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我随家属和他们战友聚会到山西,被临时旅游到了大寨。这个昔日风光一时的全国农业一面旗,依然丰采不减当年。车子还没到大寨,路边已经感受到文化大革命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标语、大口号、毛主席语录等等用红红的大字砌在墙面上,一字排开。喇叭里也高声放着文化大革命时期才听的见的歌曲,当然是“学大寨,赶大寨……,”凡是上了一些年纪的人都非常熟悉。到了村口一看,收费比颐和园还贵18元!MGD,虽然如此,游人可不少。
导游介绍,现在全村500多人,基本全投入旅游事业了,家家户户开了小卖店,卖些农副产品、当地特产和文革物品。在被问及还种不种粮食了的时候,小姑娘很不情愿地小声说只有很少一部分了,听起来可能是象征性地种一点地。村民们都穿起了西装,戴着草帽,除了讲解员和导游,其他人手里拿着扫帚和背挎式簸箕,随时保洁。说实话卫生还是不错的。随讲解员绕山转了一圈,来到了大寨展览馆,最后看见陈永贵的墓感到一点小小的震惊,那规模据说是按照孙中山的陵墓仿造的,确实够气派。这要花多少钱呢?!
游客很多人问,著名的梯田在哪儿,讲解员含含糊糊地说了什么也没听清楚,我们只能站在山上远眺着猜测了。呵呵~
老党员老革命老干部82岁的老人宋立英签字售书,和游客合影,挺有意思。
大寨展览馆呈现一派现代化景象,和北京城里的展览馆可以媲美,里面还有投影的电子书可以虚拟翻阅。但是,但是,就是这个但是,如果你想去厕所,就显出是农村了,真的不能叫厕所,只能叫茅坑,茅坑设在展览馆围墙外面,恶心死了,如果能憋着,千万别去。
奇石?哪儿有什么奇石,可能广“七沟八梁一面坡”的石头都称做奇石吧
村民住的房子,即当时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梦幻梯田,远远的望去,只有这一小部分像梯田:
左边的厨房没开放:
郭凤莲68岁了至今还在工作岗位上
陈永贵用过的发票,据说当副总理期间没有用过国家一分钱,照样挣村里的工分:
朋友热情地送了几本有关陈永贵的书,有想看的告诉我: