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 一朝相知 终生知己

“一轮红日洒下如血光辉,一声长哀由远及近……”伴随着悠扬而又哀伤的旋律:“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啊..啊..啊..啊...啊..”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以这样的方式,将人们带入了那个悲金悼玉的“红楼”世界,也将人们带入了专属于《红楼梦》的音乐空间。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无法超越的经典。当时拍摄该剧时,惊动了整个影视界,顾问队伍囊括了红学界当时最具权威的专家。1983年,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接下了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作曲工作。历时四年,他为这部电视剧创作了包括13首主题歌曲在内的全部音乐。这些音乐,不是戏歌、民歌,也不是流行歌曲,它们是专属于《红楼梦》的音乐。其格调清新、高雅,旋律优美、流畅,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剧中人物同笑、同喜、同悲、同泪。王立平先生说:“为了表达这个《红楼梦》的境界和感情,只有用属于《红楼梦》自己的特殊的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一种风格,甚至是表现技巧——就是塑造一种方言,就是仅仅属于《红楼梦》的那个‘方言’,‘音乐的方言’。”这种“音乐的方言”,自其问世以来,便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旋律,受到广泛的喜爱。

王立平先生的代表作还有:歌曲《太阳岛上》、《驼铃》、《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乡》、电视剧音乐《聊斋》等。《艺术人生·红楼梦二十年再聚首》中,王立平先生曾告诉观众说:“我从事影视差不多30年,所有的电影、电视里面,无一例外地都是别人来请我,只有《红楼梦》这一部戏是我自己主动要求写的,因为我太爱《红楼梦》了,因为我太想写这部戏了!”他曾说:自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接下这一次任务,是他最冒险的一次。当然,也是他倾注心力最多的一次。他说:“我真后怕,因为我突然想起来,我说真要动笔写的时候,那时候也真感觉脑袋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就找不到音符!”

《艺术人生》栏目的主持人朱军问他:“听说,你在音乐创作的那个过程当中,经常会趴在钢琴上哭,你哭什么?”

王立平先生坦诚地说:“《红楼梦》的创作,对我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段。在剧组里,我最难忘的一天是什么?王导说:‘这样吧,就按你说的,有时间你来聊聊……’我一生没有考过学校。考小学的时候,曾经从一数到二十,中学是保送的,中学到大学是直升的。我只有觉得如果说人生有哪一天是考试的话,就是王导让我到华侨饭店的那间房间的时候。那是我,我觉得是决定我命运的一天!紧张得我就不知道,我应该怎么面对。后来一横心,我说:‘横竖也得这样!’我记得谈完了以后,我觉得我人都软了!我在那儿瘫着的时候,从大家的表情看,我觉得‘有戏’!回头果然王导让人给我打电话说:‘就这样定了,你来写《红楼梦》!’我觉得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也是我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天。”

他接着说:“其实,我在心里哭了好几回了!趴在钢琴上哭,那是最后快哭完的时候,才趴在钢琴上哭!王导说:‘赶快写主题歌,写给大家看看!’我也理解,剧组把我弄到这儿来了,到底行不行啊?心里头充满了一种冲动,但是真到想落笔的时候,我觉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一个音符都找不着!一年的时间,我记得王导经常打电话催我,我每次接到他电话,我都觉得又不好意思,又惭愧,又着急,又想躲又躲不了!为什么!我没想出来怎么写!所以,我觉得那个时候就是心里想哭!”他还幽默地说:“只要能哭出音乐来,我肯定天天哭!”但“后来哭是什么呢?我记得写《枉凝眉》的时候,我想了好久,最后我是建议:‘是不是用《枉凝眉》做这个主题歌!’王导问我:‘为什么?’因为我觉得《枉凝眉》,它表现了宝黛钗的爱情主线,它预示了悲剧的结局。特别是你读了《红楼梦》诗词以后,有很多是不可入乐的。等到拿到这首词的时候,这个感觉呢?就像我们的摄像师傅那种感觉——开头是模糊的,慢、慢、慢、慢,当我走进它的时候,我发现心里那种感觉,就是我跟导演说的,就是满腔惆怅,无限感慨!聚焦、聚焦,最后就出了这样的旋律:‘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啊.......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这首曲子,听似散漫无稽,但其声韵凄婉,简洁、凝练,荡气回肠。它犹如一阵轻烟随风飘过,使人销魂醉魄,加上演唱者——陈力,以她那优美的音色和扎实的唱功,对作品的深情演绎,使观众不由得为其动容。真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矣!

一次注视,天降奇缘,令后来观者《枉凝眉》;几段绝唱,郁郁环胸,更让听者久回味。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独特美感。作曲家王立平摒弃了惯常的创作思路,在忘我的世界里终于找到了专属于《红楼梦》的音乐……

“黛玉别父进京”——云雾缭绕的青山,怡然自得的牧童,顺流而下的小船,还有泪眼婆娑、心事重重的黛玉,仿佛组成了一副优美的画卷,悄然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那充满惆怅、忧郁的音乐,更加突出了黛玉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初进贾府的黛玉,令宝玉有似曾相识之感,而宝钗的到来,又使宝玉和黛玉之间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三人在“荣庆堂”见面时,又是这段音乐打破了对视的禁忌,填补了沉默的空白,并在歌词中道出了《红楼梦》整个故事的真谛。

王立平先生接着说“等到我写旋律的时候啊,实际上跟大家说,那个时候太快了,不到一刻钟就出来了。但是酝酿这个过程,就是接了《红楼梦》已经是一年以后。所以,我觉得在那个时候,当《枉凝眉》出来的时候,我那时候没有大哭,但是落笔的时候,实际上眼睛几乎是模糊的。还有一次哭,就是我们大家都印象很深的‘探春远嫁’那段——‘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那段戏是真正感动我的。那天早晨,这是在1986年的12月的几号(我忘了)的一天早晨,那个时候是我的…几年了就是每天早晨出一首,出到我自己都害怕了!出完了以后,一定不进屋。因为那个时候涌出来的,每天早晨起来了,八点钟左右,大概一刻钟、20分钟出一首。那天是《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写完了以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趴在琴上是泪流不止!我觉得真是它打动了我的心!……”在《红楼梦》的众姐妹中,探春是性格最直爽、刚烈的一个,她的光彩就在于娟秀中透着男子的英气。而为“探春远嫁”谱写的《分骨肉》,也是《红楼梦》音乐中最为气势恢弘,最为凄厉的一首。乐曲因其大起大落,委婉凄厉而动人心魄。每当听到此曲,不由人悲从心来,泪眼模糊!

王立平先生又说:“这个说来,到最后对片子,最后一首对的就是这个《分骨肉》。我实在太害怕,如果这一首,到最后这首歌说‘对不上’,我不知道怎么重写!我不知道我怎么跟导演交代!那么,最后告诉我说:‘特别合适!片子不用动,就像对上!’原来像对着剪的一样!我觉得这个时候,真是,我也是眼泪下来!所以说,《红楼梦》应该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却弹得不轻!”

走进《红楼梦》的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藏着眼泪,而书中人物流泪最多的莫过于林黛玉了——绛珠仙子转世下凡,将一生的眼泪付与尘世!曹雪芹用最浓的笔墨给了林黛玉最深的同情,而在王立平创作的歌曲中就有四首都是献给这位奇女子的:《题帕三绝》、《秋窗风雨夕》、《葬花吟》和《枉凝眉》。

爱情是世间永恒不变的主题。《红楼梦》中曹雪芹就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作为贯穿作品始终的线索。然而,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贾府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下,诗词歌赋就成为了宝玉和黛玉寄托相思、相恋的另一种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七律《题帕三绝》就是这样一首以诗言情的黛玉的内心独白——“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惨遭父亲毒打的宝玉,在自己疗伤的同时,还挂念着黛玉,派人送来上好的补品和一幅“旧帕子”,这让黛玉惊喜之余,深受感动——诗词传情,红帕寄意,收到旧手帕,黛玉心中不免又顿生几多感慨!泪眼婆娑中,她独坐灯下,将一腔愁绪凝聚笔端,借诗词表达了对宝玉的爱怜!这三首曲,用凄切哀婉、缠绵悱恻的曲调,表白了林黛玉对爱情的忠贞,也寄予了作者对宝黛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悲剧的同情。

《红楼梦》是女性的悲歌,也是女性的葬歌。而在大观园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中,林黛玉这个人物,始终是曹雪芹笔下最为关注的主要角色。黛玉的眼泪和病痛,都是因情而生,一草一木,春秋更替都会引起这位才女的诸多感触。在作曲家王立平的笔下,把曹雪芹平面、理性的诗作《秋窗风雨夕》变成了感情的旋律——“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黛玉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际遇不禁黯然神伤!这首曲,是“潇湘妃子”——林黛玉病卧床榻、触景生情的身世和情感的自怜,使人感受到了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时淅淅沥沥的那种惨淡与凄凉!

在曹雪芹大师的笔下,为书中大量人物作诗题词,使这些诗词带有浓重的个性色彩。因此,作曲家王立平在创作《红楼梦》音乐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出了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细致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得每个音乐形象都个性鲜明、出神入化。

演员陈晓旭在剧中成功地刻画了黛玉清高、孤傲的性格和她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在观众的心目中,她俨然就是林黛玉的化身。而《葬花吟》是《红楼梦》中一首52句的长诗,在各种戏剧和戏曲《红楼梦》中都是着力刻画的一个段落。王立平创作的这一段凄婉哀怨的音乐,柔肠百转,出神入化,把一个失魂落魄的林黛玉和一幅落花流水的暮春图,用音乐巧妙地描绘了出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王立平先生说:“我读那个词,突然发现还有那样一句,破了句的,念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时候,我突然心中一动,我觉得似乎我看到了云开,看到了那个曹雪芹最闪亮的东西——他不但是一个低头葬花,更是昂首问天!”我们仿佛听到了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哀音,看到了黛玉犹如一朵馨香娇嫩的花朵,悄然开放,又在狂风骤雨中被折磨得枝枯叶败,然后又悄然而逝......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林黛玉之外的另一个灵魂人物。他生来衔玉的传奇身世,痴狂痴癫的多重性格,与林黛玉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以及最终遁入空门的悲惨结局,让所有观众无不扼腕叹息!主题歌《红豆曲》正是抓住了宝玉的性格特点,恰到好处地将他的内心情感,用音乐表达了出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绿水悠悠,绿水悠悠!”这首曲是根据原著中贾宝玉的一段唱词谱曲的歌。“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这些词句唱出了贾宝玉对大观园中的众女子悲切命运的嗟叹,也表达了他不变的痴和情。它唱出了痴情儿女不胜相思之苦,洒泪泣血的愁苦之情。代表相思的“红豆”随水而逝,道尽了人间多少遗恨啊!如果说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贾宝玉,那应该是“痴”!这首《红豆曲》原本是贾宝玉在酒席间即兴而作的小调,但当贾府败落之后,《红豆曲》再次响起,唱的却是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万千啊!

作曲王立平还把原著中与人物命运相关的几首“判词”和歌词,谱写成了歌曲,用音乐的方式解读着生死荣枯,这应该也是曹雪芹的初衷吧。《叹香菱》就是其中之一:“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啊....致使香魂返故乡,返故乡。”一唱三叹、哀婉凄绝的旋律,把《红楼梦》中命运最为悲惨的香菱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唱出了香菱的无奈人生。该曲委婉悲切,给人一种痛断肝肠的哀伤。

而“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在《红楼梦》十二金钗中是聚光灯下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位。她直爽泼辣,精明能干,但也有着阴险毒辣的一面。她富贵时呼风唤雨;败落后草席裹尸!这命运似乎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曲作者为其谱写的主题歌《聪明累》是《红楼梦》中难得的一首快节奏歌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终难定。”它用叹息的语调,短小的词句和不断重复的旋律,演绎着对叵测人生的讥讽和嘲弄。

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 一朝相知 终生知己

迎春容貌甜美,心地善良。但她性格懦弱,逆来顺受。父亲贾赦为了官场的升迁,执意把她许配给了被作者称为“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恶棍——孙绍祖!紫菱洲馆,人去楼空,贾府也开始渐渐地衰落。《紫菱洲歌》是贾宝玉因迎春出阁,误嫁“中山狼”为妻时的伤感之作,亦是对迎春出嫁后人去楼空、草木零落的旧居环境的宿命感慨——“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蓼花菱叶不胜愁,重露繁霜压纤梗。不闻永昼敲棋声,燕泥点点污棋枰。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手足情!”此曲委婉伤感,催人泪下,唱出了宝玉心中的那份悲凉与冷清。

晴雯的聪明灵巧、出类拔萃,却招来了嫉妒和怨恨!17岁的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在表兄家中愤恨而死!《晴雯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空...牵...念...”此曲有意不以悲伤的情调来哀悼晴雯,而是以轻快的节奏,还原一个可爱而富于灵气的少女的形象,让鲜活快乐的晴雯,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她锋芒毕露的言谈笑语,看到了她眉眼动静的开合中时时流露出的美丽的激情和光彩夺目的绚烂!

刘姥姥——《红楼梦》中不多见的喜剧人物。虽然她在剧中只出现了三次,曹雪芹大师也没有为她留下诗句和判词,但她朴实、憨厚的性格和庄稼人特有的腼腆,改变了大观园里一成不变的节奏。曲作者王立平先生为她设计创作出了简单、诙谐的旋律——一把三弦,一支二胡,就描画出了刘姥姥这样一位朴实、憨厚的村妇形象,突出了她特有的性格。而曹雪芹把刘姥姥请进园中,就是以此来展示一个家族的鼎盛时代。当然,观众们也借着刘姥姥的眼睛,仔细审视了一下贾府的荣耀和奢华。巧妙的音乐对白,烘托出一个朴素、滑稽的刘 姥姥的形象。尤其是刘姥姥“吃酒带醉”时的音乐,给人一种幽默、诙谐、轻松、愉快的美感。

王立平先生说:“在《红楼梦》里,确实扎扎实实留下了一些我非常珍贵的一生流得不多的眼泪!我觉得进入了《红楼梦》以后就上瘾。这种感情,这个情结是永远解不开的。所以,我觉得怀着这种心情,走进了《红楼梦》。而一旦入梦,终生不醒!我觉得我大概有生之年都不会割断对《红楼梦》的这种缘分。”是啊,正因为曲作者对《红楼梦》如此的痴迷,如此的眷恋,如此的不舍,才能创作出如此的传世之作。我想,若曹雪芹大师英灵有知,他也会为在当代找到了一位能“解其中味”的知音而感欣慰吧!

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关于梦中人物命运的猜想,一直以来都是莫衷一是。然而,王立平先生一经谱写出的《红楼梦》音乐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诞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这些经典旋律,已经跨越了时代流传了下来。虽然曹雪芹大师曾说:“好,即是了;了,即是好!”但人们对于《红楼梦》的痴想却远远超出了作者的预期。

时隔二十多年,今天,当重新审视这部作品时,我们大家依然认为: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影视佳作。作曲家王立平曾不无感慨地说:“那四年,不敢说天天捧着《红楼梦》读,但它确实每时每刻都在折磨着我!我已经倾尽所有!”可见,王立平先生为《红楼梦》的音乐创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才思。我们广大观众真应该永远铭记他,永远感谢他啊!

最后,让我们抛开世俗的一切杂念,静静地聆听《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功名利禄,富贵荣华,转眼成空!音乐和诗词的无尽况味,就是电视剧《红楼梦》留给观众的最后一个背影——“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6207.html

更多阅读

谁是《红楼梦》里的牡丹花? 这盆牡丹花不是我的

《红楼笔记》之四百九十七风之子原创这个问题,是很明显的,似乎不值得论述。第六十三回,薛宝钗喝酒抽签,抽的就是牡丹签: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根,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

《红楼梦》之王熙凤形象分析 红楼梦林黛玉形象分析

【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出场的特点和凤姐的性格特征。2、初步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尤为体味“凤辣子”之“辣”性。【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 讲解为主,多媒体为辅。【教学步

《红楼梦》中的醒世箴言 醒世箴言

《好了歌》、《好了歌注》是《红楼梦》的主题,好与了也是《红楼梦》的一对范畴。在《红楼梦》第一回中,甄士隐家破人亡,晚年贫病交加,光景难熬。一天他上街散心,遇到一个跛足疯道人,口中念着一首歌。甄士隐听了,问他:“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

《红楼梦》原作者不是曹雪芹 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

《红楼梦》的原作者到底是谁?本文作者 倪方六看了下新版《红楼梦》,感觉演员拍得很努力,导演的意图也相当明显,就是想拍出一部接近原著真实面貌的红楼。但从观赏的角度,这新版确实不敢叫好,与老版差距太明显了。我的外甥女是南京中医药

王立平《红楼梦》曲:中国音乐史上一座高峰,很难逾越

要说《红楼梦》中的13首音乐哪个“最”好,真的很难,都很好。  葬花吟:最出彩的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王老师想要表达的黛玉之天问是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了,而且成功的传达到了听者的内心。听这句总让我联想起湘妃竹上的斑斑泪

声明:《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王立平谈《红楼梦》音乐的创作 一朝相知 终生知己》为网友曲未终人已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