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有关礼仪的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的区别 dining etiquette

什么是礼仪

孔子说“礼者何?即中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管子也说“礼者,因人之情,象义之理,而为之节乐者也。”所以礼仪是治事待人的准则,亦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范,更浅显的讲法就是“规规矩矩的态度”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群索居,必须进行团体生活,所以不论是家庭生活或是社交场合,其进退都应有适当的节度,新生彼此的行为言谈,维系社会纪纲及群众秩序。比如:窥人隐私,议人长短,行为乖张,举止怪异,乃至开车不守规则,夜半扰人清梦,公共场所高谈阔论,大街闹市袒胸裸体,都属失札,轻则令人侧目,重则扰乱社会秩序,甚至破坏国家法令,所以孔夫子强调礼的重要:“非礼勿观,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西方国家也同样讲究礼。在英文词典里可以找出几个相同的词义:一为courtesy,即礼貌,泛指一般客气的仪态;二为etiquette,为交际应对的酬酢礼节;三为protocol,义为礼规、礼仪等。etiquette一词是由法语演变而来的。其原意是指法庭上用的一种“通行证”,它上面记载着进人法庭时应遵守的事项。后来,其他各种公众场合也部制订了相应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由繁而简,构成系统,逐渐形成了大家公认的也是大家都愿意自觉遵守的国际礼节。英文词典对protocol的定义是“外交的或军事的礼节和秩序的规则”。比如开会时关于悬挂国旗、奏国歌的规则,举行正式宴会时 的座位安排,介绍客人的顺序,感谢出席宴会宾客的顺序等。

所以,礼仪是一种广泛的概念,可将任何活动中有利于处理相互关系的言行举止内容包括在内。礼节则指交际活动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具体行为规范。比如出席晚宴衣饰必须整洁属礼仪的范畴,但衣饰整洁这一行为还称不上是一种礼节,握手礼是会面时的一种礼节。

综上所述,可以给礼仪作如下定义:礼是礼貌、礼节,是一种要求;仪是仪表、仪态,是一种被人们规定的共同认可的秩序。合二为一,礼仪是在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人们之间互相尊重的意愿,就是与人交往的程序、方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等。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证明,人们对文雅的仪风和悦人的仪态一直孜孜以求。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诗歌中,在荷马的史诗《奥德赛》中,在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有关上帝和英雄的古老传说中,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如《伊达》就详尽地叙述了当时用餐助规矩,举杯祝酒大为讲究,一旦失礼,就得受罪,嘉宾贵客居上座,也和今天完全一样。古罗马的年轻诗人奥德维就曾告诫自己的同龄人,用餐不可狼吞虎咽,也不可贪杯。16世纪意大利作家加斯梯良的《朝臣》,不仅是一本文学经典著作,更是当时所有礼仪书中最著名的。它是文艺复兴对期青年的手册。1716年汉堡出纳的缅南杰斯的著作《论接待权贵和女士的礼仪,兼论女士如何对男性保持雍容态度》也是一例。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孔子提倡六艺,以“礼”为六艺之冠,五经中有“礼记”,古时官制,中央政府设六部,“礼部”居其一,中国夙称“礼仪之邦”,同此可见一斑。礼仪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首先非常重视“礼”的教育。我国的古籍中就有许多论述礼教的。《礼记》中曾载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并规定与人交往时,应“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就是不要在行动上出格,不要在态度上失态,不要在语言上失礼。《论语·雍也》篇中也说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说只要品格质朴,而不注意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而只注重礼节仪表,却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轻浮。只有礼节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荀子·劝学》篇中的论述也认为只有举止、言论、态度都是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可见礼与非礼有质的区别。对此,孔子也曾说“不学礼,无以立”,并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正常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按照一定的程序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英文有关礼仪的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的区别 dining etiquette

古代不仅重视“礼”的教育,也十分重视“礼”的实施,即思想灌输与行为实践结为一体。如西周时,对“礼”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懂得“君臣主义”与“长幼之序”,还要让学生“演礼”,使他们的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这种将礼仪的传播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的教育,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礼”在人们生存的社会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它是人们日常交往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的传统风俗已大大简化了,而且明显地富有弹性,表现在礼仪上也是更加不拘小节。早在春秋之世,孔子就提醒我们:礼节是随翰代而改变的。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就原则讲,其变化是日趋简化,因此运用时也要随时观察,随处活用,随地体会。同时要掌握礼仪运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把握礼仪的根本精神与原则,养成礼貌的习惯。那么,在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你都会翩翩风度而无须去考虑此时该如何做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5405.html

更多阅读

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 oem授权书

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简介批量授权、零售版和OEM的区别当涉及到购买许可证(license)的问题,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迷茫。不知道一些相应的license的问题。而购买license的渠道很多,那么我们应该要购买哪些license呢?他们的区别又

手机电阻屏、电容屏和压电式触摸屏的区别 四线电阻触摸屏

手机电阻屏、电容屏和压电式触摸屏的区别  从苹果iPodtouch问世开始,电容屏就悄悄变成了高端产品的标配,而使用电阻屏的产品,或多或少都会被批判一番。电容屏触控顺滑、多点触摸、敏感度更高、定位更准确、响应速度更快、显示更清

西方礼仪起源和发展 西方餐桌礼仪的起源

在西方,礼仪一词,最早见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 。但它一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即“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 西方的文明史,同样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着人类对礼仪追求及其演进的历史。人类为了维持与发展血缘亲情

有关桥的故事、传说、诗歌...... 赵州桥的传说故事

有关桥的歇后语 半夜过独木桥——步步小心 白娘子突断桥——想起旧情来 背媳妇过独木桥——又惊又喜 笨驴子过桥——步步难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越走越亮堂 曹操八十万兵马过独木桥——没完没了 船到

声明:《英文有关礼仪的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的区别 dining etiquette》为网友叫我发光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