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链接:http://v.163.com/jishi/V8O6EIU8G/index.html
“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讲台下坐着的是联合国副秘书长、丹麦王储妃、赞比亚商业部长、中国的外交官员……
弗雷泽背后的两块大屏幕上,是一个用着同样激动的语气说话的中国面孔,他叫王振祥,湖北一家自考学院(弘博软件教育学院)的招生老师。荧幕上,他正在向来参加“招生会讲座”的家长慷慨陈词:“读书,是我们当今社会的最好出路。至少在中国,这肯定是的。”其实他心里完全清楚,这些话只是用来骗骗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
王振祥不知道自己的声音和影像会在纽约的联合国大会会场出现。把他的面孔以及中国大学教育这个问题扔到联合国大会桌子上的,是一部叫《出路》的纪录片。
《出路》和另七部纪录长片以及80部纪录短片探讨着同一个主题:“为什么贫穷”。
贫富不均对社会有什么影响?穷人真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INTERNATIONAL 所推动的《为什么贫穷?》(WhyPoverty?)跨媒体计划,参与协同制作工作,与全球同步播出一系列探讨21世纪贫穷问题的纪录片。
《为什么贫穷?》是由总部位于丹麦的国际非营利组织STEPSINTERNATIONAL推动的非商业计划。Steps曾在2007年推动过《为什么要民主?》(WhyDemocracy?)。而《为什么贫穷?》即以此为基础,希望用影片刺激大众讨论贫穷问题;计划共同发起人还有英国广播公司(BBC)和丹麦广播公司(DR),这两家电视台也是本计划的主要合作伙伴和推动者。
这计划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录片导演,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本系列纪录片于2012年11月起全球播放,台湾PTS与英国BBC、美国PBS、日本NHK、香港RTHK等在内的70余家电视台均加入联合播出,估计观众总数超过5 亿人。
第1集 Poor Us: An Animated History of Poverty / 当我们穷在一起:动画贫穷史
第2集 Welcome to the World / 人之初 性本穷
第3集 Park Avenue: Money, Power and the American Dream /有钱有庇护:金钱、权力和美国梦
第4集 Land Rush / 耕者无其田
第5集 Give Us the Money / 摇滚救贫穷
第6集 Stealing Africa / 生财有“盗”
第7集 Solar Mamas / 太阳能妈妈
第8集 Education, Education / 出路
这是2012年底在全球最受关注的纪录片,在全球180个国家播出,收视人群超5亿。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导演们,以“为什么贫穷”为共同题目,拍摄了每集一小时共八集的纪录片,让世界共同思考贫穷问题,探讨全球10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尤其是探讨中国读书致贫的第八集最值得关注。
中国篇简介:
最后一集为中国篇,是由中国纪录片导演陈为军拍摄完成。该片在一个定点上用三条主线讲述中国的教育。
这个定点被设于武汉;在片中,第一条主线是王振祥,他是一所培训学校的老师,这所学校相当于国外的野鸡学校,主要通过农村通讯的落后、信息的不发达来骗取家长的信任,从而达到招生敛财的目的。他虽是一所野鸡培训学校的讲师,但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最有发言权,也最能道出真实的中国教育,他真实而毫不避讳地讲出了教育培训行业的阴暗,而且通过他,也映射了中国正规高等院校敛财的本质,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独立院校和大专学校。
第二条主线是王盼,她是千万农村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考试的料,农村师资的匮乏和教育设施的落后注定了她低分的命运,她也像大部分贫困学生一样注定了没有机会进入顶级院校,成了一名教育产业的牺牲品。但她也是一个幸运者,即使可怜的成绩,她依然能得到父母的支持,有学可上。在农村,很多学生如果学习成绩不是非常突出,换来的大多数是辍学的命运。第三条主线是万超,他是一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屡屡碰壁让他毫无悬念地加入了蚁族部落,成了千百万蚁族中的一名新成员。他读的是一所独立院校,这类学校多是重点院校的衍生品,突出特点是学费贵,学生也多是成绩中等、家庭条件中等的中等生。对于没有特点和特长的他来说,不被社会器重注定了是一种必然。本想通过高昂的学费换来一纸有用的本科文凭,毕业后才发现,这一纸文凭一文不值,毕业后一月不到两千的收入与一年将近两万的在校支出严重不成比例,这是个人的失败,还是教育体制的悲哀?只有世界知道。结尾陈述:
该片通过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的王盼、高等教育结束后的万超和教育行业从业者的王振祥这三个人来讲述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父母将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用高昂的学费将子女送入大学,希望子女能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才发现子女的悲惨命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因学致贫,使全家的命运一起变的更加悲惨。该片是以高考结束后父母迎接子女的场面开场,反映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值;片子的结尾以三个结局来结束。王盼依然是幸运儿,她在交学费之前遇见了那所培训学校的倒闭,只损失了一百元的注册费,最后上了一所大专。学校倒闭后王振祥改行,但结尾的重点不是他,而是那所学校。那所学校倒闭后,其负责人又开了一家更赚钱的学校。第三条主线的主人公万超依然没有找到工作。如此种种,是个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现实?我想,这是中国特色的现实。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