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白名单,就是列举可以进行的事情,而没有列举的事情,是未知的,需要询问;而黑名单,就是列举不可以进行的事情,而没有列举的,是未知的,需要询问。
白名单-黑名单逻辑,是方法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可用于工作和生活中,我先来举一个例子,如何用于工作中。在QA发布游戏版本时,为了尽量减少BUG,会对进入版本的数据进行一个“挑合”,“挑合”是挑选合成的意思,就是挑选正确无误的数据,来合成到发行版里。
(1)假设在当前的alpha版本中,包含了100个提交,而只有极少数错误,例如15个以下,那么,进行“反挑合”,或者“剔合”即可,即基本保留当前版本,将少数错误配置剔除即可;
(2)假设在当前的alpha版本中,包含了100个提交,而只有极少数正确,例如15个以下,那么,会退到一个很早以前的版本(100个提交之前),然后将15个正确配置合成进去即可;
(3)假设在当前的alpha版本中,包含了100个提交,正确和错误的相近,那么要进行常规的挑合,每一项提交都要判断是否应该合成进去。
在这三种情况下,第一种是黑名单机制,第二种是白名单机制,第三种是纯选择机制。在工作中,随着版本越来越完善,错误总是越来越少,因此,黑名单机制往往最高效。但在生活中,随机性更大,使用黑名单机制往往并不最高效。
那么,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姑且认为这篇文章是写给那些爱纠结的人士!
如果一个人处于人生的最好时期,诸事顺利,那么他应该给自己列一个黑名单,告诉自己什么不能做,所谓居安思危,越是顺利的时候,越不能沉醉其中,如果只是做白名单上的事情,一心只想维持,那么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果一个人处于人生的低谷,诸事不顺,万般纠结,没有一个清醒的方向,那么他应该给自己列一个白名单,其实已经不必考虑什么是不该做的,就是要认定一个或几个方向,确定什么是可以做的,走出当前困境。

前面说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白名单和黑名单,那么从精神上讲,白名单黑名单有什么区别呢?
使用黑名单的人,是在品质和意志上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这种人会保持自己的下限,告诫自己什么不可以做,而使用白名单的人,也许活在自己很主观的世界里,也就是认为什么可以做就只去做这些事情。
对人来说,黑名单和白名单上的内容,都是自己决定的,黑名单更多意味着克制,而白名单,更多意味着对自己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