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身后的背影之一 ——孙嘉诚
夜以继日的看完了《雍正王朝》,没有将它作为历史剧,所以也没有太多的希求,留下了几个背影,聊以回味。
孙嘉诚,其貌不扬,甚至有碍观瞻,但铁骨铮铮。一句“臣,愿往!”,让他成为《雍正王朝》中硕果不多的让我敬佩的知识分子形象。孙的出场,作为户部主事因为揭露铸造新币的弊端和本部堂管从大堂厮打到金銮宝殿,并为此事当面怒斥总理王大臣胤祀,其胆何其正!(雍正当面免职实则暗中赏识,端直从六品户部主事提为三品都察院御史)俗语有云“千里做官为吃穿”,孙嘉诚却说“给我一个县,三年之内不能大治,孙某愿挂冠归隐让贤”,“孙某身为京官,若论资排辈,相安无事,到老也能混个正三品”,但他没这样选择,当年羹尧大捷归来不尊礼制,目无君上时,众人皆追捧年公,或敢怒而不敢言,孙公愤然而起,怒斥年羹尧乃古往今来第一大奸臣,因此京城久旱不雨。于是,雍正让这个“大大”的忠臣去烈日下求雨时,我心目中的孙公嘉诚诞生了,横着脖子,昂着头,掷地有声“臣,愿往!”。其心何其“忠”。
还有另一个忠臣,田文静。田说他只有两头,上不负皇恩,下无愧百姓。因此为推行雍正新政,身先士卒,形容为之消瘦,但得罪河南全省,致使同僚不睦,全省生员乡试罢考,朝野上下 争相弹劾,恨不杀之而后快。后得雍正力保才得以保全。
同样是忠臣,田文静的忠是“忠君侍主”,忠于皇帝一人,至多是一个忠实的政策执行者,所谓的“奴才”(无贬义)而已;而孙嘉诚则是忠君之事而不忠君之人,他的忠是忠于国家利益、忠于苍生黎民,也正是为此,他有思想、能承担。所以田文静的斗争对象无非是那些文人士绅,而孙嘉诚面对的却是包括雍正、亲王、大将军、尚书一干人等,无论是谁,只要事情关乎国家利益、百姓民生,他都要斗上一斗。
嘉哉,斯人!诚哉,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