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全图) 祖泽



5月18日,周六,上午大雨,下午转小雨,渐晴。在双峰县荷叶镇。

早餐一碗辣干面后,即随胡卫平、曾主陶两先生,及昨晚赶至的湖南大型纪录片《曾国藩》制片人曾海波先生暨徐天舒女士等,驱车前往曾国藩出生地——如今位于荷叶镇天坪村之白杨坪的白玉堂故居参观。过荷叶镇区,正好有集,附近百姓买菜购物正忙,一派过和平日子的平和光景。却不料转眼见雨落渐大也。

沿着曲里拐弯的村际公路,不断穿越翠色流溢的小山丘、绿意盎然的水稻田,及人烟少见的屋场,更不止过了九九八十一道弯,这才顿然望见山坡上一片由青砖围墙圈护起来的古屋,看来这就是曾国藩的诞生之地了。

史载,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少时为纨绔子弟,自甘堕落,耽于冶游,时时往还湘潭市肆间, 与富家少年征酒逐肉,常常日高而酣寝,因此在乡间有“浮薄”之名,遂为长老所讥为败家之子。于是自责悔过,痛改前非,坚持天未明而起床,开始关注农事。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星冈迁居高嵋山下之白杨坪时,已是34岁之身。次年,他见当地垅峻如梯,田小如瓦,于是不断开山垦荒,凿石决壤,终于开垦得十数畛而连通成片,竟以此立业,从此以晴耕雨读为家训,造就曾氏家族耕读良风绵延不绝而人才辈出。

曾星冈有麟书(字竹亭,1790—1857年)、高轩(曾国藩叔父,无后,抚曾国华为子)二子。曾国藩出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至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中进士前,曾竹亭已育有五子四女。道光二十八年,随着五兄弟陆续已各自成家,人口渐宽,于是对白杨坪老宅进行了扩建,门面即已非比寻常乡宅。


大抵于咸丰二年(1852年),命名为“白玉堂”。

按:道、咸之际建成的白玉堂,取义于汉代乐府词《相逢行古辞》句“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之句,而同时曾家又新买了梁江(今荷叶镇良江村)的上腰里(建成后称为“修善堂”)和下腰里(建成后称“黄金堂”)的田庄。咸丰元年,曾国潢即迁居下腰里。所谓白玉堂、黄金堂均含有富贵大户人家的寓意。如《红楼梦》中,就有“白玉为堂金作马”之句。另一方面,也隐含有“翰林之家”的寓意,因为翰林院也别有“玉堂”的雅称。凡应科举试成名者,多以能入翰林院为人生至荣。

咸丰四年正月上旬,麟书曾自撰一联,命曾国藩写之,曰: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

无官守,无言责,世事不闻不问,且将艰巨付尔曹。

如今所见白玉堂为三进四横的传统湘地民居建筑,共有屋48间,合成天井6个,另有2个花圃。虽为青瓦白墙的砖木式平房结构,但层高梁挺,尤其是呈“山”字形的风火墙垛,显现出其非同一般的气势。据介绍,后经多次改建,眼前之堂早已不是当年模样。唯一保持旧貌的是左槽门和左边横房,还有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所写“芳迈群妍”四字。一行众人不由得举首仰望,品评良久也。


当年的白玉堂门外,长着一株高大的皂荚树,有如同巨蟒一般的紫藤花缠绕其上,故在当地民间有曾国藩乃“蟒蛇投胎”的传说,其实不过是当地植被良好,向当年确有多年生大长虫出没草木中的缘故。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考中进士时,,紫藤枝繁叶茂而花盛。相传,曾国藩与太平农民军相持,或败或胜,紫藤都有枯茂之兆。奇怪的是,当曾国藩于去世时,他老家的这棵老树紫藤也相应而亡。我国这些口耳乡谈总是不少,姑妄听之,以增想象而已。

今日雨浓,地无游客,乃随胡先生等遍看设置在屋中的各项展览,深感当年“半读半耕”的家风,鞠育曾氏后人成才无数。骤雨之下,但见天井中四水汇注如龙,即请海波摄得一影留念。
“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全图) 祖泽

复于雨帘中,举伞看了曾家私塾利见斋。挂有一付隶书新联:“心澄自得诗书味,室雅时闻翰墨香。”



闻去年二月,中国报业网总裁、曾国藩学堂创办人黄菊芳女士创意于此地建为“曾国藩学堂”。她表示:“曾国藩学堂的本部建在曾国藩出生地白玉堂,曾国藩学堂的牌子挂在曾家私塾‘利见斋’,其目的就是要‘走近大儒,弘扬国粹’”,即“以曾国藩的思想和成就来教育后代,影响后人,让他们以曾国藩为楷模,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各类人才”。嘻嘻,如此继承,如此弘扬,呵呵。

随后冒雨至富厚堂。此地我是第二回履及也。

按:富厚堂又称“毅勇侯第”,因曾国藩于同治三年(1864年)6月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加封“一等毅勇侯”。于是该堂建成后,即在门楣上方悬挂了“毅勇侯第”匾。

门厅两边4间房子当时是仆人的住房,再往两侧是轿亭和马厩,两端有走廊与藏书楼相连。走过一段青石板路,便是富厚堂的正宅住房,称“八本堂”,分前、后两进,呈一字形排开,有门三扇。大门上方挂“富厚堂”匾,“清芬世守,盛德日新”八字楹联,为曾纪泽所书。而八本堂前厅匾上部的“八本堂”三字是曾国藩亲书,下方是曾纪泽用隶书写的他父亲的“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神龛上额挂“勋高柱石”匾,“勋高柱石”四字是曾国藩在同治九年六十岁生日时由同治皇帝御赐的。神龛对面照壁上挂的是同治二年曾国藩亲笔书写的“肃雍和鸣”匾,白地蓝字,刚劲雄浑。

富厚堂南部,有建筑保存完好的曾国藩藏书的求阙斋(其家族内部称为“公记书楼“)、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其家族内称“朴记书楼”),北部有曾纪鸿夫妇的“艺芳馆”藏书楼(其家族内称“芳记书楼”),共三座,加上咸丰七年(1857)曾麟书去世后,曾国藩守制其间亲自规划营建的思云馆,这四处先后藏书计达30多万卷,乃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最大的家族藏书楼群。

求阙斋藏书楼进门处为“无慢室”,墙上联云:“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尊满意说桑麻。”堂中有联云:“欹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由此上楼至第三层,即为当年曾国藩搜集的藏书处,曾藏至10万卷。主要有经、史、子、集和各地方志,其中地方史志是一大特色。

相邻之“归朴斋”藏书楼,又称“朴记”书楼,是曾纪泽的藏书楼,收藏有他的藏书也有10万卷之多,内容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和西洋文化书籍,因曾纪泽在出使英、法两国时,曾采购了大量有关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医学、农学等领域的外文书籍。

宅北曾纪鸿夫妇的“艺芳馆”藏书楼。在1965年被当地政府拆建成一排平房,作为乡供销社所在地。后拆除平房,恢复原貌。它与宅南的“朴记”书楼结构基本相同,相互对称。里面收藏有曾纪鸿夫妇藏书10万卷,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医、卜、星、相以及算术方面,曾纪鸿是近代著名数学家,所以其藏书中有关算术方面的较多。
富厚堂这三座藏书楼共藏书30万卷,一直有专人严格管理。1949年解放前夕,曾宝荪、曾约农离开富厚堂到台湾前,将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的大部分书信、日记、奏疏手稿及部分珍贵书籍、文物带走了五大箱,现寄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院。1950年冬,富厚堂剩余藏书,由湖南省文管会封存,其间渐有散失损毁。1954年5月,将所有余书200多担全部运往长沙,现在大部分保存在湖南省图书馆,还有一小部分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馆。
未毕,待续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5/240746.html

更多阅读

吉凶祸福有来由,但要深知不要忧转载 岂因祸福避趋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叙的诗中,有许多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例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忆江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琵琶行》,或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等诗句,句句都是脍炙人口,

投资有风险,但不投资风险更大 无风险投资理财可信吗

全世界的人有三种致富模式,一是打工,二是创业,三是投资,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创造自己的财富。有一句话叫做“投资致富胜过勤劳致富”。如果靠打工致富,你的财富目标大概达到百万级;如果靠创业致富,财富目标达到千万级;如果靠投资致富,财富目标

声明:《“有子孙,有田园,家风半读半耕,但以箕裘承祖泽”(全图) 祖泽》为网友灬兲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