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在赏析这首诗之前,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作者——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弟。大业(605—618)中,应孝悌廉洁举,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唐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一度为太乐丞,不久旋即归隐。他的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其中透露出全身远害的避世思想,在闲适隐逸中寓于郁郁苦闷的感慨。著有《东皋子集》传于世。
王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隋末唐初的不稳定时期,是朝代更迭的动乱时期,一介书生文人,一位官卑位轻的前朝遗臣,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处境是非常难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矛盾的,因此王绩向往陶渊明式的归隐田园生活,选择了归隐之路,归隐之路也是孤寂无依之路,不都是山林野趣,闲情逸致。
我们再来看看王绩所处的文化环境,在此之前,齐梁时期绮靡浮艳的文风弥漫朝野上下,直到隋唐初期还一直占据文坛主流,靡靡之音,艳丽之词,不绝如缕 。在这个时候,要像别具一格那是需要足够的勇气的。王绩的诗歌意义也就在于它能洗尽铅华,不落俗套,以自然朴素、疏淡清新的诗风打破局面,为唐以后的诗坛开山铺路。
在了解了王绩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后,我们再来一起欣赏这首描写山林野趣中蕴涵孤独苦闷的五言律诗,就能更加深入和透彻!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总之,全诗质朴清新,自然流利,以情写情,景中寓情,借落暮山林之景,抒写忧郁苦闷,彷徨无依,孤独寂寞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