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说学生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设计和说板书。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伤仲永》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课,识这册书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通过叙述主人公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原因,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编者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文言文知识,培养语感,通过思考仲永的经历体会学习的价值。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本文特点,我从三维目标出发制定如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翻译课文,积累“之”“隶”“称”等文言虚、实词。
3、能够复述仲永的发展历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伤”字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体会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本课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重点,根据学生心智水平,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及自身价值观的形成为难点。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立有以下依据:
1、新课标中规定,初中古诗文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知识目标1、2)
2、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记叙文,要理清文章结构,学习作者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感情。(知识目标3)
3、要明白体会课文所讲的道理,树立重视后天学习的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说学生、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对浅易文言文有一定的解读能力,但对一些生僻字词,活用及古今异义的掌握有一定困难。此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对文中的故事有很大兴趣,但感悟深层道理有一定难度。除此之外,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
所以,本节课我会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适当的点拔引导。为此,本课我将进行如下学法指导:预习法、朗读法、品析语言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等。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学生的学情,我决定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采用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勾画圈点法,诵读法。主要是讨论法和提问法。
设计目的:
1、讨论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本文特点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译文,整体感知,研 读赏析,总结归纳。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由看视频来导入课文。复习导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特定的情景。这样导入寓教于乐,学生在笑过以后,迫切想知道其与本文的联系,悬念的设置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2分钟)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其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初读课文,进入意境。
第二遍自由读,或朗读,或默读,读法自定。
其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其间教师要进行学法指导:(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
第二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以完成教学目标2:准确地翻译全文,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教师先进行学法指导:用“五字”(加、减、调、换、猜)翻译法和对照注释自译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最后小组汇报,检查翻译,出示重点。
设计思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过程中,我将作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原文如何描述?概括为什么特点?
设计目的:让学生熟悉故事情节。
第四环节:探究作品,质疑分析。
(1)合作探究:“泯然众人”的原因?得出“不使学”“不受于人”的结论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
(2)“伤”的深层含义
设计目的:进一步深化主题。
第五环节:反思总结,课堂练习。
(1)总结本文的叙述内容和议论道理
设计目的:使学生对本文的故事和道理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化零为整。
(2)课堂练习:
同学们完成所学知识的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然于心。
五、说板书
伤仲永
王安石
神童____不使学______众人
此板书内容精当简约,布局简单明了,即呈现了课文记叙的时间发展脉络,又展示了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