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的英文原意是什么?
唯心主义英文对应的是“idealism”,我认为,从哲学范围内直译“理念主义”比较符合原意,最起码译为“唯理主义”,而不是什么“唯心主义”。
我觉得这个“唯”字特别不好,唯在这里是只有、只能的意思,唯的排他性很强,兼容性很差,什么东西如果有了它,其正确性和历史寿命都要大打折扣。
“心”字也不怎么样,ideal有很多含义,如“理想、思想、观念、理想的事物或人、典范、假想中的事物、最终目标(尤指高尚的目标)”等等,为什么偏偏译成“心”呢,不是因为它简单的就一个发音,而可能是因为中国明朝的王守仁说过这样的话:“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这样看来给王守仁戴个唯心主义者的帽子也亏不了他,但他和国外ideal哲学家的理念还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还差别明显,把他们通通归入一类是不准确的。
对于王守仁先生我也有这样的评判,他是一个伟大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姑且用这个称呼),他的思想体系中,正确的东西、深刻的东西据多,他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说法要放到他的思想体系里去理解,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摘章索句。有些人(特别是近代)为批驳某人或某观点,往往有意采用此方法,歪曲原意,误导别人,我在上高中时就成了一个受蒙蔽者。
下面摘一段网上的文章,是对所谓石头绊人(见“我曾经认为自己是唯物主义者”)的很好的反驳。
“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贝克莱哲学最重要的命题。在以前,不少人常从其命题中推出如此的结论:如果我不在书房里,这张桌子将不翼而飞;如果我闭上眼睛,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如果贝克莱不曾出世,整个世界原本是没有的等等。
但我觉得,贝克莱并非是此意。他的命题是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的。贝克莱这样解释这命题:我说我写字用的桌子存在,这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假若我走出书房以后还说它存在,这个意思就是说,假若我在书房里,我原可以感知它。
所以我说“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翻译的不好,而且这些文人是故意 这样翻译的,他们在翻译前就已经认定唯心主义是不正确的,是要批判的,为使自己的论述“看”上去都合情合理,故意把“idealism”打扮成白脸曹操,对这种做法我很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文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点像郭沫若,郭沫若何许人也?他的后半生也就算个御用文人!
不光是翻译有问题,就是我们的祖传宝贝也被一些人扭曲了。比如“形而上学”,“得意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