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读《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激 情之根,理性之树

- 读《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刘锋黑马

研究了这些年劳伦斯作品,才意识到首先要研究的应该是他的根-英国工人阶级。因此看到这套厚实的上下两册大书,便出于“职业”习惯,讨来一读。译者是钱乘旦。恰巧几年前曾拜读过钱与别人的合著《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的溯源》,字里行间流溢着激情,文笔恣肆。理性的学术著作原来也是可以兼有抒情与文学品质的。

令人欣慰的是,汤普森这部专著同样是一部激情与理性交相辉映之作。透过那些繁复的史料引证和推论,我分明感到了作者对英国草根们的关切之情。是这些草根密布于英伦大地,成了英国这棵别致的“自由之树”的根系。它让我不断地想到劳伦斯对自己出身于斯的阶级的留恋。写到他稔熟的矿工们时他这样说道:“他们是唯一令我深深感动的人,我感到同他们命运交关。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是我的‘家’。”

刘锋读《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历史学家汤普森有着作家资质,但终归写的是史学著作,其感情的流露自然节制,较之劳伦斯则显得理性,其语调更为铿锵有力:“我想把那些穷苦的织袜工……从后世的不屑一顾中解救出来……如果说他们是历史的牺牲品,那么他们现在还是牺牲品,他们在世时就一直受人诅咒。”(p5)他激情地赞同科贝特的话:“如果劳动者过着猪一般的生活,任何社会都不应该存在下去。(p895)

就是这么朴素的激情支撑着一部理论著作。作为读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受到感动。在英国这个阶级意识普遍强烈的国度里,有这样的学者坚持让那些淹没在史学著作里的草根劳动者们浮出水面,告诉后人他们和帝王将相们同样是这个自由国度的创造者,告诉人们,他们出于“生而自由”的信念,一代代不懈地抗争与奋斗,促使人们摸索出了英国式的平等民主模式。英国劳动阶级在要求自身权利和民主自由的斗争中逐步成熟,遏制着富人私欲的无限膨胀,推动着社会公正,同时作为一个阶级,也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品质,创造着一种劳动阶级的文化。这一切发展的结果,竟开辟了独特的英国式道路,使这个岛国成为在马克思看来最有希望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为阶级关系的制衡提供了非暴力的经验。

劳动阶级的形成绝不是简单的出自共同利益的驱动而形成的凝聚,不是简单的劳动者为反抗压迫而携手进行斗争的同盟。阶级的意义远远超越了这种利益的结合。劳动者作为一个阶级的形成最终是一种文化的创立,是一种信仰和价值观的确立。

作者通过本书向人们展示了这个迷人的过程:从潘恩到科贝特到欧文,他们从博爱主义出发为底层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终身奋斗探索的历程,勾勒出了英国工人阶级文化发展的轨迹。

去年我去曼彻斯特,在河边一座水电机房改建成的工业革命博物馆里参观,那座朴素的红砖楼房是红旗和红色的世界,博物馆里展出的历史图片和实物展示着19世纪这座工业城市里发生的罢工流血事件,展示着穷富的对比,展示着维多利亚的英国“起飞上升”阶段里工人阶级悲惨的境遇,也展示着工人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如足球运动,或许曼彻斯特成为英国足球运动的中心与最早的工人娱乐活动的普及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那里我看到了这部著作里详尽描述过的那些东西,因此再来读这部著作便觉得身临其境,每行文字都让我眼前幻化出那座博物馆里的一切。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的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工业革命这四个字背后的东西:人类的上升与人性的堕落,财富的创造与心灵的毁灭,都在同时发生。不知为什么,那一刻我感到那片从小就熟悉热爱的红色在那座朴素的红楼里竟是那么真切,似乎红色的本色就应该是那个样的,就应该是高扬在天空中的旗帜,为人类划出一道道希望的亮色。红色必须在一定的环境衬托下才显得真实。而金钱财富强权专制背景上的红色,不过是盛筵上的红桌布,皮鞋下的红地毯,妓女的红腰带之类,仅仅供人践踏而已,永远不会成为旗帜。

但这部著作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争取权利的斗争史,它更多的是工人阶级的心灵史,是劳动阶级的文化形成史。它真实记录了英国的劳动阶级在为争取自由平等的斗争中由“暴民”到“法”民的过程。这是英国式道路的关键。英国的工人阶级(或者说劳动阶级)付出了最少的血的代价为自己找到了合法斗争的途径,通过组织工会壮大力量走上议会道路,从而避免了大规模的血腥的阶级拼杀。

这其中,大批的欧文式的知识分子是功不可没的。他们作为贵族富豪和劳动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前赴后继地鼓吹社会公正,仁爱道德,缓解阶级矛盾,提升劳动阶级的文化品位,推行社会渐变。宗教的影响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劳动阶级的文化构成。简言之,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人们固定概念中的新的工人阶级的形成:他们不是群氓,不是野蛮的暴民,而是在提升着自己品位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注意到作者在描述工人阶级文化生活时笔触是如此详尽:他们上教堂做礼拜,上主日学校唱宗教赞美诗,组织读书俱乐部等。连恩格斯在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时都特别注意到:“我经常碰到一些穿着褴褛不堪的粗布夹克的工人,他们显示出对地质学、天文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比某些有教养的德国资产者还要多。阅读最新的哲学、政治和诗歌方面最杰出的著作的几乎完全是工人,这一事实特别表明了英国无产阶级在取得独立的教育方面已经有了多么大的成就。”(转引自《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的溯源》,p403)

由此我联想到翻译劳伦斯作品时看到的那些矿工生活,在劳伦斯故居中看到的优雅的客厅,里面的钢琴,画框和沙发地毯优质家具等等。这是一个不断向上流社会看齐的上升着的阶级,他们明白自己的局限和社会分工,似乎并不在乎夺取权力,而在乎取得合理的报酬,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享受天赋的人权,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我认为在这些方面,钱乘旦所著的《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的溯源》一书有更理论化的论述,读之获益不浅。因此建议有心者将这两本书一起读更好。

于是汤普森自豪地为这个阶级的形成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工人阶级的形成不仅是经济史上,而且是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事实……这些生而自由的英国人是由潘恩传下或由卫斯理宗铸成的……他们是民众宗教信仰管束的对象,又是新政治传统的创造者。工人阶级被别人形成,同时也在形成自己。(pp211-212)

常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但如果有什么理论是生发于生命之树的,那这种理论必然是焕发着生命的绿色。汤普森这部大作就是这样的理论之作。

值得一提的是,workingclass这个词现在似乎是个很难翻译的词了。“无产阶级”这个词基本上已经在英国社会生活中消失,不仅有产者不喜欢它的阶级斗争内涵,劳动阶级也不喜欢它对自身的贬低。人们更喜欢workingclass这个词。但如果把它仅仅翻译成工人阶级,已经显得词不达意了,即便在汤普森这部1960年代的著作中,如果将这个词从头至尾翻译成“工人阶级”也难以涵盖其全部所指了。我注意到了某些地方的译文已经开始有所变化。在这部著作中当然大部分情况下它指的是工人阶级,但有时是泛指劳动阶级,包括小资产阶级,甚至包括普通的知识分子。当今的英国,很多人热衷于说:“I’m very working-class.”此话常常出自很多知识分子之口,自然有调侃意味,但事实上靠工薪生活的人哪个不应该算是working class的一员呢?真正的“资产阶级”似乎越来越少,而working class 们越来越“有产”起来。可能这就是号称workingclass的人越来越多的原因。当我写这篇书评时,我不仅感到了我与传统的working class的血缘联系,还感到我就是现今的working class.[《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4/236788.html

更多阅读

刘和刚《马背上的思念》歌词,视频 父亲 刘和刚 简谱歌词

《马背上的思念》草原的风,吹来遥远的牧歌,我望着你的方向,依然那么执着。浩瀚的夜空星光在闪烁,就像你的眼,多情望着我。你化作一只飞舞的蝴蝶,在我的马背上停泊,还记得与你相约在最美的季节,让缤纷的爱情温暖无边的岁月。

读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有感 卖房子的女人 有感

长吁一气,终于将这本书读完。读这部小说,常常会把人拉近矛盾与绝望的挣扎之中,小说留给读者的,是一种莫大的虚无感和一种内在的现实性思考。《恋爱中的女人》代表了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他以非凡的热情与深度探索了有关恋爱的心理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做最好的老师摘抄

最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

声明:《刘锋读《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网友你只会花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