刻严诛,决无宽贷。”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西方列强,天朝大清从来没有这样硬气过,但是硬气背后有木有带着丧失理智的蒙昧愚蠢呢?

人的确需要硬气,但是不需要如茅坑里的石头,硬出的是顽固的恶臭之气。这种硬气到极致,有时就可能达到奇葩的“直男癌”患者的境地了。如果我们渴望自己还能够散发出些许吸引人的芬芳,那么就需要在内心引入包容谦退的柔和性情。英国诗人萨松歌唱道:“我内心之中有猛虎细嗅蔷薇。”我们自然需要猛虎式的刚硬,但有时甚至更需要细嗅蔷薇的细腻。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埸,出生入死,令胡人带着敬畏称之为“天可汗”,玄武门之变,踏着兄弟的鲜血践祚登基,可谓猛虎式的人物,但是面对魏征,却能够“独见其妩媚”,把李建成的洗马塑造成了李世民的贞节良臣,身段之柔,令人敬佩。

由是,我们知道,为人处世固然少不了硬气,但是很多时候,适当的退让会让事情柳暗花明起来。退让谦和的姿态背后起作用的其实正是硬朗的性格深处涵养着的理性明智细腻之柔情。回到鲁迅,他自然也是一位不亚于柔石的硬气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硬气是也,然而,亲近鲁迅的人时常听到的他的爽朗的笑声,正是其软也,所谓“俯首甘为孺子牛”者也。他在《答客诮》一诗中说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式的美,也许正是将硬气与柔软恰如其分地和谐地融于一身罢!


第三篇:

城池

崇明实验中学初三学生 首届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作文之星”得主 朱清灵

也许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城,既有高大坚固的城郭,也有婉娩鲜美的花朵。

所谓坚硬,所谓城郭,或许是不可触犯的道德红线,或许是保卫自身的甲胄。当你如离群的惊鸿一般,拣尽寒冷枝桠,孤寂地栖止在萧索的沙洲,当你在现实的泥沼里披荆斩棘,伤痕累累,困苦顿踣,也许你会迫不及待地逃回心中的那座城池,紧闭城门。在品尝一次次所谓的生活的苦难之后,你的心上结了一层痂,可你已不再像当初那样急于脱去这层痂,因为那更像一层茧,保护着你。

不错,我们固然需要保护。纵然如阳光这般包罗万象,普度众生,长期暴露在它的光线之下,对我们亦是一种灾难。但这层茧,保护着我们,也束缚着我们。

城墙太高,环水太深。那皎洁空明的月光如何也照不到城内温柔的花朵。月光只射到城墙凄冷的砖石上,那冰寒的青苔,那斑驳的时光。墙内的花儿渐渐枯萎,终于寸草不生,举目荒芜。可见,内心的柔软亦是无比重要。那柔软,也许是对真、善、美简单的向往与真挚的追求,也许是一番汹涌的泪水荡涤着漫漫尘埃。那柔软,之于城内的花儿,是珍贵而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

生活不是一道选择题,若我们将它过得非黑即白,必将承受偏执带来的痛苦,唯有智慧地揉和,才能造就和谐的自我。

只有一个个和谐的个体,才能造就和谐的民族,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中国。

正如罗曼罗兰所言:“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也许,我们都向往这样的一座城池:阳光温柔洒下,温暖着城墙砖石上的裂痕和墙内鲜美的花朵;月光空灵泻下,映着池水的潋滟,也笼着花儿婉娩的梦。它以包罗的心态打开城门,接受风雨的洗礼,也以威严的姿态毅然矗立,抵御尘土的侵蚀。


2015高考下水作文(16):(上海卷)《坚硬柔软两相宜》等3篇、微 坚硬与柔软 作文
微作文赏析


【微作文1】
拾花酿春人的心就像一棵树,或小或大,却都有柔软与坚硬的部分。曾经在书上看过四个字:拾花酿春。如今想来,的确如此。无论生出多坚硬的树干,花开有时,花落有时。而树没有能力控制花期,只能放入坛子,待来年启坛闻香。对于坚硬,我们选择坚定;对于柔软,我们选择顺其自然。心中的坚硬与柔软本就是相对彼此而言,紧密联系的。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原则、能力及梦想等,只有这样,才可以悠然地使同情心、情愫及情怀付诸实际或是上扬嘴角地回忆。有些花,不必摘下,只深藏于心底,让岁月铿锵荏苒成诗,让努力铿锵成酒,酿造自己的和谐春天!
(作者:杨凝祉进才实验中学八年级学生首届上海市初中生作文实践活动“作文之星”得主)


【微作文2】
《软硬兼施下的高考人生》

谁说不是战场?

高三学生的家庭简直就是看不见的战线呵,从前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又能怎样?

连当年同学的孩子都快大学毕业了,对自己考大学的记忆,说是恍如隔世也算不得过分的。

现在一家一个孩子,不像我们那时候,许多家庭还是阿大,阿二,阿三……,小学阶段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呢,一入初中就和资本主义世界接轨了,高中,大学都要经过考试才能上,没有起跑线,只有终点站。

像我这种无理想,无计划,无毅力的三无人员,居然高中,大学都考上了。也不能说是祖上风水好,不过是吓出来,逼出来的,知道万一落第,姆妈肯定一年到头啰嗦死了—奈侬看侬哪能办?

还好是寄宿生,不然每天睁眼后,合眼前,耳朵肯定要生出老茧—抓紧啊,高考啊,一步踏空步步空啊!只周末一两天也“日脚”难过,不过翻翻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嘛,被姆妈“钎头皮”,血气方刚地顶回去—好了好了,到时候给你考上一个就是了!

真心觉得是为父母才考的大学,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样子。考试三天里(那时候是七月开考,实实比现在热),姆妈天天等在考场外,拿着吃的,喝的,宿舍里的床底下,从家里背来的西瓜滚来滚去的。每次考完出来问个没完没了,“感觉怎样?都做出来了?觉得能考上吗?”“差不多吧。我怎么知道考得上考不上!”

这种时候,被抢白了的姆妈也不敢发作,搞坏情绪会影响现场发挥的呀!忍得眼圈都红了。

时代不同了,大学一样考,再有两年左右,自己也是考生妈妈了。写不下去了,去隔壁房间探探儿子是不是在做功课。

软硬兼使下的高考人生一代代在重演。中国的父母总觉得恨恨心逼孩子学习,这是为了孩子好,而忽略他们内心真正需要的,忽略孩子内在是否和谐,是否感觉到幸福。多少人实现父母的理想而放弃自我探索,放弃自己的爱好,直到成年内心也无法和谐起来,很多人或者考了不喜欢的专业,或者还会做梦高考考砸了。最遗憾的是,往往又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意志强加给子女。我们为人父母的,什么时候可以更从容点?让孩子轻松应考,让他们自己去从容选择?
(作者:美羽,旅日作家)


【微作文3】
去年国庆。我又一次去南京,在喜庆的日子里,我选择了祭奠死难同胞。似乎不可思议。也少有人理解。那天,国旗第一次为30万冤魂低垂,国家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那一天,我对死难同胞流泪、下跪了。这就是我不可思议的“守望”。守望和平,守望善良,守望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良知。刻在我的不老的心中。一个老人,一辈子的守望:守望传统,守望文化,守望信念。你能够理解了吗?守望需要坚硬的对祖国民族的信仰!守望需要对同胞,对人民的柔软寸肠。
(作者:网友sym)


【微作文4】
和谐的自我,是内心刚柔并济的自我,是理性与感性的交相辉映。其实我们不必每每搬出屈原、司马迁、杜甫等名人作为论据,因为每个个体都是以上命题的证明。坚强的内心帮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守护正义的围墙;柔软的心境提醒我们留住爱与善的温存。在循着理性之光追求成功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关照一下心中柔软的东西,追求坚硬与柔软的衡平之美,塑造感性与理性的和谐自我。
(作者:董永进 复旦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微作文5】
那些曾经坚硬到硌进你血肉骨头的难和痛,终有一日会被稀释溶解,成为你面对世界,面对自我的一种柔软。或多或少,或缓或急,从坚硬到柔软,再坚硬再柔软,那是成长的代价,每个人都一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3958.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影评: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组图剧照

初恋这件小事原文地址:影评:泰国电影《初恋这件小事》(组图剧照)作者:江财一品社品报初恋这件小事 泰国最近拍摄的校园爱情电影《初恋这件小事》走红中国,虽然“丑小鸭变天鹅”的剧情过于老套,虽然“白雪公主与白马王子”的故事已经滥觞,但

存谢!郭兴军诗歌:《韩簌簌——婉约豪爽两相宜》

我发现陕西诗友郭兴军是个很有恒心的人,他的诗人系列还在搞。今天看到了早就流传在网上的一个序列,转过来存一下。下面是他写的与簌簌本人有关的诗歌(诗中书名号里面的那些语句竟然都是我的诗歌题目!有心了~):016:韩簌簌山东诗人——婉约

16:35播《一起来看流星雨》第2轮

19日16:35《一起来看流星雨》第二轮播出湖南卫视自制据《一起来看流星雨》将在8月19日下午16:35全球重播!这一次重播时为了给即将上学的同学以及暑期档的最后一波冲击所做的安排。这原本不是湖南卫视的风格,但是这种尝试一定使观众朋

声明:《2015高考下水作文16 :上海卷 《坚硬柔软两相宜》等3篇、微 坚硬与柔软 作文》为网友为人师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