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艺术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是儒家经典之一。我们还学过的篇目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背诵篇目)《鱼我所欲也》。
三、重点字词梳理
1、天时:指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2、地利:地理的优势。
3、人和: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4、城:内城。郭:外城。
5、环:包围。
6、池:护城河。
7、兵革: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用皮革制成的盔甲。
8、委而去之:弃城逃跑。委,放弃。去,离开。
9、域,限制。封疆,疆界,边境。
10、至,极点。
11、畔,同“叛”,背叛。
四、重点语句翻译
原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限制人民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五、全文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时比不上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比不上人心的团结。
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 时的战机,然而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铠甲也不是不坚利,粮食不是不多,(可是敌人一来却)弃城而逃,这便是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所以说,限制百姓定居某一区域,不靠边境的界限,巩固国防不靠山川的险阻,在天下树立威望不靠武器装备的精良。得到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掉仁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让天下人都归顺他的人,去攻打那连亲属都背叛他的人(必然所向无敌),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