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深处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部队 最后的骑兵歌曲

2008年初秋驱车700多公里从草原赶回北京的那个夜晚,我在经常访问的某中文搜索引擎上敲打了一系列关键词后出现下面结果:抱歉,没有找到与“草原迷路暴雨夜晚骑兵军马场越野车狼群”相关的网页。XX建议您: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去掉可能不必要的字词等。翻来覆去想了几遍,这些词汇每个都是2008年8月30日至31日的关键词----真的哪个字词都不能去掉。一•2008年8月30日星期六7:00小雨。起床,因五环内单双号限制,29日晚来昌平禅村投宿;7:45禅村早餐后出发沿110国道延庆方向,约40分钟后进入京张高速;9:30左右进入张(北)石(家庄)高速,中雨10:20张北县城北部,约2公里后左拐进入G207。11:15经过三号地收费站,进入内蒙古境内的太仆寺旗,穿过宝昌镇12:10哈毕日嘎收费站 人午餐/车加油,中雨13:50桑根达来收费站,开始进入浑善达克沙地区域,道路两侧沙丘基本绿化完毕。14:45灰腾梁收费站,走出浑善达克沙地,秋高马肥的草原景观尽收眼底。15:30锡林浩特收费站,667公里阵雨从北京到锡林浩特没有一段堵车,207国道上车辆很少。由于途中多次停车拍风景,多花了些时间。进了锡林浩特市区,在小雨点洗车行洗车,问路,直奔45公里外的M牧场(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32团)。17:45M牧场路口闻寻路边牧民和商店店主,无人知道骑兵部队驻地。驱车至路口南向3公里牧场场部,司法所某值班干部热情绘制地图给我(后来发现此图有些误差,但是我还是要感谢这个热心的司法干部,如果您能看到这篇文章的话真是太好了)。问还有多远,得到的回答是:不太远。17:55M牧场场部出发,雨量渐大。经过路口后向北,进入砂石路,直奔M牧场4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区,司法所值班干部告诉我骑兵部队正在4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区的深处的军马场驻训。18:30砂石路行驶约20公里后看到4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区入口,按照手绘地图所示从保护区入口沿土路向西北方向行驶,云层低垂,雨量渐大,远方的视野开始模糊。18:50左右天色渐暗,行驶约15公里后未见任何建筑和车辆,雨雾中只有一片茫茫草海隐约可见。未见任何岔路,感觉可能走过了,或者方向不对。折返43万亩草原生态保护区入口,用力敲开草场工人小屋,回答说不是向西北,而是先向南然后向西方向,翻过两个高岗就能看见军马场红色屋顶。问距离多远,像这里的朋友永远回答的那样:不远了。从来未曾见过的狂风和暴雨,雨伞差点被刮飞,下车问路瞬间已经浑身湿透。19:10左右雨中草原瞬时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因不知土路上积水深浅不敢快行,从沙地模式改换草地/雪原模式低速行驶,隐约看到雨中的军马场小屋和听到发动机声音警戒的跑出来瞭望的战士,以及几个军用帐篷和一杆雨中迎风飘扬的红旗……二1998年,回国探亲期间见到分别多年的初中班主任时,老师感慨地说:最近几乎每天你们这帮孩子的面容都会浮现在我的眼前,人啊,约摸过了45岁以后,就开始疯狂地怀旧,特别是经历了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的那些人……上个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离开北京等大中城市,奔赴边疆和农村。其中一批人来到了内蒙古高原,在天高地广的大草原上度过了他们最宝贵的青春岁月,有的甚至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的留给了那片神奇的土地。如今,经常给我讲起往事的、我在国家机关工作时的前辈S大姐、已经年过花甲的B哥和他的战友们对那片令他们魂牵梦绕的土地日益思念,在北京,有以他们为主体组成的讴歌大草原和牧民的合唱团,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有他们的代表回到草原,特别令他们牵挂的是锡林郭勒盟西乌旗的宝日格斯台烈士陵园,那里安葬着1972年5月5日为扑灭草原大火而牺牲的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第43团4连的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69名烈士。

今年7月,该兵团老战士为主体的合唱团赴锡林郭勒盟,与锡盟军分区的战士们联欢演出,并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回京后,S大姐和B哥给我看了他们在M牧场慰问那里的骑兵营时拍摄的骑兵们的军事训练表演照片,我和许多人一样一直以为骑兵已经在80年代消失,看了他们的照片,听了他们的描述,我对这支驻扎在茫茫草原上的中国最后的骑兵部队充满了好奇。“明年宝日格斯台陵园扫墓你当然可以跟我们去--就当是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司机,你要是着急,今年夏天你就可以自己去看骑兵部队,他们要驻训在军马场直到8月底,你可以直接去找他们”。接着就是让我期盼了7年的北京奥运会,17个兴奋无比的日子过去后,和众多国人一样陷入了短期的后奥运综合症,周五中午在办公室,偶然翻到手机里B哥发给我的那张草原照片,突然决定这个夏日最后的周末去锡林郭勒,去看看那片让大哥大姐们日夜难忘的大草原,探访探访那支充满神秘色彩的共和国最后的骑兵部队……三19:15雨中停车在军马场小院门口,几名战士和一名军官膜样的人(后来知道是郜排长)问我来干什么找谁,问清楚我来的目的后遗憾地说:驻训结束了,昨天上午他们刚刚回到市区营地。郜排长打电话给李连长,说了我来访问的事,和李连长通话后我急于趁天夜幕还没有完全落下回到锡林浩特市区,匆匆问清了路线后就开车上路了。郜排长和李连长告诉我的大体路线是沿着我来的路继续前行,5公里左右经过第X个岔路口时左转弯,看到木塔后再沿着草原生态保护区草库伦直行不久有牧民小屋,再右转主要向西南方向行驶,大约10公里后就会看到我来时经过的柏油公路。刚一离开军马场,雨突然又大了起来,越野车的雨刷自动跳到最快也几乎看不清前方路线,更糟糕的是我忘记了记录里程,不知道跑了几公里,也根本看不清是否经过了岔路口,周围是乌云下的茫茫夜色,没有任何参照物可言。前方总算有了类似岔路口,左转跑了几分钟却进了一个开着门的铁丝网,好像进入了另一个草库伦,再往前走就没有任何道路了,于是原路返回。看到一个类似岔路口后也不知道是否刚才自己左转的路口,凭着感觉向西南方向开了一阵,看到一幢塌了顶的已经废弃的土坯房和几台红色的割草机,再往前同时看到了好几条岔路通往各个方向,犹豫了一会,挑了一条感觉中是通往西南方的路继续前行,这时雨越来越大,密集的雨柱打在越野车的天窗上就像千军万马驰骋而过震耳欲聋,10多分钟后想给郜排长打来电话问问,突然发现手机已经没有信号。前方的路又模糊不清了。迷路?今晚不会出不去了吧,听B哥说草原上听说还有狼群,暴雨会不会造成山洪,该往高处开吗…没关系,毕竟是性能最好的越野车之一,油还有很多,电瓶电力充足,带来的食物虽然大部分留给了战士们,但还留下一小袋海苔饼干和两瓶水备用,毕竟还是8月份,降温也不可能到0度。草原地势平坦,不会轻易形成山洪。车门锁紧狼群也不可能轻易进来,再说回不去的话李连长和郜排长会安排人来找我,打开越野车大灯就会容易发现。于是心情恢复平静,又开始集中精力找路。然而,这次我是彻底领教了在草原上赶夜路的艰难,不久就彻底失去了方向感,越野车可能像一叶孤舟漂浮在无边的茫茫草原。这时突然手机铃声大作(手机用蓝牙连接车载电话)---不知不觉又进入了有信号的区域,李连长说:到哪了?我说:不知道是哪里,我可能迷路了!那么你回去吧,李连长说,慢慢走别急你能沿着原路走回去,郜排长他们在等你。我心想,我能找到原路吗,我现在可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半个多小时东拐西拐跌跌撞撞后,雨小了,隐约感觉自己走的应该是通往军马场的小路,于是加快了速度,翻过了一个缓坡后车灯照到的天尽头隐约看到了旗杆,几分钟后我在那面暴雨后仍然迎风飘扬的红旗下停了车。这时,暴雨过后的西边天际瞬间突然闪出一抹最后的晚霞,是的,真的是传说中的血色,一霎那,感动、疲劳和困倦一同向我袭来。那天晚上,是战士们结束驻训后的第一天,也是欢迎G排长到马场正式赴任的第一次聚餐,坐在战士们用主要自己种植的菜蔬烹饪的饭菜前,连队自备柴油发电机暗弱的灯光下,我端起排长特意为我备下的压惊酒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本来和王军医同居一室的郜排长睡到了隔壁战士宿舍,把他的床铺让给我。早上起来,草原上的早霞很美。昨夜令人恐惧的狂风暴雨好像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清晨5点就有战士起来放马。

营房门口发现了似乎狼的足迹,昨晚有老乡来说,他家的羊最近被狼叼走了两只。

军马要在夏季牧场放牧到10月中旬,然后回市区营地军马所。明年春天返青后再回到草原来。

四这支充满神奇色彩的特殊部队,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取消骑兵兵种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象征性保留的营级建制的两个骑兵营中的一个,人们称他们是“共和国最后的骑兵”。有关资料记载,内蒙古军区骑兵第X营是一只具有光荣历史的骑兵部队,前身可以追溯到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战功赫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骑兵第X师,曾参加过辽沈战役、辽西剿匪、青藏剿匪等战斗。解放后,部队曾驻防在呼伦贝尔的海拉尔市,现驻扎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附近。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部队建设的需要,这只部队先后进行过几次调整缩编,由骑兵师缩编为骑兵团,又从骑兵团缩编成骑兵营,目前这支共和国最后的骑兵部队在内蒙古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骑兵连李连长介绍,骑兵营的主要任务是支边作战、抢险救灾、反恐、应急突发事件以及影视剧的拍摄和参加重大庆典活动等。内蒙古地区地形非常 复杂,虽然以草原为主,但是广泛分布着丘陵、森林和沙地;同时气候条件也非常复杂,特别是相对比较湿润的锡林郭勒地区草原上偶有暴雪导致的雪灾发生,由于道路积雪深厚车辆无法通行,强降雪导致直升飞机不具备飞行条件,只有骑兵出动才能及时向灾民提供必要的救援。

事实上,无论我们人类的科技如何发达,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的力量仍然是如此的渺小。四川大地震时,受天气条件和道路坍塌限制,海陆空救援队伍早期无法迅速大规模开进震中心实施救援,正是善于在各种地形各种气候条件下辎重穿越的骑兵大显身手的地方,然而...若干年前,当成都军区最终决定解散骑兵部队时,曾经有位老军官为此扼腕痛惜。

还有某位军事专家说过:战争发展到一个很高端的时候,骑兵等传统的手段有时反而又变得非常有威力了。

内蒙古草原深处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部队 最后的骑兵歌曲
战马是最具有灵性的生灵之一,战马给人一种精神,一种勇往直前、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任劳任怨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任何现代化装备所不具有的。

请记住,在首都北京以北700公里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深处,几百匹威风凛凛的蒙古战马和他们的主人共同构成了一支共和国最后的、也必将是永远的骑兵部队,他们在刻苦地磨炼本领,默默地发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往无前的光荣传统,为了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社会无私地奉献着……五8月31日星期日军马场--锡林浩特市内9:00告别夏季牧场留守班的战士们,告别郜排长和王军医,沿着前一天晚上曾经迷失方向的道路,没有了狂风暴雨,没有了夜幕,艳阳天下所有的远近参照物一览无余,一路顺利返回锡林浩特市区,在那里,李连长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蒙族风味午餐在等着我。

今年雨大,草原上草长得很好。

再见了,明年夏天我还会回来看你们......六2008年9月6日,今夜,我在首都北京温馨的家中收看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直播,偶尔到阳台上眺望一下几公里以外鸟巢上方绚丽的焰火......而此时此刻,在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5度左右的锡林郭勒大草原,李连长正在带领他那些骑兵兄弟们,在交通要道和重点目标执勤巡逻维护治安,保护这场举世瞩目的盛典的圆满举办;而在那个主要依靠一台收音机了解外部世界的夏季牧场(部队为牧场留守战士们配备了一台电视机和简易地面接收设备,但由于需要开动那台小型柴油发电机发电,郜排长他们为了节省轻易不看电视),战士们是在收听残奥会开幕式直播,还是在整理马鞍准备第二天的放牧,王军医是否正在给战马治疗?围栏里那些坚忍不拔、永远任劳任怨的蒙古战马们,应该是在哨兵的呵护下进入梦乡了吧。推开窗户,我长时间地凝望北方遥远夜空里的满天群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38653.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 耶路撒冷王 麻风病

看完《岛》这本书再看看中国这个地方,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注太漠然了。原文地址: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作者:三月鹰飞核心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后,曾尝试着回过家。但家人的冷漠和社会的歧视又迫使他们无助孤单的生活着。两年

内蒙古草原行--深情款款的马奶酒 内蒙古草原作文

穿行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公路上,开阔的视野,让人对车速的反映迟钝了,100多公里的时速感觉像是80公里。壮美的景色让人目不暇接,顿感词汇贫乏,只剩下“太美了!”的赞叹。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族发祥地之一,又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走向中原、

声明:《内蒙古草原深处探访中国最后的骑兵部队 最后的骑兵歌曲》为网友樱花味女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