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2009-11-1110:23:34|分类: 中成药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根据《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观古往今来医之圣贤,需明察天,地,人道,善知五运更替六气变化,病之所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要生存要适应环境,达尔文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要处理极其复杂的社会,家庭,工作,婚姻,爱情等等矛盾。一次失意,一声大笑,一声长叹,一种缠缠绵绵的相思,拍案暴怒,意外的惊吓.…..等都可以顷刻之间夺人之生命。这人的"七情"中不良的精神情志是生命的杀手,是欲养生延年者之大敌。古往今来因情志直接夺取生命者不胜枚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时时刻刻讲究心理卫生,处处修身养性,经常保持良好心境,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做到多喜,少悲,忌忧,慎思,制怒,除恐。让我们在生活中学会驾驭情志,适应生活,努力使自己成为情志的主宰者。让七情在生活中划成一道人生的七彩虹,人人都有七彩的梦,人人都拥有七彩的人生。请君且昕逍遥歌。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情志有病莫害怕,治是逍遥乐是逍遥。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值得欣喜的是,人们经过几代的研究实践找到了治疗情志疾病的灵丹妙药,这就是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之"逍遥散"。人们以此方为基础对各种情志引起的疾病加减治疗效如桴鼓。情志所能引起的各种疾病此方加减变化就能治疗这种疾病,临症有百种大变法。
人非圣贤,孰能不为生活,名利等等凡尘之事羁绊,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乎?千变万化的情志如天上之浮云飘忽不定,是欲养生延年者为之困顿。但人们利用"逍遥散",治疗各种情志引发的疾病是养生延年者之大福音,犹如风吹乌云散,人生大可再也不必为情志引起疾病而发愁,自由地不加顾忌地享受七情,不必再为它带来的疾病而苦恼。但还是要告诫大家,珍爱生命,包容万物,顺其自然,安享天年。哭中有发泄,笑中有欣慰,怒中现威严,惊中有胆识,忧中有胸怀,思中情更长。"七情"若有过?所致之疾病"逍遥散"之治后顾之忧忧也无有。万事万物都应有一定的规律,人的"七情"也应适当的挥洒,什么都要有一个度。说到健康生活,中国古代哲学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老子就讲过,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适者有寿,仁者无敌。这个精华关键就是不要过分。我们说合理膳食,就是适当的,合理的;适量运动,也是一样;心理平衡,也就是阴阳平衡。总的来说,自然界的规律,都要正反两方面,比较起来差不多。规律,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各方面都适量,适度,饮食适度,睡眠适度,情绪调节,也不要过份的波动,这样对健康更好。
人们洞察时行,十病九郁,以逍遥散钤百病,临床变化,如出奇兵,屡起沉疴,效如桴鼓。
郁证不但有多种因素所致,成为众多疾病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形成诸多疾病的重要原因,今人多发而老者尤甚,盖其脏腑之气渐衰,脑髓渐空,情感脆弱,性格异常,加之社会环境等因素,多酿忧生悲,易于形成郁证,这是郁证逐渐增多的重要因素。反过来,郁证日久,气机升降失常,不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发挥,脑神失常。
第一节 郁证的学术思想
人们在治病中,重于临证,勤于总结,其对于郁证之认识和逍遥散之变化的应用,皆源于丰富的医疗实践以及对祖国医学的深切体悟。医之圣贤,需明查天、地、人道,善知五运更替,六气变化,病之所主。
一、对郁证的认识和理论曲依据
郁证作为病名的提出较晚,见于《医学正传》,但有关郁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有明确提出。《素问》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金郁泄之,水郁鞭一对情志致郁的病机论述,《素问·举痛论》云:思则心有所存,神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篇云:人忧虑思屡即伤心。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及伤肝也。《金匮要略》亦有属于郁证的脏躁梅核气的论治,书谓:夫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若神灵所做,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诸病源候论》亦云: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指出忧思导致气机郁结之机。金元时代,开始明确地把郁证作为一种独立的病证来论述。元·朱丹溪《丹溪心法'六郁》亦将郁证作为一个专篇,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强调了气血的郁滞是导致许多疾病的重要病理变化,朱氏提出了气、血、食、火、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和治疗内容。明·王履《医经溯涸》列有《五郁论》的专篇,其云:凡病之起,多由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或因所乘而为郁.或不因所乘而本气所郁,皆郁也。明确指出,感受外邪及情志郁结司以之郁,并非五运独变,方可治郁。明代虞抟《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症"作为病名。其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及《丹溪心法》为主要依据,所属郁证是包括情志、外邪、饮食等因素所致的广义郁。其书云:或七情之抑遏,或寒热之交侵,故为九气怫郁之后,或雨湿之侵凌,或酒浆之聚,故为留饮湿郁疾。自明代以后,所论郁证虽然包括外感致郁及睛志致郁在内,但已经逐渐把情志所引起郁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如明·徐春甫《古今医统·郁正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逐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明确指出郁证的病因是七情不舒,并以深刻认识到郁久可以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孙一奎《赤水玄珠郁门·郁》说:有素泛之人,一旦事不如意,头目眩晕,精千甲短少,筋痿气急,又虚症,当先开郁顺气,其病自愈。指出了体质虚弱是郁证发病的内在因素,张介宾更加详细对郁证进行了论述,≈景岳全书·郁证》说: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昔情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将五气之郁称为因病而郁,恃情致致郁,称为因郁而病。至清·叶天士治郁,多为情志致郁,治则涉及到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嘲-通络,化瘐涤饮,益气养阴,对六郁间的关系也有论述。谓:郁则弼滞,气滞务必化热,热郁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铷分,久延血分。并且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证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综上所述,对郁证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发挥,经过几代精思博会,对郁证的发病,病机进行了精阐的论述,执简驭繁,将治疗大法,遣方用药归为一元,即一法统百法,用一方钤百病也
二、七情致郁,郁生有病,发病原因
疾病的发生,虽然是错综复杂的,但总不外乎机体本身条件和致病因素两方面。
人们认为:郁证的发生不只是外在条件,情志刺激,环境变化所致,而与脏腑之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1.素体多虚(抑郁体质)
体质是人群中个体在其成长、发育强衰老过程中形成的机能、结构、代谢上的特殊性。它决定了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及其产生病机变化的倾向性。正如《灵枢要变》曾以斧斤伐木为比喻论体质说:"木之阴阳,尚有坚脆,坚者强人,脆者皮弛,至其交节,而缺斤斧焉。夫一木中,坚脆不同,脆者则伤,况且材木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邪?夫翌之蚤花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叶萎,久阴淫雨,则薄皮多蔓者,皮溃而漉;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机伤;秋霜疾风,则阿之木根播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因此,素体抑嘲多思多序之人,在诱因作用下,更易发生郁证。鼍
2.肚腑之气虚弱
脏腑之气及正气,祖国医学很重视人之气,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气机运行无碍,卫外,病郛难以侵入,疾病无从发生。《素问·遗篇》云:正气存内,不可干。只有脏腑功能失调,其气虚衰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脏腑之气不足,功能失于正常发挥,无力舒利气血,则气机升降怪异,而使气机郁滞,诸郁丛生,即《证治汇补》所谓:由本气自郁而生病者。另一方面,脏腑之气虚衰,对外界刺激的耐受性及其相关情志的敏感性密切关系。《灵枢·本抻》云: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可见人之正气及脏腑之气不足,易使情绪不畅,抑郁成疾。正如《杂病源流犀烛》云:诸郁、脏器病也,其原本郁,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热、食、痰也。可见,机体的"脏器弱"是疾病发病的内在因素。
3情志刺激
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伤、恐、惊。其中情志,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映,一般情况下,并不致病。如清.费伯雄《医媵义》所云:夫喜、怒、忧、思、悲、伤、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乐、发而综上所述皆中节也。而且人之情志舒畅,精神愉快,性情开朗则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机能协调,正气旺盛而不病。若情志不畅,暴受惊恐,或霄怒久伤,性情抑郁,精神苦恼,皆可使脏腑所耗,即: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阴阳失血失调,气机郁滞不畅,而生郁疾。
但生活条件,社会,环境,工作场所,政治境遇对郁证的发生和发展也有非常密切关系。狭隘之人,以细末之得失而酿疾。久经不愈,重利之辈,因尺寸之进退而伤情,瞬间而遭殃。斤斤计较,得陇望蜀,夫欲壑之深,未得平时,况平复求溢。心有不足常生恚怒,何炳不生,故人必气平心和随遇而安,方可因知足而常乐,心自平常,五脏即安何病之有。气情致郁,郁生百病,善摄生者,可不慎乎。郁址之生,七情最关,非唯成人,幼稚亦然,此一点,已引起胎幼教者之重视,今经生物学家证实,动物、植物等凡是有生命者皆同此理,况人类乎。故郁证之所以致,重在七情之变,这是认识郁证的关键,知此则"思过半矣",亦所谓"纵不中亦不远"。
第二节 郁证的治疗(逍遥散)
郁证是气机郁滞所致之病,虽有气滞、血瘀、痰结、火郁、湿蕴、食积等病理产物,甚至久郁伤神的神志异常之症,而病理症结,总不离气郁二字。而肝主生发,主疏泄,能调畅气机,脾主运化,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肝脾对气机的调节功能又相须相因,故调理肝脾是治疗的大法。正如清·蒋发《神医汇编·内科郁》所论:"大凡六郁之病,皆本与肝脾两经。"清·周学海《读医随笔》亦云:"防病之气结、血凝、痰饮、腹肿、臌胀、痉厥、癫狂、积聚、痞满、眩晕、呕吐、呃逆、咳嗽、哮喘、血痹虚损、皆肝气不能所畅所致也。"清·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又云:"郁病多在中焦,中焦脾胃也,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主,四脏一有不平,中气不得其和,而先郁矣。"所以,调理肝脾失治郁之道。临床实践中,以调理肝脾为之郁大法,随证变化,统治诸郁。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系《伤寒论》之四逆散演化而来,专为治疗妇人因血虚肝郁而致诸病所设,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咳潮热,肌体赢瘦,渐成骨蒸。所以"逍遥"命名,正如王子接逍遥,说文与逍遥通,五子逍遥游注云:如阳动冰消随耗不遏其本,舟行水摇,随动不伤其内。壁之于医,消散其气郁,摇动其血郁,皆无伤乎其正气也。故前人列其于和剂之中,可知逍遥散具有疏肝解郁之意,肝郁开解,脾虚得健,血虚得养,气虚和畅,而肝郁脾虚之病证则愈,故以"逍遥"命名。
仲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_|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唯治肝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逍遥散为舒肝解郁之要方,治郁首选,盖肝为五脏之贼,其病而克伐五脏,然木郁而首犯脾土,故仲师名言相传,以示上工治未病之意。虽未言及它脏,但举一而反三其理同也,方中云苓,白术之属,皆"当先实脾"之意。论郁证而不止相传,治郁证而不知防变,见变证而不知根,皆下工之属,岂可妄言医道。
后世医家薛己《内科摘要》加丹皮、栀子,本方明日:加味逍遥散即今之丹栀逍遥散,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哺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等症。实为后世逍遥散变法的楷模。
人们经几代之经验,法沛古人,深体深悟,查今人诸脏之郁皆源于肝,而百病皆源于郁,逍遥散非唯肝郁而设,随圆变加减,以一法而治五脏,以一方而钤百病,盖知其病机所在,传变之理也。
一、逍遥散
【处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组成。
【用法】右(上)为粗末,每服两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现代剂量、制服法:
【处方】甘草(炙)15克,当归、(微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各30克。
【用法】共为散,每服6-9克,煨姜、薄荷少许,水煎汤冲服,每日三次。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解】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若情志不遂,肝木失于调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不舒,或肝郁化热,热伤阴津,或肝气横逆,乘侮脾土,以致脾失健运,或肝郁血虚疏泄不利,气血失于和调,故诸证纷生。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归、芍为养血柔肝,味苦性平,人肝胆经,能疏肝解郁而宣畅气血,以主肝木疏泄条达之性,当归甘辛苦温,入肝心脾经,能养血利血,以补肝之体,且当归又有和血调血之功,以上二药,肝之体,又和肝之用,作用并治,可敛肝气之横逆。肝郁脾虚之证,又当配伍益气健脾之品,实土白术味苦甘性温,归经脾胃,能益气补中,健脾燥湿,茯苓味甘性平,入脾胃,能健脾补中利水渗湿,二药合用,培补脾胃而祛湿,脾胃健则能运化,气血生化有源,则肝得所养共为臣药。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肺脾经,煨过之后,温胃和中;薄荷辛微凉人肺肝二经,用之少许,乃借辛散之性,以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其凉性又可清解肝郁所化之热,共为佐药。甘草色黄味甘,炙之则性温,即可助白术益气健脾补中,配伍白芍又能柔肝缓急止痛,是为使药,如此配伍,肝体,又和肝用,气血坚固,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诚为调肝理脾,开郁散结之首方。
张秉成《成方便读》即云:"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柔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得遂起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
逍遥散为调肝理脾之方,能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畅气机,为治郁首选。因肝藏血性喜条达,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具有升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机体的脏腑、经络、器官等的功能,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是一重要因素。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气的升降出入之间的平衡协调,起着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器官等活动也就正常和调,如果肝的藏血失常,则肝失其养,难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而致气机不畅,气机郁结,出现胸镬胁两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胀痛不适等病理现象,血的运行和输布代谢也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因此气机的郁结,会导致血行的障碍,形成血瘀,或为瘢积,肿块,在妇女则致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等。影响津液输布代谢,则会生痰,聚饮,或为痰阻经络,而形成痰核,或为水停而成膨胀。气机不畅,水不疏土,则会使脾不升清,运化失健,而腹胀中满,便溏,泄泻。肝气郁胆,则胆汁分泌与排泄异常,而使脾不转运,出现胁下胀满,疼痛、口苦、纳差、甚至黄疸。气机不畅,扰乱心神,不能调畅情志,则肝气郁结,心情抑郁,日久亦可化火后上刑于肺,或下扰于肾,而致五脏失和。故有"肝为五脏之贼"之说。此实与肝气疏泄,调畅气机之功相关。另外,脾主升清,居中焦,属土,是气机升降之枢纽,又为气血化生之源,故脾气健则血充源足,肝亦得养,而疏泄功能正常,反过来,肝主疏泄,不失其养,不克脾土,则脾运即健,如此则当升者升,该降者降,气机调畅,百病不生,故肝脾和调是治郁之本。逍遥散能养血调肝,脾健助运,故为治郁首选之方。
然而,郁证之候,多繁而杂,可谓:"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谓:"百病皆生于郁。"遵仲师"有是证,便用是方,""添一证,即添一药,""随症治之"之法,最讲切中病机。因郁证既成,则气机升降失常,气血、津液的输布,脏腑、经络、器官功能均可发生障碍,如是即诸证烽起,临床辨治,如苍茫之海,无人问津。
"木郁是五郁之首,气郁乃六郁之始,肝郁为诸郁之主"之说,介"疏肝解郁"以愈诸郁之法,运用逍遥散灵活化载。郁证纵有多端,或气滞,或痰结,或瘀血,或湿蕴,或食积,或郁火,而症结则气机不畅。治疗或疏肝,或散结,或养血,或健脾,或活血,总不离乎开郁解郁,郁结则气机条达,气血和调,当升者升,当降者降,当变化者则变化,随之则痰消,瘀、结散而一如其常,可谓执简驭繁,博而能约,堪称逍遥圆机活法。临证把握病机,守一法应百法,执一方而愈诸病,正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贵在得其要也。
二、郁证的因病机
郁证病因多端,病机复杂,致患繁多,"治不得要,鲜不徒劳。而其治要,必先明其机"。
1.忧思郁怒,肝气郁结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思郁虑,愤满恼怒等精神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以致肝气郁结而成气郁,此为郁之主要病机,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郁日久,影响及血,使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发生血瘀阻滞,则形成血瘀。若其血瘀久化火,则会发生肝火上炎的病变,而形成火郁。津液运行不畅,停聚于脏腑、经络,凝聚成痰,则形成痰郁。郁久耗伤阴血,则可导致肝阴不足。
2.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有所愿不遂,精神紧张,家庭不睦,境遇不幸,忧愁悲哀,后长期伏案思索,使脾气郁结,或肝血不足,失于疏泄,肝气郁结,横逆侮脾,或水不疏土,均可导致脾失健运,使脾的消磨水谷及运化水湿的作用受到影响。若脾不能消磨水谷,必致食积不消,而乘食郁。若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内停,凝为痰浊,则形成痰瘀;就郁伤脾,饮食减少,气血生化乏源,则可导致心脾两虚。另一方面,肝郁抑脾,耗伤心气,营血渐耗,心失所养,神失所藏,即所谓忧郁伤神。正所谓"悲哀忧愁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总之,郁症的病因虽多,机转亦繁,而总以肝气郁滞为病理症结。
三、郁症的诊断及预后
郁症的诊断,据其病史,性别,临床表现并不甚难。然而病情是复杂多变的,是复杂多变艘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并可以因郁转归多种疾病,所以,要真正认识把握"郁"这一病机关键,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行有效治疗,在临症时决非易举。
百病皆与郁有关,或因情志郁结而致病,或因久病而致郁,由郁则五脏失和,久郁则五脏受损,阴阳气血逆乱,虚实寒热混淆,诊既难明,治则不中,故临症诊断,必详备勿失,四诊并参,问诊为要。医家弄玄虚而废问,病家以不问为上工,此皆大谬也。岂知医之明辨,基于四诊',非越人、华佗之才,岂能望而知之,况病之始末原委,病人性情环境非其人或其亲属,皆不得而知,如以不问为神技,其非圣贤多谬,没问诊何为。世之庸医,所遗漏者甚多,皆其故炫己能,轻忽性命,自称峻快,误人深矣。故医者必以待父母妻子之心以待病人,方可无误矣。郁症既来源复杂,趋转繁多,故非详问察不可以明之。只有通过问诊,察其性情,知其境遇,经旁证亲属,得其原委是末,参与其脉证,多不难诊断。
一般较典型之郁证多发于中青年女性,近年来,随着人口之老龄化,临床中所见老年性抑郁症的发病率亦不断增长,这些患者大多数有忧虑、焦虑、悲哀、恐惧等情志内伤病史。然而,郁证决不仅见于此。近年来,由于教育倾向上存在一些偏差,家长和教师对于知识和升学率的单一性追求,儿童及中小学生负担日重,精神压力日大,郁证亦明显增多。总之,由于诸多的社会和家庭的因素,郁证的发病率几乎涉及到整个人群,有资料证明,几乎所有的动物包括禽类甚至植物的生长、疾病、死亡都与"情志郁结"有关,这一点,似乎应该引起整个人类的重视。
郁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共有是气机郁滞所引起的气郁症状,如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这是诊断郁证的重要证据。在此基础上,继发其他的郁滞,则会出现一些相应的症状,如血郁:兼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火郁:兼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痛,嘈杂吞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食郁:兼见胃脘胀满,暖气,口腻。若郁久伤神,心神不安兼见心烦心悸,悲伤欲哭,哭笑无常,以综上所述,郁证的诊断有以下几点:四诊合参,突出问诊,旁证了解,病因环境,依据主症,推断病机,他法不效,从郁而治,肇非情志,久病成郁,失荣脱精,病必转归,法当细审,医之津梁。
对于郁证的预后,经验认为郁证是情志内伤,脏气不足为主要因素,病变涉及肝、胃、脾及五脏。除病体实,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敝有"百病皆生于郁"。"气血充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朱丹溪)。经久不愈,则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如《类证治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发及血,终乃成劳。"可见郁证久而不愈,损其及血,多可形成不治之症。今言"癌症"基于情志所因极多,因气机不畅,脏腑阴阳气弱,无力御邪,加之气滞、血瘀、痰阻、淤血、搏血,即成癌症。据报道:肿瘤内科病人,在发病前有明显郁证表现者占72%,大量医学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不少癌症病人患病前曾有较长时间的情绪刺激或重大的精神打击,以致心情抑郁。所有人指出:"情绪抑郁可能是癌细胞的促活剂。"另外,抑郁表现的情绪波动,急躁易怒等精神状态,可使高血压冠心病以及诸多疾患的病情加重或恶化,甚至可导致一些病人死亡。
第三节 临床应用逍遥散一百大变法
一、历代变法应用
逍遥散的功效如前所述,历代医家各有发挥。
1.丹栀逍遥散丹栀逍遥散的原名加味逍遥散,系明·薛立斋《内科摘要》载方。即原方加丹皮、栀子各一钱,水煎服。
功用:疏肝利脾,和血调经。
主治:肝脾血虚,化火生热,或烦躁易怒,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小便涩痛等。
正如张秉成《成方便读》所云:"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然后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来,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亦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俱系辛散气升之物,而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栀亦人营分,能因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薛已用本方"治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哺热,或白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胁等。"
2.黑逍遥散黑逍遥散系《医略六本·女科指要》载方,即逍遥散加生地或熟地而成,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肝郁脾虚而血虚偏重者。
主治:肝脾血虚,临经腹痛,脉玄虚者。
本方与加味逍遥散所治不同,血虚固可生热,肝郁亦能化火。加味逍遥散之治既有肝郁,又有血虚。化火生热,所以增加了诸证。此时单用逍遥散治疗,已不是平其火热,所以加丹皮泻血中伏火,山栀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兼利水道,二药皆入营血,故治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而黑栀逍遥散加生地,治逍遥散证而有血虚较甚者,若血虚而生内热者加生地黄,血虚加熟地黄。
二、应用逍遥散之精粹
人们对逍遥散的应用,既合古义,又多新见,临床活用逍遥散,一百大变法,效果显著,体会深刻,兹简述如下:
辛芷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细辛、白芷而成。具有疏肝解郁,祛风止痛之功。适于肝郁气滞,血脉不通,或风寒湿邪阻于脉道,而头痛、鼻塞、胸腹胀痛,遇怒加重,行经腹痛等。
潘某,女,36岁,干部,门诊号1255。
患者额痛连及头痛,遇劳急躁或生气即作,头痛甚则恶心、呕吐。伴有月经后延,经前腹痛,胸腹憋胀不适,月经色暗量少,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气滞血凝而致,治以逍遥散加细辛、白芷。
【处方】柴胡12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当归15克,云苓15克,薄荷3克,白芷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四付,水煎服。
服药后月经循时而至,但色暗甚少,腹不疼,头痛消失。嘱其避风寒,慎起居,调情志,即服上方四付,以后每月月经前服药六剂,直至三月不复。
按: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有调畅血行之功,经血的来潮,血海的盈亏,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若肝失疏泄,血海空虚,或肝郁气滞,血行迟涩,则经血无源或经血凝涩而经期延后,血脉欠畅而行经腹痛,经脉不通则额痛甚或连及头角,方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活血,和辛、芷,温通经脉,肝气调畅,血脉流通即诸症可愈。
荆防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荆芥防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解表祛风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而复感风寒者,肝气不舒,则气郁,气郁于内,不达肌表,则御邪不能,复因气郁则阳必郁,肌表失于卫阳之煦,必易感风寒,治以逍遥散疏肝解郁,发越郁阳,以荆防辛散,以温解表寒。
桃红逍遥散即逍遥散加桃仁,红花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活血之功。适宜于肝气不舒,郁久血瘀而出现的胸胁刺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或瘀斑等。《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由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气郁影响及血,以致血行不畅,脉络阻滞,终成血瘀,正如《直指方·血荣气卫论》云"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本法:解郁以逍遥,活血以桃红,然必以郁气得散而瘀血得活矣。
四海逍遥散即逍遥散加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昆布组成,具有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之功。具有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之功。适用于气机郁滞,痰浊壅阻而致的瘿瘰病,瘿气,结节肿块。祖国医学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即气有生津,行(化)津,摄津之功。如果长期仇怒或忧思,忧虑,郁虑,使气机郁滞,肝失条达,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痰气凝滞日久,血液运行亦受障碍而血行瘀滞,可致瘿肿、结节等。正如《诸病源候论》云:"瘿者有忧恚气结所生","动气增患"。《济生方·瘿瘤论证》云:"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本法以理气舒郁、化痰散结为原则,以逍遥散疏郁结之气,以四海涤瘀聚之痰,则解郁,结散而诸症自愈。
熄风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羚羊角,钩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凉肝熄风之功,适于肝郁化火生风,而致头目眩晕,心烦少寐,肢体麻木,甚或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舌红,脉弦者。肝为刚脏,喜柔宜伸,恶抑忌怒,若素体肝阳亢盛,或久有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生风正如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所云:"盖因情志不舒则生郁,语言不投则生,谋求过度则自竭,斯罢极之本,从中变火,攻冲激烈,升之不熄为风阳。"可见,郁久化火所生之风,上扰清窍必致头目眩晕,胆窍被扰则舌强语蹇,肢体麻木,甚则半身不遂。本法以逍遥散疏肝养血和肝以解郁,以羚羊角药依法遣。
八珍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八珍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补益气血之功。适宜于肝郁不舒,气血虚弱而出现的胸胁不适,心慌气短,面色无华,情志抑郁,头晕目昏,体疲无力,舌淡体胖,脉弦无力者。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若肝血不足,肝体失养,则失于疏泄,气机失于调运,郁而不伸,或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而致气机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之力不足,而出现气血双亏i之证。反过来,又使肝失血养,失于条达,又易伤及情志。临床表现;多见胸胁不适,心慌乏力,舌淡体胖,脉弦无力,正如明·龚信《古今?医鉴》所云:"郁则生火,生痰而成病,病则耗气耗血以致虚。"治之i以逍遥散舒其郁,以八珍益其虚,郁去则虚得补,虚愈则郁自伸。 !
解毒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公英,双花而成。用法:先煎逍遥散20分钟,加入双花、公英j煎20分钟后滤出药液。加水250毫升,煎取药汁150毫升,和前药液,二次分服。具有疏肝解郁,清肝解毒之功。
方义:用于肝郁化火,热毒蕴结,或疼痛肿毒,或结核肿痛,适于;胁肋作痛,脘腹不适,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及骨蒸劳热等症,及病毒性肝炎患者。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柴胡疏肝解郁,白术、甘草、茯苓健脾渗湿,双花、公英、薄荷轻清升散,除热去毒,加生姜暖胃,使肝血足,脾气虚,热退毒消,而诸证转愈。
复肝逍遥散人们对于肝郁,湿热而有黄疸者,以茵陈板蓝根合之,名日复肝逍遥散。
白虎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白虎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胃滋阴之功。适用于肝郁化火,郁火犯胃,或素体阳盛,火郁肝经而见壮热面赤,心烦易怒,汗出而渴脉弦数者,素体抑郁,或情志所伤而致,肝失疏泄,日久气郁化火,横逆犯胃,"人之经气不郁则不盛,郁则阳盛生羞热"(黄元御),阳热盛于胃,则有壮热面赤,汗出而渴,郁火扰心则心烦易怒,本法解郁退火,实为釜底抽薪之技,以逍遥散祛郁滞,以石膏清要胃热,复借苦寒润燥以滋阴,甘草,粳米和白术、云苓,既能养胃护津,又可防大寒伤中如此良法,鲜有不愈其疾者。
四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金钱草、金银花、海金沙、鸡内金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利肝胆,消积通淋之功。适宜于胁肋胀痛,发热咽痛,食积酸胀,小便淋痛。
肝有疏泄之功,其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升发及气机的升降出人,平衡协调,具有调节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若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即肝失疏泄。则气的升发就显现不足,气机疏通和畅达就会受到障碍,从而会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郁久化热生火,则炎上而有发热咽痛,不能疏土则运化不足而食积酸胀,运化不及则湿郁而生。湿热相合灼炼,结聚下注膀胱则致淋痛。本法治郁求本,四金清热清积化石通淋治标,则气畅郁解,火清证除。
生脉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生脉散而成。具有舒肝气,益心阴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郁火伤阴,而出现胸胁胀闷疼痛,心悸气短,心烦口渴,咽喉干痛等症。
本法以逍遥散疏肝理气,以生脉散益气养阴,肝气不郁,则火白息,而伤阴之根除,人参补气,麦冬清气,五味子敛气,一补一清一敛,则养气之道备矣。
据报道:生脉散能增强心肌收缩,旺盛大小循环和冠状循环血行,补虚固脱,调整提高血压的效率最明显。它能减少心肌能源消耗,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和减少糖原代谢,又能促进细胞分裂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促进全身腺体功能,从而起到补气、活血、补虚固脱、生津止渴之用。
石某,男,61岁,门诊号436,患者1993年3月16日就诊。
主诉一月前即觉心慌气短,心烦胁胀,双腿发软,曾做心电图,反示心电轴中度左偏,后又做心电向量,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现症:心慌胸闷胁胀,心中烦躁,伴有牙痛咽干,饮食甚差,烦热面赤,舌质淡暗,体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脉细数,证属:肝气郁滞,肝火上炎,气阴不足,心火失养所致。治以逍遥散合生脉散。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薄荷6克,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12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四付,水煎服。
服上药后,自觉原症均减:,食欲宜佳,仍感胸闷,气短,前方党参易人参12克,继服3剂后,胸闷气短缓解,饮食亦可,嘱其注意休息,调畅情志,防止劳、悲致复,继用前方6剂,以善其后。
降浊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佩兰、天麻而成。适用于肝郁脾虚,湿浊内生,上阻清窍而出现之头重头痛如蒙,眩晕,胸脘痞闷,舌胖苔腻,脉濡者。《要药分剂》云:"兰草为消痰除恶,散郁解结之品。"《中药志》谓其能"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口中甜腻、口臭。"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健脾助运,合天麻缓肝定风,佩兰芳香化浊,更增逍遥散散郁解结之功,则诸症自愈。
除痰逍遥散逍遥散加半夏、天麻而成,治痰湿较盛,气郁痰凝偏寒者,伴有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
化湿逍遥散逍遥散加藿香、厚朴而成,若仅伴胸脘痞闷胀满,大便不爽,舌苔滑腻者,用藿香、厚朴合逍遥散,名。
银胡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银柴胡,胡黄连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退热之功。适用于肝气郁滞,兼有阴虚火旺,证见胸胁不舒,心烦肢蒸,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气不舒,情志抑郁,化火生热,耗伤阴精,阴虚内热,故有肢蒸心烦,嗌干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本法立意:一为疏解久郁,二为养血柔肝,三为滋阴泻火。若兼风劳骨蒸,证见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象微数者,可合秦艽鳖甲散名秦甲逍遥散,特点是具有驱心和解之功。若兼病后阴伤未复,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而数,可合青蒿鳖甲汤,名青甲逍遥散,特点是养血滋阴,解郁退热并重。上三方又名为退热三逍遥。
天麻川芎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天麻、川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活血熄风之功。适于肝郁血瘀,血虚生风而致的胸胁疼痛,眩晕眼黑,炎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风等。
李杲云:肝虚不足者,宜天麻、川芎以补之,其用有四"疗大人风热头痛,小儿风痫惊悸,诸风麻痹不仁,风热语言不遂。"《纲目》亦云:"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故天麻人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本法养血疏肝,天麻川芎、活血熄风,则诸症可愈。
芎菊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川芎、菊花即成。具有养血疏肝,清热明目之功。适于血虚肝郁,眼目错花,目赤肿痛,头角刺痛,胸胁胀痛等,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散郁,以川芎活血行气散郁,菊花疏风,清热明目解毒。《本草经疏》:"菊花专制风木,故为去风要药。苦可泄热,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则兼辛,故亦散结。"
橘皮竹茹逍遥散即逍遥散加橘皮,竹茹而成。具有养血疏肝,理气降逆之功。适于肝郁不舒,横逆犯胃而致胃气上逆,出现呕吐不止,呃喔连声,甚至呕吐清水等。《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胃为气逆……"因恼怒抑郁,气机不利,使肝气逆乘肺胃,导致胃气动膈而发呃逆。《古今医统大全·咳逆)谓:"凡有思气郁结,积怒之人,并不得行其志者,多有咳逆之证。"《证治准绳·呃逆》亦云:"暴怒气逆可致呃逆。"以橘、竹合之,即解肝之郁,以降逆之气,而呃逆自平。
旋覆代赭逍遥散:即逍遥散加旋覆花代赭石而成。具有疏肝镇逆,解郁消痞之功,多用于痰气交阻而致呃逆反胃者。
消瘰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夏枯草,牡蛎而成。具有清肝疏郁、解郁散结之功。适用于肝气不舒,气郁痰结而致的瘰疬,瘿瘤,乳痛等。肝气藏血,主筋喜伸恶郁,若情志不舒,久而郁结,气郁则津聚成痰,瘀互结,阻于络道,可致瘰疬,瘿瘤,乳痛等。清·抑室治云:"气郁则痰自凝"。菖仁伯亦云:"木郁则火动,火动则痰结"。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夏枯草清肝散结,牡蛎化痰,软坚,郁散痰消,诸证即愈。
若为气郁而痰热咳嗽者,用贝母易牡蛎,名枯贝逍遥散。
若为气郁痰结,瘰疬坚硬,以贝母易枯草,名软坚逍遥散。
四七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四七汤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散结降气之功。适于肝郁气滞,痰气互结而致梅核气。津液的输布赖于气的正常运行,即"气行则水行"。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痰凝,与气相搏,结于咽喉,致使咽中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痰气互结于咽喉,肺失宣降,可见胸胁满闷,或为咳嗽喘急,甚则胃气上逆,又见恶心呕吐。本法以逍遥散散郁,加半夏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生姜辛温散结和胃止呕,苏叶芳香行气理肺疏肝,共奏解郁散结,降逆化痰之功,使郁气宣通,气舒涎去,病自愈也。
乌药荔枝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乌药,荔枝而成。具有温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适宜于肝气郁结,偏于寒者,常见疝气疼痛或少腹冷痛,或月经后期,经色晦暗,胸胁痞满,腰部胀痛,舌淡苔白,脉迟而涩等。肝主筋、藏血,若肝气郁滞,气郁则阳郁不达,一则血行迟涩,一则寒邪易伤,直中肝脉。寒性收引,郁阻阳气,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寒邪伤筋,则筋脉挛急,可见疝气疼痛,或胸胁少腹冷痛。《诸病源候论》云:"此由阴气结于内,寒气搏结而不散,脏腑虚弱,风邪冷气与正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腰痛也。"寒滞于肝,必致藏血功能失调,而有经期延后,经色晦暗。法以逍遥散合乌药、荔枝,温肝解郁,理气止痛。
金铃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金铃子、元胡索二味而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适于肝郁有热而致的心腹胁肋诸痛。由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一则可滞气瘀血,--HI]郁久化火。肝
藏血喜条达,主疏泄,其经脉布两胁,肝气郁滞则疏泄失常,血行不畅,故可见心腹胁肋诸痛。气郁日久则化火扰心,易受情绪变化所影响,故疼痛时发时止。本法以金铃子疏肝气,泄肝火,元胡行气活血,合于逍遥活郁之方,共奏疏解肝郁,行气活血之功,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越鞠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而成。具有养血疏肝,和解六郁之功。
吴谦云:"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唯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是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痛,血郁胸膈卒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恶心呕吐,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而肝主疏泄,其性喜伸恶抑,肝失疏泄必致肝气不舒。久而郁滞故有郁必先肝郁,肝气郁而无所不郁矣,人们以逍遥散治肝气之郁,佐香附开气郁,苍术化湿郁,川芎行血郁,山栀清火郁,神曲消食郁。肝气之郁一散,诸郁自觉伸展,正所谓: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
芎芷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白芷、川芎而成。具有养血疏肝,祛风止痛之功。适于血虚气郁,头风头痛,胁痛腹痛,寒痹筋挛,经闭,带下等。
《本草纲目》川芎:"血中气药,肝苦急以辛补之,故血虚者宜之;辛以散之,故气郁者宜之。"白芷:"味辛气温无毒,其香气烈走气分,亦走气分,升多于降"。"性善祛风,能蚀脓,故主妇人漏下赤白。辛以散之,温以和之;辛香散结而入血止痛。"本法以芎、芷合于逍遥散,具有养血疏肝解郁,又活血祛风止痛,对血虚肝郁而复者血郁受风之人,具有良效。
三仙逍遥散逍遥散逍遥散和三仙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化积之功。适于肝郁脾虚,食积不化者。肝属木,脾属土,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对之运化功能有促进作用,若肝血不足,肝失阳用,则疏泄不及,木不疏土,而致郁不生,饮食滞积难消,而出现胁肋胀满,不思饮食,甚至呕吐酸腐,大便飧泄等。本法治诸郁之本,以逍遥散解郁i疏肝,合三仙消食化积,以治食郁,土运不健,则郁伸疾愈。
王某,女,工人,门诊号1070,患者于1992年10月29日就诊。
曾于1990年11月做卵巢癌手术,术后进行化疗两个疗程,现症:右胁肋疼痛,痛时如刺,时有隐痛,有时像疝气痛,纳差,恶食油腻,全身有时阵汗出,时有腹痛便溏,乏力,精神萎靡,睡眠欠佳。脉:弦细,舌红淡胖,少苔。证属:肝郁气滞,阻碍气机,乘犯脾胃,饮食不化。治疗以疏肝理气助运为法,方以逍遥散加香橼三仙治之。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香橼12克,焦三仙各15克,薄荷6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服药后三日后,自觉诸症转缓,继用前方四剂而愈,嘱其调情志,节饮食以防其复。
导赤逍遥散即逍遥散合生地、木通、甘草梢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心通淋之功。适于肝郁不舒,郁火扰心,下及小肠而致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肝属木,能生心火,心与小肠相表里,若肝气不舒,郁极化火,肝火盛则心火炽,行循经上为肝火,下者移热。故可见心胸胀满,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法以逍遥散解郁,合'--l=J~味甘性寒而润,清心热,凉血养阴。辅木通味苦性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佐竹叶清心除烦,以利水,甘草梢味甘性凉,清热解毒,缓淋痛。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出,故名导赤,而郁祛火除,人得逍遥,故名导赤逍遥散。
二陈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二陈汤而成。具有疏肝理气化痰之功。适于气郁津聚为痰而致胸胁满闷,咳嗽多痰,心烦易怒,恶心呕吐,或头晕心悸,舌红苔白,脉弦者。二陈汤系《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为湿痰咳嗽而设,于此合于逍遥散,用于气郁而湿痰内生者,因气机升降出入与体内津液的输布有密切关系,若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常则聚津生痰,即"气郁则痰聚"。另一方面肝气不舒,木不疏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聚痰贮肺,而生咳嗽。《证治汇补》El"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二陈汤理气化痰。
按:《金匮》治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介宾治痰云:"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威德的传人们独具匠心,辨治气郁生痰,必先解郁,兼以治痰,而郁、痰皆愈。
失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生蒲黄、五灵脂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之功。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瘀内停而致之心腹胸胁刺痛,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或崩漏淋漓不止,少腹急痛等。经云: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而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血必停,若肝气郁滞,气机不利,必致血行迟滞而成瘀,瘀滞阻脉,不通则痛,瘀久络伤,血溢脉外则不循常道。本法逍遥疏肝解郁以行气,五灵脂、蒲黄通利血脉,祛郁以止痛。合奏散结解郁,推陈致新之功。吴谱谦云:"灵脂之甘温走肝,生用则行血,蒲黄辛平入肝,生用则破血,一甘不伤脾,卒能祛瘀不觉诸症悉除,直可以一笑而置之矣。"
十灰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十灰散而成。具有疏散郁火,凉血止血之功。适于因郁火燔灼血络,而致的呕血、吐血咯血、嗽血等。十灰散系《十药神书》之方,有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茅根、茜根、山栀、大黄、丹皮、棕榈皮组成,具有凉血,止血作用,治疗火热炽盛,损伤血络血热妄行,离经外溢的出血者。人们临证以逍遥散相合,治疗因肝郁不达郁极化火,火热燔灼,络破血溢,每致呕血。吐血、络血、嗽血等证。正如清·何世仁《清代名医何元长医案》云:"肝气久郁,络伤血溢"即是此意。本法逍遥疏肝解郁,十灰散凉血止血,郁热除去则溢血自止。
胶艾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阿胶、艾叶、川芎、干地黄、甘草而成,实为逍遥散与胶艾汤之合方。具有养血疏肝,止血安胎之功。适于肝血不足,肝失疏泄而致的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或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肝为藏血之脏,女子月经来潮与肝的藏血及疏泄功能有关。肝血不足,则疏泄不及。一方面肝气郁结,心情易于抑郁,稍受刺激,即抑郁难解,另一方面,肝不能疏土,而使脾失健运,化源不足,导致月经量少,甚至经闭。
肝不藏血,则可引起月经过多,甚至崩中漏下,反之月经失调,常可致肝血不足,而致脾气不舒。本法合胶艾汤,益在补血养肝,疏肝,止血调经安胎。
知柏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知母,黄柏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滋阴降火之功。适于肝郁化火,肾阴耗伤而致之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劳热便秘,舌红,苔干。脉数。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火伤津耗液,郁甚而火愈剧,本法以逍遥散疏肝解郁,以去生火之源,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能滋耗伤之阴。
《本草纲目》日"古书言知母佐黄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意。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柏能泻膀胱命门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可见知柏合之,不但能滋郁火所耗之阴,且有防微杜渐之意。
百合逍遥散即逍遥散加百合、知母而成。具有疏肝开郁,滋养心肺之功。
适于肝郁气滞,心肺阴虚,而见胸闷胁胀,烦热,咽干,失眠,舌红苔少,脉弦细者。肝气不舒,郁久化火,灼伤心肺之阴,必致心阴不足而心慌心悸,心神被扰而见失眠、多梦、心烦。肺阴不足,肃降失权,则干咳或咳痰胶结,咽干鼻燥,法当疏肝开郁,滋阴降火。以逍遥散疏其肝郁,而郁火不生,以百合汤滋其心肺而虚热能退。《本草正义》云:"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能清泻肺胃之热而能调水道,泻郁热。"《中药辞典》谓其能治"病后余热未清,湿烦惊悸,神志恍惚。"
张某,女,25岁,门诊号1837,患者于1994年元月13日就诊。诉以因夏日感冒,经治已愈,惟遗呼吸不畅,胸闷肋胀,心慌头晕,心烦口干,近日又失眠多梦,心中烦躁不安。察其舌质淡苔少,脉弦细,证属病后余热未清,加之肝气久郁,治以疏感开郁,滋养心肺为法。方用逍遥散加百合、知母而成。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5克,当归12克,百合15克,知母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3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六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诸症缓解眠安不烦,继进六付,以坚其效。
良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良姜、香附而成。具有解郁温中之功。于肝气不适,火郁于中,胃寒失煦,症见易怒,心烦少眠,胃中冷痛,食凉遇冷愈甚,舌红、苔白、脉弦者。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若情志久伤,必遏气机,木郁则火郁,火郁于内,不得助土以运化,加之饮冷食凉,必伤胃气,得之必以逍遥散舒之发之,亦即经云:"火郁发之"之意,合良附温之,郁火得伸,寒邪自避,而诸证当愈。
谢某,男,59岁,门诊号1813,患者1993年12月30日就诊。症见脘腹疼痛不舒,连及右胁肋,胀疼痛,大便先硬后溏,舌质暗淡,苔腻,脉弦迟。证属肝郁气滞寒客于肠胃,治以疏肝解郁,温胃散寒,方以逍遥散加良附丸。
【处方】柴胡12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良姜12克,香附12克,甘草6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复诊:服药后,胃疼大减,大便转软,仍觉胁胀不适,上方继服三付。
服药后诸证基本消失,嘱其忌生冷,调情志。继用三剂,以善其后。
六昧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六味地黄丸而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肝为将军之官,藏血主疏泄,喜伸恶郁,正常情况下,肾水充足,肝木得养"水涵木也",故有精血同源之谓。若肝血不足,一则可耗肾精,而致肾阴不足,二则肝体失养失于疏泄,而气机郁滞,反之,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其养,亦可疏泄不及,而使肝气不舒,气机郁滞。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六味益阴补肾,则木得水涵则叶茂,水因木达而源足。
二仙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二仙汤而成。具有温养肝肾,疏肝解郁之功。适于血虚肝郁,肾精亏虚。二仙汤为治疗肾阴阳虚之方。肾寓元阴元阳,肾气不足,水不涵木,则木郁不达,另一方面肝郁不舒,情志不遂,亦可暗耗阴精,病久阴耗及阳,而阴阳两虚,本法疏肝解郁,温阳益阴,肝肾同治,阴阳共调诸证而愈。
茱连逍遥散即逍遥散加吴茱萸、黄连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泻火降逆之功。适应证:肝郁化火,上犯于胃而见胁肋胀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脘痞暖气,舌红苔黄,脉弦数者。肝气郁久化火,横逆犯胃,诸证烽起,单以逍遥散恐难折其势,但用黄连苦寒泄热,有恐难以顾其肝胃,故合黄连,配少许吴茱萸(6:1)意在以黄连之苦,寒以泻火,佐吴茱萸之辛,从热药反佐以制黄连之寒,且吴茱萸辛热,能人肝降逆,使肝胃和调,而疾自平。
孙某,男,46岁,门诊号1625,患者1993年6月16日来诊。
患有胃病,吐酸病史,稍有不慎或情之不畅,即胃痛,吐酸加重,现胃痛嘈杂,食欲不振,伴有El苦,健忘,舌红苔少,少津,脉弦细数,证属肝郁化火郁热犯胃',洽以舒肝解郁,清热泻火为法,方用逍遥散合佐金丸,似黄连清热泻火,佐以吴茱萸从之,又能引药人肝胃二经,开郁化滞。
【处方】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吴茱萸12克,黄连12克,甘草3克,薄荷6克,姜枣为引,五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胃痛呕吐大减,仍有胃脘不适,上方减茱连药量至茱萸1克,黄连8克,继进三付,自觉痊愈。
枣仁逍遥即逍遥散加枣仁而成。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安神之功。适用于肝郁血虚,心神不宁而出现胁胁疼痛心烦不眠,或夜卧不安,舌红脉数。心主血脉而藏神,心血充足则神安;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喜伸恶抑,肝得血养则体健而疏泄正常,血少则失养而其易抑郁。血少,心肝俱不得养,在肝则疏泄失职,木郁不达,在心则心神不宁,夜寐不安。逍遥散疏肝解郁,其中归、芍为养血益心柔肝,枣仁甘平,人心肝脾胆经,能养肝宁心安神,最宜于心肝血虚而卧不安者。正如《别录》"枣仁,主烦心不得眠,补中益肝气。"
若再加阿胶,命为胶枣逍遥散,适应本证而阴血弱较甚者。
棱莪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三棱、莪术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活血破积之功。适于肝郁不适、气血郁滞而致之积聚,瘕瘕、心腹胀痛,痞食不消。《灵枢'脉度》篇云:"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可见,气的畅达,对血液的正常运行,发挥其濡养之功起着决定作用。如果气郁不舒,势必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而出现血行迟涩瘀滞之证,即"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滞"。气病在先,其气病及血,血瘀在后。本法疏解肝郁,行气活血,破积化瘀,郁伸气畅,则气血如常。其中所加棱莪,能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正如《本草经疏》云:"蓬莪茂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能之所长","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癜瘕积聚结块,未有不由血瘀气结,食停所致,苦能泻而辛能散,甘能和而人脾,血属阴而有形,此所以能治一切凝结停滞有形之坚积也。'
人们以此治疗诸多气结血郁之疾,均收良效,并用于因郁而治癌患者,经治疗缓解寿延,有险症化夷者,据.报道,方中所用莪术,具有抗癌细胞代谢作用,可使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脱落、萎缩、溶解及消失,而对正常组织无妨。
龙牡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龙骨、牡蛎而成。具有舒郁敛阴,涩精止血之功。适于肝郁不舒、情志不遂、思虑孤独而致的情志抑郁、耳鸣、健i忘、遗精早泄、自汗盗汗、带下崩漏等症。"气郁为诸郁之始,肝郁为五郁之先"。肝气郁滞,阳气不伸,不能外达肌表以行卫外之功,则肌表不固,易致出汗。气郁化火,下迫精室,或气郁失摄,下元失固,则精遗带下崩漏皆发,本法以解郁为先,合龙性涩敛以固其脱,正如《本草述》:"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不敛邪气。"
崔某,男,36岁,巩义市人,门诊号1644,患者1993年8月30日初诊。
症见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耳呜、健忘、幻听幻觉、嗜睡、小便频数、色黄、时有遗精,时有恐惧感,舌红、苔少,证属肝郁气滞,阴不潜阳,上扰清空,下扰精室,中扰心神,以逍遥散加龙牡治之。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龙牡各15克,甘草3克。六付,水煎服。复诊:药后耳呜大减,健忘系脑力不济之候,继用上方四付,另服填精益脑之膳,以养其后。
保和逍遥散即逍遥散合保合丸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消食和胃之功适宜于脾虚肝郁,又伤饮食而胁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苔腻脉滑者。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的疏泄功能除调畅气机外,还具有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若肝失疏泄,则气机失于调畅,影响脾的升清、降浊功能,另外肝胆相表里,胆汁是肝之余气,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正常,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其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而有碍脾胃的运化之功。如果复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必致食积内停,胃失和降,而有腹胀呕逆,嗳腐吞酸之候。本法以逍遥散疏解郁滞,以保和消食和胃,标本同治,则因郁食积之症可愈。
靳某,男,52岁,门诊号1417,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诊。
症见脘腹胀,胁肋胀满痛,体倦乏力,纳差便溏,日3-5次(肝功能两对半示:HBsAg(+)HBcAg(+)),舌质红,少苔,脉沉涩。证属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木不疏土,脾胃运化失职,而食积难消。治以疏肝理气,消食化滞,方以逍遥散合保合丸。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加克,白术12克,薄荷6克,神曲12克,腹皮12克,山楂20克,麦芽12克,木香6克,炒卜子12克,甘草3克,生姜引,六付,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脘腹不胀,胁肋痛减,较思饮食,余无不适。继进前药四剂,水煎服,嘱其节饮食,畅情志,防寒保暖,注意防复。
香附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香附而成。具有疏肝开郁,调理气血之功。适于肝气郁滞,气血不利而致胸胁胀满,月水不行,少腹胀痛,崩漏带下等。
《本草纲目》云:"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生则上行胸膈,外达皮肤,热则下走肝肾,外彻腰足,炒黑则止血,得童溲浸炒则人血分而补虚,盐水浸炒则入血分而润燥,青盐炒则补肾气,酒浸炒则行经络,醋浸炒则消积聚,姜汁炒则化痰饮……是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法用逍遥散复合香附,意在增其理气开郁之力,益其畅调气血之功。
人们临证运用本法,兼有胁肋刺痛,则加用元胡,名为香附止痛逍遥散。若因气郁血凝较甚,兼见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者,加用桃仁,名香桃理气逍遥散,若兼有食郁者,加用神曲,名香曲化食逍遥散,每每用之,病尽去也。
刘某,女21岁,门诊号1405,患者1993年4月26日就诊。
诉其月水B未行,时有恶心欲呕,少腹胀痛,尾骨处疼酸,坐、时尤甚,伴见心烦失眠,纳差便迟(3日一行),脉弦细,舌淡体胖,苔。薄白。证属肝气不舒,气滞血凝,治以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以香附i逍遥散治之。
【处方】柴胡12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云苓15克,白术i15克,薄荷6克,香附20克,腹皮12克,甘草3克,生姜为引,三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后自觉少腹痛减,月水已行,然仍量少、色暗,睡眠稍安,觉有心烦El渴之感,后方加栀子10克,继服三付。三诊:服药后诸证基本痊愈。嘱其后二月,月水前六日,服药六剂,以翼痊愈。
二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二妙散而成。具有疏肝解郁,清利湿热之功。适于肝气不舒,湿热内蕴而致,胸胁乳房胀痛,心烦发热。五心烦热,带下黄白等。
《内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凡下部之痛,不坚之病多矣,如茎萎,遗浊带漏、痿、便血、泻痢诸症。今人不察病情,但从虚寒治之,而不知大半属虚热也,盖下焦多湿,始同阴虚火盛,而湿渐化热,继则湿热阻未气化,反耗精液,遂成下坚之病,皆黄柏之专司也。"《重庆堂随笔》朱丹溪云:"苍术治湿,上中下皆可用。今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必有湿郁、火郁之生,湿热下流,扰及胞宫,则带下黄白,湿热伤阴,则心烦发热。本法皆在以一方疏解肝郁,以冀诸郁得解,合苍柏之功,以清热燥湿也。
孙某,女,门诊号145。患者主诉胁肋疼痛时作,伴有阴部瘙痒,带下色黄,量多,烦渴喜饮,稍凉即便溏,舌质暗,苔微黄,脉沉弦。证属肝气郁滞,湿热内蕴,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燥湿,方用逍遥散加二妙散治之。【处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6克,苍术12克,黄柏10克,甘草3克,6付,水煎服。复诊:阴痒可忍,要求带药回家服用,上方继用六付,嘱其少食油腻,忌酒辛。
三甲逍遥散即逍遥散加鳖甲、龟甲、山甲而成。具有疏解肝郁,软坚散结之功。适于气滞血瘀,癞瘕积聚之证。《丹溪心法·六郁》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皆生于郁"。情志怫郁,气机失畅,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肝失疏泄,横逆而乘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停留,进而蕴塞气机,水湿气血停瘀蕴结,则多生瘢瘕积聚之证。《金匮翼'积聚统论》云:"凡忧思郁怒,久不得解者,多成此疾。"人们以三甲逍遥散治之,以逍遥开郁,断结聚之根,以三甲软坚散结除癞积之症。根断苗枯,则病自解。
寿胎逍遥散即逍遥散合川断、桑寄生而成。具有疏肝理气,益肾安胎之功。适于妊娠肝气不舒,胎动不安,亦可用于肝肾不足,肝气郁滞,肾气虚损,而见胸胁乳房胀痛,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健忘失眠等。
肝肾对妇女经孕胎产关系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不足,精血不养,则胎动不安。《本草汇言》云:"续断,补续血脉之药也。大抵所断之血脉从此不续,所伤之筋骨非此不养,所滞关节之非此不利,所提之胎孕非此不安,久服常服,能益气力,有补伤生血之效,补而不滞,行而不泄,故女科、外科取用恒多矣。"寄生补肾益血安胎,复能除风湿之痛,故本法以逍遥合之,而能舒肝开郁,益肾安胎也。威德的传人们对兼有肝肾亏损及偏于阳虚者,以杜仲易川断,名固胎逍遥散,以其二药具有益肝肾,强腰脚,固胎气之功,合之更益其力也。
四香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而成。具有舒肝解郁,降逆理气之功。适用于肝气不舒,气逆上冲而引起的诸多症候,肝主升,主动,对气机的升降有调节作用,若肝血不足,肝气失于条达,易生郁滞,而致多怒易急,Et久气机失调而上逆。本法以四香降上冲之逆,以逍遥解滞涩之郁,郁解则冲逆无根,气降则四体得畅,其中木香能"升降诸气和合五脏","沉香纯阳而升,体重而降,味辛走散,气雄r横行,故有通天彻地之功",是降气重剂。
时某,男,39岁,门诊号731,患者1992年6月22El来诊。主诉:左胁肋胀痛走窜不定,已四年,现觉胸肋闷胀隐痛,自觉痛处不定,喜压喜按,舌红、苔薄、脉沉无力。证属肝郁气滞,气聚成痞,治以疏肝解郁,行气散聚。方以逍遥散加茴香、木香、丁香、沉香治之。
【处方】当归15克,白芍15克,柴胡12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9克,小茴9克,木香6克,丁香6克,沉香3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痞聚觉散,仍有走窜感,而疼痛消失,继用前方,水煎服。三诊:患者基本痊愈,嘱其继进二付,以益其效。
醒脑逍遥散即逍遥散加菖蒲、郁金而成。具有解郁醒脑之功。适于平素情志抑郁不解,而致痰瘀蒙蔽清窍,出现癫痫,神昏,肢体麻木或不用,胸腹胁肋诸痛。气有推动血液运行,促进津液输布的作用,稍有郁滞导致血行滞涩,津液凝聚为痰,从而阻蔽脉道,不能上奉养脑,甚或遏滞清窍,而神志模糊,肢体麻木,或癫痫发作,肢体振颤,耳鸣耳聋等。多见老年情志抑郁者,由于气郁痰结,血瘀脑络,故多致脑髓失养而出现神衰等老年证。人们认为,此证对人们衰老有极大的影响,本法以逍遥散养血疏肝,以菖蒲、郁金涤痰化瘀,脑醒开窍,使脑髓得养,神不失用,则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一如其常,体健年寿。
张某,男,47岁,门诊号1046,患者1993年4月26FI就诊。症见神志呆滞,反应迟纯,语言蹇涩,询其原因,因心情不快,次日即见前症,伴有下肢麻木,酸困不适,舌红苔少,脉弦细。证属肝气郁滞,气机失调,进而痰瘀络,神机失用而然也,治以涤痰化痰,脑络通达,脑得其养即为醒脑法也。逍遥散加郁金、菖蒲治之。
【处方】当归18克,白芍15克,柴胡6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薄荷6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甘草3克,3付,水煎服,一嘱其畅情志,戒郁怒,少思虑,慎起居。二诊:服药后略有蹇语,肢体已缓,药证相合,继进6付,水煎服。三诊:诸证显轻。自带处方(前方5剂)回乡调治。
甘麦大枣逍遥散即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而成。具有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解郁之功。适于肝郁、脾虚、心神不安,而精神抑郁悲伤欲哭,不能自言,睡眠不安,甚至言行失常,呵欠频作,舌红少苔者。心主血脉,藏神,脾为气血升化之源,肝主疏泄而恶抑,若脾虚失健,气血化源不足,心肝血虚,心失其养,神不守舍,则精神恍惚,悲伤欲哭,不能自主,肝血亏少,失其疏泄,多致肝郁,而见情志抑郁,稍受刺激,则易伤悲生郁,本法养血宁心安神疏肝,益脾散郁。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同用,并治诸症。
周某,女,20岁,门诊号1468,患者1993年5月20日初诊。症见神志乍寐乍昧,时有悲伤欲哭,伴有头晕、心烦、失眠、健忘、胁胀易怒,食少纳差,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肝郁不舒,心脾不足,治以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薄荷3克,小麦30克,大枣14枚、甘草10克,生姜为引,7付,水煎服。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神志转清,头晕微见,心烦已轻,夜眠已安。继进上方,6付,水煎服,嘱其症无他变,可以继进3付,以善后。
在临证活用逍遥散,其法严,其义精,毫厘千里之判,无不了然于心。而后从心变化而不穷。除丹栀逍遥、黑逍遥效验临证外,诸如:左金逍遥、甘麦逍遥、醒脑逍遥、四香逍遥、寿胎逍遥(益肾安胎逍遥)、三甲逍遥、二妙逍遥、香附逍遥(香胡止痛逍遥、香桃理血逍遥、香曲化食逍遥)、保和逍遥、龙牡逍遥、棱莪逍遥、枣仁逍遥(柏枣逍遥、胶枣逍遥)、二仙逍遥、六味逍遥、良附逍遥、百合逍遥、知柏逍遥、胶艾逍遥、止血逍遥、失笑逍遥、二陈逍遥、导赤逍遥、三仙逍遥、芎芷逍遥、越鞠逍遥、金铃逍遥、乌药荔枝逍遥、四七逍遥、消瘰逍遥、橘竹逍遥、(旋复代赭逍遥)、芎菊逍遥、天麻川芎逍遥、银胡逍遥、降浊逍遥(降痰逍遥)、化湿逍遥、生脉逍遥、辛芷逍遥、四金逍遥、白虎逍遥、解毒逍遥(复肝逍遥)、八珍逍遥、熄风逍遥、四海逍遥、桃红逍遥、荆防逍遥等众人活矣。更如:逍遥合羌活,名除痹逍遥散,合芪、陈、术名玉屏逍遥散,合蒌、薤名胸痹逍遥散,合参、芪名参芪逍遥散,合三子汤,名三子逍遥散,合杏、苏名宣肺逍遥散,合知贝母名二母逍遥散,合麦冬、天冬名二冬逍遥散,合珍珠母、朱砂,名珍砂逍遥散,合黄芩、半夏名和解逍遥散,合丹皮、青黛,名丹青逍遥散,合枳壳、桔梗枳桔逍遥散,和木瓜、牛膝名强筋逍遥散,合乌药、内金,名乌金逍遥散,和芩、连名芩连逍遥散,合三七名止血逍遥散,和佛手名佛手逍遥散,合卜子、名消胀逍遥散,合羚、翘名羚翘逍遥散,诚尽酌病机之详确,详审邪正之盛虚,遍察药性之宜悖,深明气味之走守。合之于色脉,推衍诸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以一理贯之。理融识真,识真则机顺,自然应变而不胶,机圆法活,实为前之鲜矣,虽未尽意,熟可为同道抛砖引玉之权,是乃善摄生者之大福音,是七情致病致郁之灵丹妙药,为千千万万养生者提供了延年益寿的最大保障。是几代人毕生之心血,是这几代人临床验证之心得,是造福人类之圣举。
第四节郁证的预防
人在接触、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总会对事物表现出一定的态
度,并产生喜悦、厌恶、恐惧、愤怒、不满、痛苦、失望等心理反应,祖国医学将这些心理反应统称为"情志",并用喜、怒、忧、思、悲、恐,惊加以概括,简称"七情"。
对于事物的刺激产生各种情感系人之本能。喜怒哀乐,人之常
情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些居父母之丧而不哀,遭非常之辱
而不怒的,决非正常之人。正常的情绪活动对人体来说,非但难免,
而且必需,不但不会成为致病因素,还能起着协调生理活动的作用。
如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怒,在某种情况下,有助于机体气机的
疏通畅达。其他各种以适当形式发泄出来的情志活动,只要能保持
一定节度,亦有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如遇到十分伤感之事,许多
人都会失声痛哭,这对人的心理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在痛哭流泪
中,心中的委屈会得到宣泄,有助于恢复正常的心理平衡状态。反
之,若悲伤时当哭不哭,强行压抑,则会有碍于健康,甚至郁结成疾。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医学家早就观察到了情态因素的致病作用。
《管子·内业》中说:"忧郁成疾,疾困乃死。"《史记·扁鹊仓公列
传》载淳于意诊齐王之病时说:"此悲心之所生也,病得之忧也。"我
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正式将情志异常作为致病的重
要原因:"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其中喜怒实则概括各种情志在内。
非正常的情志活动,如七情过激,或刺激量过大,持续时间长,
超过了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或因个体素质的差异对外界刺激特别
敏感;尤其是不能正确对待,处理外来刺激时,就会使机体阴阳失
调、气机阻滞、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生多种病变。《黄帝内
经》中说的"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及"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等,都精辟地说明了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不良的情绪可以损害人的健康,造成疾病发生,甚则危及生命;良好的情绪则是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重要"法宝"。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都要时时讲究心理卫生,处处注意修身养性,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做到多喜、少悲、忌忧、慎思、制怒、除恐,如是则生命之树,庶几长青不老!
一、 多喜
喜即欢喜,快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是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喜悦的表露是欢笑,其强度视愿望的大小和满足的程度而分为满意、愉快、欢乐、狂喜。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笑一笑,十年少",说明喜悦的心情、欢乐的笑声,能增进人体健康i延缓机体衰老。
祖国医学认为"心主神明"(包括大脑的思维和一切精神活动),又"主血脉"(与血液循环密切相关),"笑为心之声,喜乃心之志",故喜悦、欢笑等愉快而平稳的积极情绪,对人的心、脑乃至整个生命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喜乐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笑能驱散心中的积郁,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精
神紧张。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阵笑声过后,全身立即轻松,疲劳顿释,生机萌发,舒畅极了。"每日大笑三声,胜过人参三斤",虽有夸大之嫌,但喜笑确实是健身的妙方。
保持乐观而愉快的心境还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更有效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人不易患病;即使患了某些疾病,也能较快的康i复。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那些善于调理自己的感情、情绪乐j观、性格诙谐、笑El常开的人不大容易患病,一旦患病也比较容易治;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喜笑是治病的良药。英国著名化学家法拉{第,年轻时由于工作紧张,神经失调,身体虚弱,久治无效,后来请了I一位名医诊治。这位名医给法拉弟作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后。未开I药方,只说了一句"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就走了。法拉弟{仔细琢磨,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以后他经常抽空去看滑稽戏、马戏g和戏剧;且在研究工作之余,总要安排到野外和海滨度假,以调剂生§活情趣,保持经常的心境愉快。结果他的病不但好了,而且还健康I的活到76岁,在化学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有一位叫诺曼·卡曾斯的人,患了一种缺乏胶原结缔组织《的疾病,行动艰难,各医院都告诉他没有治愈的希望。后来他用喜l剧电影、笑、睡觉三个规程安排生活。在他笑过一阵后,病情即大为i好转。10年过去了,此人竟还健在,一次他发表了笑能治病、镇痛凋的观点,曾轰动一时。
清代《续名医类案》记载:一位县差因押送的犯人中途投河面蔼死,犯家上告说是被县差索要钱财,威逼而致死。县差有口难辩,只蠹得花费大笔银两,上下打点,才使案件得以了结。此后县差忧愤成濯疾,如醉如痴,谬言妄语,连亲友都不认识了。后来请名医汪石山蜘治。汪氏细询病情后对其家人说,病者因破费钱财,忧愤成疾,必绷让其大喜才能痊愈,药物是不能治好的。于是令人熔锡做银锭数√嘲放在病人身旁,病人发现"银锭"果然非常喜欢,握置手中反复看裰疆病情逐渐好了。
又载:某官僚平素言语谨慎,一日宴请宾朋,筵席中有萝卜颇大,客人都很称羡。主人一高兴,脱口说道:还有和人一样大的萝卜呢!客人们都不相信而哄笑起来。主人由此羞愧满面,郁闷成疾,虽多方医治,毫无寸功。官僚的儿子读书晓事,暗想父亲素不轻言,此病是失言成疾,必须要正视他的话才能去除病因,于是派人搜求到果真像小孩一样大的萝卜。官僚的儿子再次宴请宾朋,让父亲抱病作陪。席间让人以车载萝卜至筵前,客人们见识了硕大无比的萝卜皆惊讶不已,官僚则心中大喜,病很快就好了。
上述两种以喜治忧的治病方法,中医称之为"以情胜情",认为当由于某一种情绪变动过甚而导致机体生理功能严重不平衡时,须得激发另一种可以制胜他的情绪,使之复归于平衡。其治病之法堪称绝妙。
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倘若喜乐过度,非但无益,反而致害。此谓"物极必反"或日"乐极生悲"。人们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明证。即令现代也有这样的例子:某农村一男性青年,两次高考都名落孙山,在第三次考试后荣幸的被某大学录取。当他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由于过分激动,竟然喜极而狂,患了精神分裂症,成了现代的"范进"。令人遗憾的是他的病终未能治好,大学竞未上成。
1981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期间,仅据北京友谊医院统计,急诊室接收的心血管病人比以往增加了好几倍。特别是11月16日,我国女排战胜日本女排夺得世界冠军之后,竟有九名心脏病患者病情恶化,其中2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这种因兴奋、激动过度而导致的心脏病发作等中医所谓"喜伤心""喜则气缓"所致。
此外,大笑时呼吸急促、腹肌收缩增强,容易使人"叉气"而出现胸胁疼痛等症状。进食时大笑有可能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呛咳、呼吸困难,甚或窒息等严重后果。工作时大笑会使全身肌肉抖动,难以准确的完成任务,甚至造成事故。大笑还会使腹腔压力增高,有可能是大小便一时失禁。对于腹部手术后伤口尚未愈合的病人,
大笑也会加剧伤El疼痛,甚或缝线断裂。孕妇大笑过度有可能引起早产或流产。高血压患者有可能因大笑而诱发脑溢血。有习惯性下颌关节脱位的人,大笑时张El过度,还真会"笑掉下巴"。
当然,上述种种情况在人群中只是偶尔发生,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发生一次,就足以铸成巨大之痛苦了。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付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也曾说:"生命的潮汐因快乐而升。"的确,一个人快乐的时候,犹如戴上"喜"字牌眼睛,看什么都顺眼,容光焕发,精力充沛,眼界扩大,智慧增长,对前景充满胜利的信心,就像登泰山观日出一样,拾级而上,必致峰顶而后快。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就是喜乐情绪的硕果,因而人人都要多喜常喜、笑口常开。
那么,如何才能经常保持喜悦的心境呢?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追求喜乐拨正人生的航向。一个有作为的人,总是以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谋福利为荣,一心装着他人,一心装着事业,唯独没有他自己,这样他就会常喜、常乐。相反,一个庸俗的人,总是以个人为中心,持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腐朽意识,为了个人的乐,不惜增加他人之苦,"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终日为追求金钱、名誉、权力、地位、房子、车子等而费尽心机,患得患失,稍不遂意便火冒三丈,就像《红楼梦》里的凤姐一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一
第二、要 不断学习,增长文化科学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才干,为追求和保持喜乐增添无穷的力量和智慧。
第三、要加强修养,培育开朗乐观的性格;要富于诙谐,有幽默感;要虚怀若谷,豁达大度,"宰相肚里能行船",不因区区小事而烦恼,不为钱欲、物欲、权欲、色欲去动情,则知足会使你常乐,笑脸将与你终生相伴。诫如峨眉山的一副对联所说: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为了健康,请君常开笑口。它能为您驱除忧愁情绪,散发心中积郁,解除烦恼,振奋精神;它能赶走病魔,强健体魄,迎来健康,是您的生活质量大为提高,是您延年益寿。但尚需记住:千万不要嬉谑不休,欢笑若狂,以免过喜伤心,乐极生悲。
二、少悲 .
悲指悲哀、伤心一类的情感,缘于所热爱的事物的丧失或所盼望着的东西的幻灭。悲哀的程度,依存于失去事物的价值。如果失去的事物对个体或社会意义不大,则悲哀的程度将会小些,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些;如果失去的事物对个体或社会意义甚大,则悲哀的程度就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长;如果失去的事物对个体或社会是致命的,那么悲哀将会陷入威胁生命的程度。所谓"悲痛欲绝"就是对这种情况的写照。一般来说,悲哀的强度层次依次是: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痛不欲生。事物的价值固然有其客观标准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个体的主观标准。所以,同样的不幸对张三可能是致命,引起悲伤、哀痛、甚至痛不欲生;而对李四却可能等闲视之,只不过感到遗憾、失望而已。
悲哀情绪对人的健康危害甚大。中医认为"悲伤肺""悲则气消",若悲哀太甚,可致心肺郁结,意志消沉,进而引起营卫之气不得通利,郁久化热;热熏蒸于内,伤阴耗气,在上可发为肺痿,在下可形成痿蹙,甚则可致脏气竭绝而丧失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过度的悲哀可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内脏机能活动失调,进而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人在悲痛时胃粘膜变白,胃酸停止分泌,可使人茶饭不思,消化不良,久之则引起营养不良;可降低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容易招致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发病,如易染肺结核等;可激活癌细胞,使人发生癌症;可造成心血管
机能紊乱,出现心律不齐、冠心病等。有人分析227名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历,结果发现几乎所有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过不良的情绪,其中65%的患者发病前曾因失去亲人而极度悲伤。战争年代,肺结核病的发病率要比和平时期高许多倍,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战火使许多人丧失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日笼罩在悲痛的气氛之中,从而降低了人们抗病能力的缘故。
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都会发现,患了同样的疾病,性格爽朗乐观、幽默诙谐、豁达大度的人,要比那些郁郁寡欢、动辄伤感的人容易治疗;给心情抑郁、悲愤满腔的人动手术时,刀口不易愈合,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在危险时刻能说说笑笑而不失去自制力的病人能迅速恢复健康。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家喻户晓。当梁山伯兴冲冲地前去祝家求婚,得知英台在父母的严命下已许配马家,不久就要成婚的消息,这突然而来的精神打击犹如晴空霹雳,使其悲痛欲绝,回家。后即一病不起,英年早逝了。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父母早丧,寄人篱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虽与宝玉倾心相爱,但终不为封建势力所容,因而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孤独悲戚,动感伤情,看到花落也勾起她无限的心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这样的i悲苦心境中,怎么能够健康长寿呢?所以当她得知宝玉和宝钗将要'成亲的消息之后,心中的一线希望彻底幻灭,经不起这巨大的精神;打击,因而很快就魂归离恨天了。
悲哀过程就像能源枯竭过程。能源的减少和枯竭,犹如泄了气!的皮球,松了发条的闹钟。戴上"哀"字牌眼镜,眼前呈现的尽为灰?色,于人于事都十分不利。
诚然,在人生的征途中不可能万事如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j样那样的爱物丧失与期望破灭,出现失望、痛苦与悲哀。如亲人去j世、财物遗失、疾病袭击、工作挫折、高考落榜、情场失意等等。不管遇到何种情况,都要设法将悲哀情绪及时发泄出来,尽快恢复心理上的动态平衡。那么怎样才能减少或消除悲哀情绪呢?
一、开阔视野,善于自制。一个眼界开阔、明理达观、把全部身心投人所爱的事业的人,可以把个人的哀怨置之度外,遇到令人伤感之事,其悲哀的程度也会轻些。倘若一个心胸狭隘、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处处小家子气,遇到丁点小事也会悲哀不止,那怎么能保持身体健康呢?假如梁山伯能正确对待不幸的婚恋,另觅佳偶良缘,大概就不会英年早逝了。假如林黛玉从小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不经常悲悲切切、泪满两腮,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婚姻问题,她也就不会过早的魂归离恨天了。一些人大难不死,历经坎坷,战胜艰难险阻和精神上的巨大折磨与痛苦,不仅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而且使自己的灵魂、精神世界也得以净化,达到了健康长寿的境地。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爱因斯坦等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无一不是这样的典范。可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开阔视野,心胸坦荡,自我排解,时时节哀,对保持身心健康是何等的重要!
二、倾诉衷肠,无价良药。英国权威的心理学家柯利切尔提出:当人处于逆境时,向亲朋好友倾诉衷肠,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好办法。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也曾指出:自杀是绝望和思考的结果。倾诉衷肠可以把人从悬崖上解救下来,重新鼓起生命的风帆。
不少人在遇到意外的挫折和灾祸之际,常爱独居一室,或到深山、旷野,把自己严密"封锁"起来,这时各种悲愤像潮水一样涌上心头。当小小的心灵实在难以容纳时,便会发生情感上的"爆炸",做出丧失理智的行为。此时如果能有知心好友相伴,倾诉衷肠,促膝谈心,就会感到人世间的温暖。思想上的闸门一经打开,悲伤会伴随泪水一起宣泄。有的放矢劝解开导,能慢慢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假如是失恋,倾诉衷肠也会使人慢慢从迷雾中解脱出来,这样就不会做出丧失理智的举动,也不会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更不至于郁结成疾。
三、当哭则哭,切莫强抑。哭是人们散发悲哀的一种方式,也是维持动态心理平衡的一种保护性措施。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遇到令人极度伤心的事的时候如能大哭一场,郁积在心中的痛苦和悲愤会得以宣泄,心中会觉得舒畅一些,喉头和胸部的堵塞感也会随之消除。由于悲哀的程度不同,哭也有不同类别:有声无泪谓之"嚎";有声有泪才称"哭";有泪无声则叫"泣",通常又把"哭泣''连在一起并称。其中尤以"泣"最为悲切,所谓"泣不成声"就是形容悲伤甚剧的一种反应,这时常常眼泪盈眶却又流不出来。更有甚者,听了凶讯噩耗,直瞪着眼,哭不出声来,又没有眼泪。无泪无声.突然昏厥的人,对身心最为有害。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情感性眼泪含有的蛋白是有毒的物质,远远超过其他情况下的眼泪。由此断言眼泪的功能之一,是使人体处于紧张状态时所产生的有害毒素排出体外。美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博士就曾指出:除了其他功能外,眼泪能把机体应激反应时所产生的危险毒素排除出去。因此,该哭不哭就意味着自身的慢性服毒自杀。据观察,长期压抑而不流泪的人,要比经常痛哭的人患病多l倍;患溃疡病和精神分裂症的机会比会哭的人多得多;爱哭的妇女要比"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寿命长。因此,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强忍住眼泪对身心有害,该哭时就要放声大哭,让悲哀及时发泄出来,把有害的眼泪流掉。当然,过度的悲伤痛苦也会妨碍健康。《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尽管没日没夜地排除有毒于机体的物质--伤心泪,但还是未能健康长寿,这是因为她不善于疏泄自己的悲哀的缘故。所以,宣泄哀痛和节制悲哀就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能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整心态平衡,谓之善于控制感情。善于控制感情的人,是不大容易生病的。
悲哀虽然是一种能致人于病的不良情绪,但在一定条件下,适度的悲哀可以平息激动、抑制极度的喜悦,从而转化为积极的治疗作用。这就是中医心理学中的悲哀疗法。
据《续名医类案》记载:清代鹿邑县有一个农家出身的读书人李其性,一次偶然捉获了一只肥鸟,其父以喜故遂失声大笑。春榜开科,李其性进士及第,其父笑得更甚。再后李其性被提升为"谏垣",其父又大笑不止。开始尚间断发作,后来竟发展到日夜不休,李为此深感忧虑,遂求教于某太医。太医令李之家人向李父假说李其性突发病殁,李父闻知噩耗,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如是者十日未犯笑病。此时又让邮差向李父说,李其性经有名的赵大夫治疗,绝而复苏。李父因而不再悲哀,而笑病也不再发作了。诚如原医案结语所说:"医者,意也。过喜则伤,济以悲乃和,技进乎道矣。"
当然,使用悲哀疗法须注意选择适应证,要在摸清病人病因、心理及个体素质差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切实合理的治疗措施才能奏效,切不可随意滥用。否则会弄巧成拙,招致不良后果。
三、忌忧
忧,即忧愁,苦闷一类的情感,是预感或经过某种不遂意的事情,情绪上快怏不快,闷闷不乐,郁郁烦躁,终日沉浸在担忧愁郁的不良心境中。
忧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不良情绪,它使人惆怅、沮丧、颓废,消沉;它不仅是精神上的枷锁,也能造成心理上的创伤。可以说,忧郁的心境与疾病难解难分。
传说春秋时代的伍子胥过韶关时,进退维谷,忧心如焚,满头黑发竞在一夜之间变成皤然白头。这话虽有点夸张,然而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忧郁情绪有损健康,可以加速机体衰老进程。
忧愁何以能致人于病?《黄帝内经》中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宋代医家陈无择说:"遇事而忧……忧伤肺,其气聚。"说明长期忧郁的心境,可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导致疾病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处于忧虑状态的人最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因为忧心如焚,能使血管外周阻力明显增加,从而使舒张压升高,导致高血压病。忧虑不安时,胃酸的分泌会持续升高,使充血的胃黏膜发生糜烂而形成溃疡。忧虑的情绪能促使副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肠蠕动和黏膜分泌,以致增加粪便排出,使结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而引起感染。长期忧虑的心境还会影响消化功能,使人进食减少,身体逐渐消瘦,以致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而易患癌症。英国医生曾调查250多个癌症患者,发现156人发病前精神上受过严重打击,结论是:压抑情绪容易生癌。
病也可以致忧。一个人生病了,精神萎靡不振,心情常会忧愁苦闷,甚至对平日喜爱的事物也会厌烦起来。有些人由于对病变的性质、部位、程度及缓急等缺乏基本常识,从而盲目的陷入忧郁、伤感而不能自拔。现实生活中,屡见有人因心理上的强烈不安全感,驱使他们在遍身捕捉不适之处,但有发现就小题大做。如把神经性头痛当作脑瘤;把慢性咽炎的咽部异感症视为食道癌;把一时性的心慌、气短视为心脏病等等,从而忧伤恐惑,惶惶不可终日。而一旦弄清楚原委,放下包袱,解除忧虑,则会百病尽消,不药而愈。这说明身体脆弱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心理脆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既有阳关大道,也有荆棘坎坷;既会有成功的喜悦,也可能有失败的沮丧。但只要以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去和逆境中的困难搏斗,去和风浪拼击,就会绕过一个个暗礁,渡过一个个险滩,让生命之舟驶向胜利的彼岸。
许多人都知道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爱情悲剧。他和表妹唐琬婚后(当然这种近亲结婚并不可取)相亲相爱,感情甚笃,但是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强迫他们分离了。后来陆游另娶,唐琬也改嫁他人。一次陆游春日出游,两人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相遇,唐琬以酒肴殷勤款待。陆游非常伤感,在园壁题了千古传颂的《钗头凤》,就是人们熟悉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那首词。
唐琬看后和了一首,字字凄绝,原文是: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长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不久,唐琬郁郁成疾,一病不起,离开了人间。假如当时唐琬性格开朗些,心胸开阔些,不老是"咽泪妆欢",也许不至于那么快就告别人世吧!和唐琬分手之后,陆游也是极其痛苦的。但他不但经受住了这爱情上的巨大打击,而且经受住了因力主抗金而遭到的政治上的打击,挺了过来。晚年,他闲居山阴,生活虽是拮据,但还是乐观豁达,用微笑来迎接逆境,活到了85岁还眼不花、耳不聋。临终前还写了一首既脍炙人口又动人肺腑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从唐琬和陆游的不同结局,可以明显看出,自觉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国外有位精神病专家报告说:"人精神遭受痛苦,就意味着身体健康至少受到长达五年的损害。"他曾经作过统计,在20-46岁这段时间精神舒畅的59人中,只有两人得了慢性病,于53岁前死去,在48名精神抑郁的人中,就有18人得了重病或在53岁前死去。那些被认为精神适应能力最差的人,分别患有心脏病、癌症、高血压等疾病,有的人甚至自杀。在精神舒畅的那些人中,只有一人死于心脏病,另一人患有心脏病。
那么,怎样才能调节自己的精神状态、经常保持乐观愉快、消除忧愁烦恼呢?
第一、要大公无私。老一代无产革命家陶铸有句名言:"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不会患得患失,想人非非。在物质生活方面不要有超现实的奢望,要把"知足者常乐"奉为自己的座右铭。须知"乐观者长寿"是句至理名言。-
第二、要达观而明智。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和顺心遂意的事。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对一些非原则问题要容忍体谅,要想得开,要有涵养,能体贴人。在物质、名誉、金钱、地位等诸方面,不要过于斤斤计较,勿为芝麻小事而耿耿于怀。"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要辩证地看待世间事物,做到目光远大,虚怀若谷,心胸开阔。如是情绪就会稳定良好。
第三、要自我排解,自我安慰,自我怜惜,待人接物不卑不亢,不过分自责,不自寻烦恼。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寻烦恼就是自找疾病,自讨苦吃。
第四、看花解闷,听曲消愁,陶冶情操。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说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行,久则乐之愉然,不知疾之在体矣!"意思是说,他曾经得了忧郁之病,就不再工作,独自居住,药物不能治好,就到朋友孙道滋处去学习弹琴、鼓乐。时间久了,心情觉得非常愉快,疾病就自然而然的消除。这可说是音乐疗法的典范。清代医学家吴尚指出:"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昕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矣。"意思是说,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让患者观赏鲜花解除忧闷,施以音乐疗法消除烦恼,其效果比服药还好。
在意大利罗马曾有一位整日抑郁、情绪不乐的神经衰弱女病人,一次到医院就诊,医生没开什么药物:而给了她3张唱片,叫她1天3次,每次播放2遍,连放2周。不同的优美旋律使她忘了忧愁,开始高兴起来。1周之后,她愉快地告诉医生,她的抑郁症治好了。
音乐何以能治病?这是因为有节奏和旋律的音乐,会使人体内j原来静止或休眠状态的生物分子,转人积极的、协调的运动,从而促j进细胞的代谢,增加生物的机能,并使人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镇静、:降压、止痛等作用。所以近代生物学家认为音乐还有着使人延年益寿的功能。
随同音乐疗法一起风靡的还有花香治疗,在原苏联塔吉克共和国有个奇特的疾病防治所,这里的病人既不打针吃药,也不动手术开刀,而是坐在安乐椅里,听着悠扬悦耳的音乐,闻着鲜花散发出的幽香。对于一些用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的高血压、失眠、忧郁症居然取得了良好功效。
第五、以喜乐疗法治疗忧郁症。喜笑不但可消除疲劳,振奋精神,而且还能用来治疗抑郁症。据说清代有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虽多方治疗皆未奏效。后经人推荐,特邀一位素享盛名的医生诊治。那医生问明原委,按脉良久,竟诊断为"月经不调",开了调经之方。巡按大人听罢,嗤之以鼻,哈哈大笑起来:堂堂七尺男子,焉能月经不调,真是荒唐至极。此后每当想起此事,辄不禁要喜笑一番。谁知经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笑,他的病竞不药而愈了。是医生昏庸荒唐吗?否!这实际是中医的以喜制忧的治疗方法。名医治疗之法,堪称绝妙。
四、慎思
思,是一种属于思维活动的思考、考虑;二是指思考、怀念一类情感。这是人类大脑正常功能的一部分,故一般情况下的思虑不会致人于病。但若过度的冥思苦想,超过了大脑能耐受的限度,则会出现精神,躯体等多方面的病理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脾主思"、"思伤脾""思则气结",故思虑过度可致脾伤而脾气郁结。因脾主运化,故脾气郁结则运化失职,食欲锐减,饮食不化,久则气血亏虚,周身失养,必致形体赢瘦,倦怠乏力,精神萎靡。甚则脾虚及心而导致心脾两虚,出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纳少、腹胀、便溏等一系列症状。进一步则正气日削,抗病力减低,容易招致病邪侵袭而发生多种病变,还有可能导致癌症。在祖国医学典籍中就有郁结伤脾、肌肉消薄,与外邪相搏而成肉瘤,'乳岩忧郁忧思郁结,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阻塞,结果成核等记载。
现代医学认为,当人陷于过度思念之中时,由于长久的忧愁、苦恼和悲伤,最终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胃肠分泌减少。还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引起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收缩、支气管痉挛、胃肠蠕动增强,甚至精神恍惚、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精神疾病和其他一些心身疾病的症状。日久则免疫功能减低,抗病能力减弱,癌细胞乘机增生活跃,有可能使人发生癌症。
日常生活中,由思虑过度而导致的病症屡见不鲜。如思念远方的亲友,怀念故去的父母或妻儿、热恋中情侣的相思、失恋后的苦恼'等,都可致人于病。对于此类疾病,光靠药物是难以成效的,必须针、对病凶进行心理化解,消除其心中的"疙瘩"才能使之康复。所谓i"心病还需心药医"就是此意。祖国医学中还有一种"怒胜思"的心;理疗法。因为怒性属阳,可以引发肝气升发、气机亢奋等生理效应。适度的激怒刺激,有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能减轻或消除因思虑过{度而气结、忧愁不解而郁闷等属于阴性的精神情志改变,及由此而i致的躯体病理性变化。
相思是有情人之间的一种深深的思念和牵挂,如果相思过甚、I过久,则会发生"相思病"。
传说清代有一个青年男子特别爱看王实甫的《西厢记》,久而久i之竟然对崔莺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了她那"倾国倾城"之貌。蚕他日思夜想,连梦里都叫着"莺莺"。后来发展到茶饭不思,形体赢I瘦,精神恍惚。虽多方延医,总不见效。后请一位名医诊治,名医细I询病情,得知是由于思念崔莺莺所引起的"单相思",乃让其家人找l来一位年过六旬、两鬓染霜、满脸皱纹的梨园老妇,插花戴红,涂脂l抹粉,装扮成崔莺莺,由媒婆领着来到病家,告知患者他日思夜想的l'崔莺莺来了,并愿意配他为妻。患者闻听此言,欣喜万分,从床上一跃而起,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堂前。但是,当他看到眼前的"莺莺"时-l不禁大失所望:"呀!莺莺咋这么老!又这么难看!"这是媒婆对他说:"你没想想,莺莺是哪一朝的人?都过了几百年了,她咋能不老?"病人听了心中一愣,再仔细一想茅塞顿开。可不?莺莺是过去朝代的人,怎么能和自己成婚配呢?于是断绝了对莺莺的思念,又经药物、饮食调理,逐渐恢复了健康。此用的是"绝其思"的釜底抽薪法。
在《南史·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病例:有一个叫刘琪的官员,其妹嫁与齐鄱阳为王妃,夫妻感情甚笃。后来鄱阳王因故被齐明帝所杀,王妃追思丈夫,怀念不已,由此染疾卧床,虽辗转求医,皆不见效。当地有一位叫殷茜的画师,善画人面,与真不别。刘琪逐令殷茜画了一幅鄱阳王与生前所宠美妾在一起照镜调笑并欲共寝的图画,而后密令仆女将画图放于王妃卧室之中。王妃看到画之后,面色骤变,勃然大怒,对着图画又唾又骂:"他(指鄱阳王)实在是应该早点死去啊!"于是再不思念丈夫,病亦慢慢好了。这是利用王妃在爱情上难容人涉足的嫉妒心理,用画激怒,从而使之断绝思念丈夫之情,使病得愈。所谓之"怒胜思"。
在《续名医类案》中还记述了清代名医韩世良所治的一个病例:一女与母相爱,即嫁而母死,遂思念成疾,诸药无效,后请韩诊治。韩细询病情后日:"此病得亡于思,药不易愈;当以术治之。"于是韩和其丈夫商议,以金钱贿赂一巫妇,授以秘语。某日丈夫对其妻说:"你这样思念母亲,不知她老人家在地下也想念你否?我因有事要外出一段时间,你何不求巫妇占卜一下呢?"妻子欣然接受了丈夫的劝告,遂召女巫至家。待焚香礼拜过后而"母灵"即降至巫妇身上,其一言一行皆如母之生前所为。女见状嚎啕大哭,继而悲悲切切,泣不成声。"母"突然呵斥其女日:"不要哭了!你的生命克我,遂致我早亡。我之死,皆是因你的缘故。今在阴间,要找你报仇,你病成这个样子,都是我所作所为的。我生则与你是母女,死后已与你是仇人了。"刚刚说完女容颜改变,大怒日:"我因思念母亲而患病,可母亲反过来却要害我,那我干什么还要再想你呢?"由是再不思母,而病乃痊愈了。这是利用病人之迷信心理,由巫婆装神弄鬼而激怒之,使其断绝了思念母亲的病因,乃"去其所慕"之谓也。
思念远方或故去的亲友乃人之常情,但要在精神上自我调摄,不可思念过度,倘若超过一定限度,必定损伤脾胃,致脾气郁结,胃气失和,胃纳脾运失职,食欲不佳而不能进食,进而气血之源,身体消瘦,抵抗力降低,发生这样那样的病变。青年男女在婚恋问题上更应该正确对待。旧戏里有"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佳话。如《西厢记》里的张君瑞与崔莺莺、《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与焦仲卿、《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林黛玉,感情甚笃,忠贞不渝,这是真挚的爱情,而真挚的爱情,必须是男女双方的情投意合为前提的,如若是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一方情思绵绵,一方毫无心意,则根本谈不上什么爱情。一厢情愿的痴心妄想,到头来只能是自讨苦吃罢了。
青年夫妻新婚离别,也容易导致过思成疾,这在El常生活中并非罕见。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曾治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女新嫁后,其夫经商两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坐。丹溪诊之,日:"此思男子不得,气结于脾,药难独治,得喜可解。不然命其怒,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其父掌其面,呵责之,号泣大哭。至三时许,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日:"思气虽解,必得喜庶不再结。"乃诈以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愈。丹溪此案对相思病的病因及肝脾郁结的病机都分析得很清楚,所以治疗方式的选择,既有权宜之计,又有治本之法。如父亲责打使怒,以后的宽解与服药,进而假说丈夫有书信使其高兴等等,都做得有理有节。但其本在于新婚离别后思念丈夫之情。心病于此,故丈夫归家,病才得以彻底痊愈。夫妻暂时离别时生活中常有的事,双方对此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书信来往,互相勉励,使爱情进一步得到升华,化为鼓舞双方共同前进的动力。诚如宋代文人秦观在《鹊仙桥》一词中所说:"两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五、■怒
愤怒是由于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一再地受到妨碍而产生的一种富于冲动性的感情。一般来说,在遇到不合理的挫折或被人恶意中伤而造成不幸的情况下最易产生。如受人欺侮或欺骗,言论遭反对,权力被剥夺,秘密被泄漏,善意被误会等,皆可使人发怒。依据心理紧张的程度,愤怒可分为轻微不满、生气、发怒、盛怒、大怒、暴怒等,这些不同的愤怒等级,既可表现为暗怒,也可表现为明怒。暗怒寓于内心。明怒则或示于颜面,或示于言语,或示于举动,或指向于对象之是且举动十分激烈。
愤怒是人情感的基本形式之一,使人完整的心理结构不可缺少的一环。凡是不能发怒的动物或人,必受同类侵害,所以,愤怒是个体的自卫行为,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但是,从人体生理卫生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愤怒则有碍于健康,发怒愈甚对人体的危害愈大。
许多人大概还记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身为东吴的都督,才华出众,韬略过人,但器量狭小是其致命弱点。诸葛亮巧设计谋,在大破周兵之后,又令三军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直气得周瑜"金疮进裂",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恨中恨然去世。还是那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和魏军对阵之际,历数魏营军师王郎罪状,痛骂他"皓首匹夫,苍鬓老贼,天下人恨不能食汝之肉",致王郎羞怒交加,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死于马下。作为小说,艺术上可能有夸张之处,但在现实生活中,因邻里不和,夫妻反目,职称晋升,调资提干等,使人"气"出病来,甚而致死的事例屡见不鲜。
愤怒何以如此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呢?
祖国医学认为,"怒伤肝","暴怒伤阴","怒则气上"。细言之,
气血为人生命之本,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逆则血逆。五脏之中,肝主气的疏泄,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导致昏厥、呕血等危重病证。
现代医学认为,愤怒的情绪可影响人体许多系统的生理功能,引发这样、那样的病变。如:人在愤怒时胃幽门部肌肉会剧烈收缩痉挛,胃内食物排空受阻,引起上腹部剧烈疼痛。可致胃黏膜充血,胃酸分泌增多,久之会诱发消化性溃疡。可致大脑皮质机能紊乱,使人头昏失眠,思维迟钝,久之可患神经衰弱,甚至精神失常。可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痉挛,红细胞激增,凝血作用加强,血压急剧升高,心率骤然增快,久之可患心率不齐、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新婚妇女经常生气发怒,可影响精卵结合,使之难以受孕。孕妇终El怒火满腔,则会引起子宫剧烈收缩,有可能发生流产、早产;还会引起母体和胎儿体内的碳氧血红蛋白量增高,血黏稠度增加,胎盘血循环不良甚或缺血,轻者发生胎儿畸形或生后智力低下,重者可使胎盘早期剥离而造成胎儿死亡。
愤怒还是癌细胞的促活剂。经常发怒可使机体的免疫机能削弱,为癌细胞的滋生和蔓延创造有利条件。国内外不少资料表明,终El怒气冲冲、牢骚满腹的人,患癌症的机会远比那些极少发怒、经常乐观的人为高。:
人到中年,内在生理变化和组织器官开始由盛转衰,生命细胞j的再生能力及免疫和内分泌功能El趋下降,一些重要的器官如心、{脑、肝、肾等的功能FI趋减退。此时如不能妥善处理工作、生活中的_矛盾,稍不随意便暴跳如雷,就会在体内埋下心、脑血管疾患的定时j炸弹。老年人因经常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故怒发冲冠习的情绪波动,更可危及他们那衰惫的心脏、脆硬的血管,极易诱发脑叠溢血、心绞痛、冠状动脉闭塞等,甚至酿成突然死亡的悲剧。
正因为愤怒对人体健康有如此严重的危害,所以,人们一定要l设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尽力制怒。有心、脑血管疾患的中、老年人更溷濯
应珍视自重,保持乐观。有人会说:"我也知道发怒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可该怎么办呢?"其实,只要平时加强心身修养,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切断致怒的内因与外因,并掌握宽、转、吐、免四法,则制怒是不难做到的。
宽,即心胸放宽,有"宰相肚里能行船"的气度。遇到不快之事,心里能装得下,尽量不动火,不发怒,并自我安慰,使发热的头脑迅速冷却下来,待气头过后再以适当方式妥善解决矛盾,山重水复之后,便会柳暗花明:
转,即善于转移制怒点。如远离引起不快的现场,暂时避开争吵的现场,或外出散步蹈足达,或赏花听曲下棋,等心情平静了再处理矛盾,怒气会逐渐烟消云散。
吐,即吐露,不要生闷气。当怒气填胸之时,如果强行压抑,迟早会爆发出来。但若能将心中的愤懑和委屈向至爱亲朋倾诉出来,并接受他们的规劝与开导,那么就像聚满洪水即将溃决的水库打开了溢洪道一样,不致溃坝决堤而酿成严重后果。心情和缓之后,思想上便会出现一种轻松感,而不会气出病来。
免,即尽量免除令人生气的事,不要自寻烦恼。如邻里之间,姿态放高,互谅互让,莫因无谓纠纷干戈;同事之间,推心置腹,以诚相见,莫因金钱名利而反目;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彼此关怀,勿为家庭琐事而争吵……没有合适的土壤,愤怒的种子便不会萌发滋生。
朋友们!天有阴晴雨雪之变,人有喜怒哀乐之情,在人生的历程中不可能万事如意,一路顺风。但只要能善于制怒,不因区区小事动肝火,勿为蝇头微利而动情,心胸坦荡,笑VI常开,则健康将与您为伍,幸福会同您作伴,病魔会离您而去,生命之树会四季常青。
六、除恐
恐指恐惧、害怕、惊慌、胆怯、担心、焦虑等一类情感,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害情境的情绪,是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激激情。恐
与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惊是骤遇危害,突然面难,不知所措;或目击异物,而闻巨声,目瞪口呆,甚至立即昏厥。恐常与惊同时产生,事后还可持续一定时间。清代医学家叶天士说:"大凡可畏之事,猝然而至谓之惊;若从容而至,可以宛转思维者谓之恐,是惊急而恐缓也。"
在人类的各种情绪中,过度的和长时间恐惧心理,对人体健康是最为有害的。
中医学认为,"恐伤肾","恐则气下","恐惧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因卒恐而伤肾,以致肾精不得上奉,当上者不上,势必造成该下者不降而出现心肾不交和肾气不固的病理。临床上常见因卒恐暴吓后而出现神志失常、遗精、阳痿、大小便失禁等病症,其机理不外"气下"二字。
现代医学观察,在强烈或持续的恐惧状态下,一方面会引起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失去平衡,出现意识范围狭窄,判断力减弱,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另一方面还能引起身体各种器官及生理生化的一系列变化。如表现出惊叫、大哭、战栗、逃跑等姿态反常,或动作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心跳猛增,血压上升,呼吸频率改变,消化腺活动受抑等,甚至血液的黏度和血中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这些对人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严重影响,甚或加速人的死'亡。
心理学家发现,人的衰老往往先从精神方面开始,继而才引起全身的衰老。而恐怖的环境,焦虑的心理,则是打开人体衰老之门的"钥匙",此门一开,衰老的进程就将加速。
长时间的恐惧心理能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平衡遭到破坏代谢失调,血脂升高,从而加剧动脉硬化的形成,促进冠心病的发生;而冠心病一旦发生,患者又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与威胁--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精神稍受刺激,就可能诱发心肌梗死,甚者导致死亡。
恐惧亦不利于妊娠期与分娩期之妇女。孕妇惶恐惊骇,胎儿的
智力可受损害;分娩时恐慌不安,则易导致产时乏力,宫口开放迟缓,产程延长,形成难产。
恐惧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恐怖环境,轻则使儿童焦虑烦躁,情绪不宁,食欲不振,梦魇夜惊;重则使儿童发育缓慢,智力迟钝,精神恍惚,意志脆弱。
大惊卒恐可影响大脑功能,造成神经系统活动的严重失调,导致恐怖性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其特征是患者对某些特殊事物或环境产生强烈的恐怖感,并常伴有焦虑、心慌、气急、出汗、血压升高、无力、振颤、眩晕、昏倒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患者往往对恐怖对象或处境持回避态度,以达到解除恐怖情绪的目的。例如疾病恐怖,患者害怕患某种疾病如癌症、麻风、结核病、心脏病等,因而情绪焦虑、恐怖、常从多方面寻找证据来证实自己是否患了这类疾病,虽经反复检查,仍难以消除恐怖情绪。此外尚有见人恐怖、尖峰恐怖、不洁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声音恐怖、空房恐怖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恐怖。恐惧还是人类之大敌--癌症产生的温床。它能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抗病能力削弱,从而为癌症的滋生创造有利条件。
许多人都看过《白蛇传》的电影,当许仙看到白素珍端阳节因喝雄黄酒而现出了白蟒的原形时,惊恐万分,大叫一声卒然倒地而殁。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一定记得张飞大闹当阳桥的故事:面对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张飞单人独骑,立马当阳桥上,挺丈八蛇矛大喝三声,惊吓得曹将夏侯杰肝胆碎裂,坠马而死;曹操也吓得冠簪尽落,披发奔跑。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艺术上的夸张罢了!但现实生活中因极度惊恐而致人休克,甚至把人吓死者却并非谬言。1930年,印度一名医生曾用死囚做了一次心理学试验,证实了恐怖可以致命。医生预先通知死囚将因流血而死亡,行刑那天,死囚双眼被蒙,绑在一张桌子上,当医生刺破他的手脚皮肤后,挂在桌下的容器开始滴水,水滴声误使死囚以为是自己的血大量流出,结果恐惧万
分,气绝身亡。然而实际上他一滴血液没有滴过。因为惊恐可以弓起肾上腺分泌大量激素,使人的心脏活动加强、加快、呼吸加快,坌身肌肉紧张,产生应激性反应。如果这种反应超过一定程度,人雕心脑等重要器官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器官突发坏死,导致功能衰竭.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脑出血、肝脏出血、肾上腺坏死等,都可以勤发病人突然死亡的悲剧。
总之,恐惧心理对人体健康损害的程度,远比喜、怒、悲、忧、思等为烈。遗憾的是对于恐惧,药物难医,无方可施,唯有心理疗法才是战而胜之的法宝。
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恐惧呢?
一是增长知识,消除愚昧。人的恐惧大多是缺乏科学知识、胡思乱想所造成的。一个人知识增长了,能够洞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愚昧便可消除,就不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有位学者曾说:"愚笨和不安定产生恐惧,知识和有保障却拒绝恐惧。""知识完全的时候,所有恐惧将统统消失。"所以,人们要多学习,多看书,以科学的头脑去战胜恐惧心理。这种方法不但效果良好,而且还可以增长才干。童年时代的良好教育尤其重要,如不给小儿讲惊险故事及恐怖性的传说;不让小儿看恐怖电影或电视;孩子调皮时不要用鬼神、猛兽等吓唬以迫使其就范等等。否则会使孩子形成遇事惊恐、胆小如鼠的性格。一 。,
二是加强身体和意志锻炼,从小养成坚毅果敢、处变不惊的性格。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所以,经受锻炼、坚定信念、丰富经验、胆气豪壮、就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有效地防御和消除恐吓等不良精神刺激对机体的有害影响,对健康、对工作、对事业都会有i利。如:有的人性格内向,胆怯怕羞,在众人面前讲几句话也会吓出一身汗来。这种人在公众场所里,非但不能退缩,反而要主动讲以锻炼自己的意志,时间长了就会逐步克服害羞、怕人的弱点,工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是示范作用,现身说法。如小孩害怕黑暗,大人可有意地在黑暗中进出,一次,两次,小孩的恐惧心理可逐渐消除。再如有人怕针灸,但针灸对他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这时医务人员就要对病人讲解针灸知识,介绍针灸治病的好处;并先让其观看对别的患者进行针灸的情况,而后再循序渐进地给予针灸,时间长了,病人也就会慢慢消除对针灸的恐惧心理。
四时条件联系或转移注意法。有人做过试验,一个三岁的小孩见了兔子就害怕,以后在他吃饭的时候把兔子的笼子放在较远的地方,从此在他每次吃饭时都把兔笼子提出来而且逐渐缩短他与兔笼子的距离。结果,小孩不但消除了对兔子的恐惧,而且常把小兔放在自己腿上玩耍。有的小孩惧怕打针,但为了治病必须打针时,医务人员在打针时可让去看墙上的画或给他一个小玩具,是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画或玩具上面不再注意打针,恐惧也就消除了。这种使病人从恐惧的对象上转移到与他无关的方面去的方法,是消除某些恐惧心理的有效方法。
以上所述是指对常态恐惧的消除。对于病态的恐惧症,医生则应该了解患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首次发病的原因及当时的情景j然后进行针对性的疏导以改变其情绪,使之得到宽慰与解脱,减轻以至消除紧张与恐惧的心理。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曾治过一例声音恐惧症。当时有一个叫卫德新的人,一次携妻远行,途中住在一家旅店的楼上。半夜一伙强盗窜到旅店劫财烧屋,卫妻吓得浑身乱抖,滚落床下。此后,她每当听到一点声音就会被吓昏过去,以致全家人小心翼翼,生怕稍有响动而引起她发病。许多医生看后多认为是心病,先后使用了人参、珍珠、定志丸等药,可是经治年余,其病竞毫无起色。张子和
到卫家细询病情之后日:"惊者为阳,从外入也;恐者为阴,从内出。惊者为自不知也;恐者自知也。足少阳胆经属肝木,胆者敢也,惊怕则胆伤矣。"他先让两个侍女搀着病人的双手按放在高椅上面,并在病人面前放一茶几。然后张对病人说:"娘子请看这茶几!"说着,突然用木头猛击茶几,卫妻见状,大惊失色。张说:"我不过是用木头击茶几,你害怕什么呢?"待病人惊恐稍定,又用木头敲击茶几,病妇已没有前次那么惊怕了。接着又连续击茶几好几次。之后,又以手杖击门,又暗派人敲打病人背后的窗子。慢慢的病人就不再害怕了,并笑问张子和说:"这是什么治法?"张说:"《内经》云:惊者平之,平者常也,平常见之必不惊。"当天夜晚又派人敲打门窗,通宵不停,病人都没有为此而惊慌害怕。2天之后,卫妻霍然病愈,即使听到雷声也不再惊恐了。张子和用的治疗方法,在现代学上称为"系统脱敏疗法"。其治疗的着眼点在于使患者心理上对他敏感的声音刺激逐渐消除,以前形成的闻声则惊的错误条件反射得以逐步消退,直至彻底痊愈。张子和的治疗方法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恐惧的心态虽可造成人的各种病变,但根据祖国医学情志相胜的原理,恐可以胜喜,因而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为的致恐可以治疗大喜伤心所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之癫狂症。许多人熟悉的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狂,即是被其平时即惧怕的岳父胡屠户打了一巴掌以恐胜喜治好的。又据清代《冷庐医话》记述:江南一书生进京赶考,得中状元,因过于高兴而发狂,大笑不止。一位名医看后对他说:"你的病治不好了,不逾10天就会死的。赶快回家吧!迟了就来不及了。你回家路过镇江时,一定要找一位何医生再看一看病。"同时写密信一封让其家人带给那位何医生。书生听了,悲悲切切,带着家人上路返家,到达镇江后,病竟然好了。书生感到很是奇怪,但当他看到名医的信后,心中才恍然大悟,佩服名医的医道实在高明。原来信是这样写的:这位书生"因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故以危言惧之以死,令其惊恐忧郁则心窍闭,至:
镇江当已愈矣"!这种以恐胜喜的心理疗法,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当然,惊恐疗法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用,而且必须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千万不可滥用!
千古名方逍遥丸——罗大伦
在中医里面,有个叫逍遥丸的方子,这是个千古名方,在现代社会里用处很多。那么,这个逍遥丸的方子里面到底有哪些道理呢?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逍遥丸。
话说宋朝的时候,皇帝非常重视医药,他们建国之初,当时兵荒马乱,老百姓疾病非常多,身体状况也不好,那么宋朝皇帝建国以后,就非常想让社会稳定,休养生息,让老百姓逐渐的恢复过来。所以他们非常重视医药。他们重视到什么程度,他们让老百姓献方,因为当时非常重视医方。认为这个方子只要掌握了,那么治病的钥匙就找到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收集这个秘方,各种有效的方。那么宋代皇帝就让大家,老百姓献方,献方多了,给钱。甚至再多了就给官做。到那种程度。所以宋代搜集了大量的医方,宋代很多人都以搜集方多为这个为荣。比如说著名的大文人苏轼,苏轼他就搜集很多方子。后来和另外一个科学家,沈括,沈括也搜集了很多方子,他们俩人的方子合起来,出了本书叫《沈苏良方》等等。当时的整个宋朝的朝廷到民间,都有这个风气。但是宋朝政府做得非常好,他们把这个方子搜集出来以后,整理了出了几部大型的方书。其中《太平惠民合剂局方》就是其中一部。
这部书是皇帝命令当时的太医局编写的,然后不断修订,直到南宋时还在增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这部书,比如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汤、藿香正气散等,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讲的逍遥散。
逍遥散的方子,由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薄荷、生姜组成,古代时候的用法,是将前六味药研成粉末,然后用生姜和薄荷与这个药粉一起煮水,然后去掉药渣,喝药汁。
今天,有的药厂生产的逍遥丸就忽略生姜了,这是没有懂得里面的道理,所以大家如果看药品说明书,上面的成分里面如果没有生姜的,您服用的时候,需要自己切一片生姜,开水泡一下,然后用这个水服药效果更好。
那么,我们下面讲,为什么说这个逍遥丸的方子非常的精彩呢?
原来,人体的气机是不断地升降沉浮的,看过我的书的朋友都知道,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如下:脾胃居于中央,脾气左升,胃气右降,然后是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肺气右降,肺气降则心火随之下降,心火下沉入肾,则肾水不至过寒,肾水随肝脾上承入心,则心火不至过热,这叫水火既济,人体因而平和无病。
这是一个循环的大圆圈,我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主持的一个小伙子叫大嘴,曾经穿了一件白色的体恤衫让我在上面画出这个升降规律来,其实挺直观的。这个脏腑的升降如果出了问题,则会上热下寒,百病丛生。那么,这个循环最容易在哪里出问题呢?答案是:最容易在肝上出问题。
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西医的肝只是一个帮助解毒,帮助这个消化的这么一个器官。那么中医的肝呢,不只是一个器官,更是一个系统,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因为它负责把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给疏泄开,通道给疏泄开。其中,肝主疏泄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调畅情致,如果情绪不好的话,那么会影响这个疏泄的作用,所以会导致郁闷,那么所以中医管这个叫“肝气不舒”。
大家看到了,在中医里面,肝是负责疏泄郁积的,情绪的郁积是归肝来梳理的,但是,如果郁积得严重了,反过来会影响肝的功能,导致肝气不舒。
也就是说,您郁积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肝的疏泄能力了,结果导致了肝系统的运行障碍,就是肝气不舒了。
肝气不舒会导致身体出现很多问题,因为肝主四末,也就是我们四肢的末端,所以如果肝气郁积,阳气闭塞在内,无法到达四肢末端,则会出现四肢末端冰冷的状态,这在中医叫四逆,很多女性朋友都是这样的。
肝气不舒还会让人变得易怒,很容易生气,有的是容易发火,其实是心烦,这是因为肝火太旺,导致心火也变得旺了;有的是生闷气,这是郁积的表现。很多女性在月经前都容易发火,这种人很可能就是肝气不舒的,还有的月经前乳房胀痛,这也与此相关,因为肝经与乳房关系密切,中医传统认为乳房属胃经,乳头属肝经。
因为肝经与女性的生殖系统关系密切,因此肝气不舒与月经不调也严重相关。
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难以数清,肝气不舒会导致气滞不行,因此会出现瘀血等症。
在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里面,还会出现痛经,经闭,崩漏,抑郁症,头晕目眩,身困乏力,呕吐,失眠多梦,易怒,食欲差,胸胁胀痛等等。
总之,肝气不舒引起的问题非常多,甚至于很多器质性病变也与此相关。
有位女子,结婚后长期不能怀孕,找到我,自述西医检查,她体内的激素水平全部是紊乱的。对于激素紊乱,我也不知如何调理,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她肝气不舒、脾虚、血虚。于是推荐服用加味逍遥丸。结果,前些日子遇到她母亲,她告诉我她的女儿再去检查,激素水平已经都正常了,身体状态也好了很多,正在备孕。
其实,在现代社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现代人工作生活的压力大,情绪疏解能力差,相关疏导机构少,所以人们情绪问题很多,因为情绪而引起的疾病也非常的多。
多到什么程度呢?我总结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我所见过的身体出问题的人里面,百分之七十的人的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柴胡是梳理肝气的,
白芍敛阴柔肝,和当归一起来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方子里面的薄荷也是升散的,可以透达肝经郁热,生姜则是辛发的,也可以发散郁结。
那么,肝气不舒会影响哪个脏腑的功能呢?回答是:脾胃。
因为肝属木,五行里面认为木克土,而脾胃属土,所以肝气不舒,会直接影响脾胃的功能。很多人说这五行多么的不科学啊?其实,这只是表达方法,实际上西医也这么认为,消化系统受植物神经控制,而情绪郁闷,会导致植物神经的紊乱,因而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我们中国人用:“肝木横逆克脾土”就说清楚这个道理了。
所以肝气不舒的人,脾胃会出问题,很多人会饮食减少,胃口不佳,会脾胃疼痛,有的人会越来越消瘦。有的人会嗳气,会呕吐等等。
很多女性顽固便秘,其实这里面很多人与肝气不舒是相关的。这在年轻女性里面特别多见,很多人常年吃泻药,这都是治标的方法,是不恰当的。
在逍遥丸这个方子里面,又配了茯苓和白术来补脾,这样就防止了肝木的侵袭,这是张仲景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
那么,如果脾胃虚弱,又会出现哪些问题呢?
我们知道,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脾胃的消化,其中的饮食精微物质,就是好的东西,会被我们吸收,一部分上输于肺,在肺的作用下化为气;另一部分,上输心,在心的作用下化为血,然后气推动这些血液,供养全身四肢百骸。如果我们的脾胃出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气血的来源就出问题了,尤其是血的来源,因此肝气不舒会影响脾胃功能,脾胃功能失常,会导致血虚。
然后血虚反过来会加重肝气不舒,因为肝藏血,血不足了,肝经失养,又会更加暴戾,因此再次加重问题。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关系,互相影响,一环扣一环。而且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越来越坏。
在逍遥丸里面,又配了当归来养血,结果就阻止了血虚的情况。
所以大家看了,这个恶性循环的三角形,所谓:肝郁——脾虚——血虚——肝郁,被逍遥丸这个方子全部给拆解了,逍遥丸针对这个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设置了解决的药物,可见古人出方,是多么的周全。
我遇到很多女性的身体,其实都是被这个怪三角所干扰,从表面看上去,症状复杂,无从下手,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就是这个怪三角在作怪。女性情绪敏感,很容易受到波动,因此肝气不舒的情况很多,然后就会导致脾虚,接着就会血虚。然后血虚导致肝火更旺,然后脾胃再次受伤,于是更加血虚。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个整体的过程,单纯只去解决一个环节的问题,效果往往不好。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女性的身体总是调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其实,这一团乱麻并不乱,只要找到了这个规律,总是可以调理清楚的。
那么如果肝郁化火呢?古人又配了栀子和牡丹皮,这是清火的药物,其中栀子泻三焦之火,丹皮清肝胆之火,加上这两个药物以后,这个方子就叫加味逍遥丸,又叫丹栀逍遥丸。
我们可以用清代医家张秉成,在《成方便读》里面分析逍遥丸的话来总结,他说:“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土,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
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认为这个逍遥丸就是女性的专利,是调经用的,其实这是不全面的,只要是有肝郁、脾虚、血虚这三个问题的人,其实都可以用,无论男女。
在古代医书上也有不少关于男性使用逍遥散的医案。在明代李士材就治疗过这样的患者,有一名男子浑身发热,并且咳嗽得十分严重,请了不少大夫来看,有的用金匮肾气丸补肾,有的用化痰的办法治肺,都没有什么起色,最后请来了当时很有名的医生李士材,也就是我在《这才是中医》里面写的李中梓。李士材分析这个患者的发热、咳喘,实际是因为肝气不舒引起的,这在中医叫肝木反侮肺金,肝气不舒,很多时候还会引起肺经的问题。那么李士材用逍遥散,然后加了点牡丹皮,服了两副药,这个咳喘马上就止住了,可见其用方之高明。
那么实际上呢,你看,无论分男女,古代就没有给它分成男女,这是男女通用的方子。但是现在人慢慢给它变成好像女性用得更多了。实际上大家不要用这个顾忌,无论男女,只要有这个情况都可以用这个药。
另外,这个逍遥散这个药,实际上大家也不把它当做保健品,因为是这样的,它从古到今,整个中医发展历史上,它都是做为一个方剂出现的,是做为一个治病的药出现的。有的它鲜明地适应症,它一定是肝气不舒、脾虚、血虚这种情况才用的。所以呢,我们自己不要自己主观的去判断,应该找附近的中医师去进行分析。看您的身体是不是属于这种情况。如果是的话,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那么这个方子会很见效的。
另外,研究表明,对于乳腺增生这样的疾病,加味逍遥丸也有治疗和调理的作用,大家可以咨询一下医生后使用。
下面,我把相关资料里面提到的注意事项贴给大家:
1、服药期间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2、孕妇服用时请向医师咨询。
3、感冒时不宜服用本药。
4、月经过多者不宜服用本药。
5、平素月经正常,突然出现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应去医院诊。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7、服药二周症状无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8、对本药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10、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
在今天,我们有可能用到逍遥丸或者加味逍遥丸的地方太多了,因为我们的情绪太容易受到影响了,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是,药物只是在我们身体无法渡过难关的时候拉我们一把,但是我们不能靠药物活着,真正想要没有问题,还要靠我们自己的调节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心情困苦,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想清楚,不会摆脱负面情绪,结果自己陷在里面,无力自拔,最终导致了身体的受伤。
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想清楚,其实活在这个世界上,好事儿坏事儿都有,关键视乎你怎么看待它。这世界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儿,有很多时候,即使你做得是好事,全心为他人服务,还是会有人骂你。那天我听说陈光标捐了上亿的钱了,还是有人骂他,而骂他的人可能连一分钱都没有捐过。这种事儿太多了,如果你真的在意,就没法活了。所以,我们遇事还是要看到光明的一面,秉持“但行善事,莫问吉凶”这样的原则,相信心中的不快会消失很多的。
所以,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很关键,用悲观的眼光看世界,即使满天阳光白云,在这个人的眼里可能也是一片黑暗;如果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可能即使阴天下雨,也会觉得格外有情调。
所谓“相由心生”,说的并不是人的长相是从心里生出来的,这个“相”,指的是我们眼前看到的世界,这句话的一层含义就是:你眼前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如何,是由你的心境决定的。
此话讲得岂不是很有道理?
所以,我这篇博文讲的,实际并不是一个叫逍遥丸的方剂,而是一种叫做逍遥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我们可以保持心灵和身体的健康,可以不用再去吃药,可以生活的更加幸福安宁。
冯世纶教授经方系列
方剂学将逍遥散列为和解剂,是调和肝脾之要方。主治肝郁气滞、肝脾不和、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诸证。逍遥散应用范围很广,内、外、妇、儿、眼等各科疾病,均可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治疗。
一、逍遥散历代方解
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 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医宗金鉴》对逍遥散方义有精要解释:“肝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盖养血以柔肝;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日:‘木郁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此说基本涵盖了历代对逍遥散的认识。
故对于此方理解应为:本证为脾虚血少导致的肝郁,故一面健脾以疏肝,一面养血柔肝使肝气调达以健脾。郁则化火,故治本的同时佐以清散郁热之品。故白术、茯苓、炮姜、炙甘草健脾益气以扶肝,一面白芍、当归养血柔肝,柴胡配伍薄荷清肝郁脾虚之郁热。
观此方用药,其理论来源于内经,但方义脱胎于伤寒。《内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诸经并行。脾胃为后天之本,其功能是否健运关系到一身脏腑功能的健运,若脾胃失健,则水谷不能腐熟,水精不能四布,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以濡润。
《内经》曰“肝藏血”。王冰注释《素问·五脏五成篇》曰:“肝主血海故也”,说明肝有藏血及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但肝血充盈与否,和脾有密切关系。因血的再生依赖脾的运化。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则肝血不足,血少不能柔肝,土壅木郁的同时导致肝阳亢盛,出现肝火证。故此时仍以健脾恢复生血之机能,养血滋阴以敛肝阳。
所以临床要重视脾胃功能的健运。临床上诸多原因皆可导致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脾,木气不能调达脾土,可出现肝脾不调,脾虚木郁的症状,此时治疗同样应健脾扶肝,故凡见到肝脾不和,脾虚木郁之象,都要着眼于脾,健脾养血之中疏散肝郁,暗合《金匮要略》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肝气的升发主司着脏腑气机升降宣畅。若肝失疏泄,则一身气机不调,脏腑气机不宣,结聚而不得发越,升降转化失常,使有形之血不生,无形之气不化,其病理变化必然导致痰、火、气、血、食、湿之郁,故病变莫测,诸病由此而发。所以临床重视肝的疏泄、脾的健运。古人有云:百病皆生于郁。赵献可曰:“予以一方治其木郁,而诸郁皆因而愈,一方者何?逍遥散是也”。可见逍遥散疗效非凡,逍遥散之所以为临床所爱,其原因正是因为它中正平和,建立在健脾养血的基础之上的。根据肝藏血、主疏泄的生理特点,健脾的同时养血,使气血充足,恢复肝藏血的机能,使肝之气机升降复其常态,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御病邪,增强抗病能力,获得治愈的目的。
二、从六经分析逍遥散的证
逍遥散源自伤寒的四逆散和金匮的当归芍药散,可认为由二方加减变化而来。欲探究逍遥散,就要从源谈起,下面简单分析逍遥散和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的关系:
四逆散: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运用六经来分析,四逆散应为少阳证,半表半里阳气郁结,少阳郁热不得外泄,郁热上下流窜而导致出现多种或证。阳气郁遏不通,故四逆,因四逆症状和少阴病相似,故开头冠以少阴病。四逆散为少阳病证,清泻半表半里郁热,故治疗偏重于实证,而逍遥散弃四逆散的枳实,加入白术、茯苓、炮姜,因能健脾养血疏肝,故治疗偏重于脾虚虚证。
当归芍药散:分别见于《金匮要略》的妇人妊娠病第五条和妇人杂病第十七条: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观其方:
当归三两芎藭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
本方用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经,白术、茯苓、泽泻温中健脾生血利水,达到治疗腹痛。故以方测证,当归芍药散为太阴病,血虚水停证。
而逍遥散正是在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的基础上加减变化而来的,和四逆散比较起来,去苦寒散结的枳实,加入温中健脾的白术、茯苓、炮姜,意在健脾不在破气,故半表半里热象不显。和当归芍药散比较起来,去了活血散结的川芎和利饮的泽泻,故养血而利水作用减弱。可见逍遥散主要病机是脾胃虚弱,血虚,兼有一定的郁热。病位主要在肝脾。用六经来看,则逍遥散属于里虚寒的太阴病,血虚郁热证。故大法以健脾养血,用舒解郁结之气,因郁久化热。可见有无形之标热,故用柴胡、薄荷清热之中而有发散之气,起到清肝疏肝的作用。
总之,半表半里阳气郁结,热象较显,证情属实者,当用四逆散;血虚水停,而无热象者当用当归芍药散;逍遥散证当为太阴病,血虚郁热之象。故临床见到太阴病,血虚,兼见心烦、眠差轻微的郁热之象,但郁热较四逆散轻,而无当归芍药散的水饮内停,皆可以逍遥散加减应用。
三、胡悉恕、陈慎吾二老运用此方的经验
已故的胡悉恕、陈慎吾为近代伤寒大家,临床都善于在六经理论指导下运用经方。虽然逍遥散不是伤寒方剂,但其脱胎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制方理论来源于伤寒,且配伍中正平和,临床疗效显著,故二老临床亦善于运用逍遥散治疗辨证属于太阴里虚寒而不重,同时兼见血虚郁热之证。近代伤寒大家刘渡舟曰:对于见到太阴虚寒,同时兼见血虚气滞郁解不重,均可加减应用。
胡悉恕、陈慎吾二老运用逍遥散时常用桂枝来代替方中的薄荷。《神农本草经》云“桂枝,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二老认为认为薄荷性凉,不利于太阴虚寒,故用辛温的桂枝来代替,对于太阴病而脾虚气郁的能更好的散郁。同时还蕴含苓桂术甘汤之意。
四、总结
《伤寒论》采用的是方证辨证思想,近代伤寒大家胡悉恕曰: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所以我们临床对于见到太阴虚寒,但虚寒不重,尚未达到理中汤证的程度,兼见血虚郁热之象,但尚未达到阳明实热及少阳柴胡证的热象时,皆可以逍遥散加减应用。
引文来源逍遥散铃百病――治疗情志病的方药_悬壶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