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年的“寅”是什么意思?
从2010年的春节开始,根据传统的干支纪年法,中国将进入农历庚寅年。而根据民间的十二生肖纪年法,这一年是虎年。那么,寅年的“寅”字是什么意思呢?老百姓经常将“寅”和“虎”联系在一起,那么,“寅”和“虎’又有什么关系呢?
“寅”字在汉语里产生得很早,在甲骨文里,它是一个象形字,象一支箭矢之形。据文字学家考证,它的本意应该是“矢”,但是我们在古书中几乎找不到“寅”表示“箭矢”的用法。中国最早的字典——东汉的《说文解字》认为“寅”表示“正月阳气动”,而更早的《史记》也说过“寅”指的是“万物始生”。可见,这个“寅”字很早就用来表示地支的第三位,被汉族先民用来纪时了。
古代用“寅”字纪时,可以纪年、纪月、纪日,也可以纪时辰。
纪年:“寅”字用来纪年,主要是用在太岁纪年法或者干支纪年法里。古人认为太岁在黄道和赤道之间周而复始地运行,每年运行一个区域,每运行一周天需要十二年,十二年历经十二辰。当运行到一个叫做“析木”的区域时,恰好就是寅年。(人们为纪年的十二辰起了一套专名,和寅年相对应的叫做摄提格,但是这套专名用的很少。)到了汉代,人们将包括寅年在内的十二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组成六十甲子,专门用来记载年代,如2009年为农历己丑年,即是天干己与地支丑相配合。
纪月:夏历以“寅”代指每年的正月,《礼记》说“寅”指“孟春之月”,我们前面所引古书中“寅”指“正月阳气动”、“万物始生”的意义,都是指“寅”在纪月时可以代表正月而言的。笔者几年前曾见过一本挂历,其农历正月的背景是虎,二月是兔,三月是龙……,依此类推,十一月、十二月的背景分别是鼠和牛,这本挂历的设计者可谓对中国古代纪时文化颇有了 解。
纪日:我国从商代开始即用干支纪日,一直延续到清代末年。人们将包括“寅”字在内的地支与十天干两两相配,形成六十天一循环的甲子纪日法。在西洋纪日法传入中国之前,这种纪日法使用频率最高,对中国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中有一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其中摄提即摄提格,也就是寅年;孟陬,古代指正月,也就是寅月;庚寅,天干庚+地支寅,表示这一天是寅日。从中可知屈原生于寅年、寅月、寅日,(从后人的角度看,他应该是属虎。)这实在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生日。
纪时:古人曾经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用十二地支来标记。因为正南为午,故将太阳在正南的时辰定为午时;而正北为子,故将夜半定为子时。依此类推,“寅”所代表的时辰为凌晨三——五时,而这中间的四时,就被古人称之为“寅正”。
至于民间所流传的十二属相,也是指一套计时系统。据说这套系统始于战国时代,但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古人把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就产生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之类的说法。而对普通汉民族百姓而言,记住自己属虎比记住自己生于寅年要容易得多,所以在民间,属相纪年法比干支纪年法流传得要广泛一些。
因为“寅”在十二生肖中与“虎”相配,所以古人行文,曾将虎称作“寅獣”或“寅客”,而属虎之人往往就被叫做“寅人”。
祝各位朋友寅年快乐,虎虎有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