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附:经典笛子曲

从《梅花落》吹到《梅花三弄》

笛子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从古至今留下了不少经典、好听的笛子曲,最有名的莫过于汉乐府横吹曲《梅花落》,相传为西汉宫廷音乐家李延年所作,与《折杨柳》一起成为古代笛曲的代表。李白的《黄鹤楼闻笛》一诗中“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吟的便是《梅花落》,高适的《塞上听吹笛》一诗中“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咏的也是《梅花落》。《梅花落》是汉乐府中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遗憾的是,魏晋以后,二十八解已亡。现存歌词,均系魏晋以后文人作品。据历代琴谱记载,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值得欣慰的是,到了东晋,著名音乐家、名士桓伊作《梅花三弄》,取《梅花落》而代之。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芬芳,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因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相传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其典故可见之于《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附:经典笛子曲)

据《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王羲之的儿子)坐船进京(今南京),还停泊在码头上,没有上岸。正值桓伊从岸上经过,二人素不相识,恰好船中有人认出他就是桓子野,王徽之即请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此时桓伊已是有地位的显贵人物,但仍然十分豁达大度,又一向听过王子猷的名声,即刻下车,蹲在胡床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而两人却没有交谈过一句话。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诞生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

后来,宋人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有“桓伊下马踞胡床取笛三弄”之事,人们由此引申理解为桓伊演奏、创作了《三弄》笛曲。

《梅花三弄》先有桓伊笛曲,后仅存于古琴谱中,明代朱权《神奇秘谱》中辑有《梅花三弄》琴曲,曲前小序云:“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近人刘庄、俞逊发、王昌元诸人又据古琴谱整理而成笛曲。一曲《梅花三弄》命运一波三折,颇可玩味。《梅花三弄》现为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 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011.11.13整理

P.S.挑了几支近代经典笛子曲,放到博客首页音乐盒,供大家欣赏。

【经典笛子曲欣赏】

01、姑苏行——江先渭/曲 (五级)

02、小放牛——陆春龄/改编 (五级)

03、京调——顾冠仁/编曲 (五级)

04、扬鞭催马运粮忙——魏显忠/曲 (六级)

05、枣园春色——高明/曲 (八级)

06、鹧鸪飞——赵松庭/改编 (八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4522.html

更多阅读

人在千里,家在心里 家在心里简谱

人在千里,家在心里。我知道,不论我走多远,永远走不出家人的那份惦念;不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自己对家的那份眷恋。家在千里,人在心里。那种切切的思念,既会让我彻夜难眼,也会让我在他乡的夜里睡得很甜。文中说到:“不管”是最好的管,一个被管

寇振海,从少帅到老爷专业户:八十年代电影演员今昔25

八十年代,《少帅传奇》与《少帅春秋》他给我们塑造了少帅张学良的飒爽英姿,令人难以忘怀,更成为扮演过张学良将军次数最多的演员。进入新世纪,在电视屏幕上他更多的是以大家庭的老爷形象出现,被誉为名符其实的“老爷专业户”。他,就是电影

声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附:经典笛子曲》为网友李嘉恒快回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