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 比喻句

比喻

  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构成比喻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我脚底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不能够成比喻,因为它不符合本质不同这个条件。而“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小学语文第六册《一束鲜花》)②就能构成比喻。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例如:“这只猫像一条鱼。”不能构成比喻,因为它们没有恰似点。而“这只猫像一只小老虎”。就能够成比喻。
  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体(打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比喻一般分为三个类型:明喻、暗喻(又称隐喻)和借喻

  明 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   

  例子: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比喻 比喻句
  隐 喻 ﹝暗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 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再例如:

  (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小学生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

  (2)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

  (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

  上述例句,例(1)是明喻,把漓江水的绿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比喻词“仿佛”。例(2)是暗喻,把雪后的万里江山比作粉装玉砌的世界。暗喻词是“变成了”。例(3)是借喻,本体柳条儿句中直接用“银条儿”代替。

比拟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故意把物当作人,甲物当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叫比拟。
  比拟一般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即把事物当人来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言行、思想、情感。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如:

  (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

  (2)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3)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上述例句,例(1)是拟人,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例(2)、例(3)是拟物。“风”不是吹进来,而是“灌进来”。“敌人”有“尾巴”,是把甲物当乙物,把人当物写。

二、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前面我们提过,一个比喻句必须具备本质不同而有必须有恰似点这两个条件。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

(1)同类相比。例如: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

  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小学语文第七册《钓鱼的启示》)

(2)表示猜度。例如:

  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近来了。(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

  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小学语文第六册《院子里的悄悄话》)

(3)表示想象。例如:

  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小学语文第六册《赵州桥》)

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小学语文第三册《难忘的一天》)

(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

  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比喻句和几种句式的区别。

  比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比方,由于形式较多,容易与其它的句式相混淆。我们不防采用下列方法来区别。

(1)缩句找特征。

  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简单的比喻容易找,如“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是太阳,喻体是大火球,比喻词是像。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判断,我们就可采用缩句找特征来判断。

  例如: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梁的根,它不但在我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而且在高梁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小学语文第九册《高梁情》)

  例句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比喻词“像”“像……一样”“仿佛”。第一个像是同类相比,不是比喻。我们可以把这个长句缩成“高梁的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他,仿佛擒住一个庞大的活物”。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特征就显而易见了。

(2)换词法。

  用“是”作比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是”字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用换比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一般来说,用“是”作暗喻的比喻句,我们是可以换成明喻的。而不是暗喻的句子,就不能换,一换句子就变了。

  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可换成“我们像祖国的花朵。”是比喻句。而“我们是学生。”若换成“我们像学生。”句意就变了,不是比喻句。其它的暗喻也同样可试着采用换词法来判断。如“雪后的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可换成“雪后的万里江山像粉装玉砌的世界。”而“这一张纸变成了一架飞机。”就不能换成“这一张纸像一架飞机。”

(3)去词法。

  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好像一个个的红灯笼。”去掉“好像”就不通了,是比喻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不是比喻句。

(4)加词法。

  有的比喻句不用比喻词,我们就可采用加上比喻词来辨析它。如:“花儿一样的脸。”加上“像”后就变为“像花儿一样的脸。”是比喻句。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3、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
  比喻与比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比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基础是仿照性。例句中,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句中,“细雨如丝”是说细细的雨和丝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是比喻,而说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把“杨梅树”当成具有人物的贪婪、吮吸的行为来写,是拟人。

  另一方面,二者的结构形式不同。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或人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物或人物)一定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赋予本体。例如:(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2)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小学语文第三册《看雪》)例(1)是暗喻,喻体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如改为“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就变成了拟人。例(2)是一个排比,拟人兼借喻的句子。树上披着银装,“披着”很明显的是拟人。用“雪毯”和“银装”来比喻雪后的地上和树上,本体隐藏,是借喻。

  

  三、小学教材中部分疑难句子解析④

1、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

  这是一个在小学教材中让老师们争议不休的句子。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比喻句,就像“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其实,从构成比喻的条件来看,它们是不一样的。“老师”和“园丁”的本质区别是职业的不同,相似的是“培育”性。因而是比喻。同样,“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中,本质的不同是心是没有人拿到来绞的,而用“刀绞”来比喻,就可以把心痛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句中,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指的是井水洒在路面上,春雨也是水,它们是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所以我认为不能构成比喻。

2、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

  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这样的分析不太符合作者的本意。从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

  这是一个比喻兼比拟的句子。用“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而句中的“流”字又使本句具有了比拟的特征。即把“翠色”当作会流的物体(水、油等)来写。拟体是可以流动的物体,但没有出现。

4、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

  回味着草原的乐趣,很明显是人才具有的思想,是拟人。而句中虽有“好像”但我们去掉“好像”一词后,意思仍然读通。这里的“好像”只是表示想象的意思,不是比喻句。

5、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

  句中有比喻词“像……似的”,但我们不能把“一阵风”或“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说是喻体。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也不符合文意,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能把她吹倒,它们的本质都是“她”,也不能构成比喻。而再单薄的女子一阵风也不能真的把她吹倒。这应该是一个夸张句。

6、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勃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  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学语文第八册《猫》)

说猫“温柔可亲”,是把猫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小梅花”是指猫在稿纸上留下的脚印,不用脚印而直接写“小梅花”,是借喻。

7、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小学语文第九册《三峡之秋》)

  “群峰披金甲”,“阳光跳跃”,“长江热烈”,“光辉投向”这一连串的描写是比拟,而“像一条金鳞巨蟒”则是比喻。

8、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

  “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游丝样的痕迹。”是比喻。把日子的匆匆流逝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初阳蒸融;把痕迹比作游丝,形象而又生动。初阳不说晒干薄雾,而用“蒸融”,是把初阳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是拟物。

9、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

  颜色是不能“照耀”人的眼睛的,这是把颜色当着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光等)来写,即把甲物当着乙物来写,是拟物。

10、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小学语文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

  句子用了四个“好像”,学生会误以为是比喻。但我们用去词法就发现“好像”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仍能读通,且我们在句中找不到喻体,因而不是比喻。但把柱子上雕刻的狮子说成“长吼”“专心”“偎依”“藏”“做游戏”“淘气”“按”等一系列有思想,动作行为的人,是比拟,也是排比。


1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小学语文第六册《火烧云》)

  云从西边“烧”到东边,是把云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没有出现。“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是把红彤彤的云比作火。这是一个比拟兼比喻的句子。

12、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

  “掀起”“卷着”“敲打”,这一系列的词语就明显看出这是一个比拟句。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探究新的规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小学语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学到不少的知识点,等我的孩子大了,我和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把白天学的讲给我听,既锻炼了口才又复习了功课,我还可以借机会再学学东西。让他当老师还可以鼓励孩子积极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132.html

更多阅读

第三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第三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读考点】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比喻句写地球美丽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3.《只拣儿童多处行》预习单

邹润:盈:组词:热泪盈眶。3.解:组词:解释。4.扣:组词:纽扣。5.旺:组词:兴旺。6.畅:组词:舒畅。2.我有疑问:1.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诗,为什么又要倒过来写一遍呢?这其中有什么含义呢?2.为什么作者写孩子们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呢?是什么意

关于佟承畴的一点疑惑 关于疑惑的比喻句

刚才在重看第一集,当家的说佟镖头死的时候享年35岁,秋月现在的年龄才31。假设糊糊现在8岁,秋月22岁嫁给佟镖头,23岁生了儿子,佟镖头是在糊糊2岁的时候死的,那么佟镖头的年龄算起来要比秋月大10岁,也就是说佟镖头是在32岁的时候娶了22岁的秋

比喻句和拟人句大全 比喻句和拟人句区别

1.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2.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3.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4.花儿在秋风中笑弯了腰。 5.夜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似乎正在对着你微笑。 6.向日葵不

声明:《比喻 比喻句》为网友丶結尾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