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孙策看走眼的华歆是怎样的人物
孙策是个英雄,英雄自然很重视英雄。比如孙策很欣赏周瑜,而且成了连襟;孙策与太史慈不打不相识,最后君臣同欢成为一段佳话。不过英雄也有看人看走眼的时候,比如孙策曾经善待过华歆,不过后来华歆投降了曹魏,成了曹操一党,而且官做得很大,以致后人都认为华歆是无耻的反复小人。
定位华歆是小人的首先是《世说新语》,据说少年的华歆满腹经纶,和北海人管宁、邴原结为好友,当时并称“一龙”,称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身,管宁为龙尾。三人指点江山、笑傲苍穹好不快意。不过突然发生了两件小事,让管宁与华歆分道扬镳。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不过,当我们读到这类文章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正如现在政府号召我们学习雷锋好榜样,管宁无疑是学雷锋的典型。不过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做不了雷锋,做不了雷锋不要紧,只要我们做回自己,拾金不昧,照样能让自己的生活活得津津有味。
做不了雷锋的华歆很有思想,中平四年,冀州刺史王芬邀华歆废掉汉灵帝、立合肥侯,遭到华歆的拒绝。当时名士陶丘等人自己以为比华歆见识高远,便决计参与废立。华歆说:“废立皇帝这样的大事,就连伊尹、霍光都感到困难。王芬性情粗疏没有谋略,这事必定成功不了(不仅自己有杀身之祸),而且会祸及宗族。您不要参与!”事败后,王芬自杀。陶丘等人非常佩服华歆的先见之明。
不仅如此,华歆的品德很让人称赞。不久,董卓篡逆,为避西京之乱,华歆与一行人从小路步行出武关(今陕西商南县),在路上遇到一个老人独行,想要和他们一起避难,所有人都同情老人并同意让他随行,只有华歆说:“不可以,现在处在危险之中,无论祸福患害,都要讲究一个‘义’字,现在无故接受一个外人,又不知他品行如何,现在接受了他,将来如果发生什么事情,能中途抛弃他吗?”但大家都不忍心拒绝老人,于是就带他同行,走到半路上,这位老人掉到了井中,众人都想抛弃他不管,只有华歆说:“既然当初接受了他,现在抛弃他不管是不仁义的。”于是,大家共同救出老人。的确,华歆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物。
华歆也曾是个愤青,他很怨恨董卓的暴虐。公元190年,华歆因病在蓝田拜见袁术,请求袁术发病讨伐董卓。袁术不听,认为是书生之见。后来辗转到豫章,做那里的太守。史载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之。不久,刘繇被孙策打败,接着病死,军民们拥戴华歆做领袖。
孙策打到豫章的时候,很钦佩华歆的为人,因为华歆在当时名声很大,与郑泰、荀攸等齐名。于是孙策便让虞翻前去劝降。华歆说:我早就不想干这个差事了,既然孙将军来了,我就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孙策一听,赶紧带兵前来,见了华歆,立即下跪行礼,说:“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策年幼稚,宜脩子弟之礼。”意思就是很客气,希望华歆继续做这里的太守,我对你就像学生对待老师一样尊敬。
从此以后,孙策对他一直很友好,敬他为上宾,不久,孙策去世。曹操用汉献帝的名义征召他,孙权不想让他走,华歆说:“您(因为能)遵奉皇帝之命,这才能与曹公结下友谊,但这份友谊还不牢固。让我去那边为您加深,岂不更好?今天您留我是养一个无用之物,这不是好办法。”孙权听了很高兴,于是答应送他入京。听说他进京赴任,宾朋好友及昔日同事千余人都赶来相送,并赠送了“数百金”的巨额钱物。华歆是来者不拒,暗中却在赠金上作了标记。临行之日,他把那些全摆出来,对送行者说道:“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的礼品很多。想着我这次是孤零零地单车远行,本来是无罪之身,但怀藏壁玉就有被杀的理由,望宾朋好友为我想一个万完全计策。众人只好收回原来的赠予,并佩服他高尚的道德。不像某些官员,借升迁之名,乘机巧立名目,收取贿赂。
从江东过来的华歆自从来到曹操那里,一直备受曹操的器重,先封为议郎,兼司空军事,后升任尚书,又转升侍中,再代荀彧为副丞相。魏国建立后,任御史大夫,曹丕任魏王时,拜华歆为相国,安乐乡侯。而华歆也一直勤勤恳恳地为曹操父子做事。华歆历来很清廉,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斤,更没有十斗粮食的储存。朝廷每每将罚没为奴的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嫁人,曹丕为此叹息不已,并下诏书褒奖。故此,特别拿自己衣服赏赐给华歆,并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江湖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辰择主而事。华歆先依靠孙策,再投降曹操,其实品德上并无差错。当时孙策、孙权等人俱是大汉子民,曹操为大汉丞相,而且曹操奉行唯才是举,客观上有利于才能的发挥。如果一味的上纲上线,那么张郃、黄忠、魏延姜维,这些名将后来都曾拓疆开土,而当年都曾背叛过自己的主人,一厢情愿的贬低华歆其实也是不可取的。毕竟他的口碑在那个时代是比较好的,即使到现在,一个高官,一贫如洗,不包二奶,不养小三,奉公守法,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