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介绍
关于古“六大茶山”地理地位,史籍上的说法多种多样:有的讲正在澜沧江以东,有的讲正在澜沧江以西,还有的说澜沧江两岸各有六大茶山。清光绪年间绘制的《思茅厅界图》证实,古“六大茶山”确都正在澜沧江沿岸。攸乐茶山现属景洪市,其他五大茶山均正在勐腊县。其中,曼撒正在易武乡,革登、莽枝、蛮砖、倚邦正在象明乡。据说,象明是以孔明山、野象山合名而得。古“六大茶山”为云南最陈腐的茶山,也是中国最陈腐的茶区之一。现均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古“六大茶山”的命名,传说与诸葛亮相关。三国时期(雄元220——28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走遍了六大茶山,留下很多遗器作纪念,六大茶山因此而得名。清朝道光年间编撰的《普洱俯志奇迹》中。有记载:“六茶山遗器俱正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鉧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其山名慢枝、革蹬有茶王树较它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古茶山中的孔明山耸立壮瞧,是诸葛亮寄箭处(官方传说射箭处是普洱俯城东南无影树山),上有祭风台旧址。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卖前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晋时逐步发展唐、宋已组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壮盛,产品远销四川、、港澳、南阳各地,普洱茶今后着名中外。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过走的主要经济来源,还已经吸收内地数十万同胞前来开发,这对於繁荣边疆经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由於种种缘由,清末及时期“六大茶山”逐步走向败落,到解放前夕茶叶生产更是跌到谷底。新中国建立后,各级政府非常重看茶叶生产,“古六大茶山”逐步恢双动气,普洱茶生产走出低谷,重放光线。
二、产茶特点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先看江内六座: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和糖尿病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