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人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从弟李蔡,亦为郎,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遗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不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后,汉以马邑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是时单于觉之,去,汉军皆无功。其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于是至汉。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顷之,家居数岁。广家与故颖阴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徒右北平死,于是天子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 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复力战,而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
是时广军几没,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军,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宁,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广数自请行,天子以为老,弗许;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是岁,元狩四年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А1似渲沂敌某闲庞谑看蠓蛞病Q柙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背景简介
匈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北方的草原和沙漠地区。照《史记?匈奴列传》的说法,《诗经?采薇》中提到的严狁,就是匈奴的前身。秦汉之际,匈奴族进入奴隶社会,逐渐强大起来。冒顿单于执政时,四面用兵,一连击灭东胡,月氏,楼烦等国家或部落,统一了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匈奴族于是强极一时。
西汉王朝自立国以后,就一直受到匈奴的侵犯。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三十万攻伐匈奴,结果大败,刘邦本人也差点被匈奴俘获。此后,惠帝,文帝,景帝,对匈奴均采取妥协政策,以赠送大量财物换”呔嘲材。然而匈奴并不餍足,依然不断侵扰汉地,掳掠百姓。
汉武帝时,由于采取一系列集权措施,国势空前强大。于是对匈奴发动打击。经过近五十年的大小战争,尤其是经过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的三次大战,汉朝终于击败匈奴,扫除了边境威胁。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涌现出一批的军事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程不识,赵充国等,飞将军李广也是其中杰出的一员。
李广一生基本上与抗击匈奴的战争相始终。他身经大小七十余战,出入沙场,战功卓著。其威名远播,使匈奴闻而丧胆。司马迁之所以为李广作传,首先就是看到了他在抗击匈奴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李广一生战功卓著而遭际坎坷,非但未得封侯,反而被迫自杀。这与司马迁一心报效朝廷但却蒙冤下狱被处以宫刑的遭遇十分类似。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作者所以写这篇传记,这或许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内容评述
这篇人物传记,围绕抗击匈奴,记叙了西汉名将李广一生的战斗业绩。“数奇”两字,是遗篇的眼目;“力战”与“善射”。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原文较长,课本已略作删节。节选的课文可大致分为九部分。
开头至“皆以力战为名”为第一部分。介绍李广的籍贯,家世以及他善射,好力战,凭军工从小卒升至太守。功高赏薄。公孙昆邪之语为其不幸结局伏笔。
自“匈奴大入上郡”至“故弗从”为第二部分。写上郡遭遇战。表现李广性喜涉险,临危不乱。凭着过人的胆略和射技,化险为夷,安然返回。
自“久居之”至“谨于文法”为第三部分。插叙李广治军简易,无部伍行阵,部下士卒佚乐,却愿为之效命。写法上以程不识作对比,皆宾见主。
自“后,汉以马邑城诱于单于”至“赎为庶人”为第四部分。写雁门出击战。以李广被俘自谋脱险,表现他的机智勇敢。
自“顷之,家居数岁”至“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为第五部分。写李广平日之闲事,表现他轻财产、爱士卒、嗜好射箭,负能而使性等个性。
自“居顷之,石建卒”至广军功自知,无赏“为第六部分。写右北平之战。突出李广之沉着镇定,奋勇无比。“士皆无人色”与“广意气自如”,对比鲜明。
自“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至“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为第七部分。以李蔡之才能、公爵,反衬李广始终不得封侯的遭际。李广与王朔谈论此事时,连发三问,表示了胸中对此的愤愤不平。
自“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至“当死,赎为庶人”为第八部分。写李广生平最后一次出击匈奴。因卫青偏心,李广终于未得一当单于,以畅生平之志。反而因迷路日受责,愤极自刎,结束了他的一生。
自“太史公曰”至最后为第九部分,是作者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誉。《史记》中的人物传记,文末大都有作者的评议,这是通例。
李广是西汉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他一生戎马倥偬,立下了辉煌的功勋。这篇传记,记叙了李广不平凡的一生。作者以具体生动的事例,错综灵活的笔法,描述了李广射击盖世,骁勇善战,沉着镇定,临危不乱的军事才能,塑造了“飞将军”的鲜明形象同时,作者也写出了李广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厚道的品性,使这一形象显得更加丰满,光彩照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篇传记中,作者还着重记叙了李广的坎坷遭遇,记叙了他虽然战功赫赫,但屡屡蒙受委屈竟至自刎身亡的不幸结局,指责了最高统治者赏罚不公,刻薄寡恩,揭示出造成李广一生悲剧的根本原因。整篇文章,自始至终,浸润这作者的感情,表现出了作者对李广才略、人品的钦佩赞颂和对李广遭遇的同情惋惜。
艺术赏析
一、围绕写作意图选择材料
李广戎马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可选择的战例很多,而作者为何挑选“上郡遭战”等四个战例呢?
如前所述,反映李广英勇善战,胆艺过人与劳而无功、屡遭委屈的不幸遭遇,是司马迁写这篇传记的主要意图,他所以选择这四个战例,正是为了贯彻自己的写作意图。这里略作析述如下:
1.上郡遭遇战。李广身率百余骑,猝然与数千敌兵遭遇,众寡悬殊,危险万分。但他临危不惧,沉着应变,凭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惊人的胆略,巧布疑云,扰乱敌人的判断,终于化险为夷,安然返回兵营。
2.雁门出击战。李广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而且身负伤病,可说已无生还希望。但他却机智的装死,瞧准机会夺马逃跑,并以惊人的射技,射杀追兵,而从虎口脱险。可是,回来却被汉廷判死罪,以钱抵赎,才免一死。
3.右北平之战。李广所部被十倍于己的敌人包围,吏士震恐,面无人色。李广沉着镇定,命大儿子李敢冒死冲击敌营以安稳军心。继而又身先士卒,奋勇死战,一直坚持到援军前来。然而,回来后,又未得到丝毫封赏。
4.从卫青击匈奴一战。此时,;李广已年过花甲,但英气不减,一再请战,愿与单于一决生死,以酬生平之志。而卫青为了给亲信公孙敖以立功机会,故意将李广军并入右将军部,致使;李广迷路受责,愤极自杀。
1、2、3三个战例,李广都是在寡不敌众、险象环生的不利情况下,凭借智勇转危为安的,这就充分表现出了他胆略非凡而有英武过人。2、3、4三个战例,又都反映出以抗击匈奴为毕生志愿、且立下累累战功的李广,非但未受到应有的嘉奖和封赏,相反屡受罪责,乃至被迫自杀的不幸遭遇。因此,选用这四个战例,不仅有力的凸现了李广其人其事不同寻常的两个方面,而且还强烈的显示出了他的才能、功绩与遭遇、结局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反差。
明代陈仁锡说,司马迁凡是写一篇人物传记,“必有一主宰。如《李广转》以‘不遇时’三字为主”。司马迁正是抓住李广一生屡立奇功而又屡遭委屈的突出矛盾,来选择、组织材料。以这些有典型意义的战例,从不同侧面刻画李广的杰出才干与他的不幸遭遇,表露自己对李广的衷心钦佩和深厚同情。同时,作者还借此矛盾,对朝廷赏罚不公、刻簿寡恩表示了他的非议和批评。
二、用富于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
抓住富于特征的人物细节刻画人物性格,是《史记》人物传记所共有的一大长处。《李将军列传》也不例外。
_sina_#8221_word__热缱髡咝蠢罟闵粕洹R环矫妫“广家世世受射”,“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作概括的叙述介绍,另一方面,又抓住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视之石也。”以石为虎,引弓而发矢,竟然“中石没簇”,显示了他臂力强劲非凡。用这样独特的细节来写他的善射,使人对次过目而不忘,印象极为深刻。唐人卢纶写诗赞到:“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尽在石棱中。”(《和张仆射塞下曲》第二首)
又如李广爱好射箭。“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专以射为戏,竟死。”如果没有“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这一细节,“专以射为戏”的叙述就显的空泛,而有了这一富于特征的细节,“专以射为戏”就显的具体可感。而且,李广“画地”不画其他而专画“军阵”,又十分符合他的将军身份和长期从戎的生活经历,这样的细节,是李广所特有的,作者正是以这样“特有”的细节,写出了李广独特的个性。
三、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
_sina_#8221_word__疚亩啻υ擞昧硕员仁址ɡ春嫱欣罟愕男蜗螅拐庖蝗宋镌谟氡鹑说谋冉现邢允境龆捞氐姆绮伞
一是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匈奴射雕者射技非常高明,他们虽仅三人,但与中贵人及所率数十骑兵交战,“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但李广出马后,不让别人援手,只身与三人对射,结果,“杀其二人,生得一人”。真是强中还有强中手。作者以射雕者这样的射箭强手与李广比较,使他们的惊人射技在李广面前相形见绌,就非常有利的突出了李广神射,天下罕见其匹。
二是与程不识的对比。程不识与李广俱为武帝时抗击匈奴的名将,私交也很不错,但治军风格迥然不同。程不识带兵,法度谨严,“正部取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至军簿至明”。而李广治兵却极简易,不讲部行伍阵,“省约文书事”,甚至“不击刁斗以自卫”。然而,由于他待部下宽厚,甚得士卒拥护,士卒“咸乐为之死。”李广振臂一呼,士卒无不奋勇向前,加上他胆略过人,所以尽管治军不讲法度,匈奴却对他依然深怀畏惧。通过对比,作者描绘了程、李二人的带兵作风。而李广治军之简易随便,在与程不识之严谨认真的比较中显得更为独特、富于个性。妙处还在于,他这样违反常规带兵,居然也“未尝遇害”,这就更加显示出了他的胆略和才气超人,反映出了匈奴对他的畏惧之深。
三是同部下吏士的对比。右北平之战,李广所部被匈奴左贤王率四万骑兵包围,“汉兵死者过半”,而且箭矢也快用完。这时,“吏士皆无色”,而李广却“意气自如”。通过对比,益发突现了李广临危不惧的英雄虎胆。
四是与李蔡的对比。李蔡论才能“在中下”,论名声则“出广甚远”,然而官运亨通,平步青云,身为列侯,“位至三公”。李广智勇、才略、军功、威望,无一不强过李蔡,却始终“赏不行”、“无赏”,“官不过九氰”,身不得封侯。作者以李蔡为镜,映照出了李广所受待遇之不公不平。而且还以这鲜明的对比,指责了朝廷赏罚不明,刻薄寡恩,致使英雄抱恨,揭示了李广所以含愤自杀的根本原因。
除以上三方面外,文 章记叙笔法的错综多变、灵活洒脱也应注意。作者围绕文章主旨,时或概括的叙述,时或具体的描绘,时或正面塑造刻画,时或侧面陪衬烘托;在以上四个战例为主的同时,常穿插李广生平的一些闲逸小事;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又不时略加感慨或评论。
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他的先祖名李信,秦朝时做过将军,就是追获燕太子丹的那位将军。他们老家在槐里,后迁徙到成纪。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李广的堂弟李蔡,也作了郎官,他们都是武骑常侍,俸禄八百石。李广曾经随从皇帝出行,有冲锋陷阵抵御敌寇和与猛兽搏斗的事,因而文帝说:“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到孝景帝初登位,李广任陇西都尉,后调为骑郎将。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但因梁王授下授给他将军印,还师后,没有给予封赏。调为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典属国公孙昆邪哭着对皇帝说:“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他自伏本领高查强,屡次与敌虏肉搏,恐怕会失去世他。”于是调他为上郡太守。后来转任边郡太守,曾为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都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天子派亲近的宦官跟随李广整训士兵,抗击匈奴。一次,这位宦官带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与他们交战。那三个人转身射箭,伤了宦官,那几十名骑兵也被射杀将尽。宦官跑到李广跟前,李广说:“这一定是射雕的人。”李广于是带一百名骑兵,急追这三个人。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行走,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骑兵散开,从左右两面包抄,并亲自射击那三人,结果射死二人,活捉一人,果然是匈奴射雕的人。待捆绑好俘虏上马,望见匈奴有数干骑兵。他们看见李广,以为是诱敌的骑兵,都吃一惊,上山布阵。李广的一百骑兵也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又下令说:“都下马解鞍!”他的骑兵说:“敌人多而且离得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李广说:“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现在都解鞍就表示不走,可以使敌人更加坚持认为我们是来诱敌的错误判断。”于是匈奴骑兵就没敢袭击。有个骑白马的匈奴将军出阵监护他的兵卒,李广上马与十几名骑兵奔驰前去射杀了这个匈奴白马将军,然后又返回到他的骑兵中间,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天亮,李广回到大军驻地。大军不知李广在哪里,所以没有派兵去接应。
过了很久,孝景帝死,武帝即位。左右大臣认为李广是名将,于是将他从上郡太守调为未央宫卫尉,而程不识也调为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从前与李广都当边郡太守,屯兵驻防。出击匈奴时,李广的部队没有严密的编组和队列阵势,只选择有水草的地带驻扎,在宿地,人人可以自便,夜晚不打更巡夜,幕府公文簿册很简单,不过也派哨兵远出侦察,部队从未遇到危险。程不识就要求严格部队编组和扎营布阵,晚上打更巡夜,士吏办理公文表格必须清楚明细,全军不得休息,这样也未曾遇到危险。程不识说:“李广治军非常简单省事,然而敌人如突然袭击他,他就无法阻挡了;可是他的土卒也很安逸痛快,都乐意为他去死。我抬军虽然繁忙,但敌人也不能侵犯我。”这时汉朝边郡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然而匈奴怕李广的谋略,士卒也大多乐于跟随李广而以跟随程不识为苦。程不识在孝景帝时因为几次直谏调任太中大夫,他为人清廉,认真执行朝廷的法令条文。
后来汉朝用马邑城引诱单于,派大军埋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里,而由李广担任骁骑将军,受护军将军统领。这时单于发觉了这个策略,就撤走,汉军都没有立功。过了四年,李广从王尉调为将军,出兵雁门攻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部队,活捉了李广。单于一向听说李广贤能,下令说;“一定把李广活着送来!”李广当时受伤生病,匈奴骑兵就把李广放在两马之间的网兜里躺着。走了十几里,李广装死,瞥见旁边有一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跃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推下匈奴少年,夺下他的弓,鞭马向南奔驰几十里,又遇到他残余的部队,便领着进入关塞。匈奴派了几百骑兵追捕他,李广一边跑一边取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所以得以逃脱。于是回到京师,汉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折损伤亡人马多,又被匈奴活捉,依法当斩,经纳粟赎罪,成为平民。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居住了几年,李广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有一天夜间他带一名骑从出去,与人在乡下饮酒,回来走到霸陵驿亭,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广通行。李广的骑从说:“这是前任李将军。”亭尉说:“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便让李广住在亭下。过了不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打败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李广就请霸陵尉同去,到军中就斩了他。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李广所在的郡,听说有虎,他常自己去射。他在右北平射虎,虎曾跳起来抓伤过他,李广也终于把虎射死。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比赛箭射的远近,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因此,他带兵出击多次被围困受辱,射猛虎也被虎扑伤。
过了不久,石建死,于是皇上召令李广代替石建作郎中令。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许多将领杀敌斩首的数目符合朝廷奖励的规定,因功封侯,而李广的部队没有功劳。
过两年,李广作郎中令带领四千名骑兵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带领一万名骑兵和李广一同去,各行一路。走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带领四万名骑兵包围李广。李广的军士都恐慌,李广就派他的儿子李敢向敌人驰去。李敢独自带领几十名骑兵冲去,一直穿过匈奴骑兵的包围圈,抄过敌人的左右两翼再回来,他向李广报告说:“敌人很容易对付啊!”这样军心才安定下来。接着李广布成圆形阵势,所有的人都面向外,匈奴猛烈攻击,箭如雨下,汉兵死亡过半,汉军的箭将要用尽。李广就命令士兵拉满弓不发箭,李广亲自用大黄强弩射敌人的裨将,射杀数人,敌人攻势逐渐减弱。这时天刚黑,将吏士兵都面无人色,而李广意气自如,更加努力整顿军队。军中从此更佩服他的勇气了。第二天,再奋力作战,博望侯的军队也来到,匈奴军队就解围而去。汉军因疲劳,不能追击。
这时李广几乎全军覆没。收兵回去。按汉朝法律:博望侯行军迟缓未能在约定日期到达,判处死罪,出钱赎为平民;李广所立的军功和应得的罪罚相抵,没有封赏。
当初,李广的堂弟李蔡和李广两人都侍奉孝文帝。景帝时,李蔡积累功劳升到禄秩二千石。孝武帝时做到代国的相。元朔五年做轻车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右贤王,有功合于封赏的律条,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间,代替公孙弘做丞相。李蔡的人品在下中等,名声在李广之下很远。然而李广得不到封爵封邑,官职在九卿以下,而李蔡作了列侯,职位高至三公。李广部下一些军吏士兵也有的得到封侯。李广曾经与星象家王朔私下交谈,说:“自从汉朝出击匈奴,我没有一次不在其中,各部队一些校尉以下的人,才能不到中等,由于抗击匈奴有功而得到封侯的有几十人,我李广并不在人后,却没有尺寸之功而得到封邑,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我的骨相不该封侯吗,还是命该如此呢?”王朔说:“将军自己想想,是不是做过悔恨的事?”李广说:“我过去做陇西太守时,羌人曾经反叛,我诱降了他们,投降的有八百多人,我用?诈的方法在一天里把他们杀死了。直到现在最悔恨的只有这一件事。”王朔说:“罪祸没有比杀投降的人再大的了,这就是将军不能封侯的原因。”
此后两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大举出击匈奴。李广多次自己请求出征,天子以为李广年老,不允许;过了好久又答应了他,派他做前将军。这一年,是元狩四年。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势必不能集结赶路。因此李广就亲自请求说:“我部是前将军,现在大将军竟调开我走东路,再说我从年轻时起就和匈奴作战,今天才得到一个机会和单于直接对敌,我愿居前锋,先和单于决一死战。”大将军卫青也是密受武帝的告诫,认为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怕达不到原来的期望。而这时公孙敖新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大将军,大将军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李广当时知道这个情况,亲自向大将军表示坚决拒绝调动。大将军不听,派长史下文书给李广的幕府,说:“急速带领部队按照文书中的指示去办。”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就出发,他十分恼怒地到军部,带领士卒与右将军赵食其合军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大将军和单于接战,单于逃跑,没能得到战功而回。大军南归横渡沙漠,遇到前将军和右将军。李广见过大将军,回到军中。大将军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没有回答,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现在我自己去接受讯问。”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右将军赵食其独自被送交执法官审处,判处死罪,出钱赎罪成为平民。
……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集评
主将何得身出当敌?广独喜自负,树濒于危,不悔,其射之显由此,其数之奇由此。史公从倾倒中写出神勇,写出涕零,都由此。
叙事虚实间置,截然不差,又一创格。(清.浦起龙《古文眉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